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什么是“Reich”?——从魏玛初期的国名之争看德国人的帝国观念 被引量:4
1
作者 孟钟捷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17年第1期24-29,共6页
魏玛共和国初期,国名问题曾是国民议会的讨论焦点之一。有关是否使用“Reich”一词的政治辩论,表现出一千年内德国人对不同帝国观念的接受、组合与实践的历史。它不仅仅反映了魏玛初期政治文化的问题,实际上更是德意志政治文化中带有明... 魏玛共和国初期,国名问题曾是国民议会的讨论焦点之一。有关是否使用“Reich”一词的政治辩论,表现出一千年内德国人对不同帝国观念的接受、组合与实践的历史。它不仅仅反映了魏玛初期政治文化的问题,实际上更是德意志政治文化中带有明显延续性的体现。在这一意义上,关于帝国观念的梳理,理应成为诠释魏玛兴亡的一个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玛德国 国名 帝国观念 政治文化
原文传递
费边社帝国主义观念的矛盾及其原因
2
作者 毛杰 于文杰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99,共3页
19世纪末,英国帝国主义情绪高涨。布尔战争爆发后,英国社会分裂成帝国主义派和亲布尔派,费边社内部也随之分裂为保守派和亲布尔派两派。费边社两派在是否支持费边社公开阐明其对战争的态度、是否支持政府的帝国主义政策以及是否支持自... 19世纪末,英国帝国主义情绪高涨。布尔战争爆发后,英国社会分裂成帝国主义派和亲布尔派,费边社内部也随之分裂为保守派和亲布尔派两派。费边社两派在是否支持费边社公开阐明其对战争的态度、是否支持政府的帝国主义政策以及是否支持自治政府三个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费边社帝国主义观念的内部矛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出于双方对社会主义概念的不同理解,更重要的是源于双方对政治现实的不同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边社 帝国主义观念 内部矛盾
下载PDF
约翰·西利、爱德华·弗里曼的古今比较及其帝国观念
3
作者 施华辉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7,I0002,共18页
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的英帝国问题讨论中,基于古典历史诠释的古今比较介入其中,为论证英帝国统治合理性及构想英帝国发展方向提供新的依据。其中,罗马帝国与古希腊殖民化的历史被用来支持两种帝国观念。约翰·西利和爱德华·... 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的英帝国问题讨论中,基于古典历史诠释的古今比较介入其中,为论证英帝国统治合理性及构想英帝国发展方向提供新的依据。其中,罗马帝国与古希腊殖民化的历史被用来支持两种帝国观念。约翰·西利和爱德华·弗里曼分别是两种帝国观念的代表:前者通过使用“罗马类比”,证明了英属印度存在的合理性,并认为未来的英帝国是一个统一的世界国家;后者基于类比古希腊殖民化的历史,强调英帝国应当发展成松散的联盟体系。历史观念的差异,尤其是对古今关系的不同认识是两位历史学家在思考英帝国问题时运用不同历史类比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 古今比较 帝国观念 约翰·西利 爱德华·弗里曼
原文传递
帝国之子:近代早期英国儿童海外输送活动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晗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9-196,共8页
17、18世纪,在英帝国初步崛起的进程中,英国社会出现一种向海外殖民地输送儿童的活动。这一活动既包含由官方主导的儿童海外输送计划,也包含由私人策划的非法拐卖犯罪和慈善济贫活动。它的形式和特点随着英帝国的沉浮而不断发展变化。... 17、18世纪,在英帝国初步崛起的进程中,英国社会出现一种向海外殖民地输送儿童的活动。这一活动既包含由官方主导的儿童海外输送计划,也包含由私人策划的非法拐卖犯罪和慈善济贫活动。它的形式和特点随着英帝国的沉浮而不断发展变化。近代早期英国儿童海外输送活动,则以官方输送与民间输送并存、正当手段与非法手段并举、政府与私人共同参与、儿童死亡率高等特点,更深刻地反映了英国在建设殖民帝国的过程中残酷与血腥的一面。同时,作为调节近代早期英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殖民帝国建设间关系的重要手段,这一活动也与近代英国新"帝国"观念的构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儿童 殖民扩张 人口贸易 帝国观念
下载PDF
从“服膺帝国”到“逆写帝国”——19世纪以来国外“约瑟夫斯与罗马帝国”研究的学术史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源 《世界历史评论》 2022年第4期173-194,296,297,共24页
约瑟夫斯的史书奠定了希腊化时期至公元1世纪犹太历史的基本叙事框架,同时体现了公元69年前后罗马帝国政治重组时期臣属其下的边缘族群文化精英对罗马帝国的回应。然而,约瑟夫斯长期被视为“民族叛徒”和帝国“御用文人”,服膺帝国并颂... 约瑟夫斯的史书奠定了希腊化时期至公元1世纪犹太历史的基本叙事框架,同时体现了公元69年前后罗马帝国政治重组时期臣属其下的边缘族群文化精英对罗马帝国的回应。然而,约瑟夫斯长期被视为“民族叛徒”和帝国“御用文人”,服膺帝国并颂赞帝国。19世纪以来,约瑟夫斯不断被再解读、再评估,其史家身份确立,其历史书写被视为对罗马帝国话语的积极介入,甚至以“逆写帝国”的策略颠覆帝国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通过梳理19世纪以来国外学界对约瑟夫斯帝国观念的再解读和再评估,以及考察有关边缘族群文化精英与罗马帝国关系问题的研究中学术界的深层预设与局限,有助于反思“帝国冲击—史家被动回应”、文化精英“服膺/反抗帝国”的二元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瑟夫斯 边缘族群 帝国话语 罗马帝国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