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帝德构建:咸通二年试《盛德日新赋》的文化导向
1
作者 刘一凡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76-79,96,共5页
唐懿宗朝咸通二年进士科试《盛德日新赋》是从“取士”角度表现了对上层建筑的关照,彰显着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在朝代实貌上,“盛德日新”是社会现实条件下对帝德的必要性呼唤。就主司和考生两个层面而言,此题有对懿宗成为圣主贤... 唐懿宗朝咸通二年进士科试《盛德日新赋》是从“取士”角度表现了对上层建筑的关照,彰显着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在朝代实貌上,“盛德日新”是社会现实条件下对帝德的必要性呼唤。就主司和考生两个层面而言,此题有对懿宗成为圣主贤君的期待及对帝德建设的自觉参与,这也是“士”阶层自我意识的高度展现。咸通二年试《盛德日新赋》一方面表现出儒家文化在李唐王朝运行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体现着“士”阶层希望用自己的思想来匡正帝王行为的意识。最为重要的是,咸通二年所试《盛德日新赋》彰显着帝德构建的鲜明政治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通二年 进士科 《盛日新赋》 帝德
下载PDF
《世经》帝德谱的形成过程及相关问题——再析“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泳超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54,共10页
《世经》帝德谱关系到传统主流社会对于古代帝王世系的权威设定,同时又与两汉之际的政治、文化和学术颇多关联,历来受人重视。对于其形成过程,东汉以来都认为是"刘向父子"的共同创制,但晚清开始的疑古思潮对之发表了颠覆性意... 《世经》帝德谱关系到传统主流社会对于古代帝王世系的权威设定,同时又与两汉之际的政治、文化和学术颇多关联,历来受人重视。对于其形成过程,东汉以来都认为是"刘向父子"的共同创制,但晚清开始的疑古思潮对之发表了颠覆性意见,其中以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最具影响,其核心观点认为:刘歆在五德相生的理论基础上,通过设置闰统和加入少昊,创作了《世经》帝德谱,使该谱同时符合"汉为尧后"与"汉为火德"两个命题,以为王莽篡权服务,为了弥缝这一学说与其他文献的矛盾,刘歆不惜遍伪群经。顾颉刚的这一说法代表了疑古派的高峰,但是也遭到很多学者的反对,钱穆就力辩刘歆遍伪群经之说为虚妄,指出《世经》帝德谱的材料皆有来源,但他没有对该谱的成因和过程给予明确的论断;最近出版的杨权《新五德理论与两汉政治》重拾旧题,在承认刘歆没有遍伪群经的基础上,却依然得出了该谱是刘歆创制并用来为王莽服务的结论,甚至还构拟了一个不同于该谱的所谓"刘向版"帝德谱。其实,《世经》帝德谱本质上即是为汉代寻找合法性依据,刘向很可能为汉室皇族编制了一套从春秋战国以来的家族迁徙路线图,以与《左传》记录相衔接。在这个过程中,刘向父子之间并没有原则分歧,只是由于所谓"新五德理论"先天具有的轮转特性,这些苦心经营后来被野心家王莽利用来作为篡汉的舆论工具罢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经》 帝德 终始 刘向 刘歆
下载PDF
董仲舒的三统五德说与帝德谱重建
3
作者 刘斌 《原道》 2023年第1期171-186,共16页
以三统五德为主要内容的帝德谱问题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议题,涉及历史的构建、政权合法性论证等重要内容。汉代是帝德谱成熟的关键时期,董仲舒的学术在其中有重要地位。董仲舒的帝王谱和朝代更替的学说以孔子素王改制说为出发点,... 以三统五德为主要内容的帝德谱问题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议题,涉及历史的构建、政权合法性论证等重要内容。汉代是帝德谱成熟的关键时期,董仲舒的学术在其中有重要地位。董仲舒的帝王谱和朝代更替的学说以孔子素王改制说为出发点,以三统说为基本形式,以五德相生说为辅助,王、帝、皇、民依次推迁。董仲舒在三统说中摒弃秦的地位,指向《春秋》为汉制法,三统说尤其是《春秋》当黑统、汉当黑统之说是董仲舒所发,而非来自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董仲舒的帝德谱采用五德相生说而非五德相胜说,在五德说中保留秦的地位,且应该已推定汉为火德。《春秋》在三统中是黑统,在五德中无地位;秦在三统中无地位,在五德中是木德。在三统上,《春秋》继周,汉法《春秋》;在五德上,秦继周,汉继秦。在此三统五德相结合的帝德谱中,周、《春秋》、秦、汉四者之间的关系首次得到较为妥善的处理,汉朝的合法性得到论证,《春秋》作为经世大典得以与现实政治结合,当时学术亦为之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三统 帝德
原文传递
三五相包:劉向歆父子的三統五德説與帝德譜重建
4
作者 劉斌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67-82,共16页
劉向歆父子重建的歷史系統是漢代學術的重要成果,既往的研究多側重於劉歆基於五德相生説而重建的歷史系統。結合西漢後期政治和學術的演變,可以發現除五德相生説之外,三統説也對劉歆的歷史系統有重要影響。劉歆用《易》學、律曆等改造... 劉向歆父子重建的歷史系統是漢代學術的重要成果,既往的研究多側重於劉歆基於五德相生説而重建的歷史系統。結合西漢後期政治和學術的演變,可以發現除五德相生説之外,三統説也對劉歆的歷史系統有重要影響。劉歆用《易》學、律曆等改造三統説,以地正爲三正之首,又創三統生成五行之説,實現三統、五行兩個系統的貫通,進而提出“三五相包”説,其哲學基礎是太極元氣説。《三統曆》以三統復歸、五星會終爲基本原理,含有綜合三統、五行的用意,這是“三五相包”在曆術上的表現。劉向歆父子尤其是劉歆將三統説、五德相生説結合以重建帝德譜,提出以“三五相包”爲結構的歷史系統,並推定朝代的世數、年數。既往的研究指出劉歆的帝德譜中伏羲是木德。將劉歆的三統説、五德相生説結合考察,可以發現伏羲既是五德之首,也是三正之首,既是木德,也是地正,從而實現三統、五德在歷史系統上的整合。總之,劉向歆父子重建的歷史系統與他們的學術,又是爲因應現實局勢而發,兩漢之際的政治和學術深受其影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劉向歆 三統 帝德
原文传递
論江南文脈中的元代老學思想發展的新理路——以杜道堅《道德玄經原旨》爲例
5
作者 孫亦平 《道家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96-114,共19页
元代道教思想家杜道堅作爲上清派的傳人,在江浙一帶積極傳播上清經法,使茅山道教的影響日漸擴大,通過詮釋《道德經》而力倡皇道帝德的政治理念、無爲而治的處事態度、性命交養的修道方法,在江南文脈中開拓老學思想發展的新理路,爲元初... 元代道教思想家杜道堅作爲上清派的傳人,在江浙一帶積極傳播上清經法,使茅山道教的影響日漸擴大,通過詮釋《道德經》而力倡皇道帝德的政治理念、無爲而治的處事態度、性命交養的修道方法,在江南文脈中開拓老學思想發展的新理路,爲元初江南社會的恢復安寧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清派 政治理念 元代 皇道帝德 江南社
下载PDF
唐懿宗朝试赋研究
6
作者 郭家琦 王亚楠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6-71,共6页
试赋是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唐代试赋的研究考证材料众多,但论者多以其程式化的体制、颂圣化的内容而忽视其丰富的时代内涵与人文精神。通过对唐懿宗朝6场试赋的赋题、赋韵、赋文、赋体、主考官等因素分析,发现6... 试赋是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唐代试赋的研究考证材料众多,但论者多以其程式化的体制、颂圣化的内容而忽视其丰富的时代内涵与人文精神。通过对唐懿宗朝6场试赋的赋题、赋韵、赋文、赋体、主考官等因素分析,发现6场试赋既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与文学、史学价值,也具有崇儒宗经的文化导向、帝德建构的文化精神和朋党斗争的时代内涵。唐懿宗朝6场试赋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是后人了解晚唐士人思想、社会风尚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懿宗 试赋 崇儒宗经 帝德建构 朋党斗争
下载PDF
周人之“德”为“明德”论——兼论殷周之“德”的区别 被引量:3
7
作者 孙董霞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8,共8页
"德"的原始观念来源于人们对"效能"和"能力"崇拜,是古代君王通过"巡省"方式树立自己的权威和影响力的反映。"德"字之初义就是"政治控驭能力和权威影响力",这种观念大概产... "德"的原始观念来源于人们对"效能"和"能力"崇拜,是古代君王通过"巡省"方式树立自己的权威和影响力的反映。"德"字之初义就是"政治控驭能力和权威影响力",这种观念大概产生于部族联合体的尧舜禹时代,所以"德"不是周人的首创,周人只是提出了不同于商人的"明德"观念,以"帝迁明德"为自己的政治合法性依据。"德"作为政治控驭能力的代称包括"刚克"和"柔克"两种手段,作为"刚克"手段的刑罚也是原始"德"含义的一个方面。与周人的"明德"观念相一致,"明刑"、"明罚"思想也是周人"明德"观念的衍生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朝 “明 迁明 “明刑” “明罚”
下载PDF
《西湖二集》叙事品格的生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国军 《武警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79-82,共4页
从作者经历、社会情况、小说史发展状况三个方面论述《西湖二集》地域性色彩、讽刺色彩及“好颂帝德”等叙事品格的生成原因,深化了小说文本研究。
关键词 叙事品格 地域 讽刺 帝德
下载PDF
杜道坚《老子》注略论
9
作者 刘固盛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0年第1期13-17,共5页
本文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老子”这一老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为背景,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宋 元之际著名的道教学者杜道坚的老学著作《道德玄经原旨》与《玄经原旨发挥》中的主要思想,认为其 中的核心内容“皇道帝德”说反映了宋元时期以儒家... 本文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老子”这一老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为背景,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宋 元之际著名的道教学者杜道坚的老学著作《道德玄经原旨》与《玄经原旨发挥》中的主要思想,认为其 中的核心内容“皇道帝德”说反映了宋元时期以儒家的政治道德学说解释《老子》已达到了一个新的 高度,由此也可以具体真切地看出该时期孔老同归,儒道交融这种思想发展的历史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道坚 老学思想 "皇道帝德"论 儒道交融
全文增补中
Lord Jim: Jim's moral dilemmas and his tragic choices
10
作者 陈满平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11期69-73,共5页
The colonist culture of the imperialism nourished Jim's heroic dreams in which the protagonist sees himself as an apotheosis of morality and heroic deeds, but it also isolated him from the reality of the world. As a ... The colonist culture of the imperialism nourished Jim's heroic dreams in which the protagonist sees himself as an apotheosis of morality and heroic deeds, but it also isolated him from the reality of the world. As a result, he often finds himself caught in moral dilemmas and ends up making tragic choices. His tragedy indicated that the alluring and illusive myth of the imperialism was bound to fall ap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M moral dilemmas tragic choices imperialist myth
下载PDF
The Mereology of 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11
作者 William O. Stephens 《History Research》 2012年第2期164-172,共9页
Mereology (from the Greek μεpoζ) is the branch of ontology which studies the relations of part to whole and the relations of part to part within a whole. The roots of mereolog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earliest ... Mereology (from the Greek μεpoζ) is the branch of ontology which studies the relations of part to whole and the relations of part to part within a whole. The roots of mereolog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earliest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s (the Presocratics), Plato, and Aristotle. The mereological approach of the Stoic philosophers in the 1 Roman Empire, however, has been neglecte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offers a sketch of how the Roman emperor and Stoic philosopher 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used mereology in the collection of brief, occasionally cryptic memoranda and self-exhortations which tradition has dubbed the Meditations. The thesis is that Marcus' account of parts and wholes is such a prevalent theme throughout this work because mereological analyses provide him an understanding of what he is, what the cosmos is and how it works, and the purposes of all rational beings, both as agents in the social community and as citizens of the state. That is, the conceptual power and explanatory flexibility of mereology enable Marcus to reason to conclusions about ontology, the nature of a human person, ethical ideals, and a political worldview. As a consequence, a good grasp of Marcus' mereology provides a clear and detailed overview of a wide swath of the philosophical terrain in his Medi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 WHOLE MEREOLOGY
下载PDF
杜道坚的生平及其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卿希泰 《宗教学研究》 CSSCI 1997年第4期2-9,共8页
本文对元代道士杜道坚的生平及思想学说作了综合考察,指出其是以道家思想为中心,合儒老之学以阐述其皇道帝德论,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修持理论。
关键词 杜道坚 皇道帝德 “原旨” 《原旨》 《道经》 自然之道 书卷 修齐治平 太极 绝圣弃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