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驴骡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已有不少报道(Hsu et a1.,1967;Benirschke et al.,1964;Benirschke et al.,1964;Benirschke et al.,1965;Short,1974)。70年代初,用人类染色体显带技术,有学者(Ryder,1978)从进化角度探讨马科种属的起源、进化...马驴骡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已有不少报道(Hsu et a1.,1967;Benirschke et al.,1964;Benirschke et al.,1964;Benirschke et al.,1965;Short,1974)。70年代初,用人类染色体显带技术,有学者(Ryder,1978)从进化角度探讨马科种属的起源、进化和杂种不育等问题。在国内除了我们报道了马、驴和他们的杂种马骡和驴骡的核型外(李胜利等,1982),至今尚未见有关于马科动物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报道。本文的目的就马(Equus caballus)染色体的三种带型作初步的介绍,以促进马科动物核型、染色体带型、杂种不育以及进化等方面的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展开更多
为了提高对皱纹盘鲍染色体的辨识水平,实验利用Ba(OH)2处理显示了皱纹盘鲍染色体的C带,并用荧光原位杂交分析(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研究了核糖体大亚基rDNA在皱纹盘鲍中期染色体上的数目与位置。核型结果显示,皱纹...为了提高对皱纹盘鲍染色体的辨识水平,实验利用Ba(OH)2处理显示了皱纹盘鲍染色体的C带,并用荧光原位杂交分析(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研究了核糖体大亚基rDNA在皱纹盘鲍中期染色体上的数目与位置。核型结果显示,皱纹盘鲍染色体组包含7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8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另有3对染色体介于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与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之间(m/sm)。C显带结果显示,8对染色体有稳定的着丝粒C带,5~7对染色体上有中期相间多态的端部C带,3对染色体上有同源染色体异态的臂间C带。FISH分析显示,皱纹盘鲍中期染色体上分布着4个大亚基rDNA位点,分别位于2号短臂(2S)、7号短臂(7S)、12号短臂(12S)和18号长臂(18L)的端部。研究结果为皱纹盘鲍染色体辨识提供了新的特征与标记,为进一步研究皱纹盘鲍种群的染色体多态和鲍属染色体进化提供了基础资料。展开更多
文摘马驴骡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已有不少报道(Hsu et a1.,1967;Benirschke et al.,1964;Benirschke et al.,1964;Benirschke et al.,1965;Short,1974)。70年代初,用人类染色体显带技术,有学者(Ryder,1978)从进化角度探讨马科种属的起源、进化和杂种不育等问题。在国内除了我们报道了马、驴和他们的杂种马骡和驴骡的核型外(李胜利等,1982),至今尚未见有关于马科动物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报道。本文的目的就马(Equus caballus)染色体的三种带型作初步的介绍,以促进马科动物核型、染色体带型、杂种不育以及进化等方面的细胞遗传学的研究。
文摘为了提高对皱纹盘鲍染色体的辨识水平,实验利用Ba(OH)2处理显示了皱纹盘鲍染色体的C带,并用荧光原位杂交分析(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研究了核糖体大亚基rDNA在皱纹盘鲍中期染色体上的数目与位置。核型结果显示,皱纹盘鲍染色体组包含7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8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另有3对染色体介于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与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之间(m/sm)。C显带结果显示,8对染色体有稳定的着丝粒C带,5~7对染色体上有中期相间多态的端部C带,3对染色体上有同源染色体异态的臂间C带。FISH分析显示,皱纹盘鲍中期染色体上分布着4个大亚基rDNA位点,分别位于2号短臂(2S)、7号短臂(7S)、12号短臂(12S)和18号长臂(18L)的端部。研究结果为皱纹盘鲍染色体辨识提供了新的特征与标记,为进一步研究皱纹盘鲍种群的染色体多态和鲍属染色体进化提供了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