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巩膜扣带手术与玻璃体切割术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1
作者 吴华 姚磊 +1 位作者 杨雅媛 杨晨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91-1294,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巩膜扣带手术(RSB)与玻璃体切割术(PPV)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在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3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 目的比较改良巩膜扣带手术(RSB)与玻璃体切割术(PPV)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在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3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RSB治疗,47例)和对照组(PPV治疗,46例)。两组患者均完成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初次手术视网膜复位成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6,P=0.693)。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BCVA均较术前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BCVA比对照组低,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B与PPV均可有效复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网膜,促进患者视力改善。但与PPV相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RSB术后早期视力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改良巩膜 玻璃体切割术 最佳矫正视力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开放性眼外伤效果的因素研究
2
作者 董有慧 张成霞 +1 位作者 郁美霞 徐凯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3期3956-3961,共6页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开放性眼外伤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67例开放性眼外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129例,女38例,年龄25~59(42.04±8.10)岁。所有患...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开放性眼外伤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67例开放性眼外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129例,女38例,年龄25~59(42.04±8.10)岁。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开放性眼外伤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167例开放性眼外伤患者中106例治疗有效[63.47%(106/167)],纳入治疗有效组,61例治疗无效[36.53%(61/167)],纳入治疗无效组。治疗无效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0.1、损伤区域Ⅲ区、损伤类型眼内异物、合并眼内炎占比均高于治疗有效组[68.85%(42/61)比49.06%(52/106)、26.23%(16/61)比12.26%(13/106)、52.46%(32/61)比33.02%(35/106)、54.10%(33/61)比33.96%(36/106)],手术时机7~14 d占比低于治疗有效组[77.05%(47/61)比91.51%(97/106)],伤口长度长于治疗有效组[(4.21±0.42)mm比(3.96±0.3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7、6.92、7.02、6.48、6.83,t=4.06;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BCVA<0.1[比值比(OR)=2.174,95%置信区间(CI)1.012~4.672]、伤口长度(OR=5.224,95%CI 1.936~14.100)、损伤区域Ⅲ区(OR=4.064,95%CI 1.517~10.884)、损伤类型眼内异物(OR=3.236,95%CI 1.425~7.350)、合并眼内炎(OR=2.879,95%CI 1.346~6.161)均是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开放性眼外伤效果的危险因素,手术时机7~14 d(OR=0.225,95%CI0.064~0.788)是其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术前BCVA、伤口长度、损伤区域、损伤类型、合并眼内炎、手术时机均是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开放性眼外伤效果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巩膜 开放性眼外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带巩膜的全角膜移植治疗严重真菌性角膜感染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绍伟 谢立信 +2 位作者 史伟云 王瑶 晋秀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 报告带巩膜环全角膜移植术治疗严重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999 6~2 0 0 1 9在我院因真菌性角膜炎接受带巩膜环的全角膜移植治疗的 8例患者进行随访 ,其中 ,男 5例 ,女 3例 ,随访 3月~ 3年 ,平均 11 6月。对该术式的适... 目的 报告带巩膜环全角膜移植术治疗严重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999 6~2 0 0 1 9在我院因真菌性角膜炎接受带巩膜环的全角膜移植治疗的 8例患者进行随访 ,其中 ,男 5例 ,女 3例 ,随访 3月~ 3年 ,平均 11 6月。对该术式的适应症、手术技巧、术后并发症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 ,保存了眼球。最后一次随访植片透明 7例 ,视力 :0 1~0 3有 4例 ;0 3~ 0 5有 2例 ;1 0有 1例。术后并发症有 :1周内前房出血 5例 ,1~ 2周内均自行吸收 ;2周内前房消失 3例 ,2~ 3周后自行恢复正常 ;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 5例 ,但无因排斥导致植片失代偿 ;并发性白内障 3例。结论 对严重的全角膜真菌感染行带巩膜环的全角膜移植术是保存眼球、获得有用视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巩膜 全角膜移植 治疗 真菌性角膜感染
原文传递
硅油取出联合巩膜扣带术对预防视网膜再脱离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刘晓丹 任雁鹏 高延庆 《实用防盲技术》 2024年第3期93-96,共4页
目的评估硅油取出术中联合巩膜扣带术在预防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或视网膜裂孔患者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43例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43只眼),均为... 目的评估硅油取出术中联合巩膜扣带术在预防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或视网膜裂孔患者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43例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43只眼),均为玻切联合硅油填充术后3个月取硅油患者。术前经过三面镜检查,发现赤道前存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新发网膜裂孔,术中光导直视下检查并定位PVR、裂孔位置,行巩膜外垫压或环扎术,并取出眼内硅油,手术后随访患者3个月,观察硅油取出术中联合巩膜扣带术对视网膜再脱离的预防疗效。结果视网膜复位率95.35%(41/43),术后3个月末患者视力视力指数>0.1者44.19%(19/43),0.06-0.1者51.16%(22/43),指数≤0.05者4.65%(2/43)优于术前的指数>0.1者25.58%(11/43),0.06-0.1者62.79%(27/43),指数≤0.05者11.6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609,P=0.0499<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于存在前部PVR、赤道前视网膜裂孔的眼内硅油填充患者,行硅油取出术中联合巩膜扣带手术,视网膜复位效果良好且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的有效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取出 巩膜 视网膜再脱离 疗效分析
下载PDF
改良硅油取出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脱离
5
作者 牛童童 冀垒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26-830,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硅油取出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状态下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01/2023-02于我院治疗的硅油填充状态下视网膜脱离的患者14例14眼,采用改良硅油取出联合巩膜扣带术进行治疗。硅油取出方法采用自... 目的:探讨改良硅油取出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状态下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01/2023-02于我院治疗的硅油填充状态下视网膜脱离的患者14例14眼,采用改良硅油取出联合巩膜扣带术进行治疗。硅油取出方法采用自制的23 G抽吸器,即将一次性输血器的针管取出,靠近乳头端剪至2.5-3.0 mm,另一端连接已去除推注手柄的10 mL注射器,注射器另一端连接玻璃体切割器的负压系统,进行硅油取出;巩膜扣带术中外加压块采用外加压复合体;术后未重新注入硅油。随访6 mo,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6 mo,视网膜完全复位13眼,视网膜复位率达93%,BCVA(LogMAR)较术前改善(0.95±0.18 vs 1.15±0.21,P=0.002)。术后1 d出现一过性高眼压6眼,药物控制后恢复正常。术中未见视网膜出血、嵌顿、医源性裂孔等并发症,术后未出现眼内炎、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改良硅油取出联合巩膜扣带术可以有效治疗硅油填充状态下视网膜脱离,促使视网膜再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填充状态 视网膜脱离 硅油取出术 巩膜 自制
下载PDF
巩膜环扎带术后重眼综合征1例
6
作者 周荣妹 夏韦艺 赵晨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S01期19-23,共5页
33岁男性,因“右眼环扎带术后逐渐出现内下斜15年”就诊。视力:右眼-20.00 DS→0.1;左眼-22.00 DS/-2.0 DC×100°→0.2。双眼眼压Tn。眼位:右眼固定性内下斜视,内斜>45°,右眼低位10°。眼球运动:右眼外转、上转完... 33岁男性,因“右眼环扎带术后逐渐出现内下斜15年”就诊。视力:右眼-20.00 DS→0.1;左眼-22.00 DS/-2.0 DC×100°→0.2。双眼眼压Tn。眼位:右眼固定性内下斜视,内斜>45°,右眼低位10°。眼球运动:右眼外转、上转完全受限。裂隙灯检查:右眼颞上方角膜透明,眼内结构窥不入;左眼高度近视眼底改变,余无殊。眼眶CT显示右侧眼球下内转位,上直肌(SR)内移,外直肌(LR)下移,左侧眼球内转位,双眼高度近视表现。该患者右眼重眼综合征、右眼环扎带术后诊断明确,请眼底组专家评估其视网膜情况,拟行右眼环扎带取出联合右眼改良Yokoyama手术。但进行Yokoyama手术时发现患者LR前段及SR后段与巩膜严重粘连,遂调整手术方案为右眼内直肌(MR)后徙12 mm联合上直肌转位术(SRT)联合LR-SR联结术。术后1.5个月仍残留内斜10°,遂行左眼斜视手术:左MR后徙5 mm联合LR截除7 mm。左眼斜视术后随访3个月,眼位正,右眼外转及上转明显改善,未出现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讨论体会:对于环扎带术后出现的斜视,环扎带是否取出需权衡利弊,一旦取出,需密切随访视网膜情况;Yokoyama术中,发现眼外肌粘连严重时,需及时调整手术方案,此病例SRT联合SR-LR联结术也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环扎取出 重眼综合征 斜视矫正术 眼外肌粘连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与玻璃体切除术治疗RRD视网膜复位率及血清氨基酸和VEGF变化比较
7
作者 阮静雅 毛景璟 范银波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3期470-473,共4页
目的 研究巩膜扣带术(sclera buckling,SB)与玻璃体切除术(pars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 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 ent,RRD)视网膜复位率、血清氨基酸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目的 研究巩膜扣带术(sclera buckling,SB)与玻璃体切除术(pars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 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 ent,RRD)视网膜复位率、血清氨基酸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变化比较。方法 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RRD患者,共76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SB组38例(38只眼),PPV组38例(38只眼)。观察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的BCVA、黄斑未复位发生率,术前、术后1周的血清中氨基酸,术后12月的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术后不同时间点BCVA均低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OCT提示:两组术前均累及黄斑区,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组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VEGF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SB组中组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VEGF水平下降幅度小于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组在术后12个月白内障进展方面(7.89%vs.60.53%)低于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上所述,SB在术后12个月白内障进展方面优于PPV组,PPV在术后1周减低谷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及VEGF水平及提高视网膜复位率,相较于SB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氨基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巩膜 玻璃体切除术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后影响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朱磊 李琳 +5 位作者 田晓燕 刘涛 陈萌 徐佩 邹晶 谢安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行巩膜扣带术后影响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初发RRD患者行巩膜扣带术治疗者148... 目的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行巩膜扣带术后影响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初发RRD患者行巩膜扣带术治疗者148例148眼,观察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并发症,并对可能影响术后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检眼镜和眼底照相检查示首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为91.9%,最终复位率为97.3%;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检查视网膜首次复位率为60.1%,最终复位率为80.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多发视网膜裂孔和C1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对视网膜复位率有显著影响(均为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BCVA、病程长短、视网膜脱离范围、黄斑累及与否对术后BCVA恢复均有明显影响(均为P<0.05),而年龄、术前屈光状态、PVR分级、术中是否实施视网膜下放液、玻璃体内注气、联合巩膜外加压、术后视网膜下液对术后BCVA的恢复均无明显影响(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BCVA是影响术后BCV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RRD效果良好,但多发视网膜裂孔和C1级PVR会增加手术失败风险;术前视力、病程长短、视网膜脱离范围、黄斑状态均影响巩膜扣带术后视力的恢复,而术前视力是关键因素,提示RRD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保护术前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 视力恢复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同期行硅油取出C_3F_8填充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下方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疗效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睿 毕春潮 +1 位作者 李凤至 孙连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70-772,共3页
目的探讨同期行硅油取出C3F8填充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下方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12例12眼硅油填充伴下方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采用硅油取出并玻璃体内C3F8填充联合巩膜扣带术进行治疗,术中根据情况选择性联合实施... 目的探讨同期行硅油取出C3F8填充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下方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12例12眼硅油填充伴下方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采用硅油取出并玻璃体内C3F8填充联合巩膜扣带术进行治疗,术中根据情况选择性联合实施冷冻、激光、剥膜、外放液等;术后观察随访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等。患者随访观察时间为11-23(18.35±4.22)个月。结果术后2 d所有患者视网膜完全复位,随访期间发现3眼复发视网膜脱离,远期复位率75%。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术后6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最高至35 mm Hg(1 k Pa=7.5 mm Hg),给予药物降压后,眼压回归正常,并保持稳定,停药后未有再升高。术后患者末次随访时眼压为18-22(14.53±5.42)mm Hg。与术前比较,眼压增高(t=-5.311,P〈0.001)。因术前存在视网膜脱离,故术前患者眼压均偏低,术后眼压恢复正常后眼球萎缩的可能性下降。术中未出现视网膜损伤、出血、重水残留等并发症,但所有患者眼睑肿胀、结膜水肿明显,尤以术中冷冻者(4例)更为显著,患者自觉磨涩疼痛症状较为明显,术后2 d症状逐渐减轻。结论对于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下方视网膜脱离患者,同期行硅油取出C3F8填充联合巩膜扣带术能有效地使视网膜再复位,缩短治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 硅油填充术 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冯雪梅 史少阳 +2 位作者 徐晓鹤 裴存文 郑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680-682,共3页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94例96眼,术中直视下定位、冷凝视网膜裂孔。91眼行巩膜表面节段性外加压,其中37眼联合环扎术,另5眼单纯行环扎术。67眼进行了视网膜下液引流术,19眼在手术...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94例96眼,术中直视下定位、冷凝视网膜裂孔。91眼行巩膜表面节段性外加压,其中37眼联合环扎术,另5眼单纯行环扎术。67眼进行了视网膜下液引流术,19眼在手术结束时行玻璃体腔气体充填。结果:90眼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首次手术复位率94%,4眼再次手术后复位,手术最终解剖复位率98%。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 裂孔
下载PDF
首选个体化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鲁新 王哲 +1 位作者 潘洁 于晓晖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1769-1770,共2页
目的:探讨首选个体化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2例9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1级以下的病例,根据裂孔位置、数目、视网膜脱离的形态等首选放液或者不放液的巩膜扣带术,个别病例辅... 目的:探讨首选个体化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2例9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1级以下的病例,根据裂孔位置、数目、视网膜脱离的形态等首选放液或者不放液的巩膜扣带术,个别病例辅以玻璃体腔注气术。随访时间7~48(平均10.2)mo。结果:视网膜一次手术复位成功90眼(95%),视力由术前的4.03±0.42到术后的矫正视力4.58±0.33。结论:首选个体化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能够用最小量的手术、最小的创伤,获得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和较好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巩膜 孔源性
下载PDF
单纯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9
12
作者 程扬 曾水清 +1 位作者 李小青 曾爱萍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211-212,共2页
目的 探讨单纯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2 1例 2 1眼 ,采用单纯巩膜扣带术 ,术中放出少许硅油调整至正常眼压。结果2 0眼视网膜复位 ,1... 目的 探讨单纯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2 1例 2 1眼 ,采用单纯巩膜扣带术 ,术中放出少许硅油调整至正常眼压。结果2 0眼视网膜复位 ,1眼 2月后视网膜脱离复发 ,行硅油取出、膜剥离再次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复位。 2 1例最终视力较术前提高 ,随访 3~ 2 4个月 ,视网膜复位好。结论 单纯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中的部分病例具有一定价值 ,特别是对未合并广泛前部和 (或 )后部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下方象限或周边部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 视网膜脱离 硅油
下载PDF
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手术后的视力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新宇 刘晓宁 +1 位作者 吴登雷 周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343-344,共2页
目的: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手术后的视力恢复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86例巩膜扣带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的病例进行6~12mo的随访,主要检查矫正视力和眼底。36例视力<0.3的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患者186例手... 目的: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手术后的视力恢复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86例巩膜扣带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的病例进行6~12mo的随访,主要检查矫正视力和眼底。36例视力<0.3的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患者186例手术后视力提高104眼(55.9%),视力<0.3者79眼(42.5%)。影响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是术前视网膜脱离的时间、脱离是否累及黄斑,术后黄斑前膜和黄斑水肿,以及患者年龄等。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中避免过度冷凝和环扎带的过度收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巩膜手术 视力 影响因素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对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形态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汝龙 张国明 +3 位作者 吴德正 凌运兰 李春芳 张少冲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OCT)在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形态检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Zeiss-Humphery OCT检查仪对30例(31只眼)经巩膜扣带术复位成功的患者黄斑区进行经中心凹水平和垂直扫描,观察黄斑形态...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OCT)在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形态检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Zeiss-Humphery OCT检查仪对30例(31只眼)经巩膜扣带术复位成功的患者黄斑区进行经中心凹水平和垂直扫描,观察黄斑形态,并测量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厚度。结果共31只眼接受检查,黄斑区结构正常11只眼,神经上皮平均厚度为(149.54±12.58)μm,黄斑结构异常20只眼,检测异常率为64.5%,其中黄斑区视网膜水肿3只眼,中心凹神经上皮变薄5只眼,黄斑区色素上皮脱离6只眼,视网膜前膜和皱折4只眼,黄斑全层裂孔和视网膜出血各1只眼。OCT能观察术后黄斑结构的变化,并与术后视力存在一定关系。结论OCT能精确探查视网膜复位术后黄斑结构的变化,并且在病变的定量随访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巩膜 并发症 诊断显像 手术后 黄斑 OCT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3
15
作者 史少阳 冯雪梅 +3 位作者 裴存文 胡娜 李迅 陈晓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1768-1770,共3页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选取38例38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中直视下定位、冷凝视网膜裂孔。针对不同病例36眼于裂孔处缝合硅海绵(其中19眼加缝硅胶环扎带),另2眼单纯行环扎术。26眼进行了视网膜下液...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选取38例38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中直视下定位、冷凝视网膜裂孔。针对不同病例36眼于裂孔处缝合硅海绵(其中19眼加缝硅胶环扎带),另2眼单纯行环扎术。26眼进行了视网膜下液引流术,7眼在手术前、后联合了激光光凝术。结果:其中33眼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首次手术复位率87%,2眼再次手术后复位,手术最终解剖复位率92%。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案,巩膜扣带术治疗伴有视网膜下增生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可获得较高的手术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
下载PDF
宽带巩膜环扎术的磁共振眼球生物学测量初探 被引量:4
16
作者 施明光 乔宝笛 周云新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探讨宽带巩膜环扎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对眼球、玻璃体腔容积和三维径线的影响。方法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间,对行巩膜宽带环扎术并手术成功的26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眼科超声仪、角膜地形图及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检测眼球相... 目的探讨宽带巩膜环扎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对眼球、玻璃体腔容积和三维径线的影响。方法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间,对行巩膜宽带环扎术并手术成功的26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眼科超声仪、角膜地形图及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检测眼球相关指标。其中对13例患者(13只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用MRI连续薄层快速扫描技术和层面叠加方法测量眼球、玻璃体腔的尺寸和容积。结果13只视网膜脱离眼经宽带巩膜环扎术复位后,用MRI检测,显示眼球容积较术前减小(1.72±0.49)ml(t=12.68,P<0.01),玻璃体腔容积较术前减小(1.73±0.46)ml(t=20.13,P<0.01);前房容积增加(0.01±0.04)ml(t=0.51,P=0.62);环扎带凹陷最深处的水平径、垂直径较术前赤道后2.5mm预环扎部位分别减小(7.84±1.86)mm(t=15.20,P<0.01)、(7.70±2.79)mm(t=9.96,P<0.01)。环扎带凹陷最深处的周长较术前显著减小(t=13.18,P<0.01),缩短量为(24.42±6.68)mm,缩短比例为(33.11±8.69)%。环扎嵴平均高度为(3.80±0.58)mm;平均嵴宽:颞侧(3.82±0.60)mm,鼻侧(3.51±0.76)mm。术后眼球前后径平均仅缩短(0.22±0.79)mm(t=1.01,P=0.33)。结论应用MRI生物学测量技术,较直观地测量和分析巩膜环扎术对眼球玻璃体腔容积和三维径线的影响。其检测指标可为巩膜环扎术修复视网膜脱离的最佳定量解剖复位和视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巩膜扣带术后早期泪膜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春丽 宋宗明 +3 位作者 郑景伟 王瑞华 柯治生 李明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54-757,共4页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后早期泪膜变化的临床特征及其规律。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7月行巩膜扣带术的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连续临床病例36例(36眼)。于术前1d,术后1d、3d、10d、1个月及3个月进行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后早期泪膜变化的临床特征及其规律。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7月行巩膜扣带术的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连续临床病例36例(36眼)。于术前1d,术后1d、3d、10d、1个月及3个月进行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CFS)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等检查,以对侧眼作为自身对照,根据临床检查结果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眼:术后1d、3d,70%患者术眼出现疼痛、发痒、红肿及流泪等不适症状;BUT术后10d与术前相比平均增加5.35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时80%患者泪膜趋于正常;CFS评分在术后1d减少最明显,与术前1d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4.038,P=0.001);SIT术后1d增加最明显(P=0.001),50%患者泪液分泌量大于30mm,70%患者泪液分泌量大于25mm,术后10d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眼:术后未出现眼部不适症状;BUT术后10d、1个月、3个月分别为(8.33±5.45)s、(8.44±4.70)s、(8.75±3.71)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IT术后1d,17%患者泪液分泌量大于25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眼与对照眼组间比较,干眼不适症状、BUT和SIT在术后1d、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FS评分术前1d、术后1d、3d、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47、-3.174、-2.528、-1.555,均为P<0.05)。结论巩膜扣带术后早期可出现明显眼表不适症状,并影响泪液分泌及泪膜稳定性,术后3个月时术眼眼表及泪膜基本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膜 巩膜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的改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顾永昊 柯根杰 潘红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198-1199,共2页
目的:研究巩膜扣带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72例(72眼)行巩膜外垫压联合环扎术,分别在术前、术后1,3,5,15d测量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d和3d的眼压及角膜... 目的:研究巩膜扣带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72例(72眼)行巩膜外垫压联合环扎术,分别在术前、术后1,3,5,15d测量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d和3d的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都显著性增加(P<0.05),之后降低,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之间也无明显相关性(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在术前和术后各时间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巩膜扣带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较小,仅使变异系数发生一过性改变,可能与细胞代谢过程受影响有关,术后0.5mo左右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 角膜内皮细胞 眼压
下载PDF
最小量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肖潇 杜兆江 +3 位作者 杨格强 张雯 王晟宇 李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82-1985,共4页
目的:观察最小量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8-09在我院行最小量巩膜扣带术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4例54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mo,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轴、... 目的:观察最小量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8-09在我院行最小量巩膜扣带术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4例54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mo,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轴、角膜散光等眼部参数情况,并根据术前视网膜脱离时间、脱离范围、是否累及黄斑和术后是否存在持续性视网膜下液(PSF)对术后BCVA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初次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49眼(91%),其中29眼术后存在PSF。至末次随访时12眼(22.2%)BCVA提高,38眼(70.4%)BCVA无变化,4眼(7.4%)BCVA下降。术前视网膜脱离时间、脱离范围、是否累及黄斑和术后是否存在PSF对术后BCVA改善情况均有一定影响。结论:最小量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但是术后视力改善与诸多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量 巩膜 陈旧性视网膜脱离 术后视力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对眼球部分结构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仇长宇 宫玉波 +7 位作者 石圆圆 赵宏伟 许倩倩 赵军 潘朝阳 高付林 李雨心 罗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77-1879,共3页
目的:研究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眼球结构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病例研究。收集行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23例46眼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分析手术眼和对侧非手术眼术后3mo后复查时的最佳矫正视力、... 目的:研究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眼球结构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病例研究。收集行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23例46眼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分析手术眼和对侧非手术眼术后3mo后复查时的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轴长度、眼球突出度等参数。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行巩膜扣带术均一次性达到视网膜完全复位,无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至末次随访,与非手术眼相比,术眼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眼球突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巩膜扣带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有效,其对眼球前房深度、眼球突出度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 眼球 结构 参数 前房深度 眼轴 眼球突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