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5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油取出联合巩膜扣带术对预防视网膜再脱离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刘晓丹 任雁鹏 高延庆 《实用防盲技术》 2024年第3期93-96,共4页
目的评估硅油取出术中联合巩膜扣带术在预防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或视网膜裂孔患者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43例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43只眼),均为... 目的评估硅油取出术中联合巩膜扣带术在预防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或视网膜裂孔患者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43例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43只眼),均为玻切联合硅油填充术后3个月取硅油患者。术前经过三面镜检查,发现赤道前存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新发网膜裂孔,术中光导直视下检查并定位PVR、裂孔位置,行巩膜外垫压或环扎术,并取出眼内硅油,手术后随访患者3个月,观察硅油取出术中联合巩膜扣带术对视网膜再脱离的预防疗效。结果视网膜复位率95.35%(41/43),术后3个月末患者视力视力指数>0.1者44.19%(19/43),0.06-0.1者51.16%(22/43),指数≤0.05者4.65%(2/43)优于术前的指数>0.1者25.58%(11/43),0.06-0.1者62.79%(27/43),指数≤0.05者11.6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609,P=0.0499<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于存在前部PVR、赤道前视网膜裂孔的眼内硅油填充患者,行硅油取出术中联合巩膜扣带手术,视网膜复位效果良好且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的有效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取出 巩膜扣带术 视网膜再脱离 疗效分析
下载PDF
改良硅油取出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脱离
2
作者 牛童童 冀垒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26-830,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硅油取出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状态下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01/2023-02于我院治疗的硅油填充状态下视网膜脱离的患者14例14眼,采用改良硅油取出联合巩膜扣带术进行治疗。硅油取出方法采用自... 目的:探讨改良硅油取出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状态下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01/2023-02于我院治疗的硅油填充状态下视网膜脱离的患者14例14眼,采用改良硅油取出联合巩膜扣带术进行治疗。硅油取出方法采用自制的23 G抽吸器,即将一次性输血器的针管取出,靠近乳头端剪至2.5-3.0 mm,另一端连接已去除推注手柄的10 mL注射器,注射器另一端连接玻璃体切割器的负压系统,进行硅油取出;巩膜扣带术中外加压块采用外加压复合体;术后未重新注入硅油。随访6 mo,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6 mo,视网膜完全复位13眼,视网膜复位率达93%,BCVA(LogMAR)较术前改善(0.95±0.18 vs 1.15±0.21,P=0.002)。术后1 d出现一过性高眼压6眼,药物控制后恢复正常。术中未见视网膜出血、嵌顿、医源性裂孔等并发症,术后未出现眼内炎、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改良硅油取出联合巩膜扣带术可以有效治疗硅油填充状态下视网膜脱离,促使视网膜再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填充状态 视网膜脱离 硅油取出 巩膜扣带术 自制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与玻璃体切除术治疗RRD视网膜复位率及血清氨基酸和VEGF变化比较
3
作者 阮静雅 毛景璟 范银波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3期470-473,共4页
目的 研究巩膜扣带术(sclera buckling,SB)与玻璃体切除术(pars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 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 ent,RRD)视网膜复位率、血清氨基酸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目的 研究巩膜扣带术(sclera buckling,SB)与玻璃体切除术(pars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 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 ent,RRD)视网膜复位率、血清氨基酸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变化比较。方法 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RRD患者,共76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SB组38例(38只眼),PPV组38例(38只眼)。观察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的BCVA、黄斑未复位发生率,术前、术后1周的血清中氨基酸,术后12月的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术后不同时间点BCVA均低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OCT提示:两组术前均累及黄斑区,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组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VEGF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SB组中组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VEGF水平下降幅度小于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组在术后12个月白内障进展方面(7.89%vs.60.53%)低于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上所述,SB在术后12个月白内障进展方面优于PPV组,PPV在术后1周减低谷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及VEGF水平及提高视网膜复位率,相较于SB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氨基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巩膜扣带术 玻璃体切除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节段性巩膜扣带术治疗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马佳佳 李秋明 +1 位作者 鹿晓燕 胡芷柔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79-98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玻璃体切割(PPV)联合节段性巩膜扣带术(SSB)治疗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二科收治的下方RRD患者87例87眼,其中45例(45眼)接受PPV-SSB治疗为PPV-... 目的探讨采用玻璃体切割(PPV)联合节段性巩膜扣带术(SSB)治疗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二科收治的下方RRD患者87例87眼,其中45例(45眼)接受PPV-SSB治疗为PPV-SSB组,42例(42眼)仅接受PPV治疗为PPV组,比较两组患者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PV-SSB组患者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率95.56%(43/45),而PPV组为80.95%(34/4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术后3个月及6个月,PPV-SSB组与PPV组患者间BCVA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4)。PPV-SSB组与PPV组患者术后晶状体混浊发生率分别为28.89%(13/45)、54.76%(23/4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余少数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PPV-SSB治疗下方RRD具有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良好的视力效果和较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巩膜扣带术 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治疗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继发视网膜脱离效果分析
5
作者 杨琼 魏文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86-890,共5页
目的分析巩膜扣带术治疗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继发视网膜脱离(RD)的效果。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纳入2010年7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同仁医院采用巩膜扣带术治疗的FEVR继发RD患者共37例42眼,其中男30例35眼,女7例7眼;平... 目的分析巩膜扣带术治疗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继发视网膜脱离(RD)的效果。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纳入2010年7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同仁医院采用巩膜扣带术治疗的FEVR继发RD患者共37例42眼,其中男30例35眼,女7例7眼;平均年龄(15.21±5.42)岁。全身麻醉下行巩膜扣带术,孔源性RD患者22眼,术中封闭裂孔,其中21眼采用局部外加压联合环扎,1眼采用放射脊加压;牵拉性RD患者13眼,术中解除牵拉,其中12眼采用局部外加压联合环扎并放视网膜下液,1眼采用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手术;牵拉合并孔源性RD患者7眼,术中在封闭裂孔的基础上同时解除牵拉,其中4眼采用局部外加压联合环扎并放视网膜下液,3眼采用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平均随访时间(30.61±10.50)个月。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LogMAR BCVA为0.83±0.50,优于术前的1.1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9,P<0.001)。一次性视网膜复位39眼,未复位3眼,其中孔源性RD复位率95.45%(21/22),牵拉性RD复位率84.62%(11/13),牵拉合并孔源性RD复位率100%(7/7)。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根据FEVR继发RD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策略,可有效提高巩膜扣带术的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疗效 视网膜复位率 视力
下载PDF
吊顶灯辅助照明技术在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晶劼 刘勃实 李筱荣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14-818,共5页
随着玻璃体切割术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生倾向于选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但是对于年轻的、视网膜裂孔存在于下方或周边的患者,巩膜扣带术仍是最佳选择。吊顶灯技术最初应用于复杂的玻璃体切割术中,在广泛照明下... 随着玻璃体切割术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生倾向于选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但是对于年轻的、视网膜裂孔存在于下方或周边的患者,巩膜扣带术仍是最佳选择。吊顶灯技术最初应用于复杂的玻璃体切割术中,在广泛照明下,玻璃体及视网膜病变情况清晰可见,同时吊顶灯对玻璃体干扰较小。目前,许多国内外眼底病医生开始尝试在吊顶灯辅助照明下进行巩膜扣带术治疗RRD。由于其可以在直视下进行放液、冷冻及裂孔查找与定位,术后视网膜复位率较高,并且眼内感染及切口渗漏等并发症非常少见。因此,吊顶灯辅助照明技术让眼底病外科医生重燃对巩膜扣带术的兴趣,避免玻璃体切割术在RRD中的过度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吊顶灯 巩膜扣带术
下载PDF
扣带术后复发性网脱的玻切手术治疗体会
7
作者 杨昊一 刘兆强 张晗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4期5827-5834,共8页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术后出现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指征及技巧。方法:通过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符合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指征的4例代表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总结。结果:4例代表性病例的手术指...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术后出现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指征及技巧。方法:通过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符合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指征的4例代表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总结。结果:4例代表性病例的手术指征分别为原扣带手术指征选择不恰当、扣带术中并发症、PVR形成、晚期再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均成功复位,视力均较前改善。结论: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按照手术指征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可获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手术的要点是采取彻底的基底部玻璃体切除以及完全的增殖膜剥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扣带术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手
下载PDF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首次玻璃体切割术、巩膜扣带术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8
作者 马文霞 田超伟 +1 位作者 张自峰 赵军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3期36-39,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首次治疗时应用玻璃体切割术(PPV)、巩膜扣带术(SB)的效果,探讨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首次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22例(22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PV组(11例11眼)、SB组... 目的对比观察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首次治疗时应用玻璃体切割术(PPV)、巩膜扣带术(SB)的效果,探讨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首次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22例(22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PV组(11例11眼)、SB组(11例11眼)。PPV组第一次手术时接受PPV治疗,SB组第一次手术时接受SB治疗,第一次手术后视患者情况实施二次或多次手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第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和最终视网膜复位率、手术后三个月时的最终矫正视力及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PV组第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为81.8%(9/11)、最终视网膜复位率为81.8%(9/11),SB组第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为63.6%(7/11)、最终视网膜复位率为90.9%(10/11),两组相比,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三个月时的最终矫正视力、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P均>0.05。结论PPV、SB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巩膜扣带术 视网膜脱离 脉络膜脱离
下载PDF
睑板条悬吊联合异体巩膜兜带术治疗麻痹性睑外翻
9
作者 吕慧验 宋邦建 +2 位作者 阚相雯 朱君 刘兵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7-9,150,共4页
目的:观察睑板条悬吊联合异体巩膜兜带术治疗麻痹性睑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8眼)麻痹性下睑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睑板条悬吊联合异体巩膜兜带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15±1.76)个月。分别于术... 目的:观察睑板条悬吊联合异体巩膜兜带术治疗麻痹性睑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8眼)麻痹性下睑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睑板条悬吊联合异体巩膜兜带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15±1.76)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随访终点应用睑外翻严重程度评分((Ectropion severity score,ESS))评价术前病情及术后疗效,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8例(8眼)睑外翻均矫正,无复发。术前ESS评分为3.5~8分,中位数为7.5;术后1 d ESS评分1~3分,中位数为2;术后随访终点ESS为0~1,中位数为0;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感染及内植入物暴露、排斥、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利用异体巩膜兜带术可加强睑板支撑,睑板条悬吊可矫正眼睑松弛,提升下垂的外眦角。睑板条悬吊联合异体巩膜兜带术治疗麻痹性睑外翻操作简便、易行,有效改善患者眼表状况及外观,且术后效果较为稳定,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眼睑外翻 异体巩膜 带术 睑板条悬吊 外翻严重度评分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结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眼球内异物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冯兆成 臧梅香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4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结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眼球内异物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4月建湖建阳眼科医院眼科收治的60例眼球内异物伴视网膜脱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掷骰子法分为常例组与结合组,每组30例。常...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结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眼球内异物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4月建湖建阳眼科医院眼科收治的60例眼球内异物伴视网膜脱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掷骰子法分为常例组与结合组,每组30例。常例组行单一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结合组在常例组基础上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比较两组最佳视力水平(BCVA)、眼压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视网膜复位率、脱离复发率及治疗认可度。结果治疗后3、6个月,结合组BCVA(LogMAR)均高于常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结合组眼压均低于常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结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常例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合组脱离复发率为3.33%,低于常例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治疗认可度为100.00%,高于常例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结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眼球内异物伴视网膜脱离有利于快速提高患者BCVA,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脱离复发风险,视网膜复位良好,利于术后恢复,患者对治疗的认可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巩膜扣带术 眼球内异物 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眼球异物并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分析
11
作者 王春艳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3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眼球异物并视网膜脱离患者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取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4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眼球异物并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资料,以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 目的探讨眼球异物并视网膜脱离患者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取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4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眼球异物并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资料,以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2例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研究组43例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比较两组眼球异物并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复位成功率、疾病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眼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眼压值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眼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值均高于术前,其中研究组最佳矫正视力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球异物并视网膜脱离患者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巩膜扣带术能够有效提高视力,抑制疾病复发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巩膜扣带术 眼球异物 视网膜脱离 眼压 最佳矫正视力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观察
12
作者 伍希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71-73,共3页
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法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选择134例134只眼睛,进行巩膜扣带术,并将手术前后的视力状况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视力0.1以上为61例(45.50%),比手术前更高,视网膜脱离时间<6mo... 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法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选择134例134只眼睛,进行巩膜扣带术,并将手术前后的视力状况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视力0.1以上为61例(45.50%),比手术前更高,视网膜脱离时间<6mo的患者为66例,≥6mo为68例,<6mo的患者术后60例(90.90)%视力提高,57例(86.40)%手术成功,比≥6mo的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采用巩膜扣带术能有效提高患者视力,在临床中可以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扣带术 陈旧性视网膜脱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后影响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朱磊 李琳 +5 位作者 田晓燕 刘涛 陈萌 徐佩 邹晶 谢安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行巩膜扣带术后影响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初发RRD患者行巩膜扣带术治疗者148... 目的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行巩膜扣带术后影响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初发RRD患者行巩膜扣带术治疗者148例148眼,观察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并发症,并对可能影响术后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检眼镜和眼底照相检查示首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为91.9%,最终复位率为97.3%;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检查视网膜首次复位率为60.1%,最终复位率为80.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多发视网膜裂孔和C1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对视网膜复位率有显著影响(均为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BCVA、病程长短、视网膜脱离范围、黄斑累及与否对术后BCVA恢复均有明显影响(均为P<0.05),而年龄、术前屈光状态、PVR分级、术中是否实施视网膜下放液、玻璃体内注气、联合巩膜外加压、术后视网膜下液对术后BCVA的恢复均无明显影响(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BCVA是影响术后BCV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RRD效果良好,但多发视网膜裂孔和C1级PVR会增加手术失败风险;术前视力、病程长短、视网膜脱离范围、黄斑状态均影响巩膜扣带术后视力的恢复,而术前视力是关键因素,提示RRD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保护术前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视力恢复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同期行硅油取出C_3F_8填充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下方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疗效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睿 毕春潮 +1 位作者 李凤至 孙连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70-772,共3页
目的探讨同期行硅油取出C3F8填充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下方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12例12眼硅油填充伴下方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采用硅油取出并玻璃体内C3F8填充联合巩膜扣带术进行治疗,术中根据情况选择性联合实施... 目的探讨同期行硅油取出C3F8填充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下方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12例12眼硅油填充伴下方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采用硅油取出并玻璃体内C3F8填充联合巩膜扣带术进行治疗,术中根据情况选择性联合实施冷冻、激光、剥膜、外放液等;术后观察随访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等。患者随访观察时间为11-23(18.35±4.22)个月。结果术后2 d所有患者视网膜完全复位,随访期间发现3眼复发视网膜脱离,远期复位率75%。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术后6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最高至35 mm Hg(1 k Pa=7.5 mm Hg),给予药物降压后,眼压回归正常,并保持稳定,停药后未有再升高。术后患者末次随访时眼压为18-22(14.53±5.42)mm Hg。与术前比较,眼压增高(t=-5.311,P〈0.001)。因术前存在视网膜脱离,故术前患者眼压均偏低,术后眼压恢复正常后眼球萎缩的可能性下降。术中未出现视网膜损伤、出血、重水残留等并发症,但所有患者眼睑肿胀、结膜水肿明显,尤以术中冷冻者(4例)更为显著,患者自觉磨涩疼痛症状较为明显,术后2 d症状逐渐减轻。结论对于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下方视网膜脱离患者,同期行硅油取出C3F8填充联合巩膜扣带术能有效地使视网膜再复位,缩短治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扣带术 硅油填充 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冯雪梅 史少阳 +2 位作者 徐晓鹤 裴存文 郑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680-682,共3页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94例96眼,术中直视下定位、冷凝视网膜裂孔。91眼行巩膜表面节段性外加压,其中37眼联合环扎术,另5眼单纯行环扎术。67眼进行了视网膜下液引流术,19眼在手术...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94例96眼,术中直视下定位、冷凝视网膜裂孔。91眼行巩膜表面节段性外加压,其中37眼联合环扎术,另5眼单纯行环扎术。67眼进行了视网膜下液引流术,19眼在手术结束时行玻璃体腔气体充填。结果:90眼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首次手术复位率94%,4眼再次手术后复位,手术最终解剖复位率98%。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裂孔
下载PDF
首选个体化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鲁新 王哲 +1 位作者 潘洁 于晓晖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1769-1770,共2页
目的:探讨首选个体化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2例9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1级以下的病例,根据裂孔位置、数目、视网膜脱离的形态等首选放液或者不放液的巩膜扣带术,个别病例辅... 目的:探讨首选个体化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2例9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1级以下的病例,根据裂孔位置、数目、视网膜脱离的形态等首选放液或者不放液的巩膜扣带术,个别病例辅以玻璃体腔注气术。随访时间7~48(平均10.2)mo。结果:视网膜一次手术复位成功90眼(95%),视力由术前的4.03±0.42到术后的矫正视力4.58±0.33。结论:首选个体化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能够用最小量的手术、最小的创伤,获得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和较好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孔源性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与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对黄斑结构改变及视力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崔丽 姜燕荣 +1 位作者 赵明威 黎晓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26-929,共4页
背景 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成功完成视网膜复位手术后并不能很快恢复视力,其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目的 比较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椭圆体区完整性、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液的发生率及留存时... 背景 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成功完成视网膜复位手术后并不能很快恢复视力,其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目的 比较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椭圆体区完整性、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液的发生率及留存时间,探讨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液存留对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6例66眼的病例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巩膜扣带术组和玻璃体切割术组,记录2个组患者病程、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LogMAR、有无合并症等,观察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存留时间及黄斑椭圆体区完整性,计算2个组在术后1个月时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结果 术前巩膜扣带术组及玻璃体切割术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屈光度及LogMAR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巩膜扣带术组视网膜下积液平均存留(96&#177;60)d,玻璃体切割术组为(21&#17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6,P=0.000).术后1个月时,巩膜扣带术组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发生率为78.6%,大于玻璃体切割术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891,P=0.000),巩膜扣带术组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完全吸收患者与未完全吸收患者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5,P=0.003);术后6个月时,巩膜扣带术组与玻璃体切割术组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6,P--0.065),巩膜扣带术组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完全吸收患者与未完全吸收患者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5,P=0.087).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吸收后,2个组内黄斑椭圆体区连续患者与椭圆体区缺失患者LogMAR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巩膜扣带术组:t=2.555,P=0.015;玻璃体切割术组:t=4.005,P=0.001). 结论 椭圆体区受损程度与视网膜脱离时间有关,而椭圆体区的完整性明显影响患者的视力预后.对于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吸收较巩膜扣带术快;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的存留延缓视力的恢复,手术方式对最终的视力恢复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玻璃体切割 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 椭圆体区
下载PDF
单纯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9
18
作者 程扬 曾水清 +1 位作者 李小青 曾爱萍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211-212,共2页
目的 探讨单纯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2 1例 2 1眼 ,采用单纯巩膜扣带术 ,术中放出少许硅油调整至正常眼压。结果2 0眼视网膜复位 ,1... 目的 探讨单纯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2 1例 2 1眼 ,采用单纯巩膜扣带术 ,术中放出少许硅油调整至正常眼压。结果2 0眼视网膜复位 ,1眼 2月后视网膜脱离复发 ,行硅油取出、膜剥离再次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复位。 2 1例最终视力较术前提高 ,随访 3~ 2 4个月 ,视网膜复位好。结论 单纯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中的部分病例具有一定价值 ,特别是对未合并广泛前部和 (或 )后部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下方象限或周边部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扣带术 视网膜脱离 硅油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对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形态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汝龙 张国明 +3 位作者 吴德正 凌运兰 李春芳 张少冲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OCT)在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形态检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Zeiss-Humphery OCT检查仪对30例(31只眼)经巩膜扣带术复位成功的患者黄斑区进行经中心凹水平和垂直扫描,观察黄斑形态...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OCT)在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形态检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Zeiss-Humphery OCT检查仪对30例(31只眼)经巩膜扣带术复位成功的患者黄斑区进行经中心凹水平和垂直扫描,观察黄斑形态,并测量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厚度。结果共31只眼接受检查,黄斑区结构正常11只眼,神经上皮平均厚度为(149.54±12.58)μm,黄斑结构异常20只眼,检测异常率为64.5%,其中黄斑区视网膜水肿3只眼,中心凹神经上皮变薄5只眼,黄斑区色素上皮脱离6只眼,视网膜前膜和皱折4只眼,黄斑全层裂孔和视网膜出血各1只眼。OCT能观察术后黄斑结构的变化,并与术后视力存在一定关系。结论OCT能精确探查视网膜复位术后黄斑结构的变化,并且在病变的定量随访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巩膜扣带术 并发症 诊断显像 黄斑 OCT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对眼球部分结构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仇长宇 宫玉波 +7 位作者 石圆圆 赵宏伟 许倩倩 赵军 潘朝阳 高付林 李雨心 罗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77-1879,共3页
目的:研究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眼球结构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病例研究。收集行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23例46眼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分析手术眼和对侧非手术眼术后3mo后复查时的最佳矫正视力、... 目的:研究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眼球结构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病例研究。收集行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23例46眼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分析手术眼和对侧非手术眼术后3mo后复查时的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轴长度、眼球突出度等参数。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行巩膜扣带术均一次性达到视网膜完全复位,无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至末次随访,与非手术眼相比,术眼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眼球突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巩膜扣带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有效,其对眼球前房深度、眼球突出度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眼球 结构 参数 前房深度 眼轴 眼球突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