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妊娠试验检测中的前带和后带现象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丁昌平 柳健 +1 位作者 陈宝萍 陈新华 《工企医刊》 2001年第3期32-32,共1页
妊娠试剂条是用全标单抗HCG固定于硝酸纤维薄膜上,用胶体全免疫层析法快速诊断妊娠的新方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为理想的早早孕诊断方法,它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并与FSH、LH等无交叉反应等特点.近年来我院每年有上万人次... 妊娠试剂条是用全标单抗HCG固定于硝酸纤维薄膜上,用胶体全免疫层析法快速诊断妊娠的新方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为理想的早早孕诊断方法,它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并与FSH、LH等无交叉反应等特点.近年来我院每年有上万人次使用此试纸条进行检测,它为计划生育和妊娠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依据.在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了HCG在妊娠生理低值和高峰期,均可出现尿妊娠试验阴性或可疑阳性的现象,值得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妊娠试验 检测 带现象 带现象
下载PDF
布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前带现象产生原因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季秋 孙玉侠 +6 位作者 张爱君 王大力 郭英杰 李晔 孟祥利 张萌 张志刚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1-402,共2页
目的研究布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SAT)前带现象产生原因,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寻找清除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对在SAT中产生前带现象的所有血清检测不完全抗体;(2)对产生前带现象的全部65份血清提高抗原浓度重做试管凝集试验,观察抗原抗... 目的研究布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SAT)前带现象产生原因,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寻找清除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对在SAT中产生前带现象的所有血清检测不完全抗体;(2)对产生前带现象的全部65份血清提高抗原浓度重做试管凝集试验,观察抗原抗体比例。结果产生前带现象的血清管不完全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00%;其血清存在抗原抗体比例失调,而且稀释倍数越低失调越严重。结论布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前带现象产生原因是血清中存在不完全抗体竞争抗原而造成抗原抗体比例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菌病 试管凝集试验 带现象 原因
下载PDF
金标法测便潜血中出现的前带现象应引起注意 被引量:4
3
作者 沈亚娟 张之芬 张健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49-49,共1页
金标法测便潜血由于不受饮食限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被各级医院广泛应用.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金标法测便潜血可以出现前带现象,应引起同行注意.笔者对在国内使用的三个品牌的金标法单克隆抗体法试纸进行了前带现象的检测... 金标法测便潜血由于不受饮食限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被各级医院广泛应用.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金标法测便潜血可以出现前带现象,应引起同行注意.笔者对在国内使用的三个品牌的金标法单克隆抗体法试纸进行了前带现象的检测,详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标法 带现象 粪便潜血试验 单克隆抗体法
下载PDF
规范使用“带现象”和“钩状效应”概念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华根 刘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8-218,共1页
关键词 免疫检测 带现象 钩状效应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RPR试验前带现象检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魏虹娟 唐冬松 +3 位作者 李宇 孙丽梅 刘意 冯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6期2320-2321,共2页
目的 通过探讨梅素螺旋体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前带现象发生的规律,为减少假阴性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2015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收集性病实验室检出RPR前带现象的血清标本48例,进行RPR、不同批次试剂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 目的 通过探讨梅素螺旋体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前带现象发生的规律,为减少假阴性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2015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收集性病实验室检出RPR前带现象的血清标本48例,进行RPR、不同批次试剂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及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分析各实验间相关性及RPR前带现象凝集反应规律。结果 48例前带现象标本TPPA及FTA-ABS IgG抗体试验结果均为阳性,RPR试验原倍稀释时无颗粒凝集或凝集颗粒较小,且稀释反应前3~4孔(1∶8~1∶16)反应弱,凝集颗粒大小几乎无变化,从第4~5孔(1∶16~1∶32)起凝集反应不断增强,经稀释后滴度为1∶1 024~1∶65 536;临床表现不典型。结论 RPR前带现象可通过与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联合检测、结合凝集反应特点发现,并通过增加稀释倍数避免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快速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 带现象 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附实验
下载PDF
前带现象二期梅毒疹误诊1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朱燕萍 马新华 杨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4-204,共1页
关键词 诊断 带现象二期梅毒诊 误诊
下载PDF
ELISA法检测TP-Ab前带现象1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洪宏 赵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7年第1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带现象
下载PDF
前带现象伴溶血致ABO定型困难2例报道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雪明 虞秀兰 陈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53-153,共1页
前带现象伴溶血致ABO定型困难2例报道215006苏州医学院附属一院王雪明虞秀兰陈忠前带现象(prozonephenomenon)是抗原、抗体结合时抗体过剩的血清学现象。溶血是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结合时、因补体参予而... 前带现象伴溶血致ABO定型困难2例报道215006苏州医学院附属一院王雪明虞秀兰陈忠前带现象(prozonephenomenon)是抗原、抗体结合时抗体过剩的血清学现象。溶血是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结合时、因补体参予而产生的红细胞溶解,两者同时存在可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现象 溶血 ABO定型
下载PDF
RIA检测HBsAg后带现象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沈继录 刘霞秋 李正华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1999年第4期218-220,共3页
为探讨放免法检测HBsAg 是否存在后带现象,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 技术, 用二步法和一步法对595 例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用二步法测定HBsAg 为强阳性的标本, 用一步法测定时有部分标本变为弱阳性和假阴性... 为探讨放免法检测HBsAg 是否存在后带现象,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 技术, 用二步法和一步法对595 例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用二步法测定HBsAg 为强阳性的标本, 用一步法测定时有部分标本变为弱阳性和假阴性。对此部分标本进行1:10 和1 :100 稀释后, 再用一步法测定时全部变为强阳性。提示一步法检测HBsAg 时, 也存在后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免疫分析 乙型肝炎 HBSAG 带现象
下载PDF
ELISA法检测HBsAg中前带现象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刚 宋本先 黄五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3年第2期147-148,共2页
关键词 ELISA法 检测 HBSAG 带现象
下载PDF
胶体金试纸法测定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后带现象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建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8年第21期1331-1332,共2页
关键词 胶体金 指示剂和试剂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带现象
下载PDF
胶体金法检测便隐血的后带现象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新原 沈红霞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6期907-907,共1页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检测便隐血出现假阴性原因。方法:用胶体金试纸分别测试各种已知浓度的人血红蛋白稀释液。结果:血红蛋白浓度超出2000μg/ml便隐血试验出现假阴性结果。结论:抗原抗体反应比例不合适的后带现象造成便隐血试验出现假阴...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检测便隐血出现假阴性原因。方法:用胶体金试纸分别测试各种已知浓度的人血红蛋白稀释液。结果:血红蛋白浓度超出2000μg/ml便隐血试验出现假阴性结果。结论:抗原抗体反应比例不合适的后带现象造成便隐血试验出现假阴性,应充分稀释便样后再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隐血 胶体金法 带现象 假阴性
下载PDF
前带现象导致Rh抗-D菠萝酶试验阴性反应一例
13
作者 胡永红 肖露露 +2 位作者 罗广平 陈小洁 杨秀华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 通过对输血反应病例的分析 ,探讨如何防止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 对输血反应患者输血前后血标本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 患者输血前抗体处在低水平 ,输血后经相应抗原再刺激 ,抗体水平迅速提升。高浓度抗 D抗体在菠萝酶... 目的 通过对输血反应病例的分析 ,探讨如何防止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 对输血反应患者输血前后血标本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 患者输血前抗体处在低水平 ,输血后经相应抗原再刺激 ,抗体水平迅速提升。高浓度抗 D抗体在菠萝酶法中出现前带现象 ,而在抗球蛋白法和聚凝胺法中不表现。结论 为确保输血安全 ,输血前检查应严格按卫生部 2 0 0 0年制定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 抗体 带现象 输血反应 血清学检测 抗体
下载PDF
超高强度捆带断带现象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菲 吴远东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92-96,共5页
捆带断带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生产事故,严重影响钢卷打包的效果及安全。为尽量避免出现断带,基于多年的实际经验,通过详细分析其制造过程、使用方式及某些常见影响因素,系统探讨了不同情况下超高强度捆带产生断带的主要原因,以期为业... 捆带断带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生产事故,严重影响钢卷打包的效果及安全。为尽量避免出现断带,基于多年的实际经验,通过详细分析其制造过程、使用方式及某些常见影响因素,系统探讨了不同情况下超高强度捆带产生断带的主要原因,以期为业内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 带现象 原因分析
下载PDF
酶朕一步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的前带现象及消除方法的探讨
15
作者 李碧清 邓光贵 +1 位作者 张航 张志成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15-116,共2页
酶朕一步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的前带现象及消除方法的探讨李碧清,邓光贵,张航,张志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检科重庆市,630042)乙肝病毒(HBV)标志的检测,目前实验室常用ELISA法,许多厂家的试剂由原来的二步法改... 酶朕一步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的前带现象及消除方法的探讨李碧清,邓光贵,张航,张志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检科重庆市,630042)乙肝病毒(HBV)标志的检测,目前实验室常用ELISA法,许多厂家的试剂由原来的二步法改为一步法。我们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用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现象 乙肝病毒 大坪医院 抗原抗体 二步法 第三军医大学 试剂盒 李碧 滴度 张志成
下载PDF
后带现象对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蛋白定量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琦 孙显明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20-21,共2页
20例已 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按常规方法测定其血清IgG测得值为16.84±694g/L,其中〉25g/L者仅3例。同一标本,将血清以生理盐水作1:2及1:4稀释后,测得值分别为32.97±7.72g/L... 20例已 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按常规方法测定其血清IgG测得值为16.84±694g/L,其中〉25g/L者仅3例。同一标本,将血清以生理盐水作1:2及1:4稀释后,测得值分别为32.97±7.72g/L及35.89±11.88g/L〉25g/L者分别为18例及17例,与常规方法比较差异非常显著。但两种稀度的测得值差异不显著。正常人12例,以原血清及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球蛋白 试剂盒 带现象
下载PDF
消除血HCG酶联免疫检测后带现象方法的初探
17
作者 曹红卫 赵静怡 杨昌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98-798,共1页
关键词 磁性微粒分离酶联免疫技术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抗原稀释法 HCG酶联免疫检测 带现象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中的前带现象
18
作者 杨晓靖 《职业与健康》 CAS 2002年第7期69-70,共2页
目前,许多生产检测试剂厂家,将原来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乙型肝炎的两步法改为一步法,缩短了检测时间,给使用者带来方便,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有的高浓度的HBsAg往往会发生假阴性现象.我们在体检过程中遇到4例HBsAg阴性、HBeAg... 目前,许多生产检测试剂厂家,将原来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乙型肝炎的两步法改为一步法,缩短了检测时间,给使用者带来方便,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有的高浓度的HBsAg往往会发生假阴性现象.我们在体检过程中遇到4例HBsAg阴性、HBeAg阳性者,将血清1:4、1:8稀释后再检测,原液HBsAg呈阴性反应的稀释后恢复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检测 抗原 抗体 带现象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与HBsAg带现象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张曲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1997年第S1期59-59,共1页
目前检测HBV5项指标的方法,较普遍地使用酶联免疫一步法,虽然大大地缩短了检测时间,但可能导致高滴度的阳性标本漏检,出现假阴性结果.“抗原与抗体需在一定的比例时才出现可见反应,不适合的比例即不出现反应,属抑制带”.作者检测HBV5项... 目前检测HBV5项指标的方法,较普遍地使用酶联免疫一步法,虽然大大地缩短了检测时间,但可能导致高滴度的阳性标本漏检,出现假阴性结果.“抗原与抗体需在一定的比例时才出现可见反应,不适合的比例即不出现反应,属抑制带”.作者检测HBV5项指标,同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以期阐明带现象及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DNA HBSAG 聚合酶链 反应检测 带现象 HBV—DNA 实验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HBEAG HBCAB
下载PDF
梅毒血清学检测中RPR前带现象发生率及其与CMIA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汤庆 熊志刚 +3 位作者 李辉军 王旭 孙自镛 管青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93-495,499,共4页
目的探讨在梅毒血清学检测中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前带现象的发生率及与化学微粒子发光法(CMIA)结果强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化CMIA、明胶凝集试验(TPPA)及RPR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同济医院101 493例患者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评估其... 目的探讨在梅毒血清学检测中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前带现象的发生率及与化学微粒子发光法(CMIA)结果强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化CMIA、明胶凝集试验(TPPA)及RPR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同济医院101 493例患者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评估其RPR试验中前带现象的发生率,应用逻辑回归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101 493份血清标本中,CMIA检测阳性2 180例,RPR检测阳性767例,其中RPR前带现象的发生率为3.3%(26/767)。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RPR前带现象的发生率与CMIA的样本吸光度值比临界值、RPR滴度明显相关,而与年龄、性别及季节性无相关性。结论在梅毒血清学检测时,RPR前带现象的发生率虽然较低,但应给予足够重视。CMIA试验S/CO值较高的患者,其RPR前带现象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化学微粒子发光法 带现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