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例
1
作者 孔学英 杨帮本 +3 位作者 刘少中 孙鸿礼 徐晓东 朱正斌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 治疗 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 DSA造影
下载PDF
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瘤16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牟 张居文 +3 位作者 陈萍 孙林 车海杰 勇俊 《中国医刊》 CAS 2005年第8期40-41,共2页
目的分析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16例的体会,并探讨手术时机及技巧。方法应用硝普钠或硝酸甘油控制血压,同时给予镇痛、镇静处理,行螺旋CT成像,判断主动脉夹层的范围、破口位置及宿主参考血管直径,选择适当直... 目的分析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16例的体会,并探讨手术时机及技巧。方法应用硝普钠或硝酸甘油控制血压,同时给予镇痛、镇静处理,行螺旋CT成像,判断主动脉夹层的范围、破口位置及宿主参考血管直径,选择适当直径、长度的支架血管,行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结果所有病人均获得成功。本组16例共置入支架血管19个,予球囊扩张2例,有3例完全封堵了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术毕造影示,所有病例真腔形态基本恢复正常,5例假腔有少量内漏。随访1个月至1年,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是当前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最佳方法,但须注意术前、术中血压的控制、支架型号的选择、破口位置的确定及真腔血管的判断技巧,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瘤 支架血管 内隔绝
下载PDF
孤立性髂动脉瘤行血管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后致右肾盂积水一例
3
作者 詹辉 吴明华 +1 位作者 左毅刚 王剑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572-572,共1页
关键词 支架内隔绝 血管造影检查 髂动脉 患者 孤立性 右肾 髂总动脉 入院 胸心外科
下载PDF
血管腔内带膜支架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建梅 葛白娟 《新疆医学》 2006年第3期163-164,共2页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从而造成主动脉真假两腔分离的一种病理改变。此病在血管疾病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本文报告了...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从而造成主动脉真假两腔分离的一种病理改变。此病在血管疾病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本文报告了我科2002年5月-2005年5月收治的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对带膜支架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的护理做了详细的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支架隔绝 围手 血管腔内 护理 治疗 主动脉内 动脉中 病理改变
下载PDF
带膜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治疗对ⅢB型主动脉夹层内脏动脉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峥嵘 陈小东 +4 位作者 罗灿华 谭羽灿 徐国建 何志坚 廖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2期10263-10267,共5页
背景:带膜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治疗后,受累的内脏动脉血流变化涉及到重要脏器的血供。目的:观察Ⅲ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带膜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治疗后腹部内脏动脉血流的变化。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对象:2004-05/2007-06佛山市第一人民... 背景:带膜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治疗后,受累的内脏动脉血流变化涉及到重要脏器的血供。目的:观察Ⅲ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带膜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治疗后腹部内脏动脉血流的变化。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对象:2004-05/2007-06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急慢性Debakey Ⅲ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病程3h~2年;急性夹层11例,亚急性及慢性夹层17例;破裂口均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5例只有1个破裂口,23例有2个以上破裂口。方法:治疗前后28例患者均经16排超高速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行经升主动脉高压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观察内脏动脉血流情况;经主动脉真腔于内脏动脉附近低压手推对比剂,观察内脏动脉真腔血供情况,并进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患者全部接受带膜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治疗,仅封堵主动脉第一破口,其他破裂口不作一期处理。主要观察指标: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血运来源情况,真腔血供的改善情况。结果:28例患者共112条腹部内脏动脉,经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检查,87条血管能确定其供血情况,其中31条真腔血供受损,占35.6%,具体为完全真腔供血8条(26%),真假腔混合供血7条(23%),完全假腔供血13条(42%),无供血3条(10%)。经腔内修复后再评价此31条血供受损血管,完全真腔供血的8条均有改善(100%);真假腔混合供血的7条也均获改善(100%),其中4条恢复完全真腔供血,3条恢复为真腔供血为主;完全假腔供血的有12条获得改善(92%),其中4条恢复为真腔供血为主,8条有真腔供血参与;3条无供血的有2条获得改善(67%),恢复为真腔供血。结论:带膜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治疗后,各型血运受损的腹部内脏动脉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无血运减少和内脏缺血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 内隔绝 主动脉夹层 内脏动脉
下载PDF
DSA下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宋锦文 李彦豪 +4 位作者 陈勇 卢伟 曾庆乐 赵剑波 梅雀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2-524,共3页
目的评价DSA下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价值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对20例MSCTZ诊断为Stanford B型AD患者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结果20例Stanford B型AD中,单纯行EVGE治疗共植入支架22枚,支... 目的评价DSA下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价值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对20例MSCTZ诊断为Stanford B型AD患者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结果20例Stanford B型AD中,单纯行EVGE治疗共植入支架22枚,支架释放成功率100%,造影复查15例无明显渗漏和假腔显影(75%),5例少许渗漏(25%)以适应性球囊逐段贴覆后渗漏消失,术后6天因右肾出血伴感染死亡1例,MSCT复查19例无明显支架移位或渗漏,回访3个月生存质量良好。结论DSA下EVGE治疗Stanford B型AD可有效提高EVGE治疗的成功率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支架内隔绝 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
下载PDF
Stand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运用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红伟 朱国献 +2 位作者 王祖辉 陈恒 余文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4期50-51,共2页
目的研究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对治疗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行带膜支架治疗的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手术后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留观时间和住院时间,出院后支架的位置、形态和坍... 目的研究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对治疗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行带膜支架治疗的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手术后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留观时间和住院时间,出院后支架的位置、形态和坍塌情况,夹层假腔直径和内漏,生存率和死亡率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ICU留观时间平均(3.12±1.85)d,平均住院时间为(7.35±2.6)d,手术后死亡1例,死亡率为1.67%,手术后5年有57例患者存活,生存率为96.61%。结论应用腔内隔绝术对治疗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和长期稳定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 支架内隔绝
下载PDF
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初步体会 被引量:2
8
作者 洪浪 王洪 +2 位作者 李林锋 尹秋林 赖珩莉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7年第8期14-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增强螺旋CT、MRI诊断:5例为DebakeyⅢ型,1例为DebakeyⅡ型。先行升主动脉造影(左前斜45°)及腹主动脉造影(正位),明确诊断,确定破口位... 目的:探讨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增强螺旋CT、MRI诊断:5例为DebakeyⅢ型,1例为DebakeyⅡ型。先行升主动脉造影(左前斜45°)及腹主动脉造影(正位),明确诊断,确定破口位置,然后选择合适的带膜支架,准确定位后释放,记忆合金支架自动张开封闭破口。结果:4例典型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患者,应用带膜支架成功封闭破口。术后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随访5~12个月,支架位置及形态均未见明显改变,假腔内血栓渐机化。结论:与传统的经胸人工血管置换术相比,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具有简捷微创、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和死亡率低的优点。目前,对于近期疗效已得到认可,对其远期疗效的评价尚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支架内隔绝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带膜支架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晓燕 李红凤 蔡晓丽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12期3166-3167,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内隔绝 支架介入治疗 主动脉内撕裂 DeBakey 护理 动脉中
下载PDF
外伤性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并发颈动静脉瘘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江 景在平 +2 位作者 包俊敏 曲乐丰 王利新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1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外伤性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 并发症 颈动静脉瘘 支架内隔绝 治疗
下载PDF
带膜血管支架胸主动脉夹层瘤(Ⅲb)隔绝术护理体会 被引量:4
11
作者 时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19-19,23,共2页
关键词 胸主动脉夹层瘤 血管支架 隔绝 护理
下载PDF
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2例分析
12
作者 杨力 陈国玉 +3 位作者 夏建国 章希炜 杨宏宇 施海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9-180,共2页
自1991年阿根廷医生Parodi首次成功将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应用于临床以后[1],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但国内至今尚未普遍开展.我院2001年成功为2例AAA患者施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支架内隔绝 治疗 腹主动脉瘤 病例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应用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昱 《江西医药》 CAS 2006年第12期1039-1040,共2页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etion,AD)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从内膜破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血肿和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其病因至今尚未明确。80%患者伴有高血...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etion,AD)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从内膜破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血肿和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其病因至今尚未明确。80%患者伴有高血压。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常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疼痛、休克外貌和压迫症状.病死率高。据统计,急性主动脉夹层死亡率在2d内为50%.1周内为70%。近年来。通过血管腔内介入技术.应用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降低病死率已备受推崇。我科于2005年12月~2006年8月成功地应用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对5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了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支架内隔绝 护理 急性主动脉夹层 支架型人工血管 主动脉内 严重并发症 动脉中
下载PDF
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赛力克.马高维亚 热衣汗古丽.买买提 +3 位作者 罗军 哈尔满.阿吉汗 哈尼帕.斯坎德尔 哈肖.别克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8期752-754,共3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带膜支架治疗Ⅲ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0例及腹主动脉瘤4例。2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用带膜支架行近侧内膜破口封堵,4例腹主动脉瘤选用分叉延... 目的:评价经导管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带膜支架治疗Ⅲ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0例及腹主动脉瘤4例。2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用带膜支架行近侧内膜破口封堵,4例腹主动脉瘤选用分叉延伸型支架。结果:所有患者带膜支架释放均获得成功。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第3天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一项新的微创、安全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支架 内隔绝
下载PDF
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联合β受体阻滞剂对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永辉 毛天敏 张继业 《药品评价》 CAS 2019年第9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对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我院26例Stand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均接受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并给予β受体阻滞剂及硝普钠等药物。术后6~12个月... 目的:探讨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对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我院26例Stand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均接受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并给予β受体阻滞剂及硝普钠等药物。术后6~12个月进行随访,统计分析本组治疗效果、术前及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生存率。结果:本组26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植入支架,完全封闭胸主动脉夹层原发破裂口,手术成功率为100.0%(26/26);本组术后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6/26)、术后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15%(25/26)、92.31%(24/26)。结论:采用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效果显著,手术成功率、术后生存率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隔绝 Stand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 生存质量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在破裂性胸降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16
作者 朱洪江 赵鹏鹏 +3 位作者 颜峰 屈长征 符延波 彭长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8-732,共5页
目的 评价破裂性胸降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效果,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6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血管介入外科收治的8例破裂性胸降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70.5岁(61~78岁)。8例术前... 目的 评价破裂性胸降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效果,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6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血管介入外科收治的8例破裂性胸降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70.5岁(61~78岁)。8例术前均行主动脉CTA检查明确胸降主动脉瘤且存在胸腔或(和)纵隔血肿,均急诊行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结果 6例患者胸降主动脉瘤隔绝彻底,其中2例患者采用烟囱支架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另外2例患者存在少量Ⅰa型内漏,在近端植入CUFF支架后内漏消失。住院期间1例患者发生食管主动脉瘘导致脓毒性休克死亡,3例患者术后出现呼吸衰竭,行胸腔穿刺引流、抗感染、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后恢复。2例患者术后出现缺血性脑卒中,1例表现为患侧肢体肌力3级伴语言障碍,1例表现为患侧肢体肌力4级伴语言障碍。随访期间1例术后7个月再次突发胸痛死亡,1例未植入烟囱支架的患者于术后18个月出现Ⅰa型内漏,近端植入CUFF支架后内漏消失。其余5例病例随访期间情况良好。结论 破裂性胸降主动脉瘤行腔内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性胸降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内隔绝 支架
下载PDF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外周动脉瘤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亮 顾建平 +6 位作者 楼文胜 何旭 陈国平 苏浩波 宋进华 汪涛 徐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瘤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外周动脉瘤(真性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7例)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之后于病变部位放置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12例成功进行外周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瘤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外周动脉瘤(真性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7例)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之后于病变部位放置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12例成功进行外周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其中11例动脉瘤腔完全封闭隔绝,1例动脉瘤治疗后有内漏,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即刻造影示置入覆膜支架远端动脉均血流通畅。随访观察3~36个月,无动脉瘤复发及动脉瘤相关并发症发生,1例3个月后发生覆膜支架腔内闭塞。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外周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瘤 支架 内隔绝
下载PDF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的护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贾俊格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4期219-220,共2页
目的探讨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6、12个月随访,其中2例分别死于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余存活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结论主动脉夹层动... 目的探讨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6、12个月随访,其中2例分别死于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余存活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极高。心血管专科的护理人员,要对冠脉病变的心电图特征及各种心律失常的特点能快速准确识别,为医生提供可靠信息,为患者抢救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支架内隔绝 人工血管转流 护理
下载PDF
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顺应性的研究意义及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关颖 关国平 +1 位作者 林婧 王璐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5-611,共7页
小口径人工血管与宿主血管间顺应性不匹配,是导致其植入后远期通畅率低的重要因素;而目前已有文献证明,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SG)与宿主血管间顺应性不匹配,也是引起术后远期滑移、内漏、血流紊乱等并发症的原因。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 小口径人工血管与宿主血管间顺应性不匹配,是导致其植入后远期通畅率低的重要因素;而目前已有文献证明,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SG)与宿主血管间顺应性不匹配,也是引起术后远期滑移、内漏、血流紊乱等并发症的原因。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十分有限。综述SG顺应性的评价方法,包括通过SG体积、压力的变化计算其体积顺应性,或通过脉搏波速和瘤体压力间接反映SG的顺应性。关于SG顺应性的研究主要包括:验证SG的植入对宿主血管的影响,不同结构SG对宿主血管的影响,以及顺应性随疲劳时间推移的可能变化。同时,对改变结构优化SG顺应性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隔绝 支架 顺应性 人工血管 裸金属支架
下载PDF
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后不可忽视的严重并发症--逆行性A型夹层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国权 翟水亭 +3 位作者 李天晓 史帅涛 张克伟 李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40-943,共4页
目的重视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对189例症状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其中男157例,女32例,年龄26~78岁,平均(51.2±13.5)岁。135例随访3... 目的重视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对189例症状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其中男157例,女32例,年龄26~78岁,平均(51.2±13.5)岁。135例随访3~63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率71.43%,54例失访,失访率28.57%。统计TEVAR术后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率,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结果 TEVAR术后2例(1.48%)发生逆行性A型夹层,均为男性患者,其中1例发生于围手术期,拒绝外科手术,保守治疗超过3年,目前存活。另1例发生于TEVAR术后1个月,急诊实施外科手术,随访3个月,目前存活。结论覆膜支架系统、术中相关操作对血管壁的作用以及血管壁自身病变是TEVAR术后发生逆行性A型夹层的重要原因。其中,支架对血管壁的直接作用而诱发的A型夹层,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性A型夹层 支架血管腔内修复 严重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