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血供胫骨骨膜瓣转位术的临床应用(附7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邓涌 罗志刚 +3 位作者 曹任胜 王汉斌 朱永忠 陈向阳 《广州医药》 2003年第3期18-19,共2页
目的 :解决胫骨中下 1 /3骨折、骨缺损愈合困难问题 ,探讨带血供胫骨骨膜瓣转位术术式的优点。方法 :设计以胫前或胫后血管节段性向胫骨发出的骨膜支、肌骨膜支为蒂 ,作成带血供胫骨内、外侧骨膜瓣转位覆盖骨折、缺损部位 ,观察骨愈合... 目的 :解决胫骨中下 1 /3骨折、骨缺损愈合困难问题 ,探讨带血供胫骨骨膜瓣转位术术式的优点。方法 :设计以胫前或胫后血管节段性向胫骨发出的骨膜支、肌骨膜支为蒂 ,作成带血供胫骨内、外侧骨膜瓣转位覆盖骨折、缺损部位 ,观察骨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胫骨中下 1 /3骨折伴骨缺损 7例 ,失访 1例 ,骨临床愈合时间为 5~ 1 2周 ,术后 3个月可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拆除内固定时间为 8~ 1 0个月。结论 :带血供胫骨骨膜瓣转位术不损害肢体主要血管 ,手术操作简单 ,可在一个切口中完成 ,手术损伤小 ,能迅速促进骨愈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供胫骨骨膜瓣转位术 胫骨骨折 骨缺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带血供骨膜瓣与同种异体脱钙骨联合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俊 余国荣 +2 位作者 谭金海 付肠 王会学 《医学新知》 CAS 2003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 探讨带血供骨膜瓣与同种异体脱钙骨联合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以兔桡骨中段 15mm的大段骨缺损为模型 ,通过X线lane评分、组织学观察、电镜扫描 ,评价术后 4、8、12、16周时带血供骨膜瓣与同种异体脱钙骨联合修复骨缺损的... 目的 探讨带血供骨膜瓣与同种异体脱钙骨联合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以兔桡骨中段 15mm的大段骨缺损为模型 ,通过X线lane评分、组织学观察、电镜扫描 ,评价术后 4、8、12、16周时带血供骨膜瓣与同种异体脱钙骨联合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结果 带血供的骨膜瓣与同种异体脱钙骨联合修复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脱钙骨组 ,前者在Lane评分 (P <0 .0 5 )、组织学观察等方面均优于后者。结论 带血供骨膜瓣与同种异体脱钙骨联合修复大段骨缺损效果优于单纯脱钙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 同种异体脱钙骨 修复 大段骨缺损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带血供胫骨节段性骨膜瓣治疗胫骨骨不连
3
作者 邓志勇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13-13,17,共2页
胫骨骨不连是骨科常见的疾患之一,其发病率居四肢长管骨之首,而中下1/3段骨折骨不连更为常见^[1]。如何更有效地修复胫骨骨不连一直是骨科领域中的热点。惠州市惠城区水口医院自2002年3月至2009年3月利用以胫前血管骨膜支为蒂的节段性... 胫骨骨不连是骨科常见的疾患之一,其发病率居四肢长管骨之首,而中下1/3段骨折骨不连更为常见^[1]。如何更有效地修复胫骨骨不连一直是骨科领域中的热点。惠州市惠城区水口医院自2002年3月至2009年3月利用以胫前血管骨膜支为蒂的节段性胫骨骨膜瓣转位术加外固定架固定治疗19例胫骨骨不连,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例胫骨骨不连患者,男13例,女6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18岁,平均31岁。左侧胫骨11例,右侧胫骨8例,伤后到本次手术时间最短14个月,最长27个月。车祸伤9例,重物挤压伤7例,机器绞伤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节段性骨膜 骨不连 骨折 胫骨
下载PDF
带血供骨膜骨瓣移植与中医联合治疗骨不连8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静 林庆杨 许卫红 《福建中医药》 2001年第5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骨不连 胫骨骨折 骨膜移植
下载PDF
带血管蒂岛状皮肤筋膜瓣转位术92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孙宝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1988年第2期212-,共1页
我科从1978年1月~1987年12月选用带血管蒂岛状皮肤筋膜瓣转位术修复软组织缺损,其中有神经、血管、肌腱、骨骼外露的创面共92例。采用有知名动脉与蒂岛状瓣20种,修复与重建了不同病变、病灶与外伤缺损创面等的恢复了形态与功能。
关键词 岛状 筋膜 管蒂 转位 临床分析 肌健 复合组织 容量休克 栓形成
下载PDF
带蒂胫前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6
作者 莫伟 李纯兰 《广州医药》 2005年第2期34-35,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带蒂胫前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内、外踝连线上2cm区域,即胫前动脉与腓动脉、胫后动脉的吻合交通支处,作皮瓣的旋转点,在内外踝中点,胫骨结节与腓骨小头中点的连线上设计带胫前动脉上或下皮支... 目的总结应用带蒂胫前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内、外踝连线上2cm区域,即胫前动脉与腓动脉、胫后动脉的吻合交通支处,作皮瓣的旋转点,在内外踝中点,胫骨结节与腓骨小头中点的连线上设计带胫前动脉上或下皮支血管的皮瓣,形成以胫前动脉与腓动脉、胫后动脉的在踝部吻合交通支为供血血管的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部创面。临床应用9例,其中面积最大16cm×10cm,最小10cm×6cm,均合并足背动脉损伤和不同程度的骨、腱及关节外露。结果9例皮瓣全部成活,经过半年至三年的随访,皮瓣血运良好,伤口无复发。结论足踝部创面合并足背动脉损伤时,依靠胫前动脉与腓动脉、胫后动脉的在踝部吻合交通支为蒂的胫前动脉岛状皮瓣,仍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皮肤缺损 岛状皮修复 胫前动脉 胫后动脉 动脉岛状皮 动脉损伤 足踝部创面 腓动脉 交通支 临床价值 腓骨小头 胫骨结节 足部创面 转位修复 临床应用 不同程度 关节外露 应用价值 吻合
下载PDF
股骨干骨不连的显微外科修复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振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5-266,共2页
股骨干骨不连是骨科常见疾患,为长管骨三大好发骨不连之一.缘于局部血供受损、骨端内固定失当或创伤感染等。视病因之不同,疗法亦当各异。但植骨术却是最常用措施之一,尤当修复缺损性骨不连者更列为首选。传统植骨疗效欠佳,采用带... 股骨干骨不连是骨科常见疾患,为长管骨三大好发骨不连之一.缘于局部血供受损、骨端内固定失当或创伤感染等。视病因之不同,疗法亦当各异。但植骨术却是最常用措施之一,尤当修复缺损性骨不连者更列为首选。传统植骨疗效欠佳,采用带血管的骨移植手术本身创伤大,难度高,且有失败之虞。我们曾创用带骨膜蒂的股骨干前外侧面骨膜瓣移位术,可供修复股骨干任何部位骨不连,所不足者,该骨膜瓣移位范围有限,而又不便携带松质骨以充填缺损区^[1-2]。鉴于临床不同需求。本文介绍4种带血管蒂骨、骨膜瓣移位术,为修复股骨干不同部位骨不连提供有效术式,具有方法简便、手术创伤小等优点^[3-8]。现将该系列组织瓣的解剖与临床概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不连 显微外科修复 骨膜移位 缺损性骨不连 创伤感染 管蒂 局部 疗效欠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