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脓肿切排联合抗生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隧道脓肿
1
作者 简永红 杨定平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3年第6期515-517,共3页
对于长期依赖血液透析的患者,血管通路就是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但随着透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血管通路逐渐耗竭,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成为长期血管通路很好的补充。随着应用的逐渐普遍,其相关的并发症也日... 对于长期依赖血液透析的患者,血管通路就是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但随着透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血管通路逐渐耗竭,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成为长期血管通路很好的补充。随着应用的逐渐普遍,其相关的并发症也日益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脓肿 脓肿切排 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 血液
下载PDF
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误入奇静脉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刘海军 杨秀芹 李延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1年第1期75-76,共2页
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常被用来作为慢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时的血管通路。导管头端错位是早期导管拔除的主要原因,占早期导管失败的19.6%[1]。透析导管误入奇静脉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带... 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常被用来作为慢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时的血管通路。导管头端错位是早期导管拔除的主要原因,占早期导管失败的19.6%[1]。透析导管误入奇静脉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误入奇静脉的病例,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透析导管误入奇静脉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静脉 动静脉内瘘 血管通路 临床医生 导管 涤纶 慢性血液 导管拔除
下载PDF
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血液透析患者转动静脉内瘘临床分析
3
作者 王泰娜 吴其顺 +2 位作者 陈蕊 余姝 何建强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54-557,共4页
目的:分析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TCC)的血液透析患者转成动静脉内瘘的情况,为TCC患者更改通路类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1年3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6例TCC患者,回顾性统计患者置管及该次入院原因、中心静脉狭窄率... 目的:分析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TCC)的血液透析患者转成动静脉内瘘的情况,为TCC患者更改通路类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1年3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6例TCC患者,回顾性统计患者置管及该次入院原因、中心静脉狭窄率、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随访12个月初级通畅率及次级通畅率。结果:TCC置入原因有:血管条件不佳(41%)、内瘘闭塞后重建困难(25%)、心功能差无法耐受动静脉内瘘手术者(17%);患者该次入院原因有:导管功能不良(47%)、导管相关性感染(19%)、拟更改动静脉内瘘(17%)、其他原因入院者(17%);61%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中心静脉狭窄,中度以上狭窄者47%。36例患者动静脉瘘手术成功率为97.2%,随访12个月初级通畅率为80.6%,经过再次手术12个月累积次级通畅率为91.7%。结论:TCC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TCC转为动静脉内瘘有较高的成功率。透析医生及护士需要主动评估患者血管条件,及时建议更改通路类型,术后定期随访监测保证内瘘成功使用,尽量减少导管使用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 动静脉内瘘 主动评估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4
作者 祁滢滢 梁新蕊 +3 位作者 李晶晶 周晓冬 赵琦琦 谢妍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7,共6页
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并提炼出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护理的最佳证据,为构建科学的血液透析导管护理管理规范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循证研究方法,系统检索国... 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并提炼出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护理的最佳证据,为构建科学的血液透析导管护理管理规范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循证研究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资料,由2名循证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纳入文献通过专家会议法进行证据提取、分类和整合最终形成最佳证据。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包括系统评价1篇、指南7篇、专家共识6篇、证据总结1篇。总结出评估与监测、冲管与封管、消毒与换药、并发症管理及质量改进5个主题,共提炼出31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提炼分析了MHD患者TCC护理相关的最佳证据,为有效预防T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血管通路使用寿命、进一步提高血液透析护理管理质量提供了科学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 隧道涤纶导管
下载PDF
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徐丽华 何建强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76-179,184,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on-cuffed catheter, NCC)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采用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on-cuffed catheter, NCC)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通过超声引导下经皮中心静脉置入NCC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同置管部位的CRBSI发生率,分析CRBSI患者的感染特点及病原菌分布。依据是否发生CRBSI分为感染组(n=22)和非感染组(n=147),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参数;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CC患者发生CRBSI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效果。结果: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1,P=0.638);22例CRBSI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6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0株),革兰阴性杆菌5株。感染组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血清铁水平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影响因素(P=0.006,0.007)。ROC曲线显示,白蛋白AUC为0.726,高密度脂蛋白AUC为0.704。结论:NCC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低水平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CRBS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隧道和涤纶套的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下经导管腔内球囊扩张术解除股静脉带隧道带涤纶套血透导管嵌顿1例
6
作者 卢彩宝 陈洪伟 +5 位作者 张全超 赵景宏 李墨奇 何文昌 陈婧 聂凌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前超过60%的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所采用的通路类型为中心静脉导管[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仍有超过20%的患者使用带隧道带涤纶套血透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作为长期血管通路[2]。TCC嵌顿导致拔除困难是一种少见但处理起... 目前超过60%的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所采用的通路类型为中心静脉导管[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仍有超过20%的患者使用带隧道带涤纶套血透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作为长期血管通路[2]。TCC嵌顿导致拔除困难是一种少见但处理起来较麻烦的并发症,常见于置管时间较长的患者,该情况主要与导管周围纤维鞘形成有关。现报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经导管腔内球囊扩张解除股静脉TCC嵌顿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血液 隧道涤纶导管 嵌顿
下载PDF
502例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留置的临床应用分析
7
作者 廉秀花 高志伟 +2 位作者 张炎 王尊松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2期75-78,共4页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02例次TCC置入患者的导管使用情况,记录导管的结局事件及发生时间,统计描述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置管部位,采用Kaplan-Meier、Log-rank分析法对...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02例次TCC置入患者的导管使用情况,记录导管的结局事件及发生时间,统计描述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置管部位,采用Kaplan-Meier、Log-rank分析法对导管使用时间、导管通畅率、不同原发病的导管使用时间差异、不同置管部位的导管使用时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502例次患者中出现导管结局事件337例次,其中死亡159例次(47.2%),因导管功能不良和导管感染而拔管或换管分别为98(29.1%)、23例次(6.8%),因内瘘成熟而使用内瘘并拔管36例次(10.7%),其他原因21例次(6.2%)。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3.742±0.161)年,导管的中位使用时间为(4.342±0.454)年。置管后1、2、3、4和5年,导管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6%、71.7%、61.5%、53.2%和32.7%,导管的累计(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9.7%、75.9%、67.6%、64.4%、44.6%。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者、慢性肾小球肾炎者、高血压肾病者的导管使用时间依次为(4.327±0.278)、(3.430±0.248)、(3.234±0.416)年,两两比较P均>0.05。右侧颈内静脉者、左侧颈内静脉者及右侧股静脉者的导管使用时间依次为(3.906±0.173)、(2.493±0.459)、(1.788±0.260)年。右侧颈内静脉者的导管使用时间较其他两者长(P均<0.05),左侧颈内静脉者比右侧股静脉者的导管生存时间长(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CC应用效果较好,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3.742±0.161)年,导管功能不良是除死亡之外的主要导管结局事件,右侧颈内静脉是最优的导管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隧道涤纶导管 生存分 导管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在颈内静脉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
8
作者 史井波 刘绥军 +1 位作者 祝宇星 高祎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5期393-39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颈内静脉入路的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肾脏内科2022年2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拟行颈内静脉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将... 目的探讨超声在颈内静脉入路的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肾脏内科2022年2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拟行颈内静脉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定位组(超声组)和对照组,超声组术中采用超声定位导管尖端,对照组根据术前胸部X线进行定位导管尖端。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来判定导管尖端位置。收集两组人口学资料、相关临床指标及手术操作中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两种不同定位方式在导管置入过程中对导管尖端准确性判断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有42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原发病、置管史及实验室指标在两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尖端异位率、穿刺时间、穿刺并发症在两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导管尖端异位率13.1%(3/23)明显低于对照组47.4%(9/19)(χ^(2)=4.443,P=0.035),超声组穿刺时间(5.17±0.83)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穿刺时间(6.26±0.73)min(t=-4.44,P=0.01),超声组穿刺并发症4.3%(1/23)明显少于对照组穿刺并发症36.8%(7/19)(χ^(2)=5.17,P=0.023)。结论超声在颈内静脉置入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引导血管的穿刺,而且对导管尖端位置的定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涤纶中心静脉导管 超声RASS征 导管尖端 终末期肾病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中自体动静脉内瘘和带隧道带涤纶套透析导管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9
作者 牟洪宾 王荣 +4 位作者 徐军 周刚 毕光宇 陈蕊 王海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2期81-85,共5页
目的对比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中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和带隧道带涤纶套透析导管(T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11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VF组(采用AVF血液透析)和TCC组(采用... 目的对比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中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和带隧道带涤纶套透析导管(T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11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VF组(采用AVF血液透析)和TCC组(采用TCC血液透析)2组各56例。比较2组透析6个月后血液透析相关指标[尿素清除率(Kt/V)、尿素下降率(URR)、透析有效血流量(Qb)],透析前和透析3、6个月后营养状态指标、肾功能指标、血栓弹力图参数(α角和k值)及血清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褪黑素(MT)水平,以及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透析6个月后,AVF组Kt/V、URR和Qb高于或大于TCC组(P<0.01)。透析3和6个月后,AVF组营养状态指标、k值和血清MT高于TCC组,肾功能指标、α角和血清AOPP低于TCC组(P<0.05,P<0.01)。透析期间,AVF组总并发症发生率(7.14%,4/56)低于TCC组(23.21%,13/56)(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采用AVF治疗效果优于TCC,可促进机体代谢废物排出,改善营养状态及肾功能,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骨质疏松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血液 自体动静脉内瘘 隧道涤纶导管 尿素清除率 尿素下降率 白蛋白 尿素
下载PDF
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隧道冲洗器的设计与制作
10
作者 吴明香 俞婷 +3 位作者 熊梦梅 魏珊 龚晖 孙小琴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期36-37,共2页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效的透析通路之一,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保留时间长,已成为第二位的通路类型[1]。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达13.8%[2],是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的主要问题,其中又包括导管细菌定值...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效的透析通路之一,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保留时间长,已成为第二位的通路类型[1]。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达13.8%[2],是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的主要问题,其中又包括导管细菌定值、导管出口感染、导管隧道感染、导管相性血流感染和导管相关迁移性感染。TCC在置管时,涤纶套置入皮下隧道内,形成隧道腔,腔内距离出口2 cm以上定义为隧道感染,涤纶套以上近心端感染的导管,一旦发生隧道感染,临床主要以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为主,而积极抗感染72 h仍不能控制者必须拔管[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中心静脉导管 隧道冲洗器 设计 制作
下载PDF
老年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血液净化治疗感染合并症的预后分析
11
作者 张瑜 李美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6-601,共6页
目的 了解老年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TCC)血液净化治疗感染合并症的自然病程,分析置管前血常规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23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2430例患者,对使用TCC且具有置管前24 h... 目的 了解老年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TCC)血液净化治疗感染合并症的自然病程,分析置管前血常规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23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2430例患者,对使用TCC且具有置管前24 h血常规化验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TCC后感染合并症的自然病程;以全因死亡作为终点,采用Kendall法分析TCC后首次感染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按高血压、糖尿病1:1匹配病例组与对照组,以TCC 6个月内首次感染为病例组(n=34),以TCC 6个月后首次感染作为对照组(n=3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CC 6个月内发生首次感染的危险因素。在全组患者中验证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分析置管前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首次感染的关系。结果 共随访77例患者,年龄(78.4±7.3)岁,中位随访时间28.0(13.8~70.5)个月,首次感染后死亡32例,存活45例。与首次感染存活患者比较,死亡患者年龄较高、导管龄较低(P<0.05)。TCC 6个月内发生首次感染与死亡呈正相关(r=0.336,P=0.003),且TCC 6个月内发生感染患者的累积生存率较TCC 6个月后感染患者明显降低(P<0.001)。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TCC 6个月内感染组MPV明显高于对照组[(10.64±1.05) fl vs.(9.89±0.80) fl,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较高时发生感染的风险是对照组的3.222倍。在全组77例病例中验证发现,MPV高值与TCC 6个月内发生首次感染相关(P=0.037)。结论 TCC置管后6个月内发生首次感染与死亡相关;置管前MPV高值患者TCC 6个月内发生首次感染的风险明显增高。置管前MPV增高可能提示TCC后感染者的预后较差,该指标可能是TCC的个体化决策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涤纶隧道导管 维持性血液 感染 预后
下载PDF
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12
作者 李娜 付媛媛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第19期3479-3482,共4页
目的:探究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进行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其中对照组为发生透析中低血压45例,... 目的:探究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进行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其中对照组为发生透析中低血压45例,观察组为未发生透析中低血压6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红蛋白、血白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以及透析情况,并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吸烟史、合并症、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LR、血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T-proBNP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红蛋白与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透析时间、置管部位以及导管功能不良史等透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滤量、超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NT-proBNP、超滤量、超滤率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红蛋白、NT-proBNP、超滤量、超滤率是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留置隧道涤纶导管 中低血压
原文传递
X线透视下留置带涤纶套带隧道透析导管对透析患者透析效果及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凌远开 《医师在线》 2023年第5期36-38,共3页
目的分析X线透视下留置带涤纶套带隧道透析导管(TCC)对透析患者透析效果及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9年8月1日~2022年11月30日住院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是否在X线透视下留置TCC将其分为两组,32例在X线... 目的分析X线透视下留置带涤纶套带隧道透析导管(TCC)对透析患者透析效果及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9年8月1日~2022年11月30日住院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是否在X线透视下留置TCC将其分为两组,32例在X线透视下留置TCC的患者为透视组,28例在非X线透视下留置TCC的患者为非透视组,比较两组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毒素清除率指标[血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透析充分性[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氮下降率(URR)]、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结果透视组透析后血清WBC、hs-CRP均低于非透视组(P<0.05)。两组透析前β2-MG、BUN、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β2-MG、BUN、SCr均比本组透析前低(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视组Kt/V、URR均高于非透视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视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均低于非透视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中在X线透视下或非透视下留置TCC均可有效清除毒素等物质,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但X线透视下TCC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提高透析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涤纶隧道导管 血液 导管功能不良
下载PDF
70%乙醇封管在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宏 孙晓萌 +3 位作者 张留平 高民 魏青 刘必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9-334,共6页
目的探讨70%乙醇封管对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Cuff)导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方法。选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脏科... 目的探讨70%乙醇封管对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Cuff)导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方法。选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脏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2例,首先将患者随机分为乙醇封管组(每周采用3.3mL 70%乙醇封管1次,再采用3.3mL标准肝素封管2次)和肝素封管组(每周采用3.3mL标准肝素封管3次),每组16例,22周后进行交叉互换。比较两组患者CRBSI、导管功能障碍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2例患者退出试验,2例死亡,共28例患者完成试验,每组各14例。乙醇封管组患者CRBSI的发生率为0.45/1 000导管日,低于肝素封管组患者(0.92/1 000导管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醇封管组患者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0.90/1 000导管日,低于肝素封管组(2.06/1 000导管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醇封管组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结论乙醇封管组维持性血液透析带隧道带Cuff导管患者的CRBSI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与肝素封管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隧道Cuff导管 乙醇封管 肝素封管 血液
下载PDF
高剂量尿激酶封管联合泵入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功能不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玲 李益明 +4 位作者 邢小珍 王志芳 姜金孝 祝亮 鲁庆红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1101-1105,共5页
目的 观察高剂量尿激酶导管内封管联合微泵泵入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功能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3例TCC功能不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成A组30例、B组31例、C组32例。A组采用2万U尿激酶导管封管;B... 目的 观察高剂量尿激酶导管内封管联合微泵泵入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功能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3例TCC功能不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成A组30例、B组31例、C组32例。A组采用2万U尿激酶导管封管;B组20万单位尿激酶导管封管;C组先将20万U尿激酶导管封管,30 min后抽出,再将40万U尿激酶溶于40 ml生理盐水中,各取20 ml分别从导管动静脉端用微泵泵入维持治疗0.5 h。比较3种方法的溶栓效果、溶栓次数、血栓复发情况、连续使用留置导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C组患者溶栓成功率及一次性再通率最高(P<0.05),2年内复发率最低(P<0.05),连续使用留置导管时间最长(P<0.05)。B组患者一次性再通率高于A组,而反复溶栓2~3次再通率低于A组(P<0.05)。3组均未发生明显副作用及并发症。结论 高剂量尿激酶导管内封管联合微泵泵入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TCC功能不良高效、方便、一次性再通率高、溶栓治疗次数减少、复发时间及连续使用留置导管时间延长,相对安全,可用于血栓形成时间较长、反复局部封管溶栓效果差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导管功能不良 隧道涤纶导管 尿激酶 高剂量 泵入治疗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莉莉 刘玉秋 +4 位作者 仰欣 施雯 涂岩 潘明明 张晓良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1年第11期773-777,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长期导管血液透析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期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资料,对训练组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R语言... 目的探讨应用长期导管血液透析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期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资料,对训练组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R语言建立预测模型,并通过验证组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验证。结果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贫血、糖尿病,由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C指数分别为0.761和0.714。结论该模型能够有效筛选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隧道涤纶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套隧道导管肝素盐水封管效果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冰 胡亚楠 +8 位作者 甘良英 王伊娜 朱丽 王磊 蔡美顺 郑姝颖 刘爱春 倪梦凡 左力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9期639-642,共4页
目的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套隧道导管应用肝素或肝素盐水封管的效果。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各种原因(除外导管功能不良)拔除右颈内静脉带涤纶套隧道中心静脉导管,通过肉眼、扫描电镜对拔除导管不同部位导管内壁进行观察... 目的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套隧道导管应用肝素或肝素盐水封管的效果。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各种原因(除外导管功能不良)拔除右颈内静脉带涤纶套隧道中心静脉导管,通过肉眼、扫描电镜对拔除导管不同部位导管内壁进行观察。结果肉眼观察,41.7%导管存在双腔完全堵塞性血栓形成,部位为自导管侧孔至导管顶端出口处,25.0%导管双侧管腔无明显血栓形成,33.3%存在单侧管腔堵塞性血栓;电镜观察,100.0%导管存在尖端及侧孔部位血栓形成,尤其侧孔、顶端切割边缘部位更明显。二分类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导管尖端及侧孔部位血栓形成与血红蛋白水平相关(r=0.488,P=0.047),而与性别(r=0.236,P=0.362)、年龄(r=-0.113,P=0.667)、封管液是否稀释(r=0.436,P=0.080)、国际标准化比值(r=-0.339,P=0.183)、血小板(r=-0.187,P=0.473)、总胆固醇(r=0.037,P=0.887)、血钙(r=-0.188,P=0.470)、吸烟(r=0.169,P=0.517)、抗血小板药物(r=0.169,P=0.517)、糖皮质激素(r=0.169,P=0.517)、导管留置时间(r=-0.305,P=0.234)无关。将血红蛋白带入Logistic方程显著性不明显(OR=1.075,95%CI0.980~1.179,P=0.125),考虑与病例数少有关;导管其他部位电镜扫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6.7%发现导管内壁生物膜形成。结论导管顶端是血栓容易形成的部位,此处血栓形成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 涤纶隧道导管 封管液 扫描电镜
下载PDF
经皮下隧道深静脉留置带涤纶环套导管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保春 陈玉 +3 位作者 郭志勇 许静 付鹏 张国兆 《中国血液净化》 2005年第5期249-251,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下隧道深静脉留置带涤纶环套导管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深静脉,然后根据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双腔留置导管在体表投影确定皮下隧道位置,并应尽量使导管柔和弯曲以避免导管扭曲折叠。用隧... 目的评价经皮下隧道深静脉留置带涤纶环套导管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深静脉,然后根据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双腔留置导管在体表投影确定皮下隧道位置,并应尽量使导管柔和弯曲以避免导管扭曲折叠。用隧道针将导管引入穿刺部位,涤纶环距离皮肤出口位置要在3cm以上。依次将软硬扩张导管顺导丝插入深静脉内,最后留置导管通过撕脱型外套送入血管。结果共计65例患者,其中颈内静脉带涤纶环双腔导管插入术58例,锁骨下静脉5例,股静脉2例。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6.3±4.2)月,最长时间为38月。21例患者因栓塞拔管,8例患者因感染拔管,14例患者虽导管通畅,但患者因原发病等原因死亡,4例患者接受肾移植,12例患者仍然继续应用该导管透析。结论深静脉留置带涤纶环套导管可长期保留,感染率低,栓塞率低,可满足透析要求,适合于用传统方法无法建立长期透析通路的患者和准备近期行肾移植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通路 涤纶导管
下载PDF
非切口术式拔除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尹彦琪 许戎 +4 位作者 程叙扬 刘立军 徐大民 郑茜子 金其庄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讨非切口术式拔除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的技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拔除TCC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方案及并发症... 目的探讨非切口术式拔除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的技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拔除TCC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方案及并发症等资料。将患者分为传统切口术式组(切口组)和非切口术式组(非切口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共349例患者入选本研究,行导管拔除术368例次,未记录拔管方法7例次,采用手术方式明确的361例次进行统计分析,其中非切口组286例次,切口组75例次。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基础肾脏病、导管留置时间和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切口组中有2例次未成功,切口组有1例次未成功,两组手术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3%比98.7%,χ^(2)=0.290,P=0.590)。非切口组手术时间低于切口组([5.36±1.70)min比(17.55±3.28)min,t=44.198,P<0.001]。在需要更换TCC的患者中,两组间新导管置入位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0)。并发症方面,非切口组中2例次出现局部血肿,切口组中1例次出现手术伤口感染,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全身感染及其他需要住院或急诊手术处理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非切口术式与传统切口术式在拔除TCC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和患者创伤方面优于传统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留置 血管通路装置 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 导管拔除
原文传递
乙醇封管联合卡泊芬净治疗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真菌感染3例报告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越 刘宏 +2 位作者 张留平 谢庆磊 高民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70%乙醇封管治疗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3例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真菌感染的患者在全身抗真菌治疗的同时,应用70%乙醇进行导管内封管,每日1次。结果 3例病例经治疗后,患者症状阳性体征消失,血... 目的观察70%乙醇封管治疗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3例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真菌感染的患者在全身抗真菌治疗的同时,应用70%乙醇进行导管内封管,每日1次。结果 3例病例经治疗后,患者症状阳性体征消失,血培养均转为阴性,未发生导管功能障碍,均未发生呕吐、头痛、晕厥、胸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结论乙醇封管联合全身抗真菌可有效治疗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真菌感染,其疗效和安全性还需通过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隧道涤纶导管 乙醇封管 血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