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双工以太帧间隔的源同步时钟传输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健 张俊杰 宋英雄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50,56,共8页
提出在全双工以太物理层中,基于以太帧间隔(inter-packet gap,IPG)的固定比特率业务同步时钟传输方法.该方法引入同步剩余时戳(synchronous residual time stamp,SRTS)算法,是一种不受以太分组流量影响的带外时钟传输方法.通过连分数展... 提出在全双工以太物理层中,基于以太帧间隔(inter-packet gap,IPG)的固定比特率业务同步时钟传输方法.该方法引入同步剩余时戳(synchronous residual time stamp,SRTS)算法,是一种不受以太分组流量影响的带外时钟传输方法.通过连分数展开分析恢复时钟的各阶抖动成分,给出基于以太帧间隔的同步剩余时戳算法的参数选择方法,并通过软件仿真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硬件实验证明了其优良的同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帧间隔 同步剩余时戳 源时钟同步
下载PDF
机顶盒实时监测视频Ⅰ帧间隔时间供前端优化研究
2
作者 周旭成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年第5期54-54,共1页
伴随数字电视业务的蓬勃发展,机顶盒已成为普通家庭用户主要娱乐终端设备。广播电视网逐步实现了产品化,网络话,数字化,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用户数量增多带来的各种投诉居高不下,其中,机顶盒换台速度慢占比较大。对此,加强机顶盒快速换... 伴随数字电视业务的蓬勃发展,机顶盒已成为普通家庭用户主要娱乐终端设备。广播电视网逐步实现了产品化,网络话,数字化,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用户数量增多带来的各种投诉居高不下,其中,机顶盒换台速度慢占比较大。对此,加强机顶盒快速换台研究,提升机顶盒换台速度已成为相关工程师研究与关注的重点。基于此,在数字电视原理分析与实践工作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从机顶盒快速换台展现音视频内容入手,就机顶盒实时监测视频I帧间隔时间供前端优化音视频流数据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以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顶盒 帧间隔 换台速度
下载PDF
基于动态帧间间隔更新的人群异常行为检测
3
作者 陈颖熙 廖晓东 钟帅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8年第2期207-211,共5页
针对视频监控中人群异常行为检测方面存在的实时性和准确性问题,本文基于金字塔LK光流法提出一种动态帧间间隔更新的人群异常行为检测的方法.该算法通过提取的人群运动信息来动态更新帧间间隔,接着以该帧间间隔来检测人群运动信息.这样... 针对视频监控中人群异常行为检测方面存在的实时性和准确性问题,本文基于金字塔LK光流法提出一种动态帧间间隔更新的人群异常行为检测的方法.该算法通过提取的人群运动信息来动态更新帧间间隔,接着以该帧间间隔来检测人群运动信息.这样,算法不仅保留了原算法在检测人群运动信息方面优点,且有效提高了算法的运行效率.最后,该算法通过获取的人群运动矢量交点密集度及能量信息来识别人群异常行为.对多个视频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以较高正确率识别视频中人群的异常行为,同时还有效提高了算法的运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恐慌 行人检测 交点密集度 动态间隔
下载PDF
基于以太网帧间隙的同相时钟信息传输
4
作者 袁文燕 张建宏 张俊杰 《微计算机信息》 2012年第8期112-113,161,共3页
提出了一种通过以太网帧间隙(inter-packet gap,IPG)传输同相时钟信息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时钟计数方法获得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距离信息以及发送端的相位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帧间隙传输给接收端,接收端用距离信息补偿以恢复出发送... 提出了一种通过以太网帧间隙(inter-packet gap,IPG)传输同相时钟信息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时钟计数方法获得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距离信息以及发送端的相位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帧间隙传输给接收端,接收端用距离信息补偿以恢复出发送端的相位。本方法在不改变传统千兆以太GMII总线帧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了同相时钟信息通过帧间隙的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信息 同步 同相时钟 帧间隔
下载PDF
应用于分布式无线网络支持语音/数据业务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 被引量:8
5
作者 田辉 李迎阳 +1 位作者 胡健栋 张平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22,共5页
针对分布式无线网络提出了一种支持语音/数据业务的多信道媒体接入控制协议.该协议基于竞争的CSMA/CA机制,具有动态的信道分配并且信道数目不依赖于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协议改进了IEEE802.11标准中的退避算法,并采用不同的帧间隔以保证... 针对分布式无线网络提出了一种支持语音/数据业务的多信道媒体接入控制协议.该协议基于竞争的CSMA/CA机制,具有动态的信道分配并且信道数目不依赖于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协议改进了IEEE802.11标准中的退避算法,并采用不同的帧间隔以保证实时语音业务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分布式无线网络 媒体接入控制 数据业务 语音业务 CSMA/CA机制 帧间隔 MAC协议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终端无线指纹提取与识别
6
作者 郭静 王梓莹 +2 位作者 顾智敏 周超 姜海涛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4年第7期9-17,共9页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设备在开放环境中存在被假冒攻击的可能。常见的应对方式是基于无线信号指纹的识别技术,在物理层面保证设备的安全性。然而,由于无线信号的不稳定性,导致对终端设备的识别准确率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设备在开放环境中存在被假冒攻击的可能。常见的应对方式是基于无线信号指纹的识别技术,在物理层面保证设备的安全性。然而,由于无线信号的不稳定性,导致对终端设备的识别准确率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终端无线指纹提取与识别方法。通过融合无线信号的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构建动态指纹数据库,形成一种基于多模态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无线终端设备识别认证的方法,实现了稳定的无线终端指纹提取,可以有效在无线设备接入时和无线设备持续通信期间对无线设备进行识别认证,保证无线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通过不同场景下的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帧响应时间间隔作为时域特征和信道状态信息作为频域特征的多域融合方法进行无线设备识别,可以显著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识别率达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Fi设备识别 响应时间间隔 信道状态信息 动态指纹数据库
下载PDF
一种实时性无线介质访问协议 被引量:2
7
作者 范兴刚 王智 孙优贤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27-1131,1179,共6页
在IEEE802.11无线介质访问协议的分布式协调功能基础上,针对Adhoc网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实时无线介质访问协议.该协议先将信息分成三类:非周期实时信息、周期实时信息和非实时信息;运用要求发送/发送清除协议传送实时信息,采用不同的帧... 在IEEE802.11无线介质访问协议的分布式协调功能基础上,针对Adhoc网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实时无线介质访问协议.该协议先将信息分成三类:非周期实时信息、周期实时信息和非实时信息;运用要求发送/发送清除协议传送实时信息,采用不同的帧间隔区别不同的信息,使实时信息有更高的优先级,得到尽可能小的延迟.结果表明,改进实时无线介质访问协议使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延迟都减小,非周期实时信息的延迟下降了0.0001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介质访问协议 AD HOC 帧间隔 延迟 实时信息 分布式协调功能 无线网络
下载PDF
Ad Hoc网络中IEEE 802.11 DCF的改进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洪亮 徐惠民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7-889,共3页
分析了在AdHoc网络的IEEE802.11DCF中扩展帧间隔EIFS的作用,指出DCF存在不公平性问题。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改进方案——MDCF。通过仿真验证MDCF可以显著改善不公平性问题。
关键词 无线自组织网络 IEEE 802.11 扩展帧间隔 不公平
下载PDF
手机交互操作中基于流畅度的感知体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谭征宇 刘笑 +1 位作者 陈军 李付生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5-131,共7页
目的 研究在手机交互过程中,影响用户对交互操作流畅度感知体验的因素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的.方法 采用主观MOS评分、客观生理数据验证评分有效性的研究方法.用户通过滑动微博列表,对单次丢帧下不同丢帧数的序列和多次丢帧下不同丢帧次... 目的 研究在手机交互过程中,影响用户对交互操作流畅度感知体验的因素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的.方法 采用主观MOS评分、客观生理数据验证评分有效性的研究方法.用户通过滑动微博列表,对单次丢帧下不同丢帧数的序列和多次丢帧下不同丢帧次数、丢帧间隔的多个丢帧序列进行流畅度感知评分,经过生理数据的验证和筛选,得到用户的有效评分,并对有效评分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 通过方差分析得到三个因素对于流畅度感知的影响的显著性,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和流畅度感知评分之间的定量拟合公式.结论 单次丢帧数和丢帧次数对用户交互操作流畅度感知有显著影响;而丢帧间隔的影响并不显著,可能受到实验素材设计影响.具体的丢帧策略和设计建议可以用于指导开发者对于手机软硬件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操作流畅度 单次丢 次数 帧间隔 生理电数据
下载PDF
基于IP网络中流量控制的研究方法与FPGA实现
10
作者 邵凯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49-51,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流量均衡技术的FPGA实现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在固定的系统工作频率下,适当增加链路层缓冲区,把流量平均分配到各个时间点上。研究表明,该系统能根据外部条件自动调整帧间隔平稳发送测试数据流,在有限的资源下,系统时钟固定... 提出了一种基于流量均衡技术的FPGA实现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在固定的系统工作频率下,适当增加链路层缓冲区,把流量平均分配到各个时间点上。研究表明,该系统能根据外部条件自动调整帧间隔平稳发送测试数据流,在有限的资源下,系统时钟固定不变,FPGA综合布线容易且性能高,适用于大规模逻辑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均衡 流量控制 速率 帧间隔
下载PDF
10G EPON系统ONU MAC队列报告模块设计
11
作者 朱华伟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年第7期143-144,共2页
随着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10G EPON系统正以其低成本、高带宽等优点成为接入网的主流技术之一。文章提出了一种10G EPON系统ONU MAC队列报告模块的设计方案,在简要介绍队列报告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队列报告逻辑的设计思路,重点阐述... 随着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10G EPON系统正以其低成本、高带宽等优点成为接入网的主流技术之一。文章提出了一种10G EPON系统ONU MAC队列报告模块的设计方案,在简要介绍队列报告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队列报告逻辑的设计思路,重点阐述了报告更新过程的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G EPON 队列报告 阈值 帧间隔
下载PDF
基于ISVDD的雷达高分辨距离像在线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国瑜 肖怀铁 +1 位作者 付强 关卿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9-494,共6页
现有高分辨距离像(high resolution range profile,HRRP)在线识别方法的训练过程往往需要大规模的训练样本集,难以在小规模样本条件下进行在线识别。针对小规模HRRP样本集的在线识别问题,推导了增量支持向量数据描述(incremental suppor... 现有高分辨距离像(high resolution range profile,HRRP)在线识别方法的训练过程往往需要大规模的训练样本集,难以在小规模样本条件下进行在线识别。针对小规模HRRP样本集的在线识别问题,推导了增量支持向量数据描述(incremental support vector data description,ISVDD)算法,并提出了基于ISVDD的HRRP在线识别方法。该方法在训练过程避免了对大规模样本集的需求,能够获得良好的识别效果。同时,由于ISVDD应用于在线识别,相对于标准支持向量数据描述在线识别方法,大大减少了新增样本的训练时间,而且能够获得和成批支持向量数据描述识别方法相同的识别性能。基于4种飞机目标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数据描述 增量学习 在线识别 间隔
下载PDF
一种基于STM32的光伏汇流箱监测装置
13
作者 王旭昊 胡剑生 +1 位作者 李嘉 王海明 《机械与电子》 2015年第5期73-76,共4页
提出了一种光伏汇流箱监测装置,它由主控回路、采样回路和通讯回路构成,且各回路间在电气上相互隔离。主控回路采用抗干扰能力强,外设资源丰富的STM32系列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采样电路与光伏组串的输出端直接相连,使用线性电阻作为采... 提出了一种光伏汇流箱监测装置,它由主控回路、采样回路和通讯回路构成,且各回路间在电气上相互隔离。主控回路采用抗干扰能力强,外设资源丰富的STM32系列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采样电路与光伏组串的输出端直接相连,使用线性电阻作为采样元件,并借助光耦实现其与主控回路间交互信号的隔离传输。通讯电路加强了接口的防浪涌保护设计,并利用在UART接收中断中设置同步时钟的方式快速地对信息帧间隔时间进行判断,提高从站返回帧的动态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串 电气隔离 防浪涌保护 UART接收中断 信息帧间隔
下载PDF
基于双信道的Ad Hoc网络QoS MAC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瑞珺 《舰船电子工程》 2007年第3期85-87,106,共4页
提供QoS保障是Ad Hoc网络研究的重点,而MAC协议是上层应用的服务质量能否得到最终保障的一个关键因素。详细分析在Ad Hoc网络的MAC层提供QoS保证的各种机制,针对现有的CTS/RTS资源预留方案主要基于单信道的,提出一种基于双信道的QoS资... 提供QoS保障是Ad Hoc网络研究的重点,而MAC协议是上层应用的服务质量能否得到最终保障的一个关键因素。详细分析在Ad Hoc网络的MAC层提供QoS保证的各种机制,针对现有的CTS/RTS资源预留方案主要基于单信道的,提出一种基于双信道的QoS资源预留方案,并使用OPNET对提出的方案进行仿真,对比双信道和单信道下的网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 HOC网络 MAC协议 间隔 时延抖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