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席方平》看《聊斋志异》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
1
作者 陈西洁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52-54,共3页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最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形成了自己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系统。《席方平》是最具代表性的佳构。席方平的性格发展与故事情节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动态的有机结构。小说中曲折的情节与人物性格...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最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形成了自己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系统。《席方平》是最具代表性的佳构。席方平的性格发展与故事情节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动态的有机结构。小说中曲折的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展开互为表里,正如中国画技法中的层层点染;将故事置于非现实的阴曹地府,使席方平成为一个不死的英雄,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又像泼墨写意。作品中有大笔勾勒也有细致刻画,从而使人物形象肌肤丰满、栩栩如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席方平 人物形象塑造
下载PDF
《席方平》人物形象塑造手法浅析
2
作者 朱巧英 《河南农业》 2007年第20期64-64,共1页
小说《席方平》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生动的细节描写,多方位、多角度刻划了席方平"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顽强性格,使人物具有一种非凡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 席方平 形象塑造 艺术手法
下载PDF
英雄的成功与制度的失败——《席方平》中诉讼制度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昱春 《蒲松龄研究》 2008年第2期73-80,共8页
《席方平》一文借鬼讽人,通过席方平为父伸冤的故事,大体描述了中国古代诉讼制度的基本面貌。从席方平的个案来看,这一制度有其存在的社会学根源,但在实现法律的公正上基本是失败的。
关键词 席方平 诉讼制度 缺陷
下载PDF
抗争命运主题曲的三重奏——席方平、老瞎子与桑提亚哥形象的比较
4
作者 袁添翼 张枫 顾冰沁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34-37,共4页
席方平、老瞎子与桑提亚哥形象的相同之处是:敢于抗争命运,坚强不屈;具有独立人格,自我意识。这组形象的不同表现在三个方面:抗争的对象、所受的苦难和抗争的结果。这三个形象的精神意蕴对当代人的启示作用是:挑战命运、顽强抗争的可贵... 席方平、老瞎子与桑提亚哥形象的相同之处是:敢于抗争命运,坚强不屈;具有独立人格,自我意识。这组形象的不同表现在三个方面:抗争的对象、所受的苦难和抗争的结果。这三个形象的精神意蕴对当代人的启示作用是:挑战命运、顽强抗争的可贵精神;追寻意义、笑对磨难的进取精神;相信未来、永不言弃的乐观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争 命运 席方平 老瞎子 桑提亚哥
下载PDF
《聊斋志异》之“席方平”:一个叙事学的个案分析
5
作者 孙建永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15-117,共3页
叙事学的研究在国外方兴未艾,在国内更是如火如荼。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不但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能揭示出文本的内在意蕴。作为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优秀代表《聊斋志异》无论是艺术风格还是思想内容都代表着当时同... 叙事学的研究在国外方兴未艾,在国内更是如火如荼。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不但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能揭示出文本的内在意蕴。作为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优秀代表《聊斋志异》无论是艺术风格还是思想内容都代表着当时同类作品的顶峰。以结构主义符号学来解读这部著作中的"席方平"一篇,使人们从另一视点看到了蒲松龄进步的世界观。作者从划分故事角色、确立叙事程序、提炼出该故事的叙事模式、故事意义的探讨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叙事学 席方平 角色 语意方阵 二元对立
下载PDF
从《席方平》看清初的法治与人治 被引量:1
6
作者 顾芃森 《蒲松龄研究》 2018年第3期86-91,共6页
《席方平》是《聊斋志异》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真实反映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下诉讼冤狱的鞭挞和否定。作者通过席方平在阴间伸冤诉讼的经历,生动地刻画出了清初封建统治背景下百姓有冤难伸、司法诉讼舞弊营私、官场之上贪官横行... 《席方平》是《聊斋志异》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真实反映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下诉讼冤狱的鞭挞和否定。作者通过席方平在阴间伸冤诉讼的经历,生动地刻画出了清初封建统治背景下百姓有冤难伸、司法诉讼舞弊营私、官场之上贪官横行的现实场景。追溯这些现象的根源,法治制度缺失与人治干预司法有着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方平 人治 法治
下载PDF
殊途同归:试论小说《席方平》与电影《席方平》的差异
7
作者 骆淑文 《蒲松龄研究》 2021年第1期131-137,共7页
相比原著文言短篇小说《席方平》,电影《聊斋·席方平》在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上都有不小的改动,在故事情节上,在保留为父伸冤作为主线故事的同时,新增了感情支线。在出场人物方面,多加了女鬼小谢等人物。尽管在这两方面,同一文本的... 相比原著文言短篇小说《席方平》,电影《聊斋·席方平》在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上都有不小的改动,在故事情节上,在保留为父伸冤作为主线故事的同时,新增了感情支线。在出场人物方面,多加了女鬼小谢等人物。尽管在这两方面,同一文本的两种不同艺术表现形式有了较大不同,但它们都共同表达了“孝”这一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方平 聊斋志异 改编 谢铁骊
下载PDF
《商三官》《席方平》与《寒森曲》对比研读
8
作者 叶萌 《蒲松龄研究》 2017年第4期95-102,共8页
《寒森曲》是由《聊斋志异》中的《商三官》和《席方平》改写而成的俚曲作品,通过两者的对比研读,可以发现《寒森曲》较之前者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故事情节合并、篇幅扩大;场景描写更加细致;故事主要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小人物也有了画龙... 《寒森曲》是由《聊斋志异》中的《商三官》和《席方平》改写而成的俚曲作品,通过两者的对比研读,可以发现《寒森曲》较之前者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故事情节合并、篇幅扩大;场景描写更加细致;故事主要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小人物也有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人物的身份与语言不一致;因果循环论和宿命论的思想充斥其中;对待科举之态度与《聊斋志异》完全不同。凡此种种,其背后无不饱含作者教化民众的救世婆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森曲 商三官 席方平 教化民心
下载PDF
谈《聊斋志异》中席方平形象的塑造
9
作者 程正江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41-42,共2页
清初统治阶级实施高压政策.文字狱布满中原。蒲松龄对此无限愤懑,但又不敢正面发表意见,便以曲笔书写他的悲愤.借天堂地狱以宣泄他胸中的不平。正如很多研究者所论.《聊斋志异》是作者一生血泪的结晶,一腔块磊的倾泻。它时而将那... 清初统治阶级实施高压政策.文字狱布满中原。蒲松龄对此无限愤懑,但又不敢正面发表意见,便以曲笔书写他的悲愤.借天堂地狱以宣泄他胸中的不平。正如很多研究者所论.《聊斋志异》是作者一生血泪的结晶,一腔块磊的倾泻。它时而将那可诅咒的时代尽情地诅咒,时而在谐谑嘲讽中对丑恶现象痛加鞭笞.又时而借幻化的鬼狐来控诉那人间的不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席方平 形象塑造 人物形象 蒲松龄
全文增补中
探析《席方平》中的人物他救与作者自救
10
作者 程溢春 缪军荣(指导) 《汉字文化》 2021年第10期149-150,共2页
"救赎"的概念源于西方宗教,相比于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人心自悟",很少在中国古典文学分析中被提起。但实际上千百年来中国古典文学一直书写着救赎的故事,这种救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体现是一种对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回... "救赎"的概念源于西方宗教,相比于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人心自悟",很少在中国古典文学分析中被提起。但实际上千百年来中国古典文学一直书写着救赎的故事,这种救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体现是一种对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回归,以及作者自我意识的满足。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是蒲松龄笔下的人物他救与作者通过笔下人物的救赎而实现的灵魂自救。本文从《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席方平》入手,以世俗救赎的视角出发,分析文章所体现人物他救的现实性、必然性以及作者蒲松龄在本质上自救的精神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方平 蒲松龄 人物他救 作者自救
原文传递
《聊斋志异》中的孝道观述论
11
作者 张仁玺 《蒲松龄研究》 2016年第1期20-27,共8页
[续2014年第2期]三、安葬父母孔子说,对父母要"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6]11《孝经》载:"孝子之事亲……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2]27《聊斋志异》中的一些孝子通过各种努力做到了以礼安葬父母,表达了子女对父母的哀思。汉朝的... [续2014年第2期]三、安葬父母孔子说,对父母要"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6]11《孝经》载:"孝子之事亲……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2]27《聊斋志异》中的一些孝子通过各种努力做到了以礼安葬父母,表达了子女对父母的哀思。汉朝的董永曾卖身葬父,《聊斋志异》中也有这样的孝子。阿喜的母亲去世后,将灵柩停放在寺庙中。父亲"坐行赇免,罚赎万计,渐贫不能自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孝经》 席方平 董永 王十八 王子服 田子成 霍女 祝翁 商三官
下载PDF
蒲家庄探寻:触摸聊斋文化历史余温
12
作者 闫盛霆 郗文娇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6年第5期78-80,共3页
一部书、一部曲、一座故居,这儿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491篇故事、14种曲牌、1000多幅题字画,这儿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这儿是蒲家庄,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东的一个小村庄,至今还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部书、一部曲、一座故居,这儿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491篇故事、14种曲牌、1000多幅题字画,这儿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这儿是蒲家庄,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东的一个小村庄,至今还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北民俗风情胜地、山东省首批传统村落。它是鬼狐故事之乡,它是聊斋文化之乡,也是聊斋俚曲之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家庄 明清建筑 部曲 聊斋志异 聊斋城 蒲松龄故居 望家乡 席方平 屡试不第 城东
下载PDF
婆心救世 曲笔为文——《聊斋志异》因果报应问题辨正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能宪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12-20,共9页
《聊斋志异》一书包含大量因果报应内容。多年来,研究者大都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这些内容有严重的消极作用,削弱了人民的反抗精神,是“麻醉剂”。不仅如此,还认为蒲松龄有宿命论思想,相信因果报应确实存在。因此,理所当然地视之为封建... 《聊斋志异》一书包含大量因果报应内容。多年来,研究者大都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这些内容有严重的消极作用,削弱了人民的反抗精神,是“麻醉剂”。不仅如此,还认为蒲松龄有宿命论思想,相信因果报应确实存在。因此,理所当然地视之为封建糟粕。我认为,这种看法不符合蒲松龄的创作意图,也不符合作品的客观实际。蒲松龄描写因果报应,如同描写花妖狐魅一样,只是作为一种艺术手法,目的在于借此来教诫世人,匡扶民俗。因而它对人们的影响(或称之为“社会效果”),决不只是一味地起消极作用,而是具有很强的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救世 狐魅 花妖 席方平 封建糟粕 刘孝廉 但明伦 劝善惩恶 文言小说
下载PDF
论佛家思想对《聊斋》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九成 《蒲松龄研究》 1991年第1期35-56,共22页
据蒲松龄自己介绍:在他诞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梦见一位病佛偏袒入室,乳间贴了一张膏药,梦醒儿生,“果符墨志”。后来,每当他环顾自己“门庭之凄寂。
关键词 《聊斋》 佛家思想 席方平 墨志 鲁公女 荷花三娘子 冥司 作品思想 艺术构思 聊斋自志
下载PDF
论《聊斋志异》的情节艺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九成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55-61,共7页
《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的优秀短篇小说集,共收短篇作品四百九十一篇(附录除外)。这部作品问世以后,“流播海内,几于家有其书”(陆以湉:《冷炉杂识》);“风行逾百年,摹彷赞颂者众”(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短篇小说集 葛巾 景生 阿霞 陆以湉 席方平 青凤 冷炉 侍御
下载PDF
略谈《聊斋志异》悲剧故事的喜剧色彩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金环 《中州大学学报》 1992年第3期25-28,50,共5页
《聊斋》故事,脍炙人口。《聊斋》中的悲剧故事多是悲中有喜,亦悲亦喜。本文试略谈《聊斋》悲剧故事的喜剧色彩。 《聊斋》的悲剧故事大体可分为两类:社会悲剧和人性悲剧。 社会悲剧指由人物自身以外的社会诸因素造成的悲剧。导致悲剧... 《聊斋》故事,脍炙人口。《聊斋》中的悲剧故事多是悲中有喜,亦悲亦喜。本文试略谈《聊斋》悲剧故事的喜剧色彩。 《聊斋》的悲剧故事大体可分为两类:社会悲剧和人性悲剧。 社会悲剧指由人物自身以外的社会诸因素造成的悲剧。导致悲剧的社会原因很多,如寇乱、兵灾、王公贵族的以强凌弱、大小官吏的贪赃枉法、富豪劣绅的残暴横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故事 喜剧色彩 聊斋志异 社会悲剧 冯生 席方平 张氏妇 石清虚 细侯 物自身
下载PDF
恢宏壮美 寓意无穷——谈《聊斋乐土》
17
作者 刘巍 巩武威 《蒲松龄研究》 2015年第3期158-160,共3页
人类的绘画艺术形态可分为两类:一类由客观写生到夸张变形,进而走向抽象范畴,讲究纯视觉感染力;另一类同样由客观写生到夸张升华,走写实的路子,通过形象思维和人文修养进入到文化领域、情感世界。于受万先生属于后者,他以人文修养见长... 人类的绘画艺术形态可分为两类:一类由客观写生到夸张变形,进而走向抽象范畴,讲究纯视觉感染力;另一类同样由客观写生到夸张升华,走写实的路子,通过形象思维和人文修养进入到文化领域、情感世界。于受万先生属于后者,他以人文修养见长,善于营造画面气氛来感染观众,从而扩大了点、线、面所表达的艺术信息,尤其增加了与观赏者息息相关的文化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感染力 人文修养 艺术信息 夸张变形 形式美 写意性 聊斋志异 席方平 荷花三娘子 写意人物画
下载PDF
《聊斋俚曲》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宗良 《蒲松龄研究》 1993年第Z2期134-154,共21页
我国十七世纪杰出的文学家蒲松龄,以他的文言短篇名著《聊斋志异》而著称于世。鲁迅先生尝称之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文言短篇小说 寒森曲 官僚地主 吴敬梓 十七世纪 试官 蒲松龄集 不伏老 席方平
下载PDF
传神入化情趣盎然——《聊斋》语言艺术摭谈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春元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73-78,共6页
《聊斋》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珍品,在语言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它从传统文学宝库中吸取了优秀散文、诗歌、曲赋、小说语言的精髓,同时又大量吸收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口语,稍加文饰,把两者融汇,提炼出最优美、最生动的文学语言。... 《聊斋》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珍品,在语言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它从传统文学宝库中吸取了优秀散文、诗歌、曲赋、小说语言的精髓,同时又大量吸收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口语,稍加文饰,把两者融汇,提炼出最优美、最生动的文学语言。用这种语言塑造了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方面的成就很值得我们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 语言艺术 摭谈 小说语言 文言短篇小说 人物形象 情趣盎然 席方平 王子服 黛玉
下载PDF
蒲松龄研究资料目录索引(1983—1987)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宪春 《蒲松龄研究》 1989年第2期270-298,共29页
一、蒲松龄研究的资料索引,前已有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近几年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研究评论文章要目(1978——1981)》。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蒲松龄研究集刊 王枝忠 孙一珍 系资料室 目录索引 艺术构思 席方平 《醒世姻缘传》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