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明楷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9,共6页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一种侵犯国家司法活动客观公正性的犯罪。虽然事实上多发,但司法实务上却处理较少。原因在于刑法理论及司法实务对本罪的成立条件在很多方面仍有模糊认识。司法实务上认定本罪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一定条件...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一种侵犯国家司法活动客观公正性的犯罪。虽然事实上多发,但司法实务上却处理较少。原因在于刑法理论及司法实务对本罪的成立条件在很多方面仍有模糊认识。司法实务上认定本罪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帮助行为包括帮助共犯人毁灭、伪造证据的情况。当事人的同意在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中具有不同效果。帮助毁灭还包括帮助隐匿的情况,帮助伪造也包括帮助变造的情况。帮助行为具有实行行为性质,行为类型多样。本罪属于危险犯。在共犯关系上,当事人本人不构成本罪的共犯,以及本罪与包庇罪、徇私枉法罪间的竞合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 期待可能性 同意 共犯
下载PDF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探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洪兵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25-28,共4页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罪状中的“帮助”应予去掉;变造证据不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隐匿证据属于毁灭证据行为;教唆、指使他人帮助自己毁灭、伪造证据的,不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共犯。
关键词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犯罪构成 刑法 证据制度
下载PDF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客观方面认定问题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峰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2-54,共3页
根据《刑法》第307条第2款的规定,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其中,“帮助”在方式上多种多样,且不以被帮助人的犯罪事实为前提;“毁灭、伪造证据”应该包括隐匿、变造证据;应根据立法目的... 根据《刑法》第307条第2款的规定,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其中,“帮助”在方式上多种多样,且不以被帮助人的犯罪事实为前提;“毁灭、伪造证据”应该包括隐匿、变造证据;应根据立法目的和司法实践的需要准确认定“证据”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犯罪构成 中国 客观方面 犯罪认定 《刑法》
下载PDF
浅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缺陷与立法完善
4
作者 赵敏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56-58,共3页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1997年刑法修订时增加的罪名,在法律界定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加强对证据的刑法保护,从刑法条文对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规定入手,探讨该罪立法上的缺陷,建议完善该罪的罪名和罪状;同时,基于刑法人性化的考量...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1997年刑法修订时增加的罪名,在法律界定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加强对证据的刑法保护,从刑法条文对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规定入手,探讨该罪立法上的缺陷,建议完善该罪的罪名和罪状;同时,基于刑法人性化的考量,亲属帮助毁灭、伪造证据不应构成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 当事人 亲属 完善
下载PDF
妨害司法犯罪理论研究述评
5
作者 吴占英 梁文琼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9-38,共10页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刑法学界对妨害司法犯罪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1979年刑法生效至1997年刑法颁行之前;第二个阶段是自1997年刑法颁行至今。两个阶段的研究各具特点,但总的研究趋势是研究越发全面而深入;虽然论者...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刑法学界对妨害司法犯罪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1979年刑法生效至1997年刑法颁行之前;第二个阶段是自1997年刑法颁行至今。两个阶段的研究各具特点,但总的研究趋势是研究越发全面而深入;虽然论者们在一些问题上分歧难免,但观点逐渐趋同进而形成共识乃是不变的大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妨害司法犯罪 伪证罪 窝藏、包庇罪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
下载PDF
期待可能性的本质及其与妨害司法罪的认定
6
作者 马荣春 徐晓霞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87-91,共5页
在法学上,法益尊重的可能性可以看成是期待可能性的本质;在哲学上,相对的意志自由可以看成是期待可能性的本质。在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窝藏、包庇罪和脱逃罪的成立中,期待可能性都能给予解释。在妨害司法罪的认定上,期... 在法学上,法益尊重的可能性可以看成是期待可能性的本质;在哲学上,相对的意志自由可以看成是期待可能性的本质。在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窝藏、包庇罪和脱逃罪的成立中,期待可能性都能给予解释。在妨害司法罪的认定上,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接受和运用体现着一种司法人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妨害作证罪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 窝藏、包庇罪 脱逃罪 共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