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帮唱在莆仙戏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郭景文 《大舞台》 2010年第5期221-222,共2页
帮唱是莆仙戏演唱的一种形式,原本是由后台鼓师帮腔,后来随着舞台艺术的不断进步、演出形式的多样化,群众欣赏水平的日趋完善,逐渐演变成由后台演员帮唱。该文章主要对其作用做综合归纳和举例说明。
关键词 帮唱 莆仙戏 作用 概括 举例
下载PDF
论湖口高腔之“调台”艺术
2
作者 陈凌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7-11,共5页
湖口高腔之帮腔俗称调台,分帮唱和帮腔两个部分。其帮唱即打鼓佬接二板,起着引领"众和"的桥梁作用;帮腔才是真正的"众和",既给了演员休整的机会,又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渲染舞台效果。
关键词 湖口 高腔 调台 帮唱
下载PDF
纪念人民音乐家施光南诞辰80周年(1940—2020) 日记选登(七)
3
《当代音乐》 2020年第9期32-32,共1页
1985年6月5日:上午9:00在中央院研究《屈原》剧本,韩伟、韩冰、程若、杨光江等参加,由韩伟执笔再改。开始用大合唱"打猎"场面。后增加一些出戏的宣叙调,取消幕后帮唱。
关键词 人民音乐家 施光南 宣叙调 《屈原》 帮唱 大合
下载PDF
衬声、衬字、和声及送声考——论音乐文学的声音动机及其文本印记
4
作者 吴梦雅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0,共9页
衬声、衬字、和声以及送声,是音乐文学范畴的系列概念,它们在实际声音表演中可以被区分:衬声是艺术技巧上的方法,衬字是为了音乐文学的口头表演而出现的,过多的书面语对声音表演有一定的阻碍,在实际表演中就需要加入口语以便听众理解。... 衬声、衬字、和声以及送声,是音乐文学范畴的系列概念,它们在实际声音表演中可以被区分:衬声是艺术技巧上的方法,衬字是为了音乐文学的口头表演而出现的,过多的书面语对声音表演有一定的阻碍,在实际表演中就需要加入口语以便听众理解。和声由来已久,西汉初便有“千人唱,万人和”的盛况,南朝西曲亦存此表演结构,今日高腔艺术中亦有“帮打唱”“帮声”。除此以外,与和声相似的是送声,据文献记录,送声的起源与里巷歌谣紧密相关。历代论家常将衬声、衬词、和声以及送声的意义混同,这是因为声音失落以后,它们的文本印记不能体现其声音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表演 文本结构 水磨腔 口头语与书面语 送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