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保甲重建与基层权势变动——以厦门为例(1934-1938)
1
作者 杨巍巍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9,共9页
1930年代,保甲制度重新恢复后,逐渐由乡村走向城市。厦门保甲制度的确立,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展开。起初,由于地方当局不够重视,厦门保甲组织形态相当松散,保甲职权掌握在以常务保长为代表的地方人士手中。1936年8月,围绕着国大代表推... 1930年代,保甲制度重新恢复后,逐渐由乡村走向城市。厦门保甲制度的确立,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展开。起初,由于地方当局不够重视,厦门保甲组织形态相当松散,保甲职权掌握在以常务保长为代表的地方人士手中。1936年8月,围绕着国大代表推选权问题,厦门市公安局与常务保长展开激烈争夺。虽然在上级机关的支持下,厦门市公安局赢得推选资格,但风潮的发生也让其意识到保甲职权旁落的严重性。此后,厦门地方当局积极整顿保甲组织,将常务保长改为常驻分所的助理员,从而大体实现对保甲职权的控制。在近代基层政权建设中,城市社会尽管同样存在国家权威与地方势力的政治博弈,但基于国家力量的强大,这一进程相对顺利;而在乡村社会中国家力量的分散薄弱,致使基层政权建设的效果难得所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甲制度 厦门市公安局 常务保长 基层政权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