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夜间额叶性癫痫1例报告
1
作者 张晓英 谷丽梅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3期215-215,共1页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夜间额叶性癫痫国内外少见报道,由于易诊断为惊恐发作、睡眠障碍,所以误诊率很高,4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王开颜、吕传真等报道了12例,其中家族癫痫史5例,占42%,7例为散发,笔者报道1散发病例,病初诊断为&qu...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夜间额叶性癫痫国内外少见报道,由于易诊断为惊恐发作、睡眠障碍,所以误诊率很高,4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王开颜、吕传真等报道了12例,其中家族癫痫史5例,占42%,7例为散发,笔者报道1散发病例,病初诊断为"惊恐发作",治疗效果不好,经检查24小时动态脑电证实为额叶性癫痫,现报道如下,为研究本病积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额叶性 癫痫 夜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惊恐发作 睡眠障碍 神经内科 散发病例 治疗效果 动态脑电 国内外 误诊率 诊断
下载PDF
常染色体延迟显性遗传性耳聋一家系
2
作者 吴晶 庄惠学 梁树新 《实用医药杂志》 1995年第3期169-169,共1页
常染色体延迟显性遗传性耳聋一家系济南军区总医院吴晶,庄惠学,梁树新先证者,男,38岁。因双耳进行性聋3年,于1990年1月就诊。患者以往无听觉障碍,20岁入伍体检听力正常,35岁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耳鸣伴进行性听力减退... 常染色体延迟显性遗传性耳聋一家系济南军区总医院吴晶,庄惠学,梁树新先证者,男,38岁。因双耳进行性聋3年,于1990年1月就诊。患者以往无听觉障碍,20岁入伍体检听力正常,35岁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耳鸣伴进行性听力减退。耳鸣为持续性高调耳鸣,无头晕及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显性遗传 染色体 神经性耳聋 平均听力损失 听力图 先证者 听力减退 体格发育 眼震电图 遗传性疾病
下载PDF
ZBTB18基因突变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智力低下22型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李毅 周正 +1 位作者 郭智丹 陆相朋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20-321,共2页
报道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智力低下22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关键词 染色体显性遗传智力低下22型 ZBTB18基因 智力障碍 运动发育迟缓 语言发育落后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智力发育障碍60型伴癫痫发作1例
4
作者 孙莹莹 刘慧 +2 位作者 刘淼 梅世月 马燕丽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362-1366,共5页
患儿,女,10个月21 d,3月龄开始发育延迟,严重语言发育障碍,刻板动作,喜笑,体格检查可见肤白,枕部扁平,10月龄行视频脑电图提示不典型失神发作,发作间期可见游走性慢波活动。家系三人全外显子组测序提示患儿AP2M1基因存在新发突变c.508C&... 患儿,女,10个月21 d,3月龄开始发育延迟,严重语言发育障碍,刻板动作,喜笑,体格检查可见肤白,枕部扁平,10月龄行视频脑电图提示不典型失神发作,发作间期可见游走性慢波活动。家系三人全外显子组测序提示患儿AP2M1基因存在新发突变c.508C>T(p.R170W)。已报道的国内外AP2M1基因变异相关的常染色体显性智力发育障碍60型伴癫痫发作共6例(包括该研究),主要临床特点包括发育延迟(6例),语言发育障碍(5例),刻板动作(3例),喜欢微笑(1例),临床发作以不典型失神为主(4例),发作间期脑电图可见广泛性棘波、棘慢波发放(5例),游走性慢波活动(1例)。c.508C>T(p.R170W)可能为AP2M1基因突变热点,其临床特点与快乐木偶综合征非常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显性智力发育障碍60型伴癫痫发作 快乐木偶综合征 AP2M1基因 儿童
下载PDF
TRIO基因变异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智力发育障碍临床特点及遗传学分析
5
作者 梅道启 汤继宏 +4 位作者 王媛 王莉 马昂 郭建梅 陈晓轶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4-992,共9页
目的:总结TRIO基因变异致2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智力发育障碍(MRD)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4月、2023年1月确诊的2例TRIO基因变异致常染色体显性MRD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 目的:总结TRIO基因变异致2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智力发育障碍(MRD)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4月、2023年1月确诊的2例TRIO基因变异致常染色体显性MRD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基因分析及随访情况。结果:2例患儿年龄分别为6岁5个月及5月龄,均为男性,临床表现均有癫痫发作、认知功能及运动障碍,智能发育低下。例1合并有小头畸形、注意力缺陷障碍、共济失调、攻击行为;例2有巨颅畸形。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果提示:例1存在小脑萎缩,例2为非特异性蛛网膜下腔增宽、胼胝体发育不全。2例患儿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分析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结果提示其TRIO基因均存在未见报道的新生错义变异[分别为NM_007118:c.4289C>A(p.Thr1430Lys)和c.4111C>A(p.His1371Asn)]。2例患儿经应用康复功能训练及多种抗癫痫发作药物均不能完全有效控制发作。结论:TRIO基因的新生错义变异c.4289C>A(p.Thr1430Lys)、c.4111C>A(p.His1371Asn)为2例患儿的遗传学病因,可导致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MRD44型及63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癫痫 错义变异 TRIO基因 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智力发育障碍
原文传递
GNB1基因变异所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智力低下42型1例临床特点及基因分析
6
作者 梅道启 王媛 +4 位作者 索军芳 刘淼 马昂 赵艺然 贺秋平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3-480,共8页
目的总结1例GNB1基因变异所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智力低下42型(MRD42)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例GNB1基因错义变异所致MRD42患儿的临床和遗传学资... 目的总结1例GNB1基因变异所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智力低下42型(MRD42)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例GNB1基因错义变异所致MRD42患儿的临床和遗传学资料,对患儿进行随访,对患儿资料进行总结,并复习既往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为6月龄女童,主因“发育迟缓3个月,间断抽搐1个月”就诊。临床表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局灶性发作,智能低下,语言及运动发育迟缓;长程视频脑电图提示:背景活动慢,睡眠期双侧后头部棘波、棘慢波、多棘慢波、尖形慢波发放,3次局灶起始发作;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双侧额颞部蛛网膜下腔略宽。染色体核型及拷贝数变异分析检查未见异常。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GNB1基因[NM_002074:c.155(exon5)G>A;p.Arg52Gln]新生杂合错义变异,此前未见相关文献报道。给予功能康复训练及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癫痫发作得到有效控制。结论MRD42是一种罕见的由GNB1基因变异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婴儿期起病的癫痫发作、智力发育障碍、语言及运动发育迟缓等表型。GNB1基因c.155G>A(p.Arg52Gln)新生杂合错义变异为本例先证者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B1基因 突变 错义 发育障碍 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智力低下42型 儿童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DYRK1A基因变异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智力障碍7型二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邹小敏 肖慧 +2 位作者 贺海兰 广诗琦 彭镜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04-806,共3页
例1女,7岁6月龄,因“癫痫、全面发育落后”就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儿存在DYRK1A基因新生剪切位点突变(NM_001396.3:c.951+1G>A)。例2男,3岁11月龄,因"热性惊厥、智力障碍"就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DYRK1A基因框移突变(NM_001... 例1女,7岁6月龄,因“癫痫、全面发育落后”就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儿存在DYRK1A基因新生剪切位点突变(NM_001396.3:c.951+1G>A)。例2男,3岁11月龄,因"热性惊厥、智力障碍"就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DYRK1A基因框移突变(NM_001396.3:c.849dupCp.I284Hfs*4)。结合患儿的特殊面容、临床表现及分子遗传学结果,2例患儿均诊断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智力障碍7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智力障碍 基因变异 检测结果 分子遗传学 发育落后 热性惊厥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CHAMP1基因变异所致常染色体显性智力障碍40型患儿1例的分析
8
作者 徐菁晗 李晶晶 +4 位作者 焦智慧 孙阁阁 陈铎 孔祥东 王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探讨1例CHAMP1基因变异所致常染色体显性智力障碍40型(MRD40)患儿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例MRD40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临床资料,用低深度高通量全基因组拷贝... 目的探讨1例CHAMP1基因变异所致常染色体显性智力障碍40型(MRD40)患儿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例MRD40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临床资料,用低深度高通量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其进行遗传学分析,并回顾文献报道的CHAMP1基因变异所致MRD40病例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结果患儿,女,11月龄,表现为全面发育迟缓合并特殊面容。CNV-seq检测未见异常,WES结果提示其携带CHAMP1基因c.1908C>G(p.Y636*)新发杂合变异。连同12篇文献报道的33例患儿,除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外,大多存在肌张力减退(94.1%)、说话和/或行走时间延迟(85.2%,82.4%)及眼部异常(79.4%)。共检出CHAMP1基因变异26个,大多为功能缺失变异,位于第3外显子且为新发。结论CHAMP1基因c.1908C>G(p.Y636*)杂合变异可能是本例患儿的致病原因。对于全面发育迟缓/智力障碍、肌张力减退伴特殊面容的患儿,应尽早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显性智力障碍40型 CHAMP1基因 发育迟缓 全外显子组测序
原文传递
神经纤维瘤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9
作者 章建林 江华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5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NF)又称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如局限在某一部位称为神经纤维瘤),是源于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而导致的多系统损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常累及神经、肌肉、骨骼、内脏、皮肤的一种先天性发育不良疾病,发病...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NF)又称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如局限在某一部位称为神经纤维瘤),是源于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而导致的多系统损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常累及神经、肌肉、骨骼、内脏、皮肤的一种先天性发育不良疾病,发病率为0.00029%~0.00033%.15%~19.87%的患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及其他恶性肿瘤[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 恶性周围神经鞘瘤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神经纤维肉瘤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先天性发育不良 皮肤病变 多系统损害
下载PDF
遗传性神经纤维瘤病Ⅱ型一家系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斌 周农 尹世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4-184,共1页
关键词 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 一家系报告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 神经嵴细胞 多系统损害 发育 基因缺陷
下载PDF
磁共振检查病案精选(四十)(神经系统)
11
作者 邓开鸿 唐汉军(摄影) 《华西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关键词 神经系统 磁共振检查 中枢型神经纤维瘤病 病案精选 皮肤神经纤维瘤 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四十 组织发育不良 双侧听神经
下载PDF
耳科和耳神经科的遗传学(中)[耳显微外科2007版(七)]
12
作者 王正敏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8年第6期406-407,共2页
关键词 分子遗传学 耳显微外科 神经 USHER综合征 耳科 染色体显性 染色体隐性 听力障碍
下载PDF
1例巨大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巧玲 陈凤玉 杜培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第23期158-158,F0003,共2页
神经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又称冯雷克林霍增氏病),是由畸变显性基因引起的神经外胚层和中胚层组织发育异常所致,常见NFI型,发病率为1/3500。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 术后护理 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神经外胚层 发育 胚层组织 显性基因 NFI
下载PDF
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1例
14
作者 刘汾 刘剑 姚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8期779-780,共2页
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cleidocranial dysplasia/cleido-cranial dysostosis CCD)是一种极罕见的全身性骨发育障碍,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半数以上有家族史,基因异常定位在6p21[1],为CBFA-1基因突变[2],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3]。CC... 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cleidocranial dysplasia/cleido-cranial dysostosis CCD)是一种极罕见的全身性骨发育障碍,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半数以上有家族史,基因异常定位在6p21[1],为CBFA-1基因突变[2],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3]。CCD主要表现为全身骨骼和牙齿发育不全。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发现一例颅锁骨发育不全,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锁骨发育不全 综合征 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牙齿发育不全 发育障碍 基因异 基因突变 全身骨骼
下载PDF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治疗研究新进展
15
作者 张妞妞 刘新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89,共1页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s)是一种具有遗传异质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神经退行性疾病。常以步行不稳的小脑性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逐渐出现精细动作的减退及言语障碍等。根据基因突变的类型,目前已经发现48种亚型...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s)是一种具有遗传异质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神经退行性疾病。常以步行不稳的小脑性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逐渐出现精细动作的减退及言语障碍等。根据基因突变的类型,目前已经发现48种亚型。SCAs主要依靠基因诊断确诊并明确亚型,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SCA2和SCA3患病率较高,其突变类型是三核苷酸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在共济失调蛋白-2(ataxin-2,ATXN2)和共济失调蛋白-3(ataxin-3,ATXN3)基因的编码区域内异常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 言语障碍 染色体显性遗传 神经退行性疾病 遗传异质性 基因诊断 基因突变 鸟嘌呤
下载PDF
Williams-Beuren综合征患儿4例临床表现及基因变异分析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俞蓓蓉 陈君贤 +2 位作者 闫露露 邱海燕 吴军华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11期1526-1529,共4页
Williams-Beuren综合征(Williams-Beurensyn-drome,WB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多系统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在活产婴儿为1/20000~1/7500,无明显性别差异[1-2]。WBS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心血管异常[如主动脉瓣上狭窄(supravalvula... Williams-Beuren综合征(Williams-Beurensyn-drome,WB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多系统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在活产婴儿为1/20000~1/7500,无明显性别差异[1-2]。WBS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心血管异常[如主动脉瓣上狭窄(supravalvular aortic stenosis,SVAS)]、颅面异常、结缔组织异常(如关节松弛)、生长发育迟缓、神经发育和认知异常、泌尿生殖系统异常和独特的人格特征,其致病机制为7号染色体7q11.23基因缺失,片段大小为1.5~1.8 Mb[3]。大多数WBS为新发变异[4]。本文拟对4例WBS患儿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松弛 发育障碍性疾病 生长发育迟缓 染色体显性遗传 基因变异 WBS 神经发育 WILLIAMS
下载PDF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病理、遗传学、发病机制和临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昕 赵国华 唐北沙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0-72,共3页
关键词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临床特征 发病机制 病理 遗传学 染色体显性遗传 X-连锁隐性遗传 染色体隐性遗传 神经系统遗传病 括约肌功能障碍
下载PDF
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治疗及术式选择 被引量:19
18
作者 马涛 郑永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454-458,共5页
先天性上睑下垂绝大多数是由于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或支配它的运动神经即动眼神经发育异常、功能不全所致。少数病例是由于上睑提肌外角和内角及上横韧带太紧,或是有过多的纤维粘附于眶隔后壁,从而限制了上睑提肌的运动。先天性上睑下... 先天性上睑下垂绝大多数是由于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或支配它的运动神经即动眼神经发育异常、功能不全所致。少数病例是由于上睑提肌外角和内角及上横韧带太紧,或是有过多的纤维粘附于眶隔后壁,从而限制了上睑提肌的运动。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上睑下垂中最常见的类型,人群发病率为0.12%,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疾病圆,长期不予矫正可影响视力。临床多表现为平视时上睑不能充分提起,当患者睁眼时,患侧上眼睑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使患眼视物障碍,需耸额扬眉或仰头以提高上睑视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上睑下垂 术式选择 手术治疗 神经发育 隐性遗传疾病 染色体显性 运动神经 上睑提肌
下载PDF
家族性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的系统回顾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晶瑶 江新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7-280,共4页
家族性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familial transthyretin amyloidosis)是一种具有遗传性的以转甲状腺素蛋白为沉积物的淀粉样变性类疾病,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其特征,并具有广泛的种族分布。疾病最初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及自主神经功... 家族性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familial transthyretin amyloidosis)是一种具有遗传性的以转甲状腺素蛋白为沉积物的淀粉样变性类疾病,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其特征,并具有广泛的种族分布。疾病最初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但随着病情的逐渐进展而导致越来越多的脏器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甲状腺素蛋白 淀粉样变性 家族性 系统回顾 临床表现 染色体显性遗传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诊断
下载PDF
高苯丙氨酸血症的诊治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叶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7-200,共4页
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是指血苯丙氨酸浓度〉120μmol/L(〉2mg/dl),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氨基酸代谢病。我国自1981年开展HPA/PKU新生儿筛查,随着全国各省市新生儿筛查工作的逐步推广,临床... 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是指血苯丙氨酸浓度〉120μmol/L(〉2mg/dl),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氨基酸代谢病。我国自1981年开展HPA/PKU新生儿筛查,随着全国各省市新生儿筛查工作的逐步推广,临床儿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逐步提高,尤其是对HPA的鉴别诊断意识逐步增强,使患儿能尽早得到明确诊断、正确治疗,避免或减轻智能发育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现就HPA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基因研究、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提供我们的诊治经验,以供I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苯丙氨酸血症 诊治经验 染色体隐性遗传 神经系统后遗症 新生儿筛查 氨基酸代谢病 诊断意识 智能发育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