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2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CNQ4基因突变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秋菊 曹菊阳 +5 位作者 李宁 杨阳 王启贵 于黎明 韩东一 杨伟炎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3-347,共5页
目的 应用候选基因法了解KCNQ4基因对中国耳聋家系的影响 ,检测其突变形式。方法 在一个 6代相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中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像多态性(polymerasechainreaction 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P... 目的 应用候选基因法了解KCNQ4基因对中国耳聋家系的影响 ,检测其突变形式。方法 在一个 6代相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中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像多态性(polymerasechainreaction 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PCR SSCP)及克隆测序方法对KCNQ4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的PCR产物进行突变位点及多态序列检测。结果 在该家系中 ,对 36位家系成员进行了KCNQ4基因的编码序列的检测 ,发现KCNQ4基因外显子 2的分子多态现象 ,经测序分析证明这种多态是由于内含子中 47个碱基复制数的差异所造成的。结论 本实验证明KCNQ4基因外显子2的编码区附近存在一个新的分子多态标记 ,这种分子多态表现出不同的基因型。通过对这些基因型与耳聋表型的相关分析发现 ,随着内含子复制数的增加 ,耳聋表现度明显增加。提示KCNQ4基因外显子 2与外显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 听觉丧失 感音神经性 遗传性疾病 基因 多态现象 系谱
下载PDF
一个迟发性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表型特征及致病基因初步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鸿涵 冯永 +9 位作者 王行炜 梅凌云 陈红胜 蒋璐 门美超 张华 李海波 刘亚兰 卢焰梅 贺楚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9-313,共5页
目的分析一个迟发性遗传性聋大家系的临床表型,探讨该家系耳聋患者的致病基因。方法对一个湖南籍耳聋大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病史资料采集、体格检查、听力学检查,其中两名患者做了颞骨CT检查。绘制家系图。以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为模... 目的分析一个迟发性遗传性聋大家系的临床表型,探讨该家系耳聋患者的致病基因。方法对一个湖南籍耳聋大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病史资料采集、体格检查、听力学检查,其中两名患者做了颞骨CT检查。绘制家系图。以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对候选致病基因进行涵盖全部编码序列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纯化后用ABI 3730测序仪直接测序,用DNASTAR-Laser-gene SeqMan Pro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系谱分析得知该家系是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家系。患者临床表现高度一致,均表现为在9~25岁时首先出现"嗡嗡样"耳鸣,然后自觉双耳听力下降,纯音测听显示早期为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神经性聋,之后听力下降程度逐步加重并波及低频。对候选致病基因进行突变检测,未发现致病突变。结论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征,其致病基因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 染色体显性遗传 非综合征型 基因 家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候选致病基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建忠 程静 +6 位作者 卢宇 孙艺 康东洋 张昕 陈艾婷 袁慧军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分析一个迟发性常染色体遗传性聋大家系的表型特征,并进行候选致病基因筛查。方法对门诊发现的1例迟发性渐进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进行家系调查、病史资料采集、常规检查、听力学及前庭功能检查。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耳... 目的分析一个迟发性常染色体遗传性聋大家系的表型特征,并进行候选致病基因筛查。方法对门诊发现的1例迟发性渐进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进行家系调查、病史资料采集、常规检查、听力学及前庭功能检查。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耳声发射。先证者进行颞骨CT扫描。绘制家系图,进行遗传方式分析。采集家系成员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对已知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的致病基因GJB3、COCH、KCNQ4等22个基因附近的遗传标记与疾病进行连锁分析,对GJB2基因同时进行了全部编码序列突变检测。结果该家系共6代81人,现存4代71人,主诉听力障碍者14人,其先证者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遗传特点为代代相传、男女都发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听力表型为一种迟发型的、渐进性的、先以高频下降为主后累及全频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力曲线呈下降型。GJB2基因全部编码序列未发现突变,连锁分析显示:GJB3、COCH、KCNQ4等22个基因附近的遗传标记与疾病不连锁。结论已知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的致病基因与该家系耳聋不连锁,可能不是其致病基因。该家系耳聋可能由一个新的致聋基因所致。为了寻找到该家系的致聋基因,下一步将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定位克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性 表型 家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大家系的遗传学特征分析
4
作者 纵亮 王秋菊 +3 位作者 兰兰 袁虎 郭维维 韩东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1-24,62,共5页
目的 探讨遗传性聋基因的定位克隆研究。方法 对两个国人耳聋大家系的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及临床遗传学特征的分析。通过先证者对家系成员进行调查并绘制系谱图。对调查的家系成员进行病史、体检、纯音测听、声导抗及听性脑干反应检查... 目的 探讨遗传性聋基因的定位克隆研究。方法 对两个国人耳聋大家系的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及临床遗传学特征的分析。通过先证者对家系成员进行调查并绘制系谱图。对调查的家系成员进行病史、体检、纯音测听、声导抗及听性脑干反应检查。一些家系成员进行了颞骨CT扫描检查以排除听觉系统的其他病变。结果 两个耳聋家系,其先证者均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分别命名为Z1318及W727家系,表现为一种代代相传的中度至中重度听力损失。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听力表型为一种迟发型的、渐进性的、以高频下降为主的听力损失,但两家系在听力下降的具体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Z1318家系发病年龄各代间较稳定,为10-20岁,而W727家系各代差别较大,为8-30岁,且有逐代提前的趋势。Z1318家系以高频损失为主,听力曲线呈下降型;W727家系初以高频下降为主,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累及全频听力,听力曲线由下降型变为平坦型。结论 两个家系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均适合于进一步的候选基因克隆及连锁分析、定位克隆研究,以便寻找到相应的耳聋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性 遗传异质性 表型 家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遗传学特征及外显子组测序分析
5
作者 王燕飞 贾婧洁 +4 位作者 程静 卢宇 张蕾 韩东一 袁慧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9-343,共5页
目的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的听力学及遗传学表型特征,并鉴定其致聋基因。方法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家系进行病史采集和听力学检测,绘制耳聋家系系谱图,提取受检者的基因组DNA;对先证者进行外显子... 目的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的听力学及遗传学表型特征,并鉴定其致聋基因。方法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家系进行病史采集和听力学检测,绘制耳聋家系系谱图,提取受检者的基因组DNA;对先证者进行外显子组测序,并结合家系的遗传学特征及患病者的听力学特征等进行分析,应用Sanger测序对筛选出的候选变异位点进行验证。结果该家系共五代27人(男13人,女14人),现存19人;患感音神经性聋者10人,表型不确定者1人,现存明确感音神经性聋者7人,发病年龄10~30岁,均表现为双耳对称性进行性中度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听阈曲线为下降型或平坦型;共检测到6个已知耳聋基因的突变位点及900多个未知基因的变异位点,应用Sanger测序对检测到的EYA4(C.1486A〉T)、MY07A(c.3602G〉C)和ESPN(C.2225C〉T)已知耳聋基因的突变位点及DNMTl(c.4381C〉T)、BMP2(C.393A〉T)、TP63(C.854G〉A)和RAll(c.4162G~A)4个可疑的变异予以验证并排除了其致病的可能性。结论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聋遗传学特征,表现为中度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对已发现的3个已知耳聋基因突变位点及4个可疑的变异位点进行筛查,未发现明确的致病位点,提示其致聋基因可能为新的致聋基因;对于未知基因的鉴定,最好选取2个以上样本进行外显子组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显性遗传 感音神经性 全外显子组测序 基因
下载PDF
迟发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一家系
6
作者 吴晶 陈安军 +2 位作者 庄惠学 梁树新 周苏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5期310-310,共1页
迟发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一家系吴晶陈安军庄惠学梁树新周苏萍我们发现一家系五代中36人于中年后出现进行性感音性聋,报告如下。一、先证者及家系调查先证者,男,38岁。双耳进行性聋3年,于1990年1月初诊。患者以往无听... 迟发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一家系吴晶陈安军庄惠学梁树新周苏萍我们发现一家系五代中36人于中年后出现进行性感音性聋,报告如下。一、先证者及家系调查先证者,男,38岁。双耳进行性聋3年,于1990年1月初诊。患者以往无听觉障碍,20岁入伍体检听力正常。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 迟发性 染色体 显性遗传 治疗
下载PDF
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致病基因鉴定
7
作者 曹婧媛 袁阳 +8 位作者 程静 卢宇 杨长亮 阳光 杨慧 周佳 吴雄英 袁慧军 孙艺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的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利用高通量测序和连锁分析技术进行致病基因鉴定。方法采集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家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耳聋表型和遗传方式的判定并绘制家系图,提取家系成员外周... 目的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的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利用高通量测序和连锁分析技术进行致病基因鉴定。方法采集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家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耳聋表型和遗传方式的判定并绘制家系图,提取家系成员外周血DNA,首先利用耳聋相关基因靶向测序,对家系先证者进行162个已知耳聋基因的筛查,然后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和连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继续寻找致病基因,筛选出候选基因变异位点在家系中进行验证,以明确该家系致病原因。结果该耳聋家系来自河南省,编号为HBSY-012,现存三代共34人,14人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耳聋者发病年龄5~7岁,早期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随年龄增长迅速发展为全频受累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对先证者进行已知162个耳聋基因筛查未发现致病突变,家系连锁分析将致病基因定位于第9号染色体q31.1-q31.3区间内(最大LOD值3.6076)。全外显子组测序数据分析显示在连锁分析定位的区间内未发现候选变异,在区间以外筛选出4个候选基因变异位点,候选变异为ANKMY2基因NM_020319c.822_826del、DDX49基因NM_019070c.341C>T、DEFB129基因NM_080831c.284G>T以及EVI5基因NM_005665c.2399C>T,并对4个候选基因变异位点进行家系验证,结果提示都不是该家系的致病突变。结论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聋家系连锁分析将致病基因定位于第9号染色体q31.1-q31.3区间内。耳聋相关基因靶向测序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均未发现致病突变,考虑该家系致病原因可能为基因的非编码区域的突变或者罕见的CNV/SV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 染色体显性 家系 全外显子组测序 连锁分析
下载PDF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刘昱君 刘雷媛 +6 位作者 徐炳东 韩建邦 杨冰 丁燕 杨英 孟珩 张玉生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2-458,共7页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NOTCH3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主要病变血管为颅内小动脉,累...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NOTCH3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主要病变血管为颅内小动脉,累及大脑皮质和颅内大/中动脉的报道较罕见,目前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本文报道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成功接受血管内治疗的CADASIL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旨在引起临床医师对CADASIL可累及大脑皮质和颅内大/中动脉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血管内治疗 大脑中动脉
下载PDF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临床和遗传学特征分析
9
作者 高翔 卜维婷 +3 位作者 唐吉友 张霄 张小雨 刘小民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分析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CADASI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遗传学特征。结果13例CADASIL患者中,男6例、女7例,发病年龄34~56岁... 目的分析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CADASI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遗传学特征。结果13例CADASIL患者中,男6例、女7例,发病年龄34~56岁,病程2~11年,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4例;先证者7例,在家系调查时经基因检测确诊6例。临床表现:缺血性卒中11例,痴呆3例,抑郁3例,偏头痛3例。颅脑MRI检查显示,脑白质高信号主要累及额叶、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半卵圆中心,其次为顶叶、颞叶、脑室周围白质;脑梗死主要累及基底节区,其次为脑桥、半卵圆中心、额叶;微出血灶主要累及基底节区和脑干,其次为额叶、顶叶、丘脑、半卵圆中心和小脑半球。颅脑MRA检查发现,颅内血管狭窄2例。全基因外显子组测序发现,NOTCH3基因第11外显子c.1630C>T(p.Arg544Cys)错义突变4例,NOTCH3基因第3外显子c.328C>T(p.Arg110Cys)错义突变7例,NOTCH3基因第25外显子c.4588G>C(p.Asp1530His)错义突变1例,NOTCH3基因第28外显子c.5171_5172del(p.Thr1724fs)移码突变1例。其中,NOTCH3基因第25外显子c.4588G>C(p.Asp1530His)错义突变和第28外显子c.5171_5172del(p.Thr1724fs)移码突变为首次报道的致病性突变。7例先证者经抗血小板聚集、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至少随访1年,除1例先证者死亡外,其余病例暂未出现其他症状。结论CADASIL临床表现以缺血性事件为主,颅脑MRI检查显示弥漫性脑白质病变;该病是由NOTCH3基因突变所致,NOTCH3基因第25外显子c.4588G>C(p.Asp1530His)错义突变和第28外显子c.5171_5172del(p.Thr1724fs)移码突变为首次报道的致病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临床特征 遗传学特征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患者妊娠后影响及治疗研究进展
10
作者 巩莎1 孟雪 +3 位作者 董辉辉 徐璐 魏明明 李新建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3期975-981,共7页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是一种常见的肾脏遗传病,为单基因遗传,以双侧肾囊肿为特征,导致肾功能进行性下降。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和一些新药物的使用,使得ADPKD的管理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作为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肾病ADPKD患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是一种常见的肾脏遗传病,为单基因遗传,以双侧肾囊肿为特征,导致肾功能进行性下降。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和一些新药物的使用,使得ADPKD的管理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作为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肾病ADPKD患者的发病年龄与育龄期妇女高度重合,母亲和婴儿的妊娠结局与普通人群不同,妊娠并发症的长期后果在ADPKD中也很常见。本文将对ADPKD患者妊娠后的影响、妊娠期间的多方面治疗与管理进行综述。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 is a prevalent genetic kidney disorder inherited through a single gene, characterized by bilateral renal cysts that lead to a progressive decline in renal function. Recent advancements in genetic testing technology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novel medications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management of ADPKD. However, as the most prevalent monogenic inherited kidney disease, ADPKD patients often experience onset during childbearing age, leading to distinctive pregnancy outcomes for both mothers and infants compared to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dditionally, long-term consequences of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are common in ADPKD. This review aims to outline the impact of pregnancy on ADPKD patients and explore multiple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during pregna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妊娠 辅助生殖技术 治疗与管理
下载PDF
3例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影像学表现
11
作者 何德海 王明琦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712-714,718,共4页
目的:分析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影像学演变过程。方法:收集经基因检测确诊的3例CADASIL患者影... 目的:分析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影像学演变过程。方法:收集经基因检测确诊的3例CADASIL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颅脑磁共振病变演变过程。结果:CADASIL患者MRI主要显示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腔隙性梗死、微出血、脑萎缩。本文患者WMH病变双侧对称分布,颞极和外囊是WMH的好发部位,颞极病变出现早于外囊,但病变以侧脑室旁和半卵圆中心最严重,随着病情进展,病变由多灶性分布进展为弥漫性分布;腔隙性梗死好发部位为丘脑、基底节区、外囊、半卵圆中心等部位。结论:CADASIL患者磁共振出现病灶可早于临床表现数年,甚至数十年;出现白质高信号病变早于腔隙性梗死,颞极病灶在MRI中出现最早,且具有很强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脑白质病变 腔隙性梗死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皮质下梗死伴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两家系NOTCH3基因突变分析
12
作者 周海涛 牛宇杰 +4 位作者 刘德全 刘开颜 李华丽 任向阳 李远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0-434,共5页
皮质下梗死伴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一种较少见的、以反复脑卒中发作与血管性痴呆为特征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疾... 皮质下梗死伴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一种较少见的、以反复脑卒中发作与血管性痴呆为特征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疾病[1]。该病多于中年起病,早期可有先兆性偏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症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出现反复脑卒中发作,最终导致精神异常和血管性痴呆;头颅MRI特征包括皮层下腔隙性梗死灶、颞极、侧脑室周围和皮层下白质病变[2]。CADASIL致病基因NOTCH3位于染色体19p13.2-13.1,大部分变异为错义突变,也有少部分为缺失、插入和剪切[3]。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和普及,越来越多的CADASIL家系经基因检测确诊[4-5]。本文分析了两个CADASIL家系NOTCH3基因突变情况,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了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梗死伴白质脑病的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NOTCH3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肾移植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2版) 被引量:2
13
作者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王强 +1 位作者 朱一辰 田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0,共7页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也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肾移植是ADPKD伴ESRD患者的最佳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ADPKD患者肾移植前多囊肾是否需要切除存在一定的争议,并且多囊肾...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也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肾移植是ADPKD伴ESRD患者的最佳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ADPKD患者肾移植前多囊肾是否需要切除存在一定的争议,并且多囊肾切除手术标准及手术方式也不尽相同。为进一步规范ADPKD患者肾移植的临床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ADPKD的诊断、ADPKD肾移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评估及处理、多囊肾切除术、术后管理等方面,制定本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基因突变 肾移植 多囊肾切除 二代测序 终末期肾病(ESRD) 血液透析 肾脏囊肿
下载PDF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致老年脑叶出血1例报道 被引量:1
14
作者 鲁明 王韵 +4 位作者 米荷音 郭佳翔 郭洪亮 纪蒙 胡文立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期103-106,共4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7岁。主因“头晕1天,视物不清20小时”于2022年4月2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左侧视物不清、恶心,无眩晕、复视、头痛、呕吐、言语不清、肢体无力,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行头颅CT...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7岁。主因“头晕1天,视物不清20小时”于2022年4月2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左侧视物不清、恶心,无眩晕、复视、头痛、呕吐、言语不清、肢体无力,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行头颅CT检查,示“右侧枕叶多发团片状高密度影,周围环绕脑组织水肿”(图1A),以“右侧枕叶脑出血”收入院。既往史:偏头痛病史30年,平均2~3次/月,不伴头痛先兆,近5年发作次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叶 遗传性脑小血管病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脑血管淀粉样变性 脑微出血
下载PDF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翌 吴志英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68-579,共12页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成人最常见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自CADASIL的致病基因NOTCH3被鉴定以来...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成人最常见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自CADASIL的致病基因NOTCH3被鉴定以来,大量CADASIL病例被报道,但迄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本文针对CADASIL的疾病模型和致病机制、对症药物治疗及潜在治疗方案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CADASIL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发病机制 治疗进展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的诊治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勇兰 李莎 +1 位作者 张迪 李俊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7期831-838,共8页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是成人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由多囊肾病(PKD)1和PKD2基因突变引起,其特征为肾脏多个液体囊肿形成,且患者肾功能随着囊肿发展而逐渐下降。目前ADPK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透析和肾移植是维...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是成人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由多囊肾病(PKD)1和PKD2基因突变引起,其特征为肾脏多个液体囊肿形成,且患者肾功能随着囊肿发展而逐渐下降。目前ADPK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透析和肾移植是维持晚期ADPKD患者生命的主要方法,近年关于ADPKD基因研究、诊断、治疗取得了许多进展,靶向治疗也有了一些新思路,如环腺苷酸通路、细胞内钙调控和细胞周期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等。对ADPKD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其临床诊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疾病 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靶向治疗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机制研究进展
17
作者 高翔 刘小民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6期63-67,共5页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是一种中年发病的遗传性脑小动脉病,典型临床表现是偏头痛发作、频发性皮质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下降和精神症状。该病由NOTCH3基因突变所致,但具...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是一种中年发病的遗传性脑小动脉病,典型临床表现是偏头痛发作、频发性皮质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下降和精神症状。该病由NOTCH3基因突变所致,但具体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电子致密嗜锇颗粒沉积、NOTCH3蛋白信号通路异常、胶质细胞损伤及自噬功能异常、配体介导的内吞障碍和NOTCH3蛋白胞外区清除障碍有关。该文就近年CADASIL的致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NOTCH3基因 突变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1)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秋菊 刘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3-216,共4页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常常指的是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是以耳聋为单一症状,不伴有全身其他器官系统的异常,且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并由显性基因所控制。最早的报道可追溯至17世纪,1814年,Adams等报道了一个四代受累的疑似耳硬化...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常常指的是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是以耳聋为单一症状,不伴有全身其他器官系统的异常,且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并由显性基因所控制。最早的报道可追溯至17世纪,1814年,Adams等报道了一个四代受累的疑似耳硬化症的垂直传递的耳聋家系,其临床遗传学特征为:双亲之一是患者,子女中半数可发病;耳聋发生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均等;可见连续几代的发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 垂直传递 基因座位 显性遗传 显性基因 器官系统 耳硬化症 染色体 听力损失 基因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的遗传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秋菊 杨伟炎 +1 位作者 方耀云 韩东一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3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听力损失是中国人群中的常见的感觉障碍性疾病。为了解遗传因素在中国听力损失病人中的作用,对两个中国耳聋大家系进行了遗传特征的分析。方法:家系中的先证者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耳聋。通过先证... 目的 听力损失是中国人群中的常见的感觉障碍性疾病。为了解遗传因素在中国听力损失病人中的作用,对两个中国耳聋大家系进行了遗传特征的分析。方法:家系中的先证者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耳聋。通过先证者对家系成员进行调查并绘制系谱图。对调查的家系成员进行病史、体检、纯音测听及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一些家系成员进行了颞骨CT扫描检查以排除听觉系统的其他病变。结果:两个中国耳聋家系,命名为Z002及F013家系,表现为一种代代相传的中度及中重度听力掘失。遗传方式考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在Z002家系的听力表型表现为一种高频听力损失,而在F013家系表现为低频听力损失。结论:本文报道了两个特征为非综合征型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中国耳聋家系。系谱图分析提示两个家系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这两个家系适合于进一步的连锁分析及定位克隆研究以便寻找到相应的耳聋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性 遗传 家系
下载PDF
一噪声相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耳聋家系遗传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捷 贺楚峰 +3 位作者 牛志杰 文杰 冯永 陈红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5-539,共5页
目的分析一个与噪声接触相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的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制定致聋基因鉴定策略。方法对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进行问卷调查,听力学检测及全身体查,绘制该耳聋家系的遗传图谱,分析其听力学及遗传学特点。... 目的分析一个与噪声接触相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的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制定致聋基因鉴定策略。方法对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进行问卷调查,听力学检测及全身体查,绘制该耳聋家系的遗传图谱,分析其听力学及遗传学特点。应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候选基因鉴定。结果该家系共5代,进行听力学检测者为13人,听力下降者6人,其中3人有明显的噪声接触史。听力学表现为双侧迟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先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随后逐渐加重累及全频听力下降,听力开始下降年龄在16-37岁之间。起病后3年症状明显加重。应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候选基因鉴定,未发现致聋突变位点。结论这个家系成员为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迟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特点,且怀疑有噪声易感因素。计划下一步通过对家系的表型分析运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希望鉴定出该家系的致聋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性 表型 二代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