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合并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的产前超声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斌 王艺璇 +4 位作者 李天刚 冉婕 鲁琰 杨磊 祁平安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5期379-381,共3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Caroli病)合并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ARPKD)的产前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基因检测结果确诊的5例Caroli病合并ARPKD胎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产前超声特征及伴发畸形情况。结果5例胎儿均检出位于... 目的分析先天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Caroli病)合并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ARPKD)的产前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基因检测结果确诊的5例Caroli病合并ARPKD胎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产前超声特征及伴发畸形情况。结果5例胎儿均检出位于染色体6p12的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基因存在缺陷。产前超声均清晰显示为肝脏内不同程度肝内胆管扩张,双肾体积弥漫性增大、回声增强,皮髓质界限不清。其中合并羊水过少3例,单脐动脉1例,室间隔缺损1例,单侧下肢长骨发育不良并足内翻1例。结论Caroli病合并ARPKD胎儿的典型声像图表现为不同程度肝内胆管扩张、双肾体积增大并回声增强,可合并羊水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CAROLI病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 基因检测
下载PDF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洋 梁磊 赵建荣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21期3330-3334,共5页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ARPKD)是以肾小管囊肿(集合管系统为主)形成为特征,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ARPKD是由多囊肾肝疾病1(PKHD1)基因或DAZ相互作用蛋白1样基因(DZIP1L)突变引起。本课题组计划在外显子组测序的基础上进行全转录组测序,希...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ARPKD)是以肾小管囊肿(集合管系统为主)形成为特征,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ARPKD是由多囊肾肝疾病1(PKHD1)基因或DAZ相互作用蛋白1样基因(DZIP1L)突变引起。本课题组计划在外显子组测序的基础上进行全转录组测序,希望通过全转录组测序提高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性肾脏疾病的整体诊断率,并希望通过与数据库中的表达谱进行结果比对分析,进一步鉴定出新的致病变异,利用分析框架集中发掘患者独特的转录水平变化。本文主要对ARPKD突变基因、相关基因测序进展、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 多囊肾肝疾病1 DAZ相互作用蛋白1样基因 基因测序 临床表现 治疗
下载PDF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1例
3
作者 许欣雨 周青梅 +7 位作者 田云粉 赵琼 潘菡 陈芊廷 罗玉妹 郭征征 李天鹤 杨景晖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4-960,共7页
患儿,女,5岁,因黑便1次、呕血1次入院。入院后胃镜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部CT扫描、磁共振成像及彩色超声检查提示肝硬化、肝内胆管扩张、双肾增大,基因检测发现患儿PKHD1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2264C>T(p.Pro755Leu)、c.1886T>... 患儿,女,5岁,因黑便1次、呕血1次入院。入院后胃镜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部CT扫描、磁共振成像及彩色超声检查提示肝硬化、肝内胆管扩张、双肾增大,基因检测发现患儿PKHD1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2264C>T(p.Pro755Leu)、c.1886T>C(p.Val629Ala)。c.2264C>T(p.Pro755Leu)为致病变异,已有该变异的相关报道;c.1886T>C(p.Val629Ala)为新发突变,Mutation Taster和PolyPhen2预测其有致病可能。该患儿确诊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对于无明显诱因的消化道出血,同时存在肝脏疾病或肾脏疾病的儿童应注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的可能,必要时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 PKHD1基因 基因检测 儿童
下载PDF
产前影像学结合遗传学检测诊断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一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陆英慧 刘惠丽 +2 位作者 吴豪杰 刘浏 王天佑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85-588,共4页
目的对1例孕期超声检查提示肾脏异常的胎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为其遗传咨询及产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穿刺采集胎儿羊水样本,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与胎儿临床表型相关的候选变异位点进行家系... 目的对1例孕期超声检查提示肾脏异常的胎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为其遗传咨询及产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穿刺采集胎儿羊水样本,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与胎儿临床表型相关的候选变异位点进行家系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孕期超声提示胎儿双肾增大、回声增强,肾内多发囊肿、羊水过少。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提示胎儿携带PKHD1基因存在两处既往未见报道的复合杂合变异c.5137G>T和c.2335_2336delCA,分别为无义变异和移码变异,均可能产生截短的PKHD1蛋白。上述变异分别遗传自胎儿的母亲和父亲。结论产前影像学检查结合遗传学检测诊断胎儿为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PKHD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为胎儿的致病原因。上述结果为胎儿的临床干预以及家庭的再生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 PKHD1基因 变异 胎儿全外显子组测序
原文传递
基因诊断Caroli综合征合并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1例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夕樱 朱灵平 +3 位作者 刘雪芹 张春雨 姚勇 吴晔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5-339,共5页
报道1例基因学诊断明确的Caroli综合征合并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中国婴儿病例。本例患儿为8个月男婴,隐匿起病,以无症状性肝、肾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内胆管... 报道1例基因学诊断明确的Caroli综合征合并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中国婴儿病例。本例患儿为8个月男婴,隐匿起病,以无症状性肝、肾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内胆管囊状扩张、双肾多囊性改变,血生化检查示肝、肾功能正常,肝脏纤维化4项标记物血清水平均升高,肾早期损伤指标阳性,基因检测证实为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基因(polycystic kidney and hepatic disease 1,PKHD1)错义杂合突变c.9292G>A、c.2507T>C,分别来自于患儿父母。前者为新发突变,经预测软件验证存在高致病性,后者目前见于1例中国双胞胎报道,可能为中国人群独有,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关系未明。患儿出院后11个月随访,肝、肾功能正常,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婴儿期起病的Caroli综合征合并ARPKD临床表现隐匿,肝、肾肿大通常为唯一表现。通过对该患儿的临床表现系统性回顾分析以及文献复习可以得出,Caroli综合征合并ARPKD的肝、肾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在影像基础上联合基因检测手段有利于明确诊断并与其他肝、肾囊性纤维化疾病进行鉴别。针对此类患儿的长期管理,应包括定期随访,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适当干预,同时做好患儿家庭的遗传咨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Caroli综合征 多囊肾 染色体隐性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成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1例报告 被引量:7
6
作者 刘丰 玄志鲁 +3 位作者 刘凯 韩铠泽 杨帆 刘亚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521-522,共2页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也称多囊肾肝病(polycystic kidney and hepatic disease,PKHD),是一种多发于儿童肾脏及肝脏的严重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为1∶20 000。该病主要...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也称多囊肾肝病(polycystic kidney and hepatic disease,PKHD),是一种多发于儿童肾脏及肝脏的严重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为1∶20 000。该病主要表现为双肾形成多个进行性增大的囊肿,后期出现肾功能不全,严重者需透析治疗;肝脏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囊肿和肝硬化、胆管扩张以及先天性的肝门静脉纤维化。患者多数早年夭折,极少存活至成年,成年病例国内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 染色体隐性 肝肿瘤 肝硬化 成年人 病例报告
下载PDF
1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的PKHD1基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周熙惠 李媛 +3 位作者 惠智艳 张葳 宋红霞 肖谧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2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对1例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疾病(ARPKD)的新生儿进行家族史、临床、病理调查,并对致病基因PKHD1进行突变鉴定,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和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根据患儿产前超声、临床表现、死亡后病理检查及家族史进行临床诊断,应用... 目的 对1例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疾病(ARPKD)的新生儿进行家族史、临床、病理调查,并对致病基因PKHD1进行突变鉴定,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和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根据患儿产前超声、临床表现、死亡后病理检查及家族史进行临床诊断,应用PCR扩增、DNA直接测序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PKHD1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患儿PKHD1基因第58号外显子发生了无义突变c.9319C〉T,从而使PKHD1蛋白多肽链的合成提前终止.结论 ARPKD可在胎儿期及生后早期导致不良的结局,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PKHD1基因突变是ARPKD的遗传基础,进行PKHD1基因突变分析有助于产前基因诊断技术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疾病 PKHD1基因 临床分析 DNA序列测定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儿童期发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辉 沈颖 《中国医刊》 CAS 2002年第7期26-27,共2页
目的 分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 (ARPKD)儿童期发病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8年间 7例ARP KD患儿的临床特点 ,腹部CT、B超等影响学检查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ARPKD儿童期发病以肝脾大为主要表现 ,肝功能基本正常 ... 目的 分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 (ARPKD)儿童期发病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8年间 7例ARP KD患儿的临床特点 ,腹部CT、B超等影响学检查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ARPKD儿童期发病以肝脾大为主要表现 ,肝功能基本正常 ,肾脏受累不明显 ,肝脏病变与肾脏病变呈相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 儿童期 发病 临床分析 先天性肝纤维化
下载PDF
一例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分析
9
作者 郜珊珊 李倩倩 +2 位作者 代鹏 赵干业 孔祥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103-1106,共4页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的临床特点和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1例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患儿的产前超声、临床特点及家族史进行分析。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患儿进行基因变异分析...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的临床特点和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1例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患儿的产前超声、临床特点及家族史进行分析。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患儿进行基因变异分析,筛选候选基因变异位点,PCR结合Sanger测序对变异位点进行验证。结果患儿系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极低出生体重儿,代谢性酸中毒,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到该患儿PKHD1基因(NM_138694)exon 32:c.3885T>A(p.Tyr1295*)和exon 49:c.7812_7816dupTGATA(p.Thr2606Metfs*63)复合杂合变异,经PCR结合Sanger测序验证发现其母亲携带c.3885T>A变异,其父亲携带c.7812_7816dupTGATA变异。结论PKHD1基因c.3885T>A(p.Tyr1295*)和c.7812_7816dupTGATA(p.Thr2606Metfs*63)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该ARPKD患儿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 PKHD1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原文传递
胎儿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的MRI表现(附10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剑波 马慧静 赵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63-1366,共4页
目的:探讨胎儿双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RPKD)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超声和病理证实的胎儿双侧ARPKD的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8例双肾体积明显均匀增大,但肾外形保持;②T2WI上,1例双肾信号呈中等以上... 目的:探讨胎儿双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RPKD)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超声和病理证实的胎儿双侧ARPKD的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8例双肾体积明显均匀增大,但肾外形保持;②T2WI上,1例双肾信号呈中等以上增高,均匀一致;8例双肾皮髓质内见弥漫性针尖大小信号增高的囊泡影,呈放射状排列,笔者称为"苦瓜样"改变,1例信号正常;③羊水无法显示5例,羊水极少5例;④8例未见膀胱显示;⑤合并9种畸形,其中前脑无裂畸形1例,脑积水2例,Dandy-Walker综合征2例,枕部脑膜膨出2例,颅内出血并孔洞脑1例,肺发育不良5例,多发性肝囊肿1例,唇裂1例,Meckel-Gruber综合征1例。结论:ARPKD的MRI表现具有特异性,且不受羊水量和胎儿体位的影响,可作为产前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并提高其合并畸形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磁共振成像 染色体隐性遗传型多囊肾
下载PDF
超声诊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疾病伴先天性肝纤维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德智 李桦 +2 位作者 张婷 于慧 孙晓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68-1370,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疾病(ARPKD)伴先天性肝纤维化(CHF)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临床诊断为ARPKD伴CHF患儿的临床和超声资料。结果 7例超声均表现为肾脏体积明显增大,实质回声不均,呈弥漫点状回声增强,皮、髓质分...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疾病(ARPKD)伴先天性肝纤维化(CHF)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临床诊断为ARPKD伴CHF患儿的临床和超声资料。结果 7例超声均表现为肾脏体积明显增大,实质回声不均,呈弥漫点状回声增强,皮、髓质分界不清,浅表高频线阵超声可见多量微小囊泡,部分或全部皮、髓质受累;6例肝脏增大,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并僵直,门静脉周围回声增强,1例于肝右后叶可见胆管呈囊状扩张。结论超声诊断ARPKD伴CHF具有重要意义;浅表高频线阵超声有助于明确显示其肾脏特征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 染色体隐性 肝硬化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合并先天性肝纤维化一家系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2
作者 曹丽丽 董漪 +8 位作者 徐志强 陈大为 王福川 甘雨 王丽旻 闫建国 王璞 李爱芹 张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6-168,共3页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是一种多发于儿童肾脏和胆道系统的严重单基因遗传病[1],以肝门静脉系统发育不全为特征,包括胆管板重塑缺陷、胆管增生和先天性肝纤维化(congenital hep...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是一种多发于儿童肾脏和胆道系统的严重单基因遗传病[1],以肝门静脉系统发育不全为特征,包括胆管板重塑缺陷、胆管增生和先天性肝纤维化(congenital hepatic fibrosis,CHF)[2-4]。ARPKD发病率为1∶20 000~40 000,属罕见病[5],合并CHF的发病率更低。本文将一家系(3姐弟)ARPKD伴CHF的病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 染色体隐性 先天性肝纤维化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合并多囊肝1例报告
13
作者 李嘉林 陈铭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55-656,共2页
多囊肾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先天性遗传病,可以显性或隐性方式遗传[1]。其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较为罕见,通常被认为是由PKHD1突变引起的遗传同质性疾病,与纤毛功能障碍有关... 多囊肾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先天性遗传病,可以显性或隐性方式遗传[1]。其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较为罕见,通常被认为是由PKHD1突变引起的遗传同质性疾病,与纤毛功能障碍有关,发病率约为1∶20000,多见于婴幼儿时期,存活至成人者极少[2],至今国内外仍少有报道。其特征在于肾集合管的非阻塞性梭形扩张和肝脏的导管板畸形,导致进行性慢性肾病和肝脏疾病,包括扩张的胆管、先天性肝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症(Caroli综合征)[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 染色体隐性 多囊肝 成年人
下载PDF
超声诊断胎儿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一例报告
14
作者 张风英 《青海医药杂志》 2010年第11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 胎儿 超声诊断 肾脏 超声检查 液性暗区 腹腔内 椭圆形
下载PDF
PKHD1基因新型复合杂合突变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的基因型和临床表型分析
15
作者 杨钧岚 彭思琪 +4 位作者 韦致远 王彬 王凤梅 王小兵 张晓良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1-457,共7页
目的分析PKHD1基因一个新型复合杂合突变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家系的突变致病性,扩充PKHD1基因突变数据库,并探讨PKHD1基因突变致ARPKD的基因型与表型关联。方法收集PKHD1... 目的分析PKHD1基因一个新型复合杂合突变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家系的突变致病性,扩充PKHD1基因突变数据库,并探讨PKHD1基因突变致ARPKD的基因型与表型关联。方法收集PKHD1基因1个新型复合杂合突变致ARPKD的患者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应用高通量测序发现先证者的致病性突变,应用PCR扩增和Sanger测序对致病性突变行家系验证。应用AlphaFold软件预测突变前后蛋白结构变化,分析突变致病性。结果患者为青年男性,7岁时因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22岁时进入终末期肾病,开始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24岁时因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去世。基因检测示其PKHD1基因存在3个来自父母的复合杂合突变:1条等位基因仅携带1个来自父亲的错义突变(c.5935G>A);另1条等位基因来自其母亲,同时携带1个错义突变(c.1187G>A)和1个剪切突变(c.6332+1_6332+2insG)。患者存在1条仅携带错义突变的等位基因,解释了其相对较长的生存期。c.6332+1_6332+2insG为既往未被报告过的新型剪切突变,可导致蛋白翻译提前终止,该发现扩充了PKHD1基因突变数据库。c.1187G>A(p.S396N)和c.5935G>A(p.G1979R)分别发生在蛋白的G8结构域和PA14结构域,与患者早期且严重的肝脏表型有关。结论PKHD1基因的突变类型及氨基酸定位与ARPKD患者临床表型的异质性有关,通过预测并比较突变前后蛋白质的结构变化,可从分子层面解析突变致病性,建立基因型与表型关联,为评估患者预后和早期识别高危ARPKD患者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 染色体隐性 突变 遗传关联研究 PKHD1基因
原文传递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临床与基因诊断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淑平 丁洁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1-313,共3页
多囊肾按遗传方式不同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utosomaldominantpolycystickidneydisease,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utosomalrecessivepolycystickidneydisease,ARPKD)。其中,ARPK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遗传性囊... 多囊肾按遗传方式不同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utosomaldominantpolycystickidneydisease,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utosomalrecessivepolycystickidneydisease,ARPKD)。其中,ARPK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遗传性囊性肾病,该病发病率高,存活儿的发病率为1/20000。ARPKD的主要特点为肾脏集合管纺锤形扩张和先天性肝纤维化。由于目前国内对ARPKD疾病的认识尚不足,临床上经常出现漏诊或误诊。虽然近年国内外有关ARPKD的研究尚无突飞猛进的变化,但为了加强我国儿科及肾脏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仍有必要对该病的诊断信息以及进展进行综述,从而提高该病的早期确诊率,并可为进行遗传咨询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 基因诊断 临床 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ARPKD 先天性肝纤维化 肾脏集合管 遗传方式
原文传递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伴先天性肺发育不全一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洁锦 董磊 +1 位作者 钱燕 王凯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77-178,共2页
关键词 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 先天性肺发育不全 6号染色体短臂 临床诊断 畸形综合征 肝内胆管 基因定位 多发畸形
原文传递
f超声对Caroli综合征合并先天性肝纤维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田青 袁建军 +2 位作者 王绮 李惠 朱好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45-547,共3页
Caroli综合征、先天性肝纤维化(congenital hepatic fibrosis,CHF)、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RPKD)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目前认为三者均与PKHD1基因突变相关,该基因... Caroli综合征、先天性肝纤维化(congenital hepatic fibrosis,CHF)、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RPKD)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目前认为三者均与PKHD1基因突变相关,该基因是目前所知的唯一致病基因,三种疾病是同一基因突变在肝脏、肾脏的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表达所致,三者在病理上是相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 Caroli综合征 先天性肝纤维化 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诊断价值 超声 基因突变 致病基因
原文传递
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基因突变导致儿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伴Carolis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9
作者 方建 王筱雯 +3 位作者 郑凯 刘黎黎 栾江威 邵剑波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92-1992,共1页
国内目前鲜见经基因检测证实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伴Carolis病的病例报道,报道该病例意义在于对合并有多囊肝或肝纤维化且临床上表现为Carolis病的患儿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有助于寻找病因,防止漏诊。
关键词 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 CAROLIS病 文献复习 基因突变 肝病变 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儿童 病例报道
原文传递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胎儿的MRI表现 被引量:4
20
作者 董素贞 朱铭 +2 位作者 钟玉敏 张弘 潘慧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73-976,共4页
目的 探讨MRI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RPKD)胎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3年12月间产前超声检查提示异常,然后行MR检查,并经引产后尸解或病理证实的ARPKD胎儿16例.MR扫描序列主要采用稳态自由进动(SSFP)序... 目的 探讨MRI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RPKD)胎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3年12月间产前超声检查提示异常,然后行MR检查,并经引产后尸解或病理证实的ARPKD胎儿16例.MR扫描序列主要采用稳态自由进动(SSFP)序列、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TSE)序列和快速加权序列T1WI.将产前MRI、超声表现与引产后尸解或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6例ARPKD患儿均表现为双侧肾脏体积明显增大,SSTSE序列肾髓质弥漫性高信号小囊肿.11例合并羊水过少,11例合并双肺发育不良,6例合并肝纤维化.11例双肺发育不良和6例肝脏轻度纤维化超声均未提示,肾脏病变超声误诊1例,MRI诊断均正确.结论 MRI诊断胎儿ARPKD具有明显优势,不受羊水量的影响,能准确评价肾脏及肺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 染色体隐性 胎儿 磁共振成像 羊水过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