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6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范明 杨龙 +1 位作者 金亮 周景师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效果。方法2021年2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132例,均行LH术治疗。术中,69例观察组采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对照组63例采用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常规... 目的探讨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效果。方法2021年2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132例,均行LH术治疗。术中,69例观察组采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对照组63例采用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常规测量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使用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速度(PVV)。结果观察组手术输血率、手术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15.9%、(240.3±42.9)min和(14.7±2.3)d,与对照组【分别为19.1%、(231.7±39.5)min和(15.0±2.9)d】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肝血流阻断时间为(0.0±0.0)min,显著短于对照组【(26.8±7.1)min,P<0.05】,术中出血量为(301.2±52.5)mL,显著少于对照组【(369.8±59.4)mL,P<0.05】;在术后7 d,观察组HR、MAP和PVV分别为(79.1±7.2)次/min、(80.7±3.6)mmHg和(21.3±2.0)cm/s,与对照组【分别为(78.9±6.8)次/min、(81.9±4.1)mmHg和(20.9±1.9)cm/s】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8.4±3.5)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24.9±5.7)μmol/L,P<0.05】,而白蛋白水平为(35.3±5.4)g/L,显著高于对照组【(32.0±4.6)g/L,P<0.05】;术后,两组腹腔积液、切口感染、胆汁漏、肺部感染和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2.9%对3.2%,P>0.05)。结论在行LH手术时,采用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安全有效,但采取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能缩短肝血流阻断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术后肝功能损伤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血流阻断 腹腔镜切除 并发症 治疗
下载PDF
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
作者 朱怡贵 罗永香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0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采用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0例PLC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和研究组(...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采用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0例PLC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和研究组(采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各45例。术后均随访30 d,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前和术后7 d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肝全部血流阻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均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HR均升高(均P<0.05);两组患者HR术前、术后7 d组间分别比较,以及MAP水平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ALB水平均较术前降低,而两组比较,研究组更高,两组患者血清TBiL、AST及ALT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两组比较,研究组更低(均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44%对比22.22%)(P<0.05)。结论相比于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技术,PLC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采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肝全部血流阻断时间与住院时间,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相对较小,可减轻肝功能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区域性血流阻断 间歇性全血流阻断 腹腔镜切除 平均动脉压 心率 功能
下载PDF
全入肝血流阻断与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对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郭耀 王新建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1期57-59,共3页
目的:分析全入肝血流阻断与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对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威海市中心医院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1)、观察组(n=32)。... 目的:分析全入肝血流阻断与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对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威海市中心医院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1)、观察组(n=32)。对照组实施全入肝血流阻断,观察组实施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活性物质水平。结果:术前术后,两组CD1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D19^(+)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D4^(+)、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D4^(+)、CD4^(+)/CD8^(+)水平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D8^(+)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免疫球蛋白G(IGG)、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补体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IGG、IGA、IGM水平低于术前,观察组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全入肝血流阻断,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对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小,有利于术后免疫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切除 血流阻断 血流阻断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下腹腔镜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燕 太云翔 +1 位作者 张峰 比木赤布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106-110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下腹腔镜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PHC)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观察组行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下腹腔镜肝切除术;对照组行间歇... 目的:探讨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下腹腔镜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PHC)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观察组行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下腹腔镜肝切除术;对照组行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 d患者肝功能水平、血流动力学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白蛋白(ALB)水平高于对照组,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的出血量控制效果更好,疗效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术后肝功能损伤改善及术后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血流阻断 腹腔镜切除 后并发症
下载PDF
常温下阻断入肝血流行右肝段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源 李绍森 肖开银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109-112,共4页
收集我科1990~1995年来应用常温下第一肝门阻断行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其中行右肝段切除术者共40例,与同期右肝癌未加肝门阻断行右肝段切除术30例比较,术后随访半年至5年。结果显示肝门阻断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 收集我科1990~1995年来应用常温下第一肝门阻断行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其中行右肝段切除术者共40例,与同期右肝癌未加肝门阻断行右肝段切除术30例比较,术后随访半年至5年。结果显示肝门阻断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除胸腔积液增高外,其余无明显差异;随访显示1、2、3年术后复发率明显下降;1、2、3年术后生存率明显增高。认为对于无肝硬变和合并轻、中度肝硬变、非中央型肝癌患者的肝切除术,常温下第一肝门阻断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阻断 切除 原发性 肿瘤
下载PDF
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肝癌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常江 王勇 杨青壮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675-68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对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75例接受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治疗的肝癌患者,根据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分为A组、B组与C组,各25例。A组实施Pringle法,B组实施左半肝鞘内解剖血... 目的探讨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对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75例接受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治疗的肝癌患者,根据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分为A组、B组与C组,各25例。A组实施Pringle法,B组实施左半肝鞘内解剖血流阻断法,C组实施左半肝鞘内解剖血流阻断+左肝静脉阻断法,3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3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3 d肝功能、免疫功能、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术前和术后3个月后生命质量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组术中出血量低于A组、B组,B组低于A组(P<0.05);C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B组,B组短于A组(P<0.05)。与术前比较,3组术后3 d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ICAM-1、CRP、IL-6、IL-8水平升高,C组低于A组、B组,B组低于A组(P<0.05);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及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降低,C组高于A组、B组,B组高于A组(P<0.05);血清MIF水平降低,C组低于A组、B组,B组低于A组(P<0.05)。与术前比较,3组术后3个月的症状/不良作用、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升高,C组高于A组、B组,B组高于A组(P<0.05)。C组随访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B组(P<0.05)。结论与Pringle法和左半肝鞘内解剖血流阻断法相比,左半肝鞘内解剖血流阻断法+左肝静脉阻断法可有效控制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肝癌患者术中出血,有效调节患者血清ICAM-1、MIF、CRP、IL-6、IL-8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肝功能和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命质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左半切除 血流阻断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常温下阻断入肝血流行肝切除术144例报告
7
作者 白宏伟 马元桂 +2 位作者 邱宝安 白钢 冀振华 《海军医学杂志》 1996年第4期320-321,共2页
目的:研究常温下阻断入肝血流行肝切除术的安全性、术中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总结1987年至1994年用肝门血流间歇阻断法施行各种类型肝切除术144例,其中肝门血流阻断10~15min 者98例,阻断16~20min 者46例。结果: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研究常温下阻断入肝血流行肝切除术的安全性、术中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总结1987年至1994年用肝门血流间歇阻断法施行各种类型肝切除术144例,其中肝门血流阻断10~15min 者98例,阻断16~20min 者46例。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为5.3%,死亡率为1.7%。结论:认为常温下阻断第一肝门血流切肝术是一种安全而又简便的方法,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肝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切除 血流阻断
下载PDF
常温下阻断入肝血流行肝切除术144例报告
8
作者 白宏伟 马元桂 +2 位作者 邱宝安 白钢 冀振华 《海军总医院学报》 1997年第3期171-172,共2页
<正>我院自1987年至1994年用肝门血流间歇阻断法施行各种类型肝切除术144例,其中肝门血流阻断10~15 min者98例,阻断16~20min者46例.现将手术方法、术中注意事项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报告如下.
关键词 切除 血流 并发症 预防
下载PDF
常温下连续阻断半肝血流60min在乙肝肝硬变患者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梁冠林 陈哲宇 +8 位作者 文天夫 严律南 李波 曾勇 吴国长 郑光琪 张宇 张显华 李国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503-507,共5页
目的评价常温下连续阻断半肝血流60min行不规则肝切除术对乙肝肝硬变患者剩余肝脏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华西医院施行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232例乙肝肝硬变伴有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半肝血流... 目的评价常温下连续阻断半肝血流60min行不规则肝切除术对乙肝肝硬变患者剩余肝脏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华西医院施行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232例乙肝肝硬变伴有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半肝血流阻断时间将患者分成3组:<60min组、60~90min组和>90min组;分析3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输血量、肝脏功能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AST、ALT、PT和总胆红素水平在术后第1和3d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于术后第7d则明显下降并接近术前水平;白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在术后第1d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于术后第3和7d则明显升高并接近术前水平。>90min组的住院时间、ALT和AST水平均高于<60min组和60~90min组(P<0.05),而后2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法在乙肝肝硬变不规则肝切除术中具有可行性和一定的安全性;当半肝血流阻断时间>90min时,使用该方法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阻断 叶切除 硬变 PRINGLE法
下载PDF
常温下半肝血流阻断后肝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强 宋天强 +4 位作者 马维东 郝继辉 张汝鹏 孙涛 王殿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63-865,共3页
目的:通过对79例肝癌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讨论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与全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37例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42例行全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术后对两组病例的各项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7... 目的:通过对79例肝癌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讨论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与全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37例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42例行全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术后对两组病例的各项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79例无手术死亡。94.6%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患者和40.4%行全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患者于术后两周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术前水平。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肝癌伴肝硬变的患者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可以减轻肝血流阻断对肝功能的损害、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是目前较为恰当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阻断 叶切除 临床应用 原发性
下载PDF
两种入肝血流阻断法在大肝癌腹腔镜根治术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旭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4期41-45,共5页
目的:比较间歇性与区域性两种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在大肝癌腹腔镜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10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1例。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并根据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分为间歇组(n... 目的:比较间歇性与区域性两种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在大肝癌腹腔镜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10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1例。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并根据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分为间歇组(n=29)和区域组(n=32)。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区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间歇组(P<0.05);两组术前、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区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间歇组,白蛋白水平高于间歇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肝癌腹腔镜根治术中,间歇性与区域性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均具有较好效果,而后者较前者更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降低肝功能损伤,也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全血流阻断 区域性血流阻断 原发性 腹腔镜根治 功能
下载PDF
间歇性全入肝、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效果
12
作者 刘容生 吴雪良 丘岳总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4期91-94,共4页
比较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行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与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特定时间内(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70例行LH术的PLC患者,将其按照术中血流阻断方法不同分成2组,A组... 比较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行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与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特定时间内(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70例行LH术的PLC患者,将其按照术中血流阻断方法不同分成2组,A组术中采用间歇性Pringle法,B组采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肝血流阻断时间、出血量)、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较A组少(P<0.05),肝血流阻断时间较A组短(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后5d时的ALT、AST、TBIL均较术前高(P<0.05),而ALB均较术前低(P<0.05);B组术后5d时的TBIL较A组低,而ALB较A组高(P<0.05)。结论 针对PLC患者,在行LH术中采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较之间歇性Pringle法,术中出血更少,肝血流阻断时间更短,且术后肝功能损伤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腹腔镜切除 间歇性全血流阻断 区域性血流阻断
下载PDF
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手术中应用的现状 被引量:1
13
作者 莫一我 傅德庄 《云南医药》 CAS 2000年第2期163-165,共3页
关键词 血流阻断 肿瘤 切除 常温
下载PDF
常温下肝门入肝血流阻断后肠粘膜屏障损害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阎勇 田伏洲 +2 位作者 尹致良 李小军 李广阔 《成都军区医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研究在常温下阻断肝门入脉血流,肠粘膜屏障结构和功能损害的动物模型及损伤机理。方法 采用兔做动物模型,常温无菌条件下机械性阻断肝十二指肠韧带,造成入肝血流阻断,肠道淤血,缺血、缺氧;观察血流阻断后15’,20’,30’,60’的门... 目的 研究在常温下阻断肝门入脉血流,肠粘膜屏障结构和功能损害的动物模型及损伤机理。方法 采用兔做动物模型,常温无菌条件下机械性阻断肝十二指肠韧带,造成入肝血流阻断,肠道淤血,缺血、缺氧;观察血流阻断后15’,20’,30’,60’的门静脉血内毒素、细菌移位、肠粘膜的病理变化。结果(1)缺血、缺氧是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的直接因素。(2)肠粘膜屏障损害程度随血流阻断时间延长逐渐加重;发现实验组动物门静脉血内毒素值和细菌移位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理改变更明显。结论 肠道是体内最大的贮菌库,一旦肠粘膜屏障结构和功能损害将引起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损伤。加强对肠粘膜屏障损害的研究和保护对指导临床工作有益无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粘膜屏障 损害 细菌移位 门静脉血 血流阻断 缺血 结论 最大 位数
下载PDF
交替区域入肝血流阻断在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营养指标的影响
15
作者 平胜 牟亚刚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10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探讨交替区域入肝血流阻断在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8年5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 目的:探讨交替区域入肝血流阻断在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8年5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肝血流阻断治疗,观察组实施交替区域入肝血流阻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血清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血清ALP、ALT和AST水平较手术前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血清ALP、ALT和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血清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B)、血清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等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TRF、PAB、Alb、Hb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TRF、PAB、Alb、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肝血流阻断相比,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中采取交替区域入肝血流阻断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而且能够减轻手术对患者肝功能带来的损伤,提升患者术后营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区域血流阻断 原发性 营养指标 功能
下载PDF
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应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策略
16
作者 李宇 区活辉 +5 位作者 刘清波 顾炽昌 林杰 马靖 张伟杰 王卫东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对70例肝脏病变患者施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术中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及其他病变特点采用不同的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结果70例患者均采用不同的... 目的探讨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对70例肝脏病变患者施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术中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及其他病变特点采用不同的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结果70例患者均采用不同的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顺利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75~320 min,平均(226.0±64.1)min,术中出血量20~800 mL,平均(203.9±193.2)mL,术后住院时间6~18 d,平均(11.8±2.9)术后发生胆瘘3例、胸腔积液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7%,无大出血或肝衰竭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是安全可行的,应根据肿瘤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血流阻断方式。综合考虑后选择最佳阻断方式,才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降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血流阻断 腹腔镜技 切除 Glisson鞘 出血控制
下载PDF
常温下选择性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的体会
17
作者 刘中金 李涛 翟方毅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4期265-267,共3页
全肝血流阻断技术主要用于切除与大血管相粘的中央型肝肿瘤。传统的全肝血流阻断包括常温无血切肝(Hcanay法)和低温无血切肝(Fortner法),但两者都有弊端。自1991年10月起,我们采用国内改良后的全肝血流阻断术,即阻断第1肝门、肝下、肝... 全肝血流阻断技术主要用于切除与大血管相粘的中央型肝肿瘤。传统的全肝血流阻断包括常温无血切肝(Hcanay法)和低温无血切肝(Fortner法),但两者都有弊端。自1991年10月起,我们采用国内改良后的全肝血流阻断术,即阻断第1肝门、肝下、肝上方下腔静脉,在无血状态下切肝,成功地切除了紧贴大血管的肝门区肝癌5例。术后病人的肝功能和生化改变与一般广泛性肝切除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阻断 肿瘤 外科手
下载PDF
常温下阻断肝区域性血流行肝切除术35例报告
18
作者 黄忠 蔡云峰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6期773-774,共2页
目的:探讨减轻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采用常温下肝区域性血流阻断(RHVO)行肝切除术35例经验,并与在同期采用常温下全肝入肝血流阻断(THIO)行肝切除术18例作对比研究。结果:RHVO阻断时间明显长于THIO阻断时间(... 目的:探讨减轻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采用常温下肝区域性血流阻断(RHVO)行肝切除术35例经验,并与在同期采用常温下全肝入肝血流阻断(THIO)行肝切除术18例作对比研究。结果:RHVO阻断时间明显长于THIO阻断时间(P<0.01),两组术中失血量无差异(P>0.05)。术后3d肝功能SGPT改变RHVO组明显轻于THIO组(P<0.01)。RHVO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HIO组(0.05>P>0.01)。结论:常温下RHVO行肝切除术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血流阻断 血流阻断 切除 常温
下载PDF
高原地区大鼠常温下耐受入肝血流阻断安全时限的研究
19
作者 祁夫魁 王曙光 《肝胆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研究在高原地区(海拔3000米)大鼠常温下耐受入肝血流阻断安全时限。方法分为单纯入肝血流阻断50、40、30、20、15、10分钟6组及假手术组。首先按50、40、30、20、10分钟实验,测定死亡率,然后按死亡率较低组开始实验,于12 h、24 h、4... 目的研究在高原地区(海拔3000米)大鼠常温下耐受入肝血流阻断安全时限。方法分为单纯入肝血流阻断50、40、30、20、15、10分钟6组及假手术组。首先按50、40、30、20、10分钟实验,测定死亡率,然后按死亡率较低组开始实验,于12 h、24 h、48 h、72 h分别开腹,取心脏血及肝脏标本行肝功、病理检查。结果发现大鼠在高原地区(海拔3 000米)可以耐受10 min的肝门阻断,超过20 min肝门阻断肝功损伤严重,肝脏病理改变明显,死亡率升高。结论可以确认10分钟是高原地区(海拔3 000米)大鼠能耐受的最大缺血安全时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大鼠 血流阻断时间
下载PDF
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切除小儿巨大肝肿瘤手术配合
20
作者 王淑莲 曲丽琴 +2 位作者 田晓丽 崔玉珠 那英超 《黑龙江医学》 1997年第2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常温下血流阻断 肿瘤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配合 肿瘤患儿 中配合体会 三查七对制度 体位 中护理 前用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