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温压力下液态物质的气化设备及工艺的应用
1
作者 陆星星 《化工设计》 CAS 1999年第4期34-35,共2页
介绍一种常温压力下液态物质的气化设备———排管夹套式气化器,并阐述其结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
关键词 液态物质 气化 工艺 设备 常温压力 化工生产
下载PDF
常温常压储存液化石油气球罐的工艺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孟庆萍 《石油规划设计》 2007年第1期36-37,共2页
常温常压储存是目前液化石油气的主要储存方式。介绍了常温常压储存液化石油气球罐的工艺设计方法,对设计参数的选择以及球罐附件、仪表、脱水系统和安全系统的设计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储存 常温压力 球罐 参数 附件 安全防护 设计
下载PDF
碳纤维缠绕增强复合材料气瓶及自紧工艺优化
3
作者 赵冠熹 李明 +2 位作者 郭永智 何太碧 韩锐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7-65,共9页
为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气瓶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安全性,本文对其碳纤维/环氧树脂缠绕层材料进行力学性能研究。首先提出了两种不同树脂配方体系,并制备树脂浇注体。分析可知CYD-128树脂体系的断裂伸长率较高,但其模量比O-lin树脂低,强度相... 为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气瓶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安全性,本文对其碳纤维/环氧树脂缠绕层材料进行力学性能研究。首先提出了两种不同树脂配方体系,并制备树脂浇注体。分析可知CYD-128树脂体系的断裂伸长率较高,但其模量比O-lin树脂低,强度相对较差。制备并对比不同树脂配方下碳纤维复合材料NOL环拉伸强度,选择O-lin树脂作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基体。对国内三种不同厂商的T700-12K碳纤维进行复丝拉伸试验,对断裂面进行SEM测试,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恒神碳纤维作为复合材料增强体。进一步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自紧工艺对碳纤维缠绕气瓶应力水平和疲劳寿命的影响,根据DOTCFFC标准优化自紧工艺,在最佳自紧压力下,复合材料气瓶内衬的应力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根据上述复合材料及自紧工艺制备碳纤维缠绕气瓶并进行水压爆破试验和常温压力循环试验,结果表明其爆破压力和疲劳寿命较相关标准均有提升,为优化压缩天然气和氢气储运装备的工业生产和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气瓶 复丝拉伸 自紧压力 水压爆破试验 常温压力循环试验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Ⅲ型储氢气瓶内衬结构多因素疲劳性能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冠熹 何太碧 +3 位作者 李明 韩锐 孙宇恒 顾涵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49,共9页
目的探究铝合金内衬结构参数对Ⅲ型储氢气瓶的整体疲劳性能影响,得到能提高气瓶使用长时性的内衬优化设计方案。方法基于正交试验结合数值模拟,采用Brown-Miller算法计算复合材料气瓶疲劳寿命。通过相关性分析,综合评估筒身壁厚、长径... 目的探究铝合金内衬结构参数对Ⅲ型储氢气瓶的整体疲劳性能影响,得到能提高气瓶使用长时性的内衬优化设计方案。方法基于正交试验结合数值模拟,采用Brown-Miller算法计算复合材料气瓶疲劳寿命。通过相关性分析,综合评估筒身壁厚、长径比和封头椭球比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明确筒身壁厚为主要影响因素。基于Goodman平均应力修正方程,分析内衬应力幅随壁厚增加时的变化。并通过常温压力循环试验对优化设计方案进行验证。结果气瓶实际疲劳寿命与模拟结果高度一致,最终循环次数与模拟结果相差5.7%。气瓶疲劳失效位置出现在内衬筒身段,铝合金内衬疲劳失效先于纤维缠绕层。结论优化后的复合材料气瓶较标准要求的疲劳寿命提升44.7%,通过正交试验法对Ⅲ型储氢气瓶内衬结构参数的优化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储氢气瓶 疲劳寿命 正交试验 应力幅 常温压力循环试验
下载PDF
对容规中气密性试验要求讨论 被引量:1
5
作者 丁信伟 由宏新 +2 位作者 王淑兰 阿布里提.阿布都拉 周一卉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01年第5期5-9,共5页
对《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气密性试验的有关条款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按这些条款进行气密性试验时 ,压力容器安全泄放装置可能在试验过程中动作或破坏 ,使气密性试验无法顺利进行的原因。根据压力容器与安全泄放装置压力参数的配... 对《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气密性试验的有关条款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按这些条款进行气密性试验时 ,压力容器安全泄放装置可能在试验过程中动作或破坏 ,使气密性试验无法顺利进行的原因。根据压力容器与安全泄放装置压力参数的配置关系 ,对可行的气密性试验方法和试验压力进行了讨论。为保证气密性试验顺利进行和爆破片在使用中具有正常性能 ,对安装爆破片的压力容器提出了爆破片常温弹性极限压力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密性试验 安全阀 爆破片 压力容器 常温弹性极限压力
下载PDF
LPG液体化工码头装卸工艺设计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园 《福建交通科技》 2016年第2期117-120,共4页
LPG液体化工码头,危险等级高,装卸工艺流程复杂,技术难度大。本文对装卸低温常压、常温压力液化烃的LPG液体化工码头装卸工艺设计进行了研究,对主要工艺设备选型和工艺管道配置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设计中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可供类似LP... LPG液体化工码头,危险等级高,装卸工艺流程复杂,技术难度大。本文对装卸低温常压、常温压力液化烃的LPG液体化工码头装卸工艺设计进行了研究,对主要工艺设备选型和工艺管道配置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设计中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可供类似LPG液体化工码头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G(液化石油气码头)低温常压 常温压力 液化烃 装卸工艺设计
下载PDF
卧罐区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7
作者 刘建亮 魏忠昕 +2 位作者 焦玉清 张中许 王小彩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9,共2页
轻烃罐区储存介质为单烃,储存方式为常温压力储存,事故危险性大。针对老罐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隐患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提高罐区的管理水平,保证安全,为新罐区的设计及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轻烃罐区 储存介质 常温压力储存 罐区管理 受力分析 应力检测 液化石油气
下载PDF
浙大博士生首次合成铈铝固溶体合金材料
8
《稀土信息》 2009年第3期25-25,共1页
近日,浙江大学新结构材料国际研究中心在常温压力下,首次实现了Ce3Al固溶体合金材料的合成。该中心博士生曾桥石以第一作者完成的相关研究论文“Substitutional Alloy of Ceand Al”发表在2月24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关键词 合金材料 博士生 合成 常温压力 结构材料 浙江大学 研究论文
下载PDF
浙大博士生首次用稀土元素合成铈铝固溶体合金材料
9
《中国粉体工业》 2009年第2期37-37,共1页
据悉,浙江大学新结构材料国际研究中心在常温压力下,首次实现了Ce3Al固溶体合金材料的合成。该中心博士生曾桥石以第一作者完成的相关研究论文“Substitutional Alloy of Ceand A1”发表在2月24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关键词 合金材料 元素合成 固溶体 博士生 稀土 常温压力 结构材料 浙江大学
下载PDF
浙江大学首次合成铈铝固溶体合金材料
10
《现代材料动态》 2009年第6期26-27,共2页
浙江大学新结构材料国际研究中心在常温压力下,首次实现了Ce3Al固溶体合金材料的合成。
关键词 合金材料 浙江大学 固溶体 合成 常温压力 结构材料
原文传递
浙江大学首次合成铈铝固溶体合金材料
11
《现代材料动态》 2009年第5期24-24,共1页
浙江大学新结构材料国际研究中心在常温压力下,首次实现了Ce3Al固溶体合金材料的合成。稀土元素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因其具有特殊的发光、磁学和电学性质,常被用来开发如铁磁、磁致伸缩、荧光、储氢和催化剂等新材料。
关键词 合金材料 浙江大学 固溶体 合成 常温压力 结构材料 稀土元素 电学性质
原文传递
LPG地下水封洞库内气相平衡方法优化
12
作者 孙雪莹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年第13期126-127,共2页
我国液化石油气(LPG)作为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的消费量逐年增大,利用地下水封洞库常温压力储存LPG是一个发展趋势。LPG是以气液共存的形式储存在地下洞库内,洞罐内储存温度、液位及输入、输出操作工艺均会对洞库内气相空间压力平衡产生影... 我国液化石油气(LPG)作为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的消费量逐年增大,利用地下水封洞库常温压力储存LPG是一个发展趋势。LPG是以气液共存的形式储存在地下洞库内,洞罐内储存温度、液位及输入、输出操作工艺均会对洞库内气相空间压力平衡产生影响,并且地下洞罐储存原理及流程与地上罐储存具有较大区别。针对洞库不同使用阶段和运行后不同的输送工艺条件,提出并改进了相应的LPG地下水封洞库内气相平衡方法,相关经验方法可作为日后类似实际工程设计的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地下洞库 常温压力储存 气相平衡
原文传递
Unsteady Correlation between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Field on Impinging Plate for Dual Underexpanded Jets
13
作者 Minoru YAGA Hiroyuki HIGA +1 位作者 Shoichi MATSUDA Izuru SENAHA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15-219,共5页
In this paper, dual underexpanded impinging jets are experimentally studied by measuring unsteady wall static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fields using high response semiconductor pressure sensors and infrared imaging cam-... In this paper, dual underexpanded impinging jets are experimentally studied by measuring unsteady wall static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fields using high response semiconductor pressure sensors and infrared imaging cam-era(100 captures per sec) with dual converging sonic nozzles. The flow field is also visualized by means of highspeed schlieren system( up to 70000 frame per second) to clarify the unsteady behavior of the jet structures suchas barrel shock wave, and Mach disk.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with a blow down tunnel changing the parameterssuch as the nozzle to plate distanc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nozzles, and wind tunnel pressure ratio.The nozzle to plate distance L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nozzles H are non-dimensionalized by the nozzlediameter D covering H/D=1.5, 2.0, and 3, L/D= 2, 3,and 4, and po/pb=1.0 - 5.0, where po and pb are stagnationpressure and back pressure respectively. Although the response of the infrared camera is quite different fromthat of the high speed camera, the unsteady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fields is confirmedunder some conditions. Also the high speed schlieren pictures and the wall static pressure fluctuations suggestthat the generation of the Mach disk promote the unsteady behavior of the jets. After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correlation,a simple way to find the severe fluctuating region can be provided according to the two dimensional unsteadytemperature images without a lot of unsteady pressure measu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ck wave CFD supersonic flow unsteady jet FLUCTUATION
原文传递
Lattice instability of V_2AlC at high pressure
14
作者 YANG ZeJin LIU Qiang +5 位作者 LI Jin WANG Zhao GUO AiMin LINGHU RongFeng CHENG XinLu YANG XiangDo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916-924,共9页
We investigate the elastic 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nanolaminate VzA1C by using the ab initio pseudopotential total energy method. The axial compressibility shows that the c axis is always stiffer than a axis. ... We investigate the elastic 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nanolaminate VzA1C by using the ab initio pseudopotential total energy method. The axial compressibility shows that the c axis is always stiffer than a axis. The elastic constants revealed the structural instability at about 500 and 732 GPa. Furthermore, elastic constants C44 reached its maximum at about 550 GPa, dif- fering with the other four C^1, G2, C13 and 6"33 constants. The Poisson's ratio investigations demonstrated that a higher ionic or weaker covalent contribution in intra-atomic bonding and the degree of ionicity increases with pressure. The G/B and B]C44 investigations revealed that VzAIC is brittle and the brittleness decreases with pressure. Also, we found that V2A1C is elastic anisotropic materials and the degree of anisotropy rapidly rises with pressure. Study on Debye temperature and Grtineisen pa- rameter observed weak temperature and strong pressure responses, whereas the sensitive dependence in the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and Helmholtz free energy are clearly se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STICITY thermodynamicity first principl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