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逆向打磨 反常用笔
- 1
-
-
作者
黄家雄
-
出处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24-26,共3页
-
文摘
新闻评论的说理艺术中一个明显的思维特征,就是逆向打磨,反常用笔,即具体运用了反向联想。 反向联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求新思维,它在分析、研究、评判某一问题时,不囿于既成定论,不满足于流行说法,冲破由习惯或经验形成的思维定势,用新的眼光看取事物,用新的方法分析问题,从相反的方向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得到崭新的思想结论。新闻评论中的一些作品,由于运用了这一联想方式,就避开那种正面的、相似的、相近的直线因果联想。
-
关键词
新闻评论
常用笔
思维定势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工作者
理性判断
思维特征
论题构成
说理艺术
创造性
-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王任叔别名笔名考录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王欣荣
-
出处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2期48-65,共18页
-
文摘
1.别名部分根据奉化大堰王氏宗谱及王任叔档案辑成。2.笔名部分根据王任叔同志生前所辑孤岛时期著文目录、老同志的确凿回忆及笔者搜集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部分抗战时期的佚文等有关资料辑成。3.别名按使用时间的先后排列。4.笔名按笔划的多少排列。
-
关键词
笔名
杂文
王任叔
1938年
周报
鲁迅风
40年
考录
常用笔
写时
-
分类号
C
[社会学]
-
-
题名爱牛如命
- 3
-
-
作者
耕夫
-
出处
《党政论坛》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7-47,共1页
-
-
关键词
封面设计
横眉冷对千夫指
鞠躬致谢
人格尊严
玻璃工厂
意义和价值
常用笔
雪域高原
并非完美
石雕刻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运用逆笔 反常合道
- 4
-
-
作者
孙鹏霄
-
机构
山东平度第一中学
-
出处
《语文月刊》
1999年第9期22-23,共2页
-
文摘
所谓"逆笔",一种是"反常用笔",另一种是"无理而妙"。"反常用笔",就是"反其道"而叙之,使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出乎读者的意料之外,但仔细品味又觉得在乎情理之中;"无理而妙",是指通过看似违反人情、悖于事理,但思考之后却觉得另有一番情趣之妙的事物或情形来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运用逆笔,反常合道,往往能够产生跌宕起伏、曲折尽妙的艺术效果。
-
关键词
反常合道
常用笔
运用
人物性格
艺术效果
情节发展
无理
事理
像片
青年妇女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批评家的使命感与批评的艺术——评《文艺沉思录》
- 5
-
-
作者
李乃龙
-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38-141,共4页
-
文摘
当文坛上一股以否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标帜的错误思潮泛滥时,梁超然先生以其常用笔名“迟樨”发表了大量的总题为《坛外杂话》的文艺杂谈,引起了文坛和读者的注意,不少刊物转载、摘登,读者写信给编辑部赞扬.不久前,《坛外杂话》还获得了《文艺报》91年文艺短评奖.现在,《坛外杂话》及其他一些文艺评论文章结集名为《文艺沉思录》由漓江出版社出版了.其中绝大部分文章是以1986年以后的我国文艺现象为批评对象的.作者是古代文学教授,用他在本书中一篇反批评文章的话说,便是“我钻进古书堆,搞点考证,给青年学生讲几句唐诗之时日久矣。
-
关键词
文艺
批评的艺术
批评家
使命感
柏杨
鲁迅
反批评文章
批评对象
常用笔
尊重事实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戴眼镜的女士怎样化眼妆
- 6
-
-
作者
刘晶晶
-
出处
《饭店现代化》
1996年第3期27-27,共1页
-
文摘
戴眼镜女士的眼妆,化起来不同于一般的眼睛,要首先了解眼睛患的是近视还是远视。假如是远视的话,眼镜片会把眼部放大,基本上这是一件好事,但做眼部化妆时,必须比较含蓄和格外小心,因为鲜艳的颜色和任何错误都会特别明显。
-
关键词
戴眼镜
眼镜片
近视眼镜
眼线
眼影粉
大事物
常用笔
再审视
上眼睑
瑕疵
-
分类号
F71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