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院内外一体化急救模式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冯明亮 熊小飞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3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院内外一体化急救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急救中心护送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采用院内外一体化急救模式。评估两组急...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院内外一体化急救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急救中心护送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采用院内外一体化急救模式。评估两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措施中,积极应用院内外一体化急救的效果显著,能够大大缩短患者在诊断环节、转运环节以及治疗环节的时间,提高抢救率,有效挽救患者生命,具备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院内外一体化急救模式 常规急救模式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许严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2期227-228,共2页
目的探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94例作研究对象,并依据护理模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7)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模式,研究组(n=47)应用院内一... 目的探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94例作研究对象,并依据护理模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7)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模式,研究组(n=47)应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就两组患者的溶栓等待时间以及救治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溶栓时间是(57.67±10.73)min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溶栓时间(105.75±16.56)min(P<0.05);②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ESS(欧洲卒中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ESS评分分别是(49.83±2.05)分、(43.89±3.89)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效果有正性影响,可缩短患者溶栓等待时间,帮助患者在最佳"时间窗"中接受溶栓治疗,从而改善溶栓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常规急救护理模式 急性脑梗死 溶栓等待时间 救治效果
下载PDF
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晶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19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研究对象,并按急救护理管理模式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46)接受常规急救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n=46)则接受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模式。结果①...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研究对象,并按急救护理管理模式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46)接受常规急救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n=46)则接受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模式。结果①研究组血管再通率是78.26%,高于对照组的56.52%(P<0.05);②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是(10.83±1.56)d,短于对照组的(13.86±1.93)d(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 常规急救护理管理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再通率 住院时间
下载PDF
院前急救干预流程链式管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救护中的应用
4
作者 陆海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167-169,共3页
论证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推进院前急救干预流程链式管理的作用效能。方法:2020年7月-2021年9月,将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3例,参照组院前急救常规模式管理,研究组院前急救干预流程链式管理,测算对比两组的临床因... 论证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推进院前急救干预流程链式管理的作用效能。方法:2020年7月-2021年9月,将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3例,参照组院前急救常规模式管理,研究组院前急救干预流程链式管理,测算对比两组的临床因病致死率评定指标、临床因病致残率评定指标,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Vmean评定指标、Qmean评定指标、ZCV评定指标、DR评定指标、血清Bcl-2含量评定指标、血清Livin含量评定指标、血清sFas含量评定指标、血清sFasL含量评定指标、血清Hcy含量评定指标、血清IL-6含量评定指标、血清FIB含量评定指标、血清hs-CRP含量评定指标、血清MMP-9含量评定指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因病致死率评定指标,以及临床因病致残率评定指标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Vmean评定指标、Qmean评定指标、ZCV评定指标、DR评定指标、血清Bcl-2含量评定指标、血清Livin含量评定指标、血清sFas含量评定指标、血清sFasL含量评定指标、血清Hcy含量评定指标、血清IL-6含量评定指标、血清FIB含量评定指标、血清hs-CRP含量评定指标、血清MMP-9含量评定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Vmean评定指标、Qmean评定指标、ZCV评定指标、DR评定指标、血清Bcl-2含量评定指标、血清Livin含量评定指标、血清sFas含量评定指标、血清sFasL含量评定指标、血清Hcy含量评定指标、血清IL-6含量评定指标、血清FIB含量评定指标、血清hs-CRP含量评定指标、血清MMP-9含量评定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干预流程链式管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院前急救常规模式管理 院前急救干预流程链式管理 临床效果 测算对比
下载PDF
胸痛3D急救模式对急性心源性胸痛患者急救时效性及救治效率的影响
5
作者 龚海荣 李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104-106,共3页
探究发生急性心源性胸痛患者实施胸痛3D急救模式的作用,具体分析急救时效性指标与临床救治效果等指标。方法 此次研究在2020年1月-20202年12月进行,参与者共计120例,首发表现均是急性心源性胸痛,均在参与研究后配合分组,其中60例患者配... 探究发生急性心源性胸痛患者实施胸痛3D急救模式的作用,具体分析急救时效性指标与临床救治效果等指标。方法 此次研究在2020年1月-20202年12月进行,参与者共计120例,首发表现均是急性心源性胸痛,均在参与研究后配合分组,其中60例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完成胸痛常规急救模式,患者名称为对照组;其中60例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完成胸痛3D急救模式,患者名称为观察组。结果 急救时间五项展开比较,是观察组(51.39±10.76min、5.13±1.37min、3.62±1.03min、14.23±2.78min、11.35±2.83min)短于对照组(63.25±11.59min、6.09±1.52min、7.89±1.25min、18.79±2.99min、13.89±2.96min),可见比值(P<0.05);急救效果比较,是观察组(痊愈率26.67%、死亡率5.00%)优于对照组(痊愈率10.00%、死亡率(16.67%),可见比值(P<0.05);并发症比较,是观察组(5.00%)小于对照组(16.67%),可见比值(P<0.05)。结论 急性心源性胸痛积极应用胸痛3D急救模式,可提高急救效率、急救效果、急救安全性,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3D急救模式 胸痛常规急救模式 急性心源性胸痛 救治效果
下载PDF
分析急诊救治一体化新模式在重症颅脑创伤并意识障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李芬 曾秀仙 《黑龙江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创伤并意识障碍患者救治中应用急诊救治一体化新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30例重症颅脑创伤并意识障碍患者(2022.1~2022.12期间治疗),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模式,研究组应用急诊救治一体化新模...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创伤并意识障碍患者救治中应用急诊救治一体化新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30例重症颅脑创伤并意识障碍患者(2022.1~2022.12期间治疗),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模式,研究组应用急诊救治一体化新模式,对比两组救治成功率、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救治成功率:研究组的100.00%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致残率:研究组的13.33%低于对照组的46.67%(P<0.05),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的6.67%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GOS、GCS评分: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重症颅脑创伤并意识障碍患者救治中应用急诊救治一体化新模式效果显著,不仅利于提升救治成功率,还可降低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改善患者预后,该模式具备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创伤并意识障碍 急诊救治一体化新模式 常规急救模式 救治成功率 并发症发生率 预后情况
原文传递
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7
作者 张鑫 刘黎萍 +2 位作者 张格 刘东伟 陈晓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122-125,共4页
分析常规护理模式和急救护理模式对高热惊厥患儿所起的作用。方法 对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且确诊为高热惊厥的100例患儿开展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高热惊厥患儿→接受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实验组=50例高... 分析常规护理模式和急救护理模式对高热惊厥患儿所起的作用。方法 对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且确诊为高热惊厥的100例患儿开展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高热惊厥患儿→接受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实验组=50例高热惊厥患儿→接受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结果 护理前2组临床有关指标为:P>0.05,护理后则表现为P<0.05。结论 对于出现高热惊厥症状的患儿来说,接受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能够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 高热惊厥小儿 常规急救护理模式 家长满意率 住院时间
下载PDF
脑卒中独立急救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阿不力克木·库尔班 夏米西努尔·艾合买提 胡天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46-49,共4页
分析脑卒中独立急救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结果:独立急救模式组患者的呼救至接诊时间短于常规急救模式组(P0.05),接诊至确诊时间短于常规急救模式组(P0.05),... 分析脑卒中独立急救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结果:独立急救模式组患者的呼救至接诊时间短于常规急救模式组(P0.05),接诊至确诊时间短于常规急救模式组(P0.05),入院至溶栓时间短于常规急救模式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急救模式组(P0.05)。独立急救模式组患者的溶栓1d、1周有效率70.00%(35/50)、64.00%(32/50)均高于常规急救模式组56.00%(28/50)、42.00%(21/50)(P0.05),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预后情况、生活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服务满意度均优于常规急救模式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独立急救模式的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常规急救模式 脑卒中独立急救模式 溶栓 预后 不良事件 服务满意度
下载PDF
卒中急救护士对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时间的影响
9
作者 金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期30-30,共1页
探讨观察卒中急救护士对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时间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2020年3月,医院收治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卒中急救护士救护模式、常规急救模式,对比两组结... 探讨观察卒中急救护士对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时间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2020年3月,医院收治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卒中急救护士救护模式、常规急救模式,对比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就诊-CT检查时间、CT检查-溶栓时间、就诊-溶栓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溶栓后NIHSS评分、溶栓后m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急救护士参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救护工作,可有效缩短患者的静脉溶栓时间,争取黄金治疗时机,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急救护士救护模式 常规急救模式 急性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