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蜂房对口腔常驻菌形成人工致龋生物膜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正蔚 李继遥 +2 位作者 周学东 刘天佳 肖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4-306,317,共4页
目的 研究蜂房对口腔常驻菌形成人工致龋生物膜的影响 ,探讨其防龋应用前景。方法 在体外模型中的羟磷灰石片上定植 4种口腔常驻菌 ,以形成实验性生物膜。实验组定时给予含 4g L蜂房提取物的蔗糖溶液处理生物膜 ,观察其pH的动态变化 ... 目的 研究蜂房对口腔常驻菌形成人工致龋生物膜的影响 ,探讨其防龋应用前景。方法 在体外模型中的羟磷灰石片上定植 4种口腔常驻菌 ,以形成实验性生物膜。实验组定时给予含 4g L蜂房提取物的蔗糖溶液处理生物膜 ,观察其pH的动态变化 ,以及生物膜表面微结构与微生物组成的改变。以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分别作为阳性与阴性对照。结果 ①实验组培养室内pH值呈先下降 ,再逐步恢复正常的波浪形变化。②蜂房的加入能抑制变链对羟磷灰石片的黏附。③蜂房的加入可使生物膜表面胞外基质的量减少。结论 蜂房作为一种潜在的防龋药物可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蜂房 口腔常驻菌 人工致龋生物膜 影响 实验研究 龋病 羟磷灰石片
下载PDF
五倍子在体外生物膜模型中对口腔常驻菌形成的致龋生物膜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继遥 黄正蔚 +1 位作者 周学东 刘天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 研究五倍子对口腔常驻菌形成的人工致龋生物膜的影响 ,探讨其防龋应用前景。方法 在体外模型中的羟基磷灰石片上定植 4种口腔常驻菌 ,以形成实验性生物膜。实验组定时给予质量浓度 4g L的五倍子提取物的蔗糖溶液处理生物膜 ,观察... 目的 研究五倍子对口腔常驻菌形成的人工致龋生物膜的影响 ,探讨其防龋应用前景。方法 在体外模型中的羟基磷灰石片上定植 4种口腔常驻菌 ,以形成实验性生物膜。实验组定时给予质量浓度 4g L的五倍子提取物的蔗糖溶液处理生物膜 ,观察其pH的动态变化 ,生物膜表面微结构与微生物组成的改变。以同质量浓度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分别作为阳性与阴性对照。结果 ①实验组培养室内pH值呈先下降 ,再逐步恢复正常的波浪形变化 ;②五倍子的加入能抑制变形链球菌对羟基磷灰石片的粘附 ;③五倍子的加入可使生物膜表面胞外基质的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口腔常驻菌形成 龋病 生物膜 体外模型
下载PDF
丹参水煎液对几种口腔常驻菌的体外抑菌实验 被引量:11
3
作者 邓婧 许晓燕 +1 位作者 袁昌青 宋文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3-555,共3页
目的:研究丹参水煎液对几种口腔常驻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药敏试验检测不同含量的丹参水煎液(2.0、1.5、1.0、0.5g/ml)对变形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幽门螺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丹参水煎液经... 目的:研究丹参水煎液对几种口腔常驻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药敏试验检测不同含量的丹参水煎液(2.0、1.5、1.0、0.5g/ml)对变形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幽门螺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丹参水煎液经高温高压(121℃,55kPa)和过滤2种消毒方法处理后的抑菌作用比较。结果:丹参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链球菌、幽门螺杆菌抑制作用较强,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抑制作用较弱(P<0.01),随浓度的增高抑菌作用增强(P<0.05,0.01);对白色念珠菌无抑制作用;高温高压和过滤后的丹参水煎液抑菌作用无差异(P>0.05)。结论:丹参水煎液对部分口腔常驻菌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口腔常驻菌 试验
下载PDF
皮肤微生物学:常驻菌、生态学、感染 被引量:6
4
作者 Roth RR 吴晓初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48-352,共5页
在正常人皮肤表面存在大量的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Price 将其分为二类。一类为常驻菌群,较固定地寄生于皮肤,数量和菌种的组成保持相对稳定;另一类为暂驻菌群,主要存在于暴露部位皮肤,其数量和菌类有很大的变化。此外,尚有一些微生物偶... 在正常人皮肤表面存在大量的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Price 将其分为二类。一类为常驻菌群,较固定地寄生于皮肤,数量和菌种的组成保持相对稳定;另一类为暂驻菌群,主要存在于暴露部位皮肤,其数量和菌类有很大的变化。此外,尚有一些微生物偶尔存在于少数人体上,称为偶存菌,仅在短时期内附着于皮肤和增殖,此受环境及常驻菌群活性的影响。微生物的分类常驻菌群寄生在角质层表面和表皮的最外层中。常见的有:微球菌科(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类球菌、微球菌属),棒状微生物(包括棒状杆菌属、短颈细菌属)、丙酸菌属,运动不能菌,糠秕孢子菌属。微球菌科:葡萄球菌(S):分为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微生物 常驻菌 生态学 感染
下载PDF
醇类防腐剂对皮肤常驻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宋静 《生物化工》 2021年第2期33-35,39,共4页
目的:研究化妆品中新型替代型醇类防腐剂对皮肤常驻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皮肤常驻菌表皮葡萄球菌、疮疱丙酸杆菌、干酪乳杆菌、白色念珠菌和糠秕马拉色菌悬液分别与不同浓度的1,2-己二醇、1,2-戊二醇混合培养6 h、12 h、24 h后,进行菌... 目的:研究化妆品中新型替代型醇类防腐剂对皮肤常驻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皮肤常驻菌表皮葡萄球菌、疮疱丙酸杆菌、干酪乳杆菌、白色念珠菌和糠秕马拉色菌悬液分别与不同浓度的1,2-己二醇、1,2-戊二醇混合培养6 h、12 h、24 h后,进行菌落总数测定,以细菌杀灭对数值作为评价指标,评价抑菌效果。结果:0.5%~1.0%的1,2-己二醇和1,2-戊二醇在24 h内对5种皮肤常驻菌均未表现出任何抑制作用;在2.0%浓度下,随着作用时间延长,二者对皮肤常驻菌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结论:高浓度的1,2-己二醇和1,2-戊二醇均对皮肤常驻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己二醇 1 2-戊二醇 化妆品 替代型防腐剂 皮肤常驻菌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化妆品中复配防腐剂对健康成人面部皮肤常驻菌群的影响
6
作者 李伟 刘晓瑜 巣亦成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0-1154,1162,共6页
目的探究化妆品中4种常见复配防腐剂对体外培养的健康成人面部常驻菌群的抑菌活性。方法 使用微生物分离培养法从15名健康成人面部分离出皮肤常驻菌,并通过微生物质谱法对其进行鉴定,确认主要常驻菌。采用体外微量半倍稀释法测定市场上... 目的探究化妆品中4种常见复配防腐剂对体外培养的健康成人面部常驻菌群的抑菌活性。方法 使用微生物分离培养法从15名健康成人面部分离出皮肤常驻菌,并通过微生物质谱法对其进行鉴定,确认主要常驻菌。采用体外微量半倍稀释法测定市场上化妆品常用的复配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咪唑烷基脲、苯氧乙醇+对羟基苯甲酸丙酯、苯氧乙醇+咪唑烷基脲、咪唑烷基脲+甲基异噻唑啉酮对6种主要面部常驻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圈直径大小。结果 从15名健康成人面部分离鉴定出11种皮肤常驻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藤黄微球菌、坚强芽胞杆菌、鲁氏不动杆菌为主要常驻菌。咪唑烷基脲+甲基异噻唑啉酮对以上6种常驻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MIC为(0.187 5+0.003 125)~(1.500 0+0.025 000)mg/mL,抑菌圈直径为21.98~30.90 mm,其中对痤疮丙酸杆菌最为敏感,MIC为(0.187 5+0.003 125)mg/mL,远远低于规定使用上限,抑菌圈直径均值为30.90 mm;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咪唑烷基脲的MIC分别为(0.125+0.187 5)~(1.000+1.500 0)mg/mL,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81~25.35 mm;苯氧乙醇+咪唑烷基脲的MIC分别为(0.031 25%+0.187 5 mg/mL)~(0.250 00%+0.750 0 mg/mL),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11~27.77 mm;苯氧乙醇+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的MIC分别为(0.5%+0.5 mg/mL)~(1.0%+1.0 mg/mL),抑菌圈直径为10.74~12.46 mm。结论 咪唑烷基脲+甲基异噻唑啉酮对健康成人面部皮肤主要常驻菌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咪唑烷基脲和苯氧乙醇+咪唑烷基脲,苯氧乙醇+对羟基苯甲酸丙酯抑菌活性较弱。长期连续使用含复配防腐剂的化妆品可能存在抑制面部皮肤常驻菌的风险,进而影响皮肤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防腐剂 面部常驻菌 最小抑浓度 圈直径
原文传递
特异性杀虫基因Bt cry3A在桑粒肩天牛幼虫两种肠道常驻内生菌中的转化和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中康 何伟 +3 位作者 彭国雄 夏玉先 李强 殷幼平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68-1174,共7页
【目的】将特异性杀虫毒蛋白基因Btcry3A转入桑粒肩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Ag)幼虫肠道常驻内生菌中,构建能在天牛幼虫肠道中定殖并表达特异性杀虫基因Bt cry3A的工程菌。【方法】以传统方法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分析等方法分离、鉴... 【目的】将特异性杀虫毒蛋白基因Btcry3A转入桑粒肩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Ag)幼虫肠道常驻内生菌中,构建能在天牛幼虫肠道中定殖并表达特异性杀虫基因Bt cry3A的工程菌。【方法】以传统方法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分析等方法分离、鉴定Ag幼虫肠道优势的常驻内生菌,从中筛选出适合转化的候选菌株。利用电转化技术将含有对鞘翅目昆虫具专一性毒力Bt cry3A基因的Escherichia coli-Bacillus thuringiensis穿梭表达质粒pHT305a和pHT7911分别转入Ag幼虫肠道常驻内生菌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 Ag12,Ag12)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Ag13,Ag13)中。【结果】从Ag幼虫肠道共分离获得18个不同种的可培养细菌菌株,并从中选取菌株Ag12和Ag13作为出发菌株转入Bt cry3A基因。经质粒稳定性试验、转化子生长特性测试、伴胞晶体电镜检测、毒蛋白SDS-PAGE分析、工程菌定殖性分析以及生物毒力测试,结果显示cry3A基因已经成功转入Ag幼虫的常驻内生菌短短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并且工程菌Ag12-305a、Ag13-305a、Ag12-7911和Ag13-7911都能在天牛幼虫肠道内稳定生长、繁殖并表达分子量约65kDa的伴孢晶体杀虫蛋白Cry3A。【结论】Bt cry3A基因已成功转入桑粒肩天牛幼虫肠道优势常驻内生菌中,获得了四株能在桑粒肩天牛幼虫肠道内定殖,并能表达目的杀虫基因Bt cry3A的转基因工程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粒肩天牛 肠道常驻内生 BT cry3A 工程 表达
下载PDF
化妆品常用增稠剂对表皮葡萄球菌和头状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石莲莲 孙亚萍 +3 位作者 马文君 滕琳 王培培 郑春阳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1年第6期52-57,共6页
考察了化妆品中增稠剂对2种皮肤常驻菌生长的影响。用拭子取样法在志愿者面部进行采样,16S rRNA测序进行菌落鉴定,用筛选出的头状葡萄球菌和购买的表皮葡萄球菌作为测试菌,用化妆品中7种常用增稠体系对测试菌进行抑菌测试。结果表明,不... 考察了化妆品中增稠剂对2种皮肤常驻菌生长的影响。用拭子取样法在志愿者面部进行采样,16S rRNA测序进行菌落鉴定,用筛选出的头状葡萄球菌和购买的表皮葡萄球菌作为测试菌,用化妆品中7种常用增稠体系对测试菌进行抑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增稠体系对2种菌的影响呈现不一致性,其中Aristoflex AVC、Aristoflex BLV和SEPIMAX ZEN体系对表皮葡萄球菌和头状葡萄球菌生长无显著性影响,汉生胶T和HEC体系能够明显促进2种菌的生长,Carbopol®Aqua SF-1 Polymer和ULTREZ 30体系对2种菌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ULTREZ 30抑制作用最强。以上7种增稠剂各有特色,可以根据产品的需求,选择性应用于不同的产品配方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增稠剂 常驻菌 表皮葡萄球
下载PDF
益生菌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儿童疗效和安全性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高玉婷 何辉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第4期558-559,共2页
目的:研究益生菌在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预防和辅助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月某院儿科的196例诊断支气管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98例,对照组予以头孢菌素抗感染等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 目的:研究益生菌在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预防和辅助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月某院儿科的196例诊断支气管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98例,对照组予以头孢菌素抗感染等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比较两组AAD累计发生率、平均腹泻时间、肠道菌群的改变。结果:治疗后,实验组AAD累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平均腹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肠道菌群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生菌可降低儿童AAD发生率、缩短AAD病程、提高肠道菌群质量,预防及辅助治疗效果明确,治疗过程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 益生 肠道常驻菌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昆虫肠道短短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殷幼平 李强 +1 位作者 袁训娥 王中康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4-620,共7页
【目的】构建带有苏云金芽孢杆菌cry3a基因非芽孢依赖启动子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从桑粒肩天牛幼虫肠道分离的两株常驻细菌短短芽孢杆菌CQUBb和苏云金芽孢杆菌CQUBt,以检测cry3a启动... 【目的】构建带有苏云金芽孢杆菌cry3a基因非芽孢依赖启动子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从桑粒肩天牛幼虫肠道分离的两株常驻细菌短短芽孢杆菌CQUBb和苏云金芽孢杆菌CQUBt,以检测cry3a启动子在昆虫肠道常驻菌中的启动子活性,获得GFP标记菌株,为常驻菌在昆虫幼虫肠道中的定殖情况和杀虫工程菌的构建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重叠延伸PCR将cry3a基因启动子和gfp基因进行融合,并与pHT304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HT3AG,获得的重组质粒以电脉冲转化肠道常驻菌短短芽孢杆菌CQUBb和苏云金芽孢杆菌CQUBt,于可见光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并通过SDS-PAGE分析重组菌株的蛋白表达情况,然后对重组菌株进行生长动力学分析和稳定性测试。【结果】重组菌在营养期大量组成型表达GFP,经电泳分离在凝胶上出现约29kDa的特异蛋白条带;重组菌生长曲线与出发菌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外源质粒未对宿主菌的生长带来明显不利影响;抗性条件下传代30次后两菌株外源质粒稳定性仍可达95%、67%;两个菌株比较,CQUBb比CQUBt质粒转化率高、重组菌GFP表达时间长、表达量大,并且重组菌株稳定性好。【结论】成功地将cry3a基因核心启动子和gfp基因转入桑粒肩天牛幼虫肠道常驻菌,实现了该启动子在Bt之外的菌株中发挥作用,构建了两个GFP标记菌株;重组基因工程菌株表达量大,稳定性好,可以用作昆虫肠道内微生态研究和芽孢杆菌表达系统以及杀虫菌株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3a启动子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肠道常驻菌 短短芽孢杆 苏云金芽孢杆
原文传递
参豉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银玲 陈丽艳 +4 位作者 陈继亮 王萍 曹阳 丁纯洁 王伟明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29-842,共14页
【背景】参豉为人参与大豆采用自淡豆豉中分离获得的优势益生菌株共同发酵而成。已证明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指标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但对肠道微生态作用尚不明确。【目的】以气虚血瘀模型大鼠为材料,探讨参豉对肠道微生态是否具有调... 【背景】参豉为人参与大豆采用自淡豆豉中分离获得的优势益生菌株共同发酵而成。已证明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指标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但对肠道微生态作用尚不明确。【目的】以气虚血瘀模型大鼠为材料,探讨参豉对肠道微生态是否具有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长期“力竭游泳+饥饿”方法建立大鼠气虚血瘀模型,造模同时分别灌胃给药参豉高、中、低剂量(每日6、3、1.5 g/kg体重)及补阳还五汤剂60 d后,分析肠道6种常驻菌群数量变化;并采用Biolog-ECO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研究大鼠肠道微生物的代谢情况。【结果】参豉能够促进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肠道中有益菌脆弱拟杆菌、乳酸菌及双歧杆菌的增殖,调节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使其趋于正常水平,并抑制有害菌产气荚膜梭菌的增殖。Biolog结果显示参豉高剂量组AWCD值与空白组接近;培养48 h时,模型组Shannon指数、Shannon均匀度、Simpson指数以及Mclntosh指数均显著高于空白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而参豉高剂量组Shannon指数、Shannon均匀度、Simpson指数与空白组相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显示参豉各剂量组与空白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差异明显,可能与不同剂量参豉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相关。【结论】参豉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豉 肠道微生物 常驻菌 Biolog-ECO 代谢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