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述复古类紫砂创作的美术要点——作品“辅首帽筒”的创作感悟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一飞 《陶瓷》 CAS 2023年第11期19-20,共2页
“帽筒”是起自于清代,兴盛于20世纪上半叶的器物,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面貌的独特产物,类似的工艺创作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而逐渐回归。在当代紫砂工艺塑造中,复古的紫砂作品把握着时代脉络的精神,融入特殊的文化情感创作而成。笔者就通... “帽筒”是起自于清代,兴盛于20世纪上半叶的器物,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面貌的独特产物,类似的工艺创作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而逐渐回归。在当代紫砂工艺塑造中,复古的紫砂作品把握着时代脉络的精神,融入特殊的文化情感创作而成。笔者就通过紫砂“帽筒”的制作,来谈一谈此类作品的创作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 文化 工艺 帽筒
下载PDF
文化视野下《四方帽筒》的陶刻设计研究
2
作者 张雪超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年第3期134-134,共1页
陶刻是应用于紫砂陶器设计中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具有重要的工艺价值与文化价值。在《四方帽筒》中,创作者运用陶刻工艺将中国古典绘画、诗词装饰于其中,具有深厚的文化韵味。陶刻工艺品质的形成一方面在于对中国书法、诗文、绘画等艺... 陶刻是应用于紫砂陶器设计中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具有重要的工艺价值与文化价值。在《四方帽筒》中,创作者运用陶刻工艺将中国古典绘画、诗词装饰于其中,具有深厚的文化韵味。陶刻工艺品质的形成一方面在于对中国书法、诗文、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继承,另一方面则在于其对工艺技法的开创。紫砂陶刻在展现自身工艺价值的同时彰显了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刻 四方帽筒 传统工艺 文化
下载PDF
从文化角度看《清式博古帽筒》的陶刻艺术表现
3
作者 陈科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年第6期157-157,共1页
陶刻是紫砂陶器装饰的重要工艺之一,也是具有鲜明文化韵味的传统艺术形式。陶刻在完成自身艺术性表达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清式博古帽筒》兼具美学价值与实用性,陶刻更是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从文... 陶刻是紫砂陶器装饰的重要工艺之一,也是具有鲜明文化韵味的传统艺术形式。陶刻在完成自身艺术性表达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清式博古帽筒》兼具美学价值与实用性,陶刻更是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从文化角度分析此件作品,更为深刻地阐述了作品的艺术特色,并说明了陶刻艺术的文化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刻 清式博古帽筒 文化
下载PDF
转向架侧梁帽筒的焊接机械手枪轴同步编程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元立 李万君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年第20期77-77,共1页
本文总结和提炼了我公司高档城铁车侧梁帽筒(水平5mm高度13mm外径33MM的特殊圆周角焊缝)在自动化焊接工艺开发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充分利用焊接机械手双轴变位机和机械手焊枪的协调运动,解析了这种编程方法的难点。
关键词 转向架 侧梁帽筒 焊接机械手
下载PDF
介绍两件馆藏漆帽筒
5
作者 邵凤芝 《文物春秋》 2011年第2期78-80,共3页
帽筒出现于清代嘉庆年间,是清朝官员放置花翎顶戴用的。清朝末年,帽筒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并逐渐由实用器转变为陈设观赏品。河北大学博物馆收藏有两件清中期扬州制漆名家卢葵生制作的漆帽筒,上面刻有精美的图案,并有卢葵生的刻款。
关键词 帽筒 卢葵生 新罗山人 清代
下载PDF
略论“帽筒”笔筒的陶刻装饰与文化意境
6
作者 钱陶峰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9年第12期46-46,共1页
陶器制作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中最经典的技法,制成的作品皆古色古香,稳重耐看。陶制艺术品的存在也为其他艺术形式提供了生长的土壤,陶刻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紫砂制品中最重要的装饰技法。本文所选取的是一件帽筒笔筒,通过对其陶刻装饰... 陶器制作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中最经典的技法,制成的作品皆古色古香,稳重耐看。陶制艺术品的存在也为其他艺术形式提供了生长的土壤,陶刻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紫砂制品中最重要的装饰技法。本文所选取的是一件帽筒笔筒,通过对其陶刻装饰的分析我们能体会到这一技法的精湛和独特的文化意境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帽筒 陶刻 文化意境
下载PDF
浅谈“明亮”款刷花花鸟帽筒
7
作者 李俨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07年第2期46-46,共1页
这件刷花花鸟帽筒,高27.3厘米,口径12厘米,上面画有山石锦鸡牡丹,题“富贵花开到锦堂”。虽然是较通俗的吉祥画,但浓厚中有淡泊,鲜明中有素雅,其意境决非俗手画家所能写。画中景物古雅简洁,有着极圆熟的图案美。作品质朴而复... 这件刷花花鸟帽筒,高27.3厘米,口径12厘米,上面画有山石锦鸡牡丹,题“富贵花开到锦堂”。虽然是较通俗的吉祥画,但浓厚中有淡泊,鲜明中有素雅,其意境决非俗手画家所能写。画中景物古雅简洁,有着极圆熟的图案美。作品质朴而复清华,使人有风韵天然的感觉。山石牡丹的描写,引入了西画阴阳向背之法,光感强烈,层次分明。作者用西法,含蓄而有分寸,似乎找不出一点西化痕迹,完全还是那种古中国的文化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刷花花鸟帽筒 文化艺术 牡丹 山石
下载PDF
清末民初浅绛彩瓷“爱砚遗风”帽筒赏析
8
作者 杨炤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第11期6-9,共4页
七十年对于中国陶瓷史来说仅仅是短短一瞬间,但在这短时间内产生了一种与国画结合的陶瓷艺术--浅绛彩瓷。它的出现、发展、影响,印证了我国陶瓷史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文章通过赏析一件山西博物院馆藏浅绛彩人物帽筒,浅析浅绛彩的产... 七十年对于中国陶瓷史来说仅仅是短短一瞬间,但在这短时间内产生了一种与国画结合的陶瓷艺术--浅绛彩瓷。它的出现、发展、影响,印证了我国陶瓷史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文章通过赏析一件山西博物院馆藏浅绛彩人物帽筒,浅析浅绛彩的产生、发展、艺术风格等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绛彩 苏东坡 皴染 帽筒
下载PDF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论紫砂作品“山间隐仕帽筒”的陶刻意境
9
作者 万志余 《江苏陶瓷》 CAS 2019年第3期58-58,61,共2页
紫砂陶刻集金、石、书、画于一体,与古色古香的紫砂材质相契合,使作品具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既体现了中国书画的艺术之美和精神之美,又提升了紫砂作品的文化内蕴和精神层次。本文以紫砂作品“山间隐仕帽筒”为例,浅谈其陶刻装饰和文... 紫砂陶刻集金、石、书、画于一体,与古色古香的紫砂材质相契合,使作品具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既体现了中国书画的艺术之美和精神之美,又提升了紫砂作品的文化内蕴和精神层次。本文以紫砂作品“山间隐仕帽筒”为例,浅谈其陶刻装饰和文化意境,从中感受古代文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精神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陶刻 山间隐仕帽筒 淡泊明志
下载PDF
河北博物院藏清代民窑帽筒赏析
10
作者 王丽平 《理财(经济)》 2022年第9期42-45,共4页
帽筒是清代中晚期用于放置帽子的器物,因其呈筒状,故名“帽筒”。在清代,象征地位的帽子十分重要,不能随意乱摆乱放,尤其是大而深且上部配有顶戴花翎的官帽,难于挂在墙上或是衣帽架上,只有放在专用的帽架上才能彰显官家的尊严,因此官帽... 帽筒是清代中晚期用于放置帽子的器物,因其呈筒状,故名“帽筒”。在清代,象征地位的帽子十分重要,不能随意乱摆乱放,尤其是大而深且上部配有顶戴花翎的官帽,难于挂在墙上或是衣帽架上,只有放在专用的帽架上才能彰显官家的尊严,因此官帽架当时是官宦人家的必备之物,多用紫檀木或黄花梨等红木制造,放在正厅的香案上或是其他惹人注目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檀木 官宦人家 必备之物 清代中晚期 帽筒 黄花梨
下载PDF
顶戴花翎 让帽筒盛行
11
作者 董蓬博(文/图) 朱俊颖(文/图) 《中国收藏》 2024年第6期70-75,共6页
帽筒,这一古人为放置帽子而生的筒状器,是清代才有的器型。根据目前的实物来看,帽筒流行于清代中晚期。它早期为实用器,后来随着清朝的灭亡,帽筒就没有了实用功能而变为陈设器。它的出现跟清代特殊的帽饰——“顶戴花翎”中的花翎有关... 帽筒,这一古人为放置帽子而生的筒状器,是清代才有的器型。根据目前的实物来看,帽筒流行于清代中晚期。它早期为实用器,后来随着清朝的灭亡,帽筒就没有了实用功能而变为陈设器。它的出现跟清代特殊的帽饰——“顶戴花翎”中的花翎有关。花翎只是清朝羽翎中的一种,还有蓝翎、染蓝翎等。也正是由于清朝官帽后拖着一根羽翎,为了避免羽翎的损污,需要承高而置,帽筒便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晚期 蓝翎 帽筒 实用功能 实用器 花翎
原文传递
绩溪县博物馆馆藏竹雕帽筒鉴赏与解读
12
作者 王志超 《东方收藏》 2024年第3期35-37,共3页
2020年7月,绩溪县博物馆完成了“绩溪县红色革命斗争史”专题展览项目,在此期间征集到一批富有时代特征且能够充分彰显红色文化内涵的革命文物。其中,以一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十周年纪念”竹雕帽筒最具代表性,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关键词 帽筒 中国共产党成立十周年纪念 鉴赏 解读
原文传递
菏泽地区博物馆馆藏帽筒赏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凡胜 陈霞 《东方收藏》 2023年第10期20-22,共3页
在菏泽地区各博物馆的馆藏品当中,清代中晚期至民国时期瓷帽筒数量巨大、形制多样、纹饰繁缛,反映了帽筒在菏泽地区的发展脉络。结合古代菏泽地区民风民俗来看,帽筒从为了放置官帽应运而生,到成为文人雅士赏玩和寻常百姓实用的一种艺术... 在菏泽地区各博物馆的馆藏品当中,清代中晚期至民国时期瓷帽筒数量巨大、形制多样、纹饰繁缛,反映了帽筒在菏泽地区的发展脉络。结合古代菏泽地区民风民俗来看,帽筒从为了放置官帽应运而生,到成为文人雅士赏玩和寻常百姓实用的一种艺术陈设用品,帽筒及其上图案不仅反映了人们的愿望和祈盼,还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菏泽 馆藏 帽筒 赏析
原文传递
清代民国瓷帽筒赏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佳 《收藏家》 2016年第6期50-54,共5页
"帽筒"又称"官帽筒",最早为清代官员用于放置顶戴花翎的器具,通常为瓷制。清代官员的帽子有两个后摆,不能叠压,最好悬垂,以保持帽子的形状。官帽平时至于专门的器具上正契合了古人"冠不落地,鞋不上桌"的说法,也能表现出对官帽的... "帽筒"又称"官帽筒",最早为清代官员用于放置顶戴花翎的器具,通常为瓷制。清代官员的帽子有两个后摆,不能叠压,最好悬垂,以保持帽子的形状。官帽平时至于专门的器具上正契合了古人"冠不落地,鞋不上桌"的说法,也能表现出对官帽的尊重和炫耀。在清初,康、雍、乾三代,官帽多是用球形帽架承托的。现存世的有一件的乾隆时期粉彩帽筒燃香器,为镂空花式,可内置香料,官帽置于其上,这应是帽筒较早的雏形(图1)。筒状帽筒大约出现在嘉庆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帽筒 国瓷 乾隆时期 矾红 博古纹 顶戴 浅绛 祭蓝釉 红彩 胎质
原文传递
质疑“帽筒”
15
《检察风云》 2007年第12期76-77,共2页
  现在一般都把古代陶瓷器皿中圆柱形高筒状的器型称为帽筒是不准确的.中国古人文房用具中有一种用具是专门放笔书写纸用的,称为"纸筒".……
关键词 帽筒 器型 文房用具
原文传递
刷花帽筒亦可人——大贵州滩博物馆藏珍
16
作者 周睿 葛卫增 《东方收藏》 2020年第5期42-47,共6页
帽筒,顾名思义,是清代中期官员放置官帽的器物。随着历史的变迁,帽筒的用途发生了变化,多成了搁置鸡毛掸、小画轴的器物,更成了妇女陪嫁的必备之物和众多家庭的陈设品。帽筒创造于清代嘉庆年间,鼎盛于晚清乃至民国时期。我国最早的帽筒... 帽筒,顾名思义,是清代中期官员放置官帽的器物。随着历史的变迁,帽筒的用途发生了变化,多成了搁置鸡毛掸、小画轴的器物,更成了妇女陪嫁的必备之物和众多家庭的陈设品。帽筒创造于清代嘉庆年间,鼎盛于晚清乃至民国时期。我国最早的帽筒实物是清代嘉庆朝官窑出品的黄地镂孔云龙纹图案帽筒。清代的官帽是硬质斗笠形的,帽顶上有红缨、珠子和金属,易压损变形,故而为陈设官帽而设计了一种圆柱形器具——帽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藏 嘉庆朝 镂孔 陈设品 必备之物 圆柱形 帽筒 鸡毛掸
原文传递
新乡市博物馆藏帽筒
17
作者 秦欣欣 《收藏家》 2020年第6期11-16,共6页
帽筒,又称"官帽筒",据专家研究,"帽筒这一器物产生于清代的嘉庆年间,初始时用于放置官帽,后来流入民间,一直受到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的喜爱。帽筒的制作工艺经历了几个发展时期,结束于建国后的20世纪50年代,前后跨越了两个... 帽筒,又称"官帽筒",据专家研究,"帽筒这一器物产生于清代的嘉庆年间,初始时用于放置官帽,后来流入民间,一直受到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的喜爱。帽筒的制作工艺经历了几个发展时期,结束于建国后的20世纪50年代,前后跨越了两个多世纪,约150年的时间"。由此可见,帽筒创制于清代嘉庆朝年间,经历了清代咸丰、同治、光绪朝乃至民国时期,最开始是仿古所作,官员用于放置顶戴花翎,代表了上层社会和统治阶级,有一定的身份等级象征寓意,随着其不断发展,逐渐世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藏 嘉庆朝 光绪朝 身份等级 上层社会 象征寓意 帽筒 民国时期
原文传递
筒式根艺作品
18
作者 张耀武 《花木盆景(下半月)》 2001年第8期62-62,共1页
《异曲同工》系数百年桑木制成。采材时树木已自然离生五年,表层被虫蚀厚约5cm,留存部分已接近白骨化,硬如铁石。两筒为同一材料一分为二,风格、质地、大小基本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作品形态端庄古朴,既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作品,又... 《异曲同工》系数百年桑木制成。采材时树木已自然离生五年,表层被虫蚀厚约5cm,留存部分已接近白骨化,硬如铁石。两筒为同一材料一分为二,风格、质地、大小基本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作品形态端庄古朴,既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作品,又是一件置放大型字画卷轴的理想工具。《同心同德》仿古代"帽筒"制作,其品量虽然不大,但已是近80岁榆木,其表疤痕累累,皮纹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帽筒 皮纹 榆木
下载PDF
太阳帽:让美丽从头蔓延
19
作者 赵葳 《质量指南》 2003年第13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时装化 防晒 时间成本 白领女性 帽筒 白领一族 压出 达斯 色块 麻类
下载PDF
什么样的帽子适合你
20
作者 小睿 《质量指南》 2002年第23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尖形 问题咨询 戴高 身材高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