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部陆壳洋幔型岩石圈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6
1
作者 万天丰 卢海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5-511,共17页
长期以来中国东部岩石圈具有何种特殊性,其类型是否转变,其形成年代与形成机制等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通过系统研究中国东部地质、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资料,笔者提出中国东部大陆地壳在侏罗纪晚期,受北美板块WSW向强烈的挤压以及特... 长期以来中国东部岩石圈具有何种特殊性,其类型是否转变,其形成年代与形成机制等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通过系统研究中国东部地质、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资料,笔者提出中国东部大陆地壳在侏罗纪晚期,受北美板块WSW向强烈的挤压以及特提斯洋朝东北方向张开的共同作用,使东亚大陆地壳发生逆时针转动,以致中国东部陆壳水平滑移到古老的洋壳或洋幔之上。在中国东部,原来的大陆型岩石圈的边部就出现较薄的陆壳洋幔型岩石圈(陆壳厚30-40 km,洋幔厚40-50 km)。幔源包体的资料表明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幔与软流圈是未经扰动或轻微扰动,它们均发生在太古宙或中新元古代,还没有足够的在中、新生代发生扰动的证据。看来造成上述岩石圈结构类型的转换,不大可能是中、新生代大洋板块俯冲作用的直接结果,也不像是深部热地幔上涌或底侵作用的产物。强构造–岩浆活动源区形成于区域性断层与中地壳或莫霍面的构造滑脱的交切带,只有极少数的断层可深达岩石圈底面。中国东部岩石圈的构造滑脱面主要在中地壳或莫霍面,而不是在软流圈。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强烈的构造-岩浆作用与内生金属成矿作用,正是受此种特殊岩石圈结构的控制而形成的。总之笔者认为:亚洲与中国大陆东部的岩石圈(包括其中的华北地区)在中、新生代并没有发生"克拉通的裂解",而只是岩石圈的类型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种洋陆过渡类型的陆壳洋幔型岩石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 陆壳洋幔型岩石圈 陆壳水平转动与滑脱 侏罗纪 形成机制
下载PDF
火山—幔源与有机成因CO_2气混合模型探讨——以南海北部边缘盆地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美俊 王铁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9-52,共4页
以南海北部边缘盆地为例,选取典型火山—幔源型CO2气和不同有机成因CO2气的碳同位素值作为端元,模拟计算了2种成因CO2气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碳同位素值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有机成因CO2的同位素值(-10‰^-25‰)和初始有机成因CO2气含量(... 以南海北部边缘盆地为例,选取典型火山—幔源型CO2气和不同有机成因CO2气的碳同位素值作为端元,模拟计算了2种成因CO2气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碳同位素值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有机成因CO2的同位素值(-10‰^-25‰)和初始有机成因CO2气含量(0.5%~2.0%)如何变化,当CO2气含量小于10%(摩尔分数)时,混合后的δ13CCO2值随总的CO2气含量增加而迅速增大;而当CO2含量超过约10%(摩尔分数)时,δ13CCO2值增加缓慢,最后都迅速趋近火山—幔源型CO2的端元碳同位素值(约-4‰)。该模拟结果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世界上所发现的火山—幔源型CO2气为主天然气藏,其CO2含量多高于10%(摩尔分数)或15%(重量分数),其碳同位素值大都介于-4‰^-7‰之间。模拟结果与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和珠江口盆地实测CO2气的碳同位素值变化趋势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成因 有机成因 火山- 碳同位素组成 南海北部 边缘盆地
下载PDF
幔壳混源型花岗岩成岩模拟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昌实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4期720-729,共10页
皖南太平花岗闪长岩为一典型的同熔型花岗岩类(或I型),其I_(Sr)=0.7069,I_(Nd)=0.512127。用Sr、Nd同位素数据,以平均地幔、平均地亮作为二个端元组分,以二元混合方程模拟计算,太平花岗闪长岩源区岩石为由地亮端元30.6%加上地幔端元69.... 皖南太平花岗闪长岩为一典型的同熔型花岗岩类(或I型),其I_(Sr)=0.7069,I_(Nd)=0.512127。用Sr、Nd同位素数据,以平均地幔、平均地亮作为二个端元组分,以二元混合方程模拟计算,太平花岗闪长岩源区岩石为由地亮端元30.6%加上地幔端元69.4%组成的混合物,成分上相当于角闪紫苏辉石岩,模拟的矿物组合:橄榄石34%,斜方辉石26%,单斜辉石6%和斜长石25%。报据Rb、K、Rb/Sr、K/Rb、Ce、Nd、Sm、Gd、Dy等9种元素和元素对比值计算,这一源区物质接近15%的部分熔融形成太平花岗闪长岩的初始岩浆。模拟表明:华南同熔型花岗岩及其源区物质是以地慢为主的幔、壳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壳混源 同溶 成因
下载PDF
双曲面“水幔”型幕墙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4
作者 史磊 贾承杰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2年第6期47-49,共3页
双曲面“水幔型”幕墙,形状类似帘子一样的水幕,构思新颖、造型优美。本文以浙江师范大学亚运手球比赛馆为背景,研究了双曲面“水幔型”幕墙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基于幕墙构件在时空上的单元划分,合理安排加工、运输和安装。通过合理设... 双曲面“水幔型”幕墙,形状类似帘子一样的水幕,构思新颖、造型优美。本文以浙江师范大学亚运手球比赛馆为背景,研究了双曲面“水幔型”幕墙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基于幕墙构件在时空上的单元划分,合理安排加工、运输和安装。通过合理设计及层层定位校正,最大程度保证预埋位置准确性。工厂和现场同时进行加工,不仅解决变截面双曲面水幔型结构的钢骨柱现场加工的精度问题,也克服了场地狭小的限制。研究表明:该施工关键技术不仅保证了异形钢柱安装的平整度、垂直度和平顺度,也展现了异形钢柱独特的表现力,大大减少了现场材料与设备的消耗和人工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型 双曲面 变截面 幕墙结构施工 关键技术
下载PDF
下扬子断陷带中壳幔混源型产铀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章邦桐 翟建平 凌洪飞 《铀矿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34-143,共10页
对安庐石英正长岩带(AL)及姚村钾长花岗岩体(YC)的岩体地质、矿物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以及Sr、Pb、O同位素组成等一系列特征的研究表明,下扬子断裂坳陷带内花岗岩体的初始物质来源较深,系上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贫水偏碱岩浆沿深... 对安庐石英正长岩带(AL)及姚村钾长花岗岩体(YC)的岩体地质、矿物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以及Sr、Pb、O同位素组成等一系列特征的研究表明,下扬子断裂坳陷带内花岗岩体的初始物质来源较深,系上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贫水偏碱岩浆沿深断裂上升侵位过程中同化混染了部分陆壳物质而成。据锶、铅同位素的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安庐岩带和姚村岩体的成岩物质中地幔组分分别占57%和52.8%,地壳组分分别为43%和47.2%。它们的成因系列应归属于壳幔混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断裂带 混源 锶同位素 铅同位素 成因 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幔汁(ACOHNS)流体的重大意义 被引量:78
6
作者 杜乐天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89年第1期91-99,共9页
详细探讨了幔汁及幔汁活动对地壳中各种地质作用的重大影响,分析幔汁的成分结构,运动方式和对地质作用的控制。
关键词 汁上涌 曲率效应 汁活动 地质作用
下载PDF
舒通贴剂治疗结肠慢转运型便秘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关根 刘智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76-177,共2页
关键词 舒通贴剂 结肠转运便秘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氢的地球化学——幔汁氢化迁移律 被引量:10
8
作者 杜乐天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2期65-77,共13页
氢乃是自然界中最小、最轻、迁移最快、反应能最强的气相元素。笔者(1989)曾经提出,氢主要储存于外地核液态铁之中[1],其在巨大的压力梯度、温度梯度、质量梯度及黏度梯度中自发向上、强力喷射,构成了最伟大的地球内动因。本文系统探讨... 氢乃是自然界中最小、最轻、迁移最快、反应能最强的气相元素。笔者(1989)曾经提出,氢主要储存于外地核液态铁之中[1],其在巨大的压力梯度、温度梯度、质量梯度及黏度梯度中自发向上、强力喷射,构成了最伟大的地球内动因。本文系统探讨了氢的种种地球化学特性,特别是氢流对地球深部物质成分氢化迁移的特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地球化学 汁(H—HACONS) 汁氢化迁移
下载PDF
三江地区壳型花岗岩的土元素特征
9
作者 高子英 《西藏地质》 1992年第2期41-46,共6页
关键词 花岗岩 稀土元素 幔型
下载PDF
大型构造与超大型矿床的关系
10
作者 侯莹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第12期19-19,共1页
超大型矿床很罕见,据估算,在100个大型矿床中,只有1个到几个达到超大型规模,因此有着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意义。开发超大型矿床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关重大。在我国一般按涂光炽先生的主张,将五倍于大型矿床储... 超大型矿床很罕见,据估算,在100个大型矿床中,只有1个到几个达到超大型规模,因此有着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意义。开发超大型矿床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关重大。在我国一般按涂光炽先生的主张,将五倍于大型矿床储量的矿床称为超大型矿床。在已有的研究表明,在超大型矿床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构造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裂谷、同生断层、变质核杂岩等伸展变形构造,构造混杂岩带、褶皱带和推覆构造等收缩变形构造,转换断层、走滑断层等水平剪切变形以及韧性剪切带、底辟构造和撞击构造等,对超大型矿床的形成均有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超大矿床 源成矿 裂谷 岩石圈 伸展变形
下载PDF
一类新的成矿花岗质岩石及其有关的金矿床
11
作者 刘家远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71-72,共2页
河北北部赤城—尚义一带,发育着一套与金矿关系十分密切的长英质碱性杂岩,呈岩株状侵入太古界桑干群变质岩,并受区域性东西向断裂带的控制,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空间上与同期超基性岩带紧密伴生。这套长英质碱性杂岩包括早、晚两套岩石... 河北北部赤城—尚义一带,发育着一套与金矿关系十分密切的长英质碱性杂岩,呈岩株状侵入太古界桑干群变质岩,并受区域性东西向断裂带的控制,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空间上与同期超基性岩带紧密伴生。这套长英质碱性杂岩包括早、晚两套岩石。早期以王长岩类为主,其次为二长岩、石英二长岩类,含少量钾长花岗岩;三者的关系,是相变还是多次活动的侵入关系,目前尚不很清楚,暂将其笼统地称为“正长杂岩”。晚期几乎全由巨晶状微斜长石组成的钾长石岩;局部出现白色块状石英,过渡为伟晶岩。钾长石岩的岩枝、岩脉贯入正长杂岩体内,也有呈团块状交代正长岩的;而在钾长石岩体内,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变质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杂岩 幔型花岗岩类 金矿成矿系列
下载PDF
内蒙古东乌旗沙麦地区花岗岩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欧洋 卢炳雄 +1 位作者 姚远 李阳 《科技传播》 2014年第10期134-136,共3页
利用地球化学的方法对内蒙古东乌旗沙麦地区花岗岩岩体进行研究。通过对样品主量元素、稀土和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整理分析,结合该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岩石学特征,认为沙麦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为S型花岗岩,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高分异演化作... 利用地球化学的方法对内蒙古东乌旗沙麦地区花岗岩岩体进行研究。通过对样品主量元素、稀土和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整理分析,结合该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岩石学特征,认为沙麦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为S型花岗岩,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高分异演化作用,进而得出沙麦花岗岩为受俯冲组分(镁铁质岩浆)影响而形成的壳幔型混合花岗岩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花岗岩 高分异演化 幔型混合花岗岩
下载PDF
赣南横市地区基性岩墙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左祖发 罗春林 +3 位作者 王会敏 刘邦秀 刘春根 徐喆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17-1428,共12页
本文对江西赣南横市地区基性岩墙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主量元素特征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基性岩墙为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碱性系列,属于富钠基性岩类;Ti O2含量较高,平均含量1%,属于钛较高的基性岩类;A/NCK均小于1,属... 本文对江西赣南横市地区基性岩墙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主量元素特征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基性岩墙为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碱性系列,属于富钠基性岩类;Ti O2含量较高,平均含量1%,属于钛较高的基性岩类;A/NCK均小于1,属于准铝质基性岩类,具幔源型岩浆特征。基性岩墙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测年结果为422.8±1.8 Ma和421.7±2.2 Ma,时代属于晚志留世,表明该基性岩墙是加里东期褶皱造山运动期后拉张(伸展)作用的产物。该地区不仅出露了加里东期同造山期和后造山期两类酸性花岗岩岩体,而且在该地区还同时出现加里东期的酸性岩类及基性岩类,大致反映了该地区从挤压型酸性岩浆侵位逐渐转换为拉张环境的基性岩浆侵位构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 加里东期 构造转换 基性岩墙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横市地区
下载PDF
陕西小秦岭地区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14
作者 方维萱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40-43,共4页
小秦岭地区的断裂构造可划分为:幔型断裂、壳型断裂和区域断裂.幔型和壳型断裂是导矿构造,控制了物化探异常及矿带展布方向,其派生次一级构造控制了物化探异常的高值区及矿体展布方向.本文从不同方向、不同发育规模的断裂构造地球化学... 小秦岭地区的断裂构造可划分为:幔型断裂、壳型断裂和区域断裂.幔型和壳型断裂是导矿构造,控制了物化探异常及矿带展布方向,其派生次一级构造控制了物化探异常的高值区及矿体展布方向.本文从不同方向、不同发育规模的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出发,探讨了断裂构造对金矿的控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构造 地球化学 幔型
下载PDF
东天山加里东造山带幔源型花岗岩类中太古代锆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继春 胡受奚 顾连兴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624-626,共3页
一、样品产出的地质背景 分布于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之间的我国天山山脉东段。
关键词 太古代 锆石 东天山 花岗岩
原文传递
安徽铜陵花树坡铜矿微量稀土特征
16
作者 廖雨琦 张文山 王雄军 《江西建材》 2017年第9期233-233,235,共2页
安徽铜陵花树坡铜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地区狮子山矿田。矿区含矿层位以栖霞组为主。区内岩石的蚀变发育,主要是侵入岩导致的围岩蚀变,侵入体多为石英闪长质。北东向的青山背斜与矿区的形成密切相关。本次工作所测试样品中,RE... 安徽铜陵花树坡铜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地区狮子山矿田。矿区含矿层位以栖霞组为主。区内岩石的蚀变发育,主要是侵入岩导致的围岩蚀变,侵入体多为石英闪长质。北东向的青山背斜与矿区的形成密切相关。本次工作所测试样品中,REE分布均呈"右倾"的特点,其中闪长玢岩具有U型分布特征。含矿蚀变岩的成矿元素与岩体之间相关性密切,亲铁元素相关性则不明显,岩体的微量元素的富集亏损情况与安第斯英云闪长岩特征相似,说明岩浆岩体可能与俯冲带有关,判断花树坡矽卡岩型铜矿成矿物质来源于区内壳幔型闪长侵入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树坡铜矿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幔型闪长岩
下载PDF
沂沭推覆拼贴带与山东地区金伯利岩
17
作者 严开健 《资源调查与环境》 1989年第4期43-50,共8页
本文就沂沭推覆拼贴带构造地质特徽结合山东地区金伯利岩的时空关系探讨进一步寻找含金刚石金伯利岩的可能性。
关键词 地体推覆拼贴带 底脱覆滑断裂 壳中金伯利岩 幔型金伯利岩 山东
下载PDF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广兴源地区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及含矿性
18
作者 李学仁 孙燕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0-52,共3页
华北地台北缘的广兴源地区分布着大量北东东向展布的花岗岩,主要受区域一级构造道营水—八里庄复式背斜的褶皱的影响及北东向大断裂及其衍生的小断裂控制,岩石类型主要为似斑状细粒花岗岩、正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岩石中K2O、Na2O、S... 华北地台北缘的广兴源地区分布着大量北东东向展布的花岗岩,主要受区域一级构造道营水—八里庄复式背斜的褶皱的影响及北东向大断裂及其衍生的小断裂控制,岩石类型主要为似斑状细粒花岗岩、正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岩石中K2O、Na2O、SiO2含量较高,里特曼指数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长花岗岩 岩石化学特征 含矿性 内蒙古 黑云母花岗岩 稀土元素分馏 华北地台北缘 细粒花岗岩 花岗岩 里特曼指数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三水盆地CO_2成因及运聚成藏规律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炜强 何家雄 +2 位作者 祝有海 黄霞 龚晓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96,共8页
三水盆地二氧化碳依据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判识,主要属火山幔源型成因类型,亦有灰岩热蚀变壳源型及少量壳幔混合型成因类型。二氧化碳气源供给主要来自火山幔源活动之原始岩浆脱排气作用,但灰岩受火成岩热蚀变所产出的二氧化碳为其重要... 三水盆地二氧化碳依据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判识,主要属火山幔源型成因类型,亦有灰岩热蚀变壳源型及少量壳幔混合型成因类型。二氧化碳气源供给主要来自火山幔源活动之原始岩浆脱排气作用,但灰岩受火成岩热蚀变所产出的二氧化碳为其重要补充。火山幔源型二氧化碳气藏形成及分布,主要取决于火山幔源脱排气活动、深大断裂导气输送作用及有效圈闭三者相互间的时空配置,并受控于气源供给系统(气源构成与输导格架)和运聚成藏之圈闭聚集系统(储盖组合及有效圈闭)这两大主控因素之制约。基于该区火山幔源型和灰岩热蚀变壳源型二氧化碳成因及气源构成特点与运聚富集规律,即可评价预测这些不同成因二氧化碳的有利富集区带及资源潜力,进而为油气勘探部署决策及综合利用等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成因 火山 热蚀变壳源 运聚规律及主控因素 三水盆地
下载PDF
河南毛堂含金花岗斑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宗立 焦守敬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1年第1期37-44,共8页
花岗斑岩属钙碱性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为慢壳混源型,属同熔型花岗岩类。岩浆期成岩温度为:650—1074℃,热液期成矿温度为340—440℃。成岩压力小于100MPa,为浅成-超浅成侵入岩。花岗斑岩内和与其有成因关系的... 花岗斑岩属钙碱性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为慢壳混源型,属同熔型花岗岩类。岩浆期成岩温度为:650—1074℃,热液期成矿温度为340—440℃。成岩压力小于100MPa,为浅成-超浅成侵入岩。花岗斑岩内和与其有成因关系的隐爆角砾岩中已发现有金矿体和金矿化,是很有远景的找矿靶区,值得进一步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斑岩 含金性 壳混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