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不同冲洗液预防幕上开颅手术颅内感染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常洪波 高铭 +2 位作者 王鹏 王亚明 田增民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比较应用不同浓度庆大霉素冲洗液及甲硝唑冲洗液预防幕上开颅手术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0月到2013年6月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97例幕上开颅手术患者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50)、甲硝唑组(n=48)、庆大霉素4万U组(n=49... 目的比较应用不同浓度庆大霉素冲洗液及甲硝唑冲洗液预防幕上开颅手术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0月到2013年6月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97例幕上开颅手术患者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50)、甲硝唑组(n=48)、庆大霉素4万U组(n=49)、庆大霉素8万U组(n=50)。各组术中予以相应冲洗液处理。比较各组术后发热、细菌培养、术后颅内感染的情况。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16.0%,甲硝唑组为12.5%,庆大霉素4万U组为4.1%,庆大霉素8万U组为2.0%。庆大霉素8万U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甲硝唑组(P均<0.05),庆大霉素4万U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 8万U庆大霉素冲洗液作为神经外科幕上开颅手术常规冲洗液,具有较好的预防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开颅手术 冲洗液 庆大霉素 甲硝唑 内感染
下载PDF
圆形颅骨磨钻在幕上开颅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光 黄纯真 +5 位作者 黄建荣 周志宇 黄冠斌 黄毅 蓝欢 赵冠焱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8期488-490,共3页
目的通过圆形颅骨磨钻在幕上开颅术中的应用效果,以寻找一种新的幕上开颅工具。方法选择30例患者,用圆形颅骨磨钻行幕上开颅术。结果在30例患者中有2例有硬脑膜轻微损伤。从开始钻骨瓣到取出骨瓣时间为2-8min,复查头颅CT三维重建均... 目的通过圆形颅骨磨钻在幕上开颅术中的应用效果,以寻找一种新的幕上开颅工具。方法选择30例患者,用圆形颅骨磨钻行幕上开颅术。结果在30例患者中有2例有硬脑膜轻微损伤。从开始钻骨瓣到取出骨瓣时间为2-8min,复查头颅CT三维重建均可见骨瓣复位恰当,骨窗结合紧密,外形美观。结论圆形颅骨磨钻是具有结构简单、易操作、开关颅时间短、失血少和骨瓣复位好等特点,是能较好保持颅骨完整性的一种开颅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 骨磨钻 幕上开颅
下载PDF
同一时期经幕上开颅与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手术疗效观察
3
作者 周建 刘军 +1 位作者 许亚辉 马元达 《吉林医学》 CAS 1992年第2期87-88,共2页
为提高垂体腺病手术疗效,我们自1988年以来,采用经鼻中隔(?)窦入路并借助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垂体腺瘤10例,其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同一时期经幕上开颅额底入路的手术病例,旦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避免颅内并发症。
关键词 垂体腺瘤 幕上开颅 经蝶入路 手术
下载PDF
幕上开颅引发幕下脑内血肿1例
4
作者 高军 栾凤岩 《中外医疗》 2008年第18期160-,共1页
报道1例罕见的幕上开颅术后引发幕下脑内血肿病例,故临床上应警惕幕上开颅术后幕下脑内血肿的发生,对于术后病人清醒再出现意识障碍或肢体瘫痪加重者,应行CT检查,发现血肿形成有手术指征者尽早手术。
关键词 幕上开颅 脑内血肿
下载PDF
改良硬膜下补丁间断缝合修补法对预防幕上开颅术后并发症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昊 李云雷 +5 位作者 麦麦提力·米吉提 更·党木仁加甫 马木提江·木尔提扎 陈烈兴 巴特·龚高昂 朱国华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5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幕上开颅手术术中硬膜缺损时所采用不同的硬膜修补方法,研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其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由同一术者完成的135例幕上病变手术患者,在修... 目的探讨幕上开颅手术术中硬膜缺损时所采用不同的硬膜修补方法,研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其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由同一术者完成的135例幕上病变手术患者,在修补硬脑膜群缺损时,采用改良硬膜下补丁间断缝合法71例(实验组),同期采用自体骨膜或帽状腱膜连续缝合修补法64例(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修补耗时、术后24h引流量,以及硬膜外积液、皮下积液及术后癫痫发作等并发症发生率,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平均硬膜修补耗时(12min)较对照组(25min)短,实验组的术后24h平均硬膜外引流量(278mL)高于对照组(245mL),实验组皮下积液发生率(1.41%)低于对照组(10.94%),实验组术后3个月内癫痫发作率(2.82%)低于对照组(14.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硬膜外积液发生率(5.63%)高于对照组(4.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患者硬膜外积液,无临床症状则无特殊处理,待其自行吸收;8例皮下积液患者均行腰大池引流治愈;10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出现癫痫发作,给予正规抗癫痫治疗后症状均控制,并在继续随访观察中.结论改良硬膜下补丁间断缝合修补法适用于各类开颅手术患者的硬脑膜修补手术,在缩短手术时间、预防术后皮下积液、癫痫发作等相关并发症中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开颅 硬膜修补 补丁法 癫痫 皮下积液 间断缝合
原文传递
圆形颅骨磨钻在开颅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光 黄纯真 +4 位作者 黄毅 黄建荣 黄冠斌 蓝欢 赵冠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检验圆形颅骨磨钻在开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硬膜外血肿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各20例,两类患者各用圆形颅骨磨钻开颅10例,电钻、铣刀开颅10例。结果硬膜外血肿组2种方法开颅时间、手术耗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差... 目的检验圆形颅骨磨钻在开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硬膜外血肿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各20例,两类患者各用圆形颅骨磨钻开颅10例,电钻、铣刀开颅10例。结果硬膜外血肿组2种方法开颅时间、手术耗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组开颅时间、手术耗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圆形颅骨磨钻开颅无骨孔残留,颅骨损伤较小,完整性保持较好。结论圆形颅骨磨钻结构简单,易操作,对颅骨损伤较小,出血量少,特别是硬膜外血肿开颅效率更高,能较好保持颅骨完整性,为基层医院开颅术增加了一种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 骨磨钻 幕上开颅
下载PDF
幕上脑肿瘤术后远隔性小脑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马超 朱昀 +1 位作者 杨博宇 王中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49-552,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幕上脑肿瘤切除术后远隔性小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及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幕上脑肿瘤切除术后远隔性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预后。结果3例患者均表现为头痛、呕... 目的探讨颅内幕上脑肿瘤切除术后远隔性小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及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幕上脑肿瘤切除术后远隔性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预后。结果3例患者均表现为头痛、呕吐,其中2例患者表现进行性意识障碍。CT检查发现远隔性小脑出血发生于双侧2例,单侧1例。1例患者行后颅窝去骨瓣减压术,1例患者行小脑血肿清除术+幕上/后颅窝去骨瓣减压术,1例患者采用对症治疗后出血完全吸收。1例患者术后10 d死亡;另外2例患者出院后随访3~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5分者1例,3分1例。结论头痛、呕吐及进行性意识障碍是幕上脑肿瘤切除术后远隔性小脑出血常见临床表现,术后早期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积极的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病残率,改善预后。术中及术后脑脊液流失导致颅内压急剧改变可能是其发生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性小脑出血 小脑出血 幕上开颅 并发症
下载PDF
后颅窝骑跨型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
8
作者 李成日 梁邦永 王树德 《黑龙江医药科学》 1994年第4期35-36,共2页
自1991年9月至1992年11月,我科收治3例后颅窝骑跨型硬膜外血肿,血肿不同程度地骑跨横窦、窦汇及上矢状窦。根据其临床表现及CT所见,对本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手术适应证作一探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性,28岁~46岁,1例为... 自1991年9月至1992年11月,我科收治3例后颅窝骑跨型硬膜外血肿,血肿不同程度地骑跨横窦、窦汇及上矢状窦。根据其临床表现及CT所见,对本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手术适应证作一探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性,28岁~46岁,1例为砸伤,2例为摔伤,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颈强直等,2例合并枕骨折。3例病人均做术前CT,提示幕上血肿量大于或等于幕下血肿。我们对3例病人均采取幕上一侧枕部开颅,通过血肿腔隙清除静脉窦对侧的硬膜外血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跨型硬膜外血肿 幕上开颅
下载PDF
幕上原发性颅脑肿瘤术中严重脑膨出5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江竟成 易勇 +1 位作者 屈小琴 向玉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1年第6期566-571,共6页
目的:探讨幕上原发性颅脑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手术术中出现严重脑膨出情况,就其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及发生机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幕上脑肿瘤切除术中发生严重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方... 目的:探讨幕上原发性颅脑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手术术中出现严重脑膨出情况,就其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及发生机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幕上脑肿瘤切除术中发生严重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预后。结果:5例患者均表现为术中严重脑膨出,术野消失,无法继续原计划手术。2例未行CT检查,3例患者CT检查提示远隔部位发生血肿,其中双侧1例,单侧2例。3例患者均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3例患者术后1月内死亡;另外2例患者出院后随访12个月,肿瘤未见复发。结论:术中严重脑膨出是幕上脑肿瘤切除术中远隔部位出血常见临床表现,CT有助于诊断;积极的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病残率,改善预后。术中颅内压力骤降,压力快速变化可能是其发生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脑膨出 远隔部位内出血 急性硬膜外出血 急性硬膜下出血 幕上开颅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