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五四精神的共振:论程砚秋的现代追求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桂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5-141,共7页
1930年前后,五四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的话剧逐渐取得了实绩并显示出社会效力,而以京剧为代表的"旧剧"在进入高峰态势的同时也显露出了危机。"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基于京剧的现状产生了求变的意识,亲赴欧洲学习,寻求...
1930年前后,五四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的话剧逐渐取得了实绩并显示出社会效力,而以京剧为代表的"旧剧"在进入高峰态势的同时也显露出了危机。"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基于京剧的现状产生了求变的意识,亲赴欧洲学习,寻求中西方戏剧沟通。从技艺到思想的诉求,从"幕表"到"导演"的提倡,体现出一代旧剧伶人的现代追求,这一追求又与五四以来的思想精神构成了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程砚秋
京剧
现代追求
幕表制
导演
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早期话剧初探--传统戏曲的创作观念遗留
2
作者
高尚
《戏剧之家》
2021年第23期9-11,共3页
新剧是中国话剧发展早期的戏剧形式。二十世纪初的甲寅年,也就是1914年是上海的一段戏剧高潮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由于新旧观念的冲撞,面对着一种新的戏剧形式的到来,中国传统的演剧体制遭受到了深深的冲击。但是,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演...
新剧是中国话剧发展早期的戏剧形式。二十世纪初的甲寅年,也就是1914年是上海的一段戏剧高潮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由于新旧观念的冲撞,面对着一种新的戏剧形式的到来,中国传统的演剧体制遭受到了深深的冲击。但是,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演剧体制又不是那样的不堪一击,在外来戏剧形式的冲击之下,不仅一直保留到现在,与此同时,还在早期对新剧(中国早期话剧)这种来势汹汹的“舶来品”产生了重要的渗透甚至影响。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新剧创作中大量运用“幕表制”这一创作形式。新剧中幕表制的创作及演出得以借着传统戏曲创作的基因发展到顶峰,当时大部分的新剧团体都是在使用着幕表制进行创作和演出。幕表制的创作和演出方式,虽然有着能够考验演员天分和选拔理想演员的优势,但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缺点。这一缺点对新剧造成的打击在“甲寅中兴”末期时展露无遗。其实这样的结果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幕表制发展的顶峰时期,同样也是幕表制背后的问题渐渐暴露和日趋严重的时期。但是,就是在同一时期,仍旧有诸如春柳剧场等一些戏剧团体,在使用着幕表制进行舞台创作和演出的同时,开始发现和重视到幕表制背后的问题。他们开始不再仅仅关注于票房,而是渐渐开始注重演出剧目的艺术品质,这首先体现在对于演出文本(剧本)的重视,因此,这一时期既是幕表制演出的高峰时期,同样又是演出文本(剧本)开始被逐渐重视的一个时期。但是,当新剧产生并扎根中国这片土地之后,无论是对幕表制的运用和推崇,还是在后期的各个有识之士对幕表制的批判及对剧本的重新重视,究其原因,都可以从中国传统戏曲的创作观念遗留中找到答案。因此,本文作为探索中国早期话剧得与失的文章之一,优先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创作观念和遗留做一次简单的论述,期望可以对后面关于中国早期话剧的学术探索及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剧
中国戏曲
脚本
幕表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滑稽戏对中国喜剧电影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3
作者
刘珅
《艺术教育》
2021年第5期108-111,共4页
中国喜剧电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深受滑稽戏影响,尤其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喜剧人物形象与观众欣赏好恶相关,深入研究则涉及社会文化与历史。文章认为,追溯滑稽戏与中国喜剧电影的历史渊源,厘清脉络,对研究中国喜剧电影历史很重要。...
中国喜剧电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深受滑稽戏影响,尤其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喜剧人物形象与观众欣赏好恶相关,深入研究则涉及社会文化与历史。文章认为,追溯滑稽戏与中国喜剧电影的历史渊源,厘清脉络,对研究中国喜剧电影历史很重要。研究滑稽戏表演对中国喜剧电影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对于当下喜剧的创作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稽戏
文明戏
幕表制
滑稽影片
中国喜剧电影
原文传递
题名
五四精神的共振:论程砚秋的现代追求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桂妹
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文化研究所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5-141,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百年‘五四文学’阐释史”(15BZW127),项目负责人:王桂妹
吉林大学青年学术领袖培育计划“‘五四新文化/文学运动’百年阐释史论”(2015FRLX03),项目负责人:王桂妹
文摘
1930年前后,五四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的话剧逐渐取得了实绩并显示出社会效力,而以京剧为代表的"旧剧"在进入高峰态势的同时也显露出了危机。"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基于京剧的现状产生了求变的意识,亲赴欧洲学习,寻求中西方戏剧沟通。从技艺到思想的诉求,从"幕表"到"导演"的提倡,体现出一代旧剧伶人的现代追求,这一追求又与五四以来的思想精神构成了共振。
关键词
五四
程砚秋
京剧
现代追求
幕表制
导演
制
分类号
J821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早期话剧初探--传统戏曲的创作观念遗留
2
作者
高尚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
出处
《戏剧之家》
2021年第23期9-11,共3页
文摘
新剧是中国话剧发展早期的戏剧形式。二十世纪初的甲寅年,也就是1914年是上海的一段戏剧高潮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由于新旧观念的冲撞,面对着一种新的戏剧形式的到来,中国传统的演剧体制遭受到了深深的冲击。但是,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演剧体制又不是那样的不堪一击,在外来戏剧形式的冲击之下,不仅一直保留到现在,与此同时,还在早期对新剧(中国早期话剧)这种来势汹汹的“舶来品”产生了重要的渗透甚至影响。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新剧创作中大量运用“幕表制”这一创作形式。新剧中幕表制的创作及演出得以借着传统戏曲创作的基因发展到顶峰,当时大部分的新剧团体都是在使用着幕表制进行创作和演出。幕表制的创作和演出方式,虽然有着能够考验演员天分和选拔理想演员的优势,但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缺点。这一缺点对新剧造成的打击在“甲寅中兴”末期时展露无遗。其实这样的结果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幕表制发展的顶峰时期,同样也是幕表制背后的问题渐渐暴露和日趋严重的时期。但是,就是在同一时期,仍旧有诸如春柳剧场等一些戏剧团体,在使用着幕表制进行舞台创作和演出的同时,开始发现和重视到幕表制背后的问题。他们开始不再仅仅关注于票房,而是渐渐开始注重演出剧目的艺术品质,这首先体现在对于演出文本(剧本)的重视,因此,这一时期既是幕表制演出的高峰时期,同样又是演出文本(剧本)开始被逐渐重视的一个时期。但是,当新剧产生并扎根中国这片土地之后,无论是对幕表制的运用和推崇,还是在后期的各个有识之士对幕表制的批判及对剧本的重新重视,究其原因,都可以从中国传统戏曲的创作观念遗留中找到答案。因此,本文作为探索中国早期话剧得与失的文章之一,优先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创作观念和遗留做一次简单的论述,期望可以对后面关于中国早期话剧的学术探索及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关键词
新剧
中国戏曲
脚本
幕表制
分类号
J809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滑稽戏对中国喜剧电影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3
作者
刘珅
机构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出处
《艺术教育》
2021年第5期108-111,共4页
文摘
中国喜剧电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深受滑稽戏影响,尤其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喜剧人物形象与观众欣赏好恶相关,深入研究则涉及社会文化与历史。文章认为,追溯滑稽戏与中国喜剧电影的历史渊源,厘清脉络,对研究中国喜剧电影历史很重要。研究滑稽戏表演对中国喜剧电影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对于当下喜剧的创作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滑稽戏
文明戏
幕表制
滑稽影片
中国喜剧电影
分类号
J9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五四精神的共振:论程砚秋的现代追求
王桂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早期话剧初探--传统戏曲的创作观念遗留
高尚
《戏剧之家》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滑稽戏对中国喜剧电影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刘珅
《艺术教育》
202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