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华北平原3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7
- 1
-
-
作者
赵玉广
李江波
李青春
-
机构
河北省气象台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7-437,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501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C16B04)
+1 种基金
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12277114D)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2022)共同资助
-
文摘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L波段加密探空资料,对近年华北平原3次持续10 d以上的大雾天气过程的高空及地面气象要素条件、大尺度环流背景、边界层特征、温湿场特征以及形成原因和维持机理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3次大雾过程都发生在纬向环流背景下,其平均高度场、湿度场、温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极其相似,其高空和地面气象要素如相对湿度、风速、温度露点差、逆温层厚度等的统计值也比较近似;高空纬向环流长时间维持导致的冷空气活动偏弱,加上太行山、燕山对冷空气的阻挡和消弱造成的华北平原长期静稳天气形势,是华北平原大雾长时间维持的根本原因;纬向环流背景下多个"干性短波槽"活动、大尺度下沉运动、太行山地形造成的地形辐合线及偏西气流越过太行山下沉增温导致的层结更加稳定也是华北平原大雾加强和维持的重要原因。
-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持续性大雾过程
边界层温湿特征
地形作用
干性短波槽
-
Keywords
North China Plain
sustained dense fog
inversion layer
terrain effect
dry short-wave trough
-
分类号
P458.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内蒙古通辽市一次持续性大雾的诊断分析
- 2
-
-
作者
郭鲁彦
-
机构
内蒙古通辽市气象局
-
出处
《青海气象》
2021年第1期38-42,共5页
-
文摘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NCEP 2.5°×2.5°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12月17—21日内蒙古通辽市大雾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雾天气过程中,能见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白天减弱,夜间增强,地面风力较小,湿度空间结构为"上干下湿";多次"干性"短波槽影响对大雾发生发展及维持起到重要作用;偏南风水汽输送带和偏西风水汽输送带为通辽市东部和南部带来充沛的水汽,使近地层维持较高的湿度,同时温度平流的作用使得逆温层一直存在,是雾得以长时间维持的主要原因。
-
关键词
雾
干性短波槽
逆温层
温度平流
-
分类号
P4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冀中南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成因及维持机制
被引量:11
- 3
-
-
作者
李美琪
郭蕊
贾小卫
吴丹
时青格
刘浩
-
机构
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
-
出处
《干旱气象》
2020年第4期591-600,共10页
-
基金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速公路复杂路面高分辨率恶劣天气精准预警技术研究”(19275413D)
河北省气象局创新团队“交通气象服务技术研发及应用”及河北省气象局科研开发项目(19ky08)共同资助。
-
文摘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和微波辐射计资料,分析2019年1月11—15日河北中南部持续大雾过程的大尺度背景场、边界层特征、形成原因及维持机制等。结果表明:此次大雾产生于稳定的纬向环流背景下,其间有弱短波槽快速东移,两次干性短波槽分别促成了大雾的形成、雾区范围扩大及强度增强;大雾高度仅有几十米,以辐射雾为主,双层逆温结构为大雾的形成酝酿了先期条件,贴地逆温层内的弱水汽辐合和西南水汽输送为大雾形成和维持提供了水汽,偏北风带来的弱冷空气降温与夜间辐射降温的叠加效应是促进大雾发展的热力学条件;低层正涡度、对流层中层的辐散下沉运动是大雾维持和发展的动力因子,晴夜长波辐射和湍流混合作用促进了边界层内的降温增湿;大雾发展后期,双层逆温结构转为以单层逆温为主,最终大雾的消散主要是强冷空气入侵,大气静稳结构被破坏所致。
-
关键词
持续性大雾
辐射雾
干性短波槽
逆温层
-
Keywords
sustained heavy fog
radiation fog
dry short wave trough
inversion layer
-
分类号
P457.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