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干扰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症状的影响
1
作者
廖志英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3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干扰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脑卒中疾病后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
目的探讨干扰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脑卒中疾病后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普通院内护理;治疗组患者在普通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使用干扰电刺激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尿量、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和疗效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尿失禁病程<3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病程>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显著,而且较早的接受干扰电刺激治疗,尿失禁的改善程度更好。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应及时接受干扰电刺激治疗,有利于病情的尽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电刺激
治疗
脑卒中
尿失禁
康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扰电刺激八髎穴、大肠俞穴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
1
2
作者
蒋惠瑜
周蔚
+2 位作者
明小红
刘海潮
吴秀香
《康复学报》
CSCD
2021年第6期501-507,共7页
目的:观察干扰电刺激八髎穴、大肠俞穴联合口服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便秘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干扰电刺激八髎穴、大肠俞穴联合口服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便秘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给予口服莫沙必利片治疗,5 mg/次,3次/d,持续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干扰电(ICT)穴位刺激,穴位选择双侧“八髎穴”和“大肠俞穴”,频率(4000±100)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20 min/次,1次/d,持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馈仪测量盆底肌表面肌电;采用Laycock评分体系评估盆底肌力;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便秘症状积分评定表评估其便秘症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盆底肌表面肌电、盆底肌力、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盆底肌表面肌电值: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前基线平静期肌电、后基线平静期肌电降低,快肌收缩期肌电、综合肌收缩期肌电及慢肌收缩期肌电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前基线平静期肌电、后基线平静期肌电明显降低,快肌收缩期肌电、综合肌收缩期肌电及慢肌收缩期肌电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盆底肌力: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盆底肌力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力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临床疗效:与治疗前比较,2组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状、排便困难/费力、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阻塞感等便秘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便秘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SF-36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SF-36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F-36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电刺激“八髎穴”和“大肠俞穴”联合口服莫沙必利能有效加快糖尿病便秘患者胃肠道蠕动、松弛肛门括约肌、激活盆底肌,改善糖尿病便秘患者排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便秘
干扰电刺激
八髎穴
大肠俞穴
盆底肌力
盆底肌表面肌
电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颅穴干扰电刺激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万兆新
苏同生
赵建安
《陕西中医》
2018年第7期974-976,共3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经颅穴干扰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16例,女20例,3例脱落,共33例;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2例脱落,共34例。治疗组采用经颅穴干扰电刺激治疗,隔日治疗1次,每次30min...
目的:观察和评价经颅穴干扰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16例,女20例,3例脱落,共33例;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2例脱落,共34例。治疗组采用经颅穴干扰电刺激治疗,隔日治疗1次,每次30min,15次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传统头电针治疗,隔日治疗1次,每次30min,15次为1疗程。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选穴一致,为印堂穴、双侧安眠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各项指标得分、总分及减分率情况。结果:(1)两种治疗方式均对失眠症有确切疗效,但两组总体有效率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2)治疗后两组PSQI总分差异明显(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PSQI总分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经颅穴干扰电刺激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的改善上优于传统头电针治疗(P<0.05)。(3)本试验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经颅穴干扰电疗法治疗失眠临床疗效优于头电针疗法,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且操作方便的物理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针刺疗法
穴
安眠
穴
印堂
颅穴
干扰电刺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扰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症状的影响
1
作者
廖志英
机构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出处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31期76-79,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干扰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脑卒中疾病后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普通院内护理;治疗组患者在普通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使用干扰电刺激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尿量、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和疗效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尿失禁病程<3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病程>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显著,而且较早的接受干扰电刺激治疗,尿失禁的改善程度更好。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应及时接受干扰电刺激治疗,有利于病情的尽早康复。
关键词
干扰电刺激
治疗
脑卒中
尿失禁
康复
Keywords
Interferenc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troke
Urinary incontinence
Rehabilitation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扰电刺激八髎穴、大肠俞穴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
1
2
作者
蒋惠瑜
周蔚
明小红
刘海潮
吴秀香
机构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泸州市妇幼保健院
出处
《康复学报》
CSCD
2021年第6期501-507,共7页
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MS145)
海南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1801036030A2001)。
文摘
目的:观察干扰电刺激八髎穴、大肠俞穴联合口服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便秘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给予口服莫沙必利片治疗,5 mg/次,3次/d,持续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干扰电(ICT)穴位刺激,穴位选择双侧“八髎穴”和“大肠俞穴”,频率(4000±100)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20 min/次,1次/d,持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馈仪测量盆底肌表面肌电;采用Laycock评分体系评估盆底肌力;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便秘症状积分评定表评估其便秘症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盆底肌表面肌电、盆底肌力、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盆底肌表面肌电值: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前基线平静期肌电、后基线平静期肌电降低,快肌收缩期肌电、综合肌收缩期肌电及慢肌收缩期肌电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前基线平静期肌电、后基线平静期肌电明显降低,快肌收缩期肌电、综合肌收缩期肌电及慢肌收缩期肌电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盆底肌力: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盆底肌力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力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临床疗效:与治疗前比较,2组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状、排便困难/费力、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阻塞感等便秘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便秘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SF-36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SF-36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F-36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电刺激“八髎穴”和“大肠俞穴”联合口服莫沙必利能有效加快糖尿病便秘患者胃肠道蠕动、松弛肛门括约肌、激活盆底肌,改善糖尿病便秘患者排便功能。
关键词
糖尿病
便秘
干扰电刺激
八髎穴
大肠俞穴
盆底肌力
盆底肌表面肌
电
生活质量
Keywords
diabetes
constipation
interference electric stimulation
Baliao(BL31,BL32,BL33,BL34)
Dachangshu(BL25)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of pelvic floor
quality of life
分类号
R587.2 [医药卫生—内分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颅穴干扰电刺激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万兆新
苏同生
赵建安
机构
陕西省中医医院
出处
《陕西中医》
2018年第7期974-976,共3页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5JM8402)
文摘
目的:观察和评价经颅穴干扰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16例,女20例,3例脱落,共33例;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2例脱落,共34例。治疗组采用经颅穴干扰电刺激治疗,隔日治疗1次,每次30min,15次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传统头电针治疗,隔日治疗1次,每次30min,15次为1疗程。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选穴一致,为印堂穴、双侧安眠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各项指标得分、总分及减分率情况。结果:(1)两种治疗方式均对失眠症有确切疗效,但两组总体有效率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2)治疗后两组PSQI总分差异明显(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PSQI总分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经颅穴干扰电刺激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的改善上优于传统头电针治疗(P<0.05)。(3)本试验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经颅穴干扰电疗法治疗失眠临床疗效优于头电针疗法,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且操作方便的物理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关键词
失眠
针刺疗法
穴
安眠
穴
印堂
颅穴
干扰电刺激
分类号
R256.2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干扰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症状的影响
廖志英
《中国当代医药》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干扰电刺激八髎穴、大肠俞穴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疗效观察
蒋惠瑜
周蔚
明小红
刘海潮
吴秀香
《康复学报》
CSCD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经颅穴干扰电刺激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
万兆新
苏同生
赵建安
《陕西中医》
201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