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傣族、汉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IL-6-572C/G和IFNAR1-168G/C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婷婷 张亚龙 +2 位作者 高建梅 贺军栋 严新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56-2061,共6页
目的:探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和汉族人群IL-6-572C/G和I型干扰素受体1(interferon alpha receptor 1,IFNAR1)-168G/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疾病转归的关联性。方法:采集西双版纳州傣族、汉族人群血液样本共60... 目的:探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和汉族人群IL-6-572C/G和I型干扰素受体1(interferon alpha receptor 1,IFNAR1)-168G/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疾病转归的关联性。方法:采集西双版纳州傣族、汉族人群血液样本共600份,其中每个民族包括健康对照组100名、HBV感染患者200名(含100名自限性恢复患者和100名慢性乙肝患者),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和DNA测序技术对IL-6-572C/G和IFNAR1-168G/C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傣族人群中,-572C/G位点基因型多态性与HBV感染后转归的关联性并无统计学显著性。C、G等位基因型在HBV感染组、正常对照组之间和慢性乙肝组、自限恢复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但是在G显性模式(GG+CG/CC)下,GG+CG基因型为HBV感染者发展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汉族人群中,-572C/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各组比较中无统计学显著性,并且在G显性模式和G隐性模式比较中也无统计学显著性。在上述4种比较中,IFNAR1-168G/C位点在汉族和傣族样本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IL-6-572C/G位点GG+CG基因型可能是傣族人群中HBV感染者发展成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保护因素,而IFNAR1-168G/C多态性与HBV感染后转归在傣、汉两族中并无显著性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干扰素α受体1 基因多态性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