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干扰素产生细胞的初步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邢利和 刘敬超 +3 位作者 朱传琳 王慧芬 雷周云 王福生 《肝脏》 2002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干扰素产生细胞 (IPCs)的特点。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 2 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 12名健康人外周血中IPCs数量的变化进行了检测 ,同时与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的比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干扰素产生细胞 (IPCs)的特点。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 2 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 12名健康人外周血中IPCs数量的变化进行了检测 ,同时与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的比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PCs的百分数 ( 0 .0 97± 0 .0 82 )较正常人 ( 0 .310± 0 .0 87)明显降低 ,两者相差3.2倍 ,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而CD4+ /CD8+ 的比值 ( 1.79± 0 .46 1)则明显高于正常人的 1.39± 0 .396 (P <0 .0 1) ,同时发现在HBVDNA阳性的患者中 ,其IPCs的百分数和CD4+ /CD8+ 的比值分别为 0 .0 83± 0 .0 5 7和 1.98± 0 .5 2 7,均明显高于HBVDNA阴性患者 (分别为 0 .0 42± 0 .0 2 9和 1.47± 0 .46 6 )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与正常人相比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IPCs的数量降低 ,后者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程的进展以及血清中HBVDNA阳性有关 ,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产生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耐受
下载PDF
干扰素产生细胞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邢利和 王福生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2年第2期76-79,共4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了一种在人的外周血中专职产生α β干扰素的细胞 ,被命名为干扰素产生细胞或IPCs。IPCs在外周血中产生干扰素的量是其它血细胞的 2 0 0~ 10 0 0倍 ,而干扰素在一些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对病毒的清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 近年来研究发现了一种在人的外周血中专职产生α β干扰素的细胞 ,被命名为干扰素产生细胞或IPCs。IPCs在外周血中产生干扰素的量是其它血细胞的 2 0 0~ 10 0 0倍 ,而干扰素在一些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对病毒的清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研究发现在许多疾病中存在着IPCs数量和功能的缺失。本文综述了IPCs的相关功能特点及其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干扰素产生细胞 树突状细胞 病毒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干扰素产生细胞及其在HI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唐海丽 洪坤学 邵一鸣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4年第5期393-395,共3页
关键词 HIV感染 作用研究 干扰素产生细胞 IPC 细胞因子分泌 相关研究进展 浆细胞 艾滋病病毒 树突细胞 获得性免疫
下载PDF
病毒感染与干扰素系统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晓英 林影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63-465,共3页
对于病毒感染 ,干扰素 (IFN)的作用机制可分为 2个步骤 ,首先是IFN的产生 ,第二步是已产生的IFN诱导抗病毒状态。在第一步 ,病毒由于阻碍IRF 3的活化而抑制初期IFN β的产生 ,在第二步 ,病毒由于抑制IFN信号通路 ,进而抑制IFN的大量产... 对于病毒感染 ,干扰素 (IFN)的作用机制可分为 2个步骤 ,首先是IFN的产生 ,第二步是已产生的IFN诱导抗病毒状态。在第一步 ,病毒由于阻碍IRF 3的活化而抑制初期IFN β的产生 ,在第二步 ,病毒由于抑制IFN信号通路 ,进而抑制IFN的大量产生和抗病毒蛋白质的诱导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干扰素产生机制 干扰素信号通路 病毒感染
下载PDF
干扰素的作用方式和相关技术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冰 《跨世纪》 2008年第4期122-124,共3页
干扰素是入和动物细胞受到适宜刺激的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微量的、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根据干扰素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征的不同,可分为α、β、γ三种类型。本文阐述了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对裂殖细胞的抗增殖活性、对某些细胞... 干扰素是入和动物细胞受到适宜刺激的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微量的、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根据干扰素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征的不同,可分为α、β、γ三种类型。本文阐述了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对裂殖细胞的抗增殖活性、对某些细胞的直接溶解活性、免疫调节活性、巨噬细胞的激活、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性增强、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增强等生物活性及诱、生活性的机理;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及作用机理;干扰素的应用及其前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产生和作用机理 干扰素的分类 干扰素基因结构 干扰素的生物活性 干扰素的应用
下载PDF
一种产生干扰素的杀伤性树突状细胞新亚型
6
作者 王炯坤 邢飞跃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5-499,共5页
最近发现一种新型树突状细胞,能够表达自然杀伤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抗原表型,但缺乏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抗原表型,似乎是一种同时拥有自然杀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嵌合体,这种细胞被称为可产生干扰素的杀伤性树突状细胞.... 最近发现一种新型树突状细胞,能够表达自然杀伤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抗原表型,但缺乏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抗原表型,似乎是一种同时拥有自然杀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嵌合体,这种细胞被称为可产生干扰素的杀伤性树突状细胞.它既能分泌Ⅰ型和Ⅱ型干扰素并有效地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又能表达MHC-Ⅱ类分子以执行抗原提呈的使命,因而被视为能够连接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的肿瘤免疫监视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生干扰素的杀伤性树突状 细胞(IKDCs) 常规树突状细胞(cDCs)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 自然杀伤空细胞(NK)
原文传递
一种新的免疫活性细胞(IPCs)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邢利和 王福生 +2 位作者 刘敬超 朱传琳 王慧芬 《传染病信息》 2002年第3期129-131,共3页
[摘要] 目的 近年来研究发现了一种在人的外周血中专职产生α/β干扰素的免疫活性细胞,即'干扰素产生细胞(IPCs).IPCs在外周血中产生干扰素的量是其他产生干扰素细胞的200~1 000倍.因此可以说IPCs是体内IFN的专职产生细胞.
关键词 免疫活性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 检测 干扰素产生细胞
下载PDF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申恩华 刘元元 《吉林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256-258,共3页
关键词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干扰素产生细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聚肌胞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傅伦 李素霞 张梅村 《山东肉类科技》 CAS 1995年第3期33-34,共2页
聚肌胞(polyinosinic,polycytidyHc acid;简写PolyI:C,简称PIC)是人工合成的干扰素诱导剂,系由多聚肌苷酸和多聚胞苷酸组成的双股多聚核苷酸。PIC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增强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抑制核酸代谢等作用。临床已试用于肿瘤、血... 聚肌胞(polyinosinic,polycytidyHc acid;简写PolyI:C,简称PIC)是人工合成的干扰素诱导剂,系由多聚肌苷酸和多聚胞苷酸组成的双股多聚核苷酸。PIC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增强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抑制核酸代谢等作用。临床已试用于肿瘤、血液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肌胞 干扰素产生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酸合成酶 流行性腮腺炎 复发性口疮 用药前 对照组 济南
下载PDF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在炎症性皮肤病中的作用
10
作者 陈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1年第4期484-487,共4页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是最近发现的树突状细胞的一个亚类,有类浆细胞形态,作为CD123+被识别[1],也被称为天然的I型干扰素产生细胞,是最有潜力的I型IFN(IFN-a/β)产生细胞,在对病毒等微生物的反应中...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是最近发现的树突状细胞的一个亚类,有类浆细胞形态,作为CD123+被识别[1],也被称为天然的I型干扰素产生细胞,是最有潜力的I型IFN(IFN-a/β)产生细胞,在对病毒等微生物的反应中,其分泌IFN-a/β的能力是其他细胞的1 000倍[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炎症性皮肤病 干扰素产生细胞 浆细胞形态 IFN-A CELL 微生物
下载PDF
一种同时具有杀伤功能和抗原递呈功能的新型细胞亚群IKDC
11
作者 陆家辉 伏娇 贾云云 《黑龙江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1024-1028,共5页
近年来在小鼠体内发现了一群能产生IFN-γ并具有杀伤功能的新型细胞群(Interferon-producing killer DC,IKDC),同时表达NK细胞和DC细胞的标志性分子,在功能上,能以TRAIL依赖的方式杀伤靶细胞,并能交叉递呈抗原。目前对IKDC这群细胞的谱... 近年来在小鼠体内发现了一群能产生IFN-γ并具有杀伤功能的新型细胞群(Interferon-producing killer DC,IKDC),同时表达NK细胞和DC细胞的标志性分子,在功能上,能以TRAIL依赖的方式杀伤靶细胞,并能交叉递呈抗原。目前对IKDC这群细胞的谱系来源还存在争论,但由于其拥有细胞毒作用和抗原递呈这双重功能,所以被视为连接抗肿瘤的天然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桥梁"和免疫监视的重要效应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生干扰素的杀伤性树突状细胞(IKDC) NK细胞 DC细胞 干扰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