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调节因子-6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维 罗雅丽 程郁离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8年第5期16-20,共5页
目的评价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G820A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PubMed、Medline及Science Direct等,选择IRF-6基因G820A... 目的评价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G820A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PubMed、Medline及Science Direct等,选择IRF-6基因G820A多态性与NSCL/P易感性有关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15项包括7470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亚洲和美洲人群中,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罹患NSCL/P的风险均高于携带A等位基因的个体(G vs.A:OR=1.53,95%CI 1.40~1.68;GG vs.GA:OR=1.67,95%CI 1.47~1.90;GG vs.AA:OR=2.02,95%CI 1.64~2.49;GG vs.GA+AA:OR=1.74,95%CI 1.54~1.96;GG+GA vs.AA:OR=1.61,95%CI 1.33~1.9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RF-6基因G820A多态性是亚洲和美洲人群发生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6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多态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6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黄永清 石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19-121,共3页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学者们陆续报道了10~20个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有关的易感基因和位点,其中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是迄今发现的最有价值的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发病相关的基因之一。本文就IRF-6基因的结构和功能、IRF-6基因的...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学者们陆续报道了10~20个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有关的易感基因和位点,其中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是迄今发现的最有价值的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发病相关的基因之一。本文就IRF-6基因的结构和功能、IRF-6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6 基因多态性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下载PDF
IRF6和RARA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广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3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rs2235371位点和视黄酸受体-α(RARA)基因rs222977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系,以及2个位点在患者和健康者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差异。方法选取153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rs2235371位点和视黄酸受体-α(RARA)基因rs222977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系,以及2个位点在患者和健康者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差异。方法选取153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患者作为NSCL/P组,体检健康者1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F)技术,分析IRF6、RARA基因的多态性,比较2组研究对象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差异。结果 IRF6基因rs2235371位点基因型CC、TT和等位基因C、T频率在NSCL/P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P组等位基因C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RA基因rs2229773位点基因型CT、TT频率在NSCL/P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P组基因型为CT杂合子,显著多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P与IRF6基因rs2235371位点等位基因C及RARA基因rs2229773位点CT基因型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6基因 视黄酸受体-α基因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下载PDF
2个范德伍德综合征家系的IRF6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守霞 张小芳 陈丁莉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801-803,833,共4页
目的对2个中国范德伍德综合征(Van der Woude syndrome,VWS)家系进行临床和遗传特点分析,并进行IRF6基因的突变检测,明确中国人VWS致病基因IRF6的突变情况,并发现可疑的突变热点区域。方法通过先证者及现场家系调查、临床检查和系谱分... 目的对2个中国范德伍德综合征(Van der Woude syndrome,VWS)家系进行临床和遗传特点分析,并进行IRF6基因的突变检测,明确中国人VWS致病基因IRF6的突变情况,并发现可疑的突变热点区域。方法通过先证者及现场家系调查、临床检查和系谱分析收集2个VWS家系成员24人的外周血样本,提取DNA用于IRF6基因的聚合酶链扩增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采用Sanger测序法对所有VWS家系成员的IRF6基因的编码区7个外显子进行测序,使用mutation surveyor软件对测序结果与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2个家系24人中受累患者6名,5名(83.3%)患者有唇腭裂,5名(83.3%)患者有唇瘘,6名患者均无牙齿发育不全表现,唇瘘伴唇腭裂表型常见,无其他组织器官畸形。24名成员均进行了IRF6基因第3至第9外显子的测序,6名患者均存在基因突变,家系1的3名患者均携带位于第9外显子的c.1234C>T杂合突变;家系2的3名患者均携带位于第9外显子的c.1210G>A杂合突变;未发现其他非患者的家系成员携带IRF6基因突变。结论 VWS综合征存在遗传异质性和临床表型复杂性,患者的表型与致病突变有关。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对VWS患者进行遗传分析和产前诊断,弥补产前超声容易漏诊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德伍德综合征 干扰素调节因子-6突变 唇腭裂
原文传递
范德伍德综合征家系基因型与表型的研究
5
作者 陈丁莉 李守霞 +4 位作者 焦建军 郭丽丽 张小芳 孙彩霞 要跟东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范德伍德综合征(VWS)家系的致病原因,从遗传学的角度阐明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个VWS家系成员24例和正常人群200例。抽取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样本,并详细记录患者表型,采用Sanger测序法对2个VWS家系成员的干扰素... 目的:探讨范德伍德综合征(VWS)家系的致病原因,从遗传学的角度阐明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个VWS家系成员24例和正常人群200例。抽取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样本,并详细记录患者表型,采用Sanger测序法对2个VWS家系成员的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编码区的7个外显子进行测序。结果:2个家系中共有VWS患者6例,且均存在基因突变。家系1的3例患者均携带位于第9外显子的c.1234C>T(p.R412X)杂合突变;家系2的3例患者均携带位于第9外显子的c.1210G>A(p.E404K)杂合突变,未发现其他家系成员和正常人群携带IRF6基因突变。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突变与疾病共分离,c.1234C>T和c.1210G>A分别是这2个家系的致病突变。结论:突变c.1234C>T和c.1210G>A与疾病共分离是这2个家系的致病突变,中国的VWS存在遗传异质性和临床表型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6 范德伍德综合征 基因测序 突变
原文传递
范德伍综合征遗传学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秉新 李云霞 +1 位作者 李晋 杨成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第6期375-377,共3页
由常染色体异质性显性遗传所引起的先天性下唇瘘复合颌面部软硬组织发育畸形,也称范德伍综合征。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家族性下唇瘘以及唇裂和(或)腭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该综合征的病因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就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特... 由常染色体异质性显性遗传所引起的先天性下唇瘘复合颌面部软硬组织发育畸形,也称范德伍综合征。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家族性下唇瘘以及唇裂和(或)腭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该综合征的病因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就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特别是遗传学研究作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德伍综合征 下唇瘘 基因突变 干扰素调节因子-6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