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四君子汤联合干扰素-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8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冯小红 宋春荣 +1 位作者 毛明华 常占杰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47-48,共2页
目的观察黄芪四君子汤联合干扰素-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选择初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查符合干扰素-a用药指征,治疗组给予黄芪四君子汤联合干扰素-a,对照组单用干扰素-a,疗程均为48 W。结果治... 目的观察黄芪四君子汤联合干扰素-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选择初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查符合干扰素-a用药指征,治疗组给予黄芪四君子汤联合干扰素-a,对照组单用干扰素-a,疗程均为48 W。结果治疗组可以较快改善症状、体征、肝脏炎症(P<0.05)、降低病毒载量(P<0.05),以及升高白细胞。结论黄芪四君子汤联合干扰素-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a,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可减轻干扰素-a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黄芪四君子汤 干扰素-a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a1b在儿科疱疹性咽峡炎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肖建佳 王明峰 +2 位作者 章秀桃 黄栋钦 倪盛杨 《海峡药学》 2018年第6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a1b(IFN-a1b)在儿科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住院的150例疱疹性咽峡炎根据是否使用IFN-a1b及使用方式分为观察组:干扰素雾化吸入组和干扰素肌肉注射组、对照组,比较三组的临床效...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a1b(IFN-a1b)在儿科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住院的150例疱疹性咽峡炎根据是否使用IFN-a1b及使用方式分为观察组:干扰素雾化吸入组和干扰素肌肉注射组、对照组,比较三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退热及疱疹消失平均天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2.56,P均<0.05),且使用干扰素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IFN-a1b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在缩短热程、口腔疱疹消退、进食体验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使用IFN-a1b安全性较高,其雾化吸入患儿及家属易接受,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a1b 疱疹性咽峡炎 雾化吸入 肌肉注射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大黄蛰虫丸联合干扰素-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冯小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年第12期48-48,51,52,共3页
[目的]观察大黄蛰虫丸联合干扰素-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将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干扰素-a,隔日肌注。治疗组30例大黄蛰虫丸3g/次,2次/d,早晚口服,干扰素-a用法同对照组。观察肝功能、乙肝病毒基因、血清纤维化、血常规... [目的]观察大黄蛰虫丸联合干扰素-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将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干扰素-a,隔日肌注。治疗组30例大黄蛰虫丸3g/次,2次/d,早晚口服,干扰素-a用法同对照组。观察肝功能、乙肝病毒基因、血清纤维化、血常规指标。两组均连续用药48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肝功能、HBV-DNA、血清纤维化、血常规指标两组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症状、体征积分及总积分两组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大黄蛰虫丸联合干扰素-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理想,优于单用干扰素-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肝纤维化 大黄蛰虫丸 干扰素-a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逍遥丸联合干扰素-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史桂花 《中医临床研究》 2012年第15期70-70,72,共2页
目的:观察逍遥丸联合干扰素-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选择初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查符合干扰素-a用药指征,治疗组给予逍遥丸联合干扰素-a,对照组单用干扰素-a,疗程均为48周。结果:治疗组可以... 目的:观察逍遥丸联合干扰素-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选择初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查符合干扰素-a用药指征,治疗组给予逍遥丸联合干扰素-a,对照组单用干扰素-a,疗程均为48周。结果:治疗组可以较快改善症状、体征、肝脏炎症(P<0.05)、降低病毒载量(P<0.05)。结论:逍遥丸联合干扰素-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a,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可减轻干扰素-a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逍遥丸 干扰素-a
下载PDF
鸡干扰素-α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高效表达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成倩 王静 +3 位作者 李红 于宗幸 易建中 陈磊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0,共4页
干扰素(IFN)-α因其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而备受关注。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鸡IFN-α核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用PCR方法扩增出鸡IFN-α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及pET-30a-DsbA上,得到重组质粒pET-32a-IFN-α及pET-30a-Ds... 干扰素(IFN)-α因其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而备受关注。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鸡IFN-α核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用PCR方法扩增出鸡IFN-α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及pET-30a-DsbA上,得到重组质粒pET-32a-IFN-α及pET-30a-DsbA-IFN-α。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Transetta(DE3)感受态细胞,经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pET-30a-DsbA-IFN-α表达量较高,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40.4ku,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且表达的融合蛋白能与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a 原核表达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α逆转K562/A02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杰 郭伟剑 许良中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干扰素α(IFN α)对耐阿霉素 (ADR)K5 6 2细胞株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 ,分析TNF α和IFN α(均为 10 0U/ml)分别处理K5 6 2 /A0 2前后 ,K5 6 2 /A0 2对ADR敏感性的变化。采用半定量RT ...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干扰素α(IFN α)对耐阿霉素 (ADR)K5 6 2细胞株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 ,分析TNF α和IFN α(均为 10 0U/ml)分别处理K5 6 2 /A0 2前后 ,K5 6 2 /A0 2对ADR敏感性的变化。采用半定量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观察mdr1基因的表达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内ADR浓度的变化。结果 :TNF α与IFN α分别处理K5 6 2 /A0 2细胞 ,2 4h后逆转倍数为 6和 5 ,处理 48h后 ,逆转倍数分别为 10倍和 8倍 ,均具有显著差别 ;但 72h后 ,逆转倍数反而减小。在TNF α和IFN α孵育后 2h ,K5 6 2 /A0 2细胞内ADR的积累分别增加 2 .2和 1.8倍 ,而对K5 6 2 /S无明显增加ADR积累作用。结论 :TNF α和IFN α(10 0U/ml)对K5 6 2 /A0 2的耐药性具有明显的逆转活性 ,其作用似乎呈时间依赖性。由于低剂量TNF α和IFN α毒性微小 ,因此 ,具有一定的实际临床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a ifn-a MDR 肿瘤坏死因子 干扰素A K562/A02细胞 耐药性
下载PDF
rhIFN-a、rhIL-2与rhTNF-a体外协同抑制SMMC-7721细胞的敏感性实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吉生 张晓丽 李慧玲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8年第5期13-14,共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干扰素-a(IFN-a)、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a)单一、协同以及与化疗药物DDP的联合作用杀伤肝癌SMMC-7721细胞株的影响。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比色法)检测与化疗药物DDP单独或联合应用组...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干扰素-a(IFN-a)、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a)单一、协同以及与化疗药物DDP的联合作用杀伤肝癌SMMC-7721细胞株的影响。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比色法)检测与化疗药物DDP单独或联合应用组及药物作用的12h与24h的光密度值(OD),计算杀伤率。结果:单独应用三种细胞因子时,IFN-a、TNF-a对肝癌SMMC-7721细胞株有细胞毒作用,IL-2对肝癌SMMC-7721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不明显。IFN-a、IL-2、TNF-a可以增强DDP的抑瘤作用,与DDP单独作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IFN-a、IL-2、TNF-a联合作用具有协同作用,均与单一应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胞因子均可以增强顺铂(DDP)的抑瘤作用并与其作用的先后及时间具有依赖关系。IFN-a、TNF-a、IL-2与DDP联合具有协同作用,为肝癌病人化疗提供了理想的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a(ifn-a) 白细胞介素-2(IL-2) 肿瘤坏死因子(TNF-a) 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比色法)
下载PDF
丝裂霉素C加干扰素-α2b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8
作者 刘锦民 缪起龙 邵法明 《现代实用医学》 2001年第2期73-74,共2页
目的 寻求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 62例膀胱癌行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 ,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加干扰素 -α2b进行膀胱灌注 ,并与同期作丝裂霉素C灌注者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的 59例中复发 5例 ,复发率为 8.5% ,优于同期丝... 目的 寻求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 62例膀胱癌行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 ,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加干扰素 -α2b进行膀胱灌注 ,并与同期作丝裂霉素C灌注者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的 59例中复发 5例 ,复发率为 8.5% ,优于同期丝裂霉素C灌注的预防效果 ,而且并发症和副作用极少。结论 丝裂霉素C加干扰素 -α2b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确实 ,毒副作用少 ,明显优于单用丝裂霉素C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干扰素-a2b 膀胱肿瘤癌 膀胱灌注
下载PDF
rhIFN-a、rhIL-2与rhTNF-a体外协同抑制宫颈癌细胞的敏感性实验
9
作者 张吉生 张晓丽 张静凯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5年第5期49-50,共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干扰素-a(IFN-a)、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a)单一、协同以及与化疗药物DDP的联合作用杀伤宫颈癌H e la细胞株的影响。方法:应用四M TT比色法检测与化疗药物DDP单独或联合应用组及药物作用的12h与24h...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干扰素-a(IFN-a)、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a)单一、协同以及与化疗药物DDP的联合作用杀伤宫颈癌H e la细胞株的影响。方法:应用四M TT比色法检测与化疗药物DDP单独或联合应用组及药物作用的12h与24h的光密度值(OD),计算杀伤率。台盼蓝拒染计算杀伤率对照。结果:单独应用三种细胞因子时,IFN-a、TNF-a对宫颈癌H e la有细胞毒作用。IFN-a、IL-2、TNF-a联合作用具有协同作用,均与单一应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细胞因子均可以增强顺铂(DDP)的抑瘤作用并与其作用的先后及时间具有依赖关系。结论:M TT比色法为临床肿瘤化疗的药物敏感性检测提供了简便、快速的方法。不同类型的肿瘤有着不同的药敏谱。干扰素-a(IFN-a)、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2(IL-2)与DDP联合具有协同作用,为宫颈癌病人化疗提供了理想的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a(IFN—a) 白细胞介素-2(IL-2) 肿瘤坏死因子(TNF—a) 顺铂(DDP) 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比色法)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败者接受干扰素再治疗临床观察
10
作者 范永军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96-197,共2页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败者干扰素再治疗的疗效。方法125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为A、B、C3组。A组21例,仍用拉米夫定100mg/日继续治疗12个月;B组84例,改用干扰素-α2b50μg/日肌肉注射1个月,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6个月;C...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败者干扰素再治疗的疗效。方法125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为A、B、C3组。A组21例,仍用拉米夫定100mg/日继续治疗12个月;B组84例,改用干扰素-α2b50μg/日肌肉注射1个月,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6个月;C组20例,仅给予甘利欣等对症治疗。200例未服用拉米夫定患者的治疗同B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HBV DNA的变化情况。结果各组疗程完成后,干扰素再治疗组(B组)及干扰素初治组第6个月后HBV DNA及HBeAg阴转率达到高峰:B组HBV DNA阴转率为60%、HBeAg阴转率为64.3%;初治组HBV DNA阴转率为62%、HBeAg阴转率为6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71,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失败患者仍可选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干扰素-a2b 疗效
下载PDF
黏膜天疱疮患者循环性NC16-A特定T细胞的快速效应器功能
11
作者 Black A.P.B. Seneviratne S.L. +2 位作者 Jones L. G.S. Ogg 阎小宁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5年第5期11-11,共1页
Background:Mucous membrane pemphigoid (MMP) is a chronic blistering skin dise ase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circul atingautoantibodies directed to a number o f antigens including the NC16A region of BP180. NC16A doma... Background:Mucous membrane pemphigoid (MMP) is a chronic blistering skin dise ase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circul atingautoantibodies directed to a number o f antigens including the NC16A region of BP180. NC16A domain-specific T cells h 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blood of individuals with bullous pemphigoid (BP), pe mphigoid gestationis and linear IgA disease, but there are no data investigating the potential role for such T cell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MMP. Objectives: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NC16A-specific T cells exist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 f individuals with MMP. Methods:We isolated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from 10 patients with MMP, 17 with BP and 10 healthy controls and examined the i mmunogenicity of overlapping peptides spanning the NC16A domain using interferon (IFN)-γ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Results:Significant IFN-γproductio n was observed in response to the NC16A peptides in two of the patients with MMP and two of the patients with BP but in none of the normal control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in a minority of individuals with MMP, NC16A domain-specific T cel ls circulate at sufficiently high frequency to be detectable directly ex vivo an d to show rapid effector function. Conclusions:Overall, these findings are the first to examine the potential role for antigen-specific autoreactive T cells i n the pathogenesis of MMP, and confirm that in some individuals the NC16A domain may be an important target anti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患者 T细胞 NC16-a 大疱性类天疱疮 妊娠性类天疱疮 免疫原性 潜在作用 γ-干扰素 自身抗体 靶抗原
下载PDF
妊娠相关蛋白-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影响及γ-干扰素的干预作用
12
作者 范剑峰 郑春华 +4 位作者 汤圣兴 高招波 万明勇 张春花 张雪梅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观察γ-干扰素(INF-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LVH)及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的影响和干预作用。方法:SHR随机分为γ-干扰素高剂量组(SHR-H),中剂量组(SHR-M),低剂量组(SHR-L)和SHR对照组(SHR-C)(每组7只)。SHR-H、SH... 目的:观察γ-干扰素(INF-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LVH)及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的影响和干预作用。方法:SHR随机分为γ-干扰素高剂量组(SHR-H),中剂量组(SHR-M),低剂量组(SHR-L)和SHR对照组(SHR-C)(每组7只)。SHR-H、SHR-M、SHR-L分别用不同剂量的INF-γ干预8周。SHR-C组和7只正常大鼠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观察治疗前、治疗第4周、第8周各实验大鼠尾动脉血压及血浆PAPP-A含量。实验第8周处死大鼠,称取大鼠左心室质量(LVM),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的组织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各实验大鼠心肌组织PAPP-A的表达。结果:①开始治疗前,SHR各组血压及PAPP-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大鼠对照组(P<0.05)。SHR-H组使用INF-γ4周后、SHR-M组使用INF-γ8周后血压及PAPP-A浓度明显低于同时期的SHR-C组(P<0.05),但仍高于正常大鼠对照组(P<0.05)。②SHR各组LVM,LVMI都明显高于正常大鼠对照组(P<0.05)。与SHR-C组比较:使用INF-γ后SHR-H组LVM,LVMI明显下降(P<0.05)。③HE染色大鼠心肌组织可见正常大鼠对照组心肌细胞排列正常,间质无明显增生;SHR组心肌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排列紊乱;各用药组相对改善,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④PAPP-A与LVMI的相关分析显示PAPP-A与LVMI呈正相关(R=0.911,P<0.05)。⑤通过Westernblot检测可知:不同剂量INF-γ干预组和SHR-C组大鼠心肌组织PAPP-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大鼠对照组(P<0.05)。不同剂量INF-γ干预8周后,SHR-H组和SHR-M组大鼠心肌组织PAPP-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HR-C组(P<0.05)。结论:PAPP-A在SHR心肌组织大量表达,INF-γ抑制PAPP-A的表达,具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妊娠相关蛋白-a 左室肥厚 Γ-干扰素
原文传递
人干扰素-α基因转移、表达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曾争 斯崇文 +4 位作者 刘芳华 于敏 席宏丽 刘丹 张国庆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1-224,共4页
目的 研究人干扰素 α(hIFN α)基因的转移、表达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 ,体外扩增hIFN α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hIFN α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 (pDOR IFN α) ,用NIH 3T3细胞扩... 目的 研究人干扰素 α(hIFN α)基因的转移、表达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 ,体外扩增hIFN α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hIFN α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 (pDOR IFN α) ,用NIH 3T3细胞扩增法测定其假病毒颗粒滴度 ,用染料吸收法检测hIFN α活性 ;将假病毒颗粒感染 2 .2 .15细胞 ,用固相放免法检测其上清HBsAg和HBeAg ,用斑点杂交法结合计算机扫描检测其细胞HBVDNA密度。结果 PCR克隆出 6 48bphIFN α全基因 ;假病毒颗粒滴度为 1× 10 6CFU/ml;hIFN α生物活性为 2 39IU/ml/1× 10 6/4 8h ;对HBsAg的抑制率随培养时间 (2、4、6和 8d)的延长而逐渐增高 ,抑制率分别为 33%、5 5 %、5 5 %和6 2 % ,而对HBeAg的抑制则在转染后的第 2天抑制率最高 ,以后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 ,其抑制率分别为 6 7.7%、40 %、19.5 %和 2 5 .3%。而对照组对HBsAg第 2、4、6、8天的抑制率分别为 0 %、10 .8%、0 %和 13% ,对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 0 %、0 %、0 %和 1.2 %。而且对HBVDNA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达 6 6 % ;而对照组 (空白载体 )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 hIFN α基因可以成功地转移和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a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治疗 乙型肝炎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基础核心启动子和C区变异与干扰素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董菁 董晓雯 +7 位作者 张苏华 林国贤 苏智军 刘家俊 孙家敏 陈攸涛 陈靖 江家骥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基础核心启动子(BCP)和C区变异与IFNa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IFNa-1b治疗6个月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随访6个月。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法检测HBV基因型,PCR测定BCP、前c/c区...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基础核心启动子(BCP)和C区变异与IFNa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IFNa-1b治疗6个月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随访6个月。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法检测HBV基因型,PCR测定BCP、前c/c区核苷酸序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并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39例CHB患者完成观察,治疗结束时,应答16例,占41.0%;随访结束时,应答者中持续应答12例,占30.8%,复发4例,占10.3%。其中B基因型29例,占74.4%,c基因型10例,占25.6%。基因型型别差异与IFNd-1b疗效无关。8例患者BCP区T1762/A1764双变异,占20.5%,与IFNa—lb疗效无相关。8例患者检出A1896变异,占20.5%,随访结束时获得疗效的3例A1896变异株感染者均复发。C区非淋巴细胞表位测序发现,15例患者L60V变异,占38.5%,14例为197I。变异,占35.9%。与60V比较,表现为60L的患者在随访结束时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VDNA阴转率明显低(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26、0.0069)。与97L比较,表现为97I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的HBVDNA阴转率明显低(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84、0.00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因型、C区变异与IFNa-lb疗效无相关。结论HBV基因型、BCP双变异与IFNa的疗效无关,c区非淋巴细胞表位L60V及197L变异可能有利于IFNa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变异(遗传学) 基因型 干扰素-a 启动区(遗传学)
原文传递
CpG-ODN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免疫刺激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宁 范学工 +2 位作者 朱才 应若素 黄燕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6-509,共4页
目的观察CpG-ODN体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的免疫刺激效应。方法CpG-ODN体外刺激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ELISA检测培养液中IFN-α的水平;将不同比例的PBMC培养上清与HepG2.2.15细胞共孵育4和8d后,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 目的观察CpG-ODN体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的免疫刺激效应。方法CpG-ODN体外刺激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ELISA检测培养液中IFN-α的水平;将不同比例的PBMC培养上清与HepG2.2.15细胞共孵育4和8d后,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和HBV DNA的水平;MTT法观察活化的PBMC培养上清液对HepG2.2.15的杀伤作用。结果CpG-ODN可有效诱导慢性乙肝患者PBMC分泌IFN-α,增强其活化的PBMC培养上清液对HepG2.2.15的杀伤作用;CpG-ODN本身虽不能直接抑制HBV的复制,但可通过其活化的PBMC的培养上清抑制HepG2.2.15细胞产生HBsAg、HBeAg和HBV DNA。结论CpG-ODN可有效激活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细胞,发挥抗病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寡脱氧核苷酸 干扰素-a 乙型肝炎病毒 复制
下载PDF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TL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章勇 章廉 +4 位作者 郭亚兵 冯筱榕 张明霞 文维群 骆抗先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0-462,481,共4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是否会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CHB) HBV特异性细胞毒 T淋巴细胞 (CTL)活性。方法选择 34例 HL A- A2 +CHB患者 ,其中 19例患者行干扰素 - α治疗 ,另 15例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 1、3、6个月后分离...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是否会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CHB) HBV特异性细胞毒 T淋巴细胞 (CTL)活性。方法选择 34例 HL A- A2 +CHB患者 ,其中 19例患者行干扰素 - α治疗 ,另 15例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 1、3、6个月后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 ,经体外诱导扩增 ,以 Hep G2 .2 .15细胞和 Hep G2细胞作靶细胞 ,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其细胞毒活性。结果在接受干扰素 - α或拉米夫定治疗后 ,CHB患者 HBV特异性 CTL 活性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两种治疗方法比较显示 ,干扰素 - α治疗组 CTL 活性增强持续的时间较使用拉米夫定的治疗组长。结论拉米夫定治疗能短暂地增强 CHB患者 HBV特异性 CTL 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干扰素-a CTL 乳酸脱氢酶法
下载PDF
TNF-α和IFN-γ对OSF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颖芳 彭解英 +1 位作者 方厂云 阙国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7-590,共4页
目的 :研究TNF α、IFN γ对正常人颊黏膜成纤维细胞 (NM FB)和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OSF)患者颊黏膜成纤维细胞 (OSF FB)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取 6例OSF患者及 5例正常人颊黏膜组织 ,采用组织块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并传代 ,用MTT... 目的 :研究TNF α、IFN γ对正常人颊黏膜成纤维细胞 (NM FB)和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OSF)患者颊黏膜成纤维细胞 (OSF FB)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取 6例OSF患者及 5例正常人颊黏膜组织 ,采用组织块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并传代 ,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TNF α及IFN γ对NM FB和OSF FB的增殖效应。结果 :浓度为 10 0~ 10 0 0 0U/ml的TNF α能明显促进NM FB和OSF FB的增殖(P <0 .0 5) ;浓度为 40 0~ 40 0 0U/ml的IFN γ则明显抑制两者的生长 (P <0 .0 5) ,且 40 0U /ml的IFN γ其抑制率接近峰值 (与 40 0 0U/ml的IFN γ组比 ,P >0 .0 5)。结论 :TNF α促进NM FB和OSF FB的增殖 ;而IF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IFN-Γ OSF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肿瘤坏死因子-a 干扰素II型
下载PDF
转基因表达干扰素-α1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公英 王信子 +3 位作者 陈智 娄国强 徐岱 吴灵娇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目的 研究转基因表达干扰素 α1(IFN α1)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抑制作用。 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 ,将HBV全基因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pBK CMV中 ,用FuGENETM6 ,把pBK HBV转染人肝癌细胞系SMMC 772 1,建立HBV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 目的 研究转基因表达干扰素 α1(IFN α1)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抑制作用。 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 ,将HBV全基因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pBK CMV中 ,用FuGENETM6 ,把pBK HBV转染人肝癌细胞系SMMC 772 1,建立HBV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两种细胞模型 ;导入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人IFN α1重组体 (pWP8A IFN α1) ,研究转基因表达IFN α1对HBV的抑制作用。结果 pWP8A IFN α1转基因表达 ,在HBV瞬时表达的细胞培养系统中 ,对HBV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HBeAg的产生被完全抑制 ;在HBV稳定表达系统中 ,对细胞培养液HBeAg的抑制率为 70 .6 % ,30 0 0IU/ml外源重组IFN α1b对HBeAg抑制率为 5 3.6 %。 结论 转基因表达IFN α1,能有效抑制HBV标志表达 ,其抑制作用与 30 0 0IU/ml的外源重组IFN α1b的抑制作用相当。因而有可能应用转基因IF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干扰素-a1 基因治疗 乙型肝炎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的失代偿性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占卿 周汉高 《世界感染杂志》 2001年第1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失代偿性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 并发症 干扰素-a
下载PDF
局部药物治疗在宫颈高危HPV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华 张柳红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80-81,98,共3页
目的分析保妇康栓、重组人干扰素-a2b(rh IFN-a2b)栓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转阴率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至3月分别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就诊的121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和柳州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93... 目的分析保妇康栓、重组人干扰素-a2b(rh IFN-a2b)栓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转阴率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至3月分别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就诊的121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和柳州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93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纳入研究,在充分知情同意的前提,患者自愿选择进入治疗组或观察组,治疗组随机分成随访观察、保妇康栓阴道上药3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上药3月治疗,于初次治疗后第6、12、24个月采用HC-2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于第12、24个月行TCT检查,对比三组HPV转阴率。结果第6月、12月保妇康栓组HPV转阴率为63.5%(40/63)、79.4%(50/63);干扰素组HPV转阴率为70.7%(46/65)、81.5%(53/65);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41.8%(36/86)、67.4%(5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妇康栓组和干扰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4月保妇康栓组HPV转阴率为85.7%(54/63),干扰素组HPV转阴率为89.2%(58/65),观察组HPV转阴率为82.6%(7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过程中,共有8例出现细胞学异常,行阴道镜下活检证实CINⅠ级,均行LEEP治疗,术后病检未发现高级别病变;结论宫颈高危HPV感染多数能自然清除,保妇康栓,重组人干扰素-a2b栓能加速HPV清除,使短期HPV转阴率升高,但不增加长期HPV转阴率,故临床应用价值不大,针对该类患者,严格随访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重组人干扰素-a2b栓 保妇康栓 HPV转阴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