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半干旱作物研究所花生种质资源在我国南方的育种利用(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少雄 梁炫强 +2 位作者 黎穗临 李一聪 周桂元 《花生学报》 2003年第B11期170-173,共4页
我国不是花生起源地,花生种质资源比较贫乏,中国南方花生生态区以前更是缺少高抗和优质花生遗传资源。过去的20年间,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从国际半干旱作物研究所引进了1500份花生种质资源,并对其特征特性分别进行鉴定研究,高抗和优... 我国不是花生起源地,花生种质资源比较贫乏,中国南方花生生态区以前更是缺少高抗和优质花生遗传资源。过去的20年间,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从国际半干旱作物研究所引进了1500份花生种质资源,并对其特征特性分别进行鉴定研究,高抗和优质资源是鉴定筛选的最主要目标。通过田间种植、人工接种试验和品质分析,共鉴定筛选出了高抗锈病资源226份、高抗青枯病资源49份,其中10份表现双抗(锈病和青枯病),55份种质含油率超过54%、28份种质蛋白质含量超过30%。部分优异的种质资源或其杂交后代已经作为育种亲本在南方花生生态区内花生育种机构中利用,并选育了粤油223、汕油71、汕油523、粤油200、梧油4号、泉花10号、粤油79等一批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半干旱作物研究所 花生 种质资源 南方地区 育种 利用 特征特性 鉴定
下载PDF
气候干旱与作物干旱指标体系 被引量:41
2
作者 刘永忠 李齐霞 +3 位作者 孙万荣 靳鲲鹏 王根全 李万星 《山西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50-53,共4页
介绍了降雨量、干燥度、湿润指数、水热系数、水分指数等气候干旱指标体系和降水量、土壤含水量、作物形态、叶水势、气孔开闭度、伤流量、细胞汁液浓度、冠层湿度、作物缺水、旱涝指数、作物旱情等作物干旱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情况;讨... 介绍了降雨量、干燥度、湿润指数、水热系数、水分指数等气候干旱指标体系和降水量、土壤含水量、作物形态、叶水势、气孔开闭度、伤流量、细胞汁液浓度、冠层湿度、作物缺水、旱涝指数、作物旱情等作物干旱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情况;讨论了气候干旱指标体系及作物干旱指标体系在农业生产中的适用性、实用性与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干旱 作物干旱 干旱指标
下载PDF
基于遗传程序设计的作物干旱程度评估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段春青 张世宝 +1 位作者 邱林 陈晓楠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3,共3页
基于遗传程序拟合非线性函数的思想,建立了量化计算作物干旱程度的遗传程序模型。该方法通过演化计算自动寻找最优的模型结构,不但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干旱对作物造成的产量损失,而且避免了预先建立具体数学表达式及求解参数的不便。实例表... 基于遗传程序拟合非线性函数的思想,建立了量化计算作物干旱程度的遗传程序模型。该方法通过演化计算自动寻找最优的模型结构,不但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干旱对作物造成的产量损失,而且避免了预先建立具体数学表达式及求解参数的不便。实例表明:遗传程序设计的作物干旱程度量化模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智能性,拟合精度高,可为农业干旱风险评估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干旱 遗传程序设计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花生微核心种质含油量及脂肪酸分析与鉴定 被引量:8
4
作者 吕建伟 姜慧芳 +4 位作者 任小平 黄家权 雷永 王圣玉 廖伯寿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5-559,共5页
以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为材料,系统分析测试含油量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的含油量平均为51.67%,变异范围49.16%-55.44%,珍珠豆型资源的含油量高于其他类型,发掘出高油种... 以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为材料,系统分析测试含油量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的含油量平均为51.67%,变异范围49.16%-55.44%,珍珠豆型资源的含油量高于其他类型,发掘出高油种质1份。在主要脂肪酸中,棕榈酸平均含量10.74%,变异范围7.9%-13.5%;硬脂酸2.85%,变异范围1.8%-3.9%;油酸46.36%,变异范围37.0%-64.7%;亚油酸32.86%,变异范围18.0%-40.4%;饱和脂肪酸含量19.21%,变异范围15.2%-22.1%。普通型花生的油酸含量高于其他类型,而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低于其他类型。发掘出高油酸种质4份,低棕榈酸种质19份,低饱和脂肪酸种质7份。通过脂肪酸组成的分析,高油酸种质和低饱和脂肪酸种质均同时具备低棕榈酸的优良特性。SSR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质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大。根据5对SSR引物的扩增结果,绘制了20份资源的分子指纹图谱,为这些优质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 花生微核心种质 含油量 脂肪酸 鉴定
下载PDF
气象卫星遥感监测作物干旱的相似选择分析法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艳旗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0年第2期53-54,共2页
通过对分析年某时段遥感资料与对照年同时段遥感资料的相似选择分析 ,确定出农作物受旱害的程度和受灾地区。
关键词 气象卫星 遥感监测 作物干旱 相似选择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区域作物生育阶段干旱频率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海涛 邱林 李阿龙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6-112,共7页
作物生育阶段降水的多少及其时空分布是造成农业干旱的主要因素。分析研究区域降水在农作物各生育阶段的概率分布特征,对指导农业防旱抗旱有重要作用。以濮阳渠村灌区玉米为例,分析计算了该区域降水在玉米各生育期概率分布特征。首先按... 作物生育阶段降水的多少及其时空分布是造成农业干旱的主要因素。分析研究区域降水在农作物各生育阶段的概率分布特征,对指导农业防旱抗旱有重要作用。以濮阳渠村灌区玉米为例,分析计算了该区域降水在玉米各生育期概率分布特征。首先按玉米生育阶段,拟合各阶段降水量分布函数;然后用Archimedean Copula函数构造相邻生育阶段降水量的联合分布函数,以此来描述玉米在各生育阶段干旱概率分布特征。充分考虑了农作物在各相邻生育阶段降水量统计规律,能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防旱抗旱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育阶段干旱 COPULA函数 频率分析 重现期
下载PDF
基于作物旱度指标的农业干旱评价指标与模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勤 刘会斌 +4 位作者 甘建辉 黄明德 刘运成 向婧 罗小华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2年第4期76-79,共4页
在广泛研究国内外农业干旱指标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作物旱度指标I"t、"作物相对旱度指标Ir"t、"作物干旱强度指标Di"建立了广元市农业干旱评价指标和模式。当作物相对旱度指标Ir20≧0.6持续15天时发布农... 在广泛研究国内外农业干旱指标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作物旱度指标I"t、"作物相对旱度指标Ir"t、"作物干旱强度指标Di"建立了广元市农业干旱评价指标和模式。当作物相对旱度指标Ir20≧0.6持续15天时发布农业干旱预警,为防旱治旱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作物干旱指标 评估模式 广元市
下载PDF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作物干旱高低温灾害预警预测与防控技术研发及集成示范”子课题“东北玉米水稻低温冷害监测评估及预警预测研究”项目启动暨专家咨询会在哈召开 被引量:1
8
《黑龙江气象》 2023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4月17日,由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作物干旱高低温灾害预警预测与防控技术研发及集成示范”子课题“东北玉米水稻低温冷害监测评估及预警预测研究”项目启动暨专家咨询会在哈尔滨顺利召开。
关键词 防控技术 集成示范 低温冷害 低温灾害 子课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作物干旱 气象科学
下载PDF
土壤缺水与作物干旱
9
作者 斯迪 《农村实用技术》 2004年第6期61-61,共1页
作物直接吸收的水分主要是来自土壤.土壤缺水,作物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去补充蒸腾,就会出现干旱.土壤缺水,是作物出现干旱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土壤水分 作物干旱 直接吸收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我国五大粮食主产区农业干旱态势综合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康蕾 张红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28-937,共10页
受气候变化影响,我国干旱灾害加剧,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对农业干旱态势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有助于清楚地掌握我国农业受旱程度的空间分布及区域差异。为评价我国五大粮食主产区农业干旱综合态势,本文提出了"作物干旱综合指数"概... 受气候变化影响,我国干旱灾害加剧,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对农业干旱态势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有助于清楚地掌握我国农业受旱程度的空间分布及区域差异。为评价我国五大粮食主产区农业干旱综合态势,本文提出了"作物干旱综合指数"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根据全国1982—2011年的日值气象数据及主要农作物分布数据,首先计算了不同作物水分敏感期的作物干燥度,进而采用面积加权综合法计算作物干旱综合指数,分别分析了各粮食主产区的作物受旱情况和综合农业干旱态势。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农业干旱综合态势较为严峻,且三江平原的春小麦以及松嫩平原春小麦、玉米、水稻的受旱程度均不容忽视。黄淮海平原农业干旱态势为5区中最严重,特别是冬小麦旱情最重,一季稻及玉米以轻度和中度旱情为主。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农业干旱综合态势以轻度干旱为主,冬小麦、早稻和晚稻种植区均呈现不同程度旱情,以中度及其以下为主,晚稻受旱较为明显。四川盆地农业综合旱情为5区中最轻,各作物中一季稻和玉米旱情较轻,而冬小麦种植区旱情相对比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作物干燥度 作物干旱综合指数 粮食主产区
下载PDF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成因及其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黄道友 彭廷柏 +1 位作者 陈桂秋 王克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结合多年气象资料系统研究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成因与发生规律结果表明 ,该区季节性干旱严重 ,“土壤 作物”干旱年发生概率为 85 .7% ,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 5 0 .0 % ,7~ 8月份和 11~ 12月份为年内高发期 ,以夏秋干旱... 结合多年气象资料系统研究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成因与发生规律结果表明 ,该区季节性干旱严重 ,“土壤 作物”干旱年发生概率为 85 .7% ,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 5 0 .0 % ,7~ 8月份和 11~ 12月份为年内高发期 ,以夏秋干旱危害最大 ;气候性干旱 (Z值法 )年发生概率为 5 9.5 % ,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31.0 %。“土壤 作物”干旱明显大于气候性干旱 ,且二者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均为 2 0世纪 90年代 >80年代 >70年代 >6 0年代 ,表明红壤丘陵区抵御季节性干旱的能力呈下降趋势 ,农业生态系统抗逆性能仍在不断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 季节性干旱 成因 发生规律 “土壤-作物干旱 气候性干旱 农业生态系统 抗逆性能
下载PDF
几种保护措施对红壤坡地水文过程及干旱的影响
12
作者 林丽蓉 陈家宙 +1 位作者 王峰 邓盛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4858-4867,共10页
[目的]中国亚热带红壤坡地的农业生产受水蚀与季节性干旱双重影响,水蚀与季节性干旱之间的水文联系仍然不明确。本研究探索农田常用保护措施如何影响红壤坡地的雨旱季水文过程和土壤-作物水分胁迫,为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农田管理措施提供... [目的]中国亚热带红壤坡地的农业生产受水蚀与季节性干旱双重影响,水蚀与季节性干旱之间的水文联系仍然不明确。本研究探索农田常用保护措施如何影响红壤坡地的雨旱季水文过程和土壤-作物水分胁迫,为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农田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8—2010年在湖北咸宁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发育的红壤8°坡地上开展大田试验,设置无保护措施或对照(CK)、牧草带(GS)、地表施用聚丙烯酰胺(PAM)、地表覆盖稻草(SM)4种处理,第一年和后两年分别以花生(白沙1018)和玉米(登海3632)为供试作物,研究不同处理的地表产流和产沙、土壤储水、土壤-作物干旱、作物产量。[结果]当降雨量相近时,降雨强度越大产流、产沙量一般也越大;总体上,产流、产沙量均为CK>PAM>GS>SM,4种处理的水蚀程度依次降低;与CK比较,3种保护措施平均减少产流量36.6%,减少产沙量52.7%,减少产沙量的作用更明显。0—45 cm土层储水量动态变化在雨旱季的特征明显不同。总体上,土壤储水量在雨季呈升高趋势,在旱季呈下降趋势;处理间差异随降雨持续而减小,随无雨期延长而增大。雨旱季土壤储水量最高的和波动变化最小的均为SM处理,其次是PAM处理,GS和CK处理的土壤储水量最接近。旱季持续干旱阶段,0—15 cm土壤干旱程度D值随土壤干旱的持续逐渐增大;两年D值均为CK>GS>PAM>SM,4种处理的土壤干旱程度依次减小。受气候、作物生长期及保护措施的共同影响,作物胁迫积温SDD值的增加过程及处理间差异的变化都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整个旱季的SDD值均为CK>GS>SM和PAM,4种处理的作物水分胁迫依次减小。作物产量是SM和PAM>GS和CK。与CK比较,GS、PAM、SM 3种处理分别使2008年的花生增产19.3%、33.0%、27.3%;对于2009年的玉米产量,GS处理减产0.5%,PAM、SM处理分别增产17.1%和36.3%。不同保护措施对干旱的影响不同,GS因自身耗水而不能明显缓解土壤-作物干旱;PAM主要通过减少蒸散发来减轻土壤-作物干旱;SM明显增加土壤雨季储水和减少旱季土壤水分耗失,因此有效缓解土壤-作物干旱。[结论]GS、PAM、SM 3种农田保护措施在红壤坡地上都能够阻控水蚀和缓解季节性干旱,但作用途径、特点、程度不同,雨季减少产流量和增加土壤储水量的作用有限,增加雨季土壤储水的作用小于其减轻旱季土壤-作物水分胁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保护措施 土壤-作物干旱 水文过程 红壤
下载PDF
黑龙江省半干旱区界定与注水灌溉抗旱能力的确定
13
作者 安清平 陶延怀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年第1期50-51,共2页
黑龙江省单位耕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不足,季节性缺水干旱严重,为了抗春旱、保春种,在坐水播种的基础上,以机械化做水播种为基础,创建了注水灌溉技术。通过气候干旱指数和作物干旱指标确定了界定黑龙江省半干旱区的标准,以及注水灌溉的抗旱... 黑龙江省单位耕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不足,季节性缺水干旱严重,为了抗春旱、保春种,在坐水播种的基础上,以机械化做水播种为基础,创建了注水灌溉技术。通过气候干旱指数和作物干旱指标确定了界定黑龙江省半干旱区的标准,以及注水灌溉的抗旱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 干旱 注水灌溉 抗旱指标 干旱指数 作物干旱指数 抗旱能力指标
下载PDF
安达市土壤状况与防治干旱措施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玉涛 翟万伦 单晓丽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8年第5期29-30,共2页
土壤状况在防治干旱中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针对不同的土壤状况采取不同的灌溉方法,可达到节水增产的效果。
关键词 土壤状况 作物干旱标准 干旱措施 安达市
下载PDF
半干旱区的干旱分析及界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安勇平 陶延怀 沈新生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7年第5期15-15,共1页
由于气候的变化,造成旱灾发生的程度和频率逐年加重,并且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以甘南县的基本资料为依据,进行了旱情分析,并提出了确定半干旱区的指标。
关键词 干旱 干旱指数 作物干旱指数 干旱
下载PDF
农作物的覆盖栽培具有哪些气象效应
16
作者 斯迪 《福建农业》 1999年第7期27-27,共1页
在农作物、蔬菜和果树苗木栽培中,经常采用一些覆盖等保护措施,来改善被保护地段的小气候,以达到农作物稳产、丰产的目的。
关键词 气象效应 覆盖栽培 作物干旱 果树苗木 保护地 覆盖物 透光性 小气候 辐射差额 保护措施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粮食现状与增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明斌 董翠云 李玉山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6-372,共7页
以黄土高原10个试区的攻关资料为基础 ,从区域旱作产量潜势、试区攻关水平和试区所在县的产量现状三个层次 ,详细剖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粮食现状和增产潜力。结果指出 ,该区粮食增产潜力很大 ,目前整体产量水平仅达到试区攻关水平的7... 以黄土高原10个试区的攻关资料为基础 ,从区域旱作产量潜势、试区攻关水平和试区所在县的产量现状三个层次 ,详细剖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粮食现状和增产潜力。结果指出 ,该区粮食增产潜力很大 ,目前整体产量水平仅达到试区攻关水平的74.7 % ,达到旱作粮食产量潜势水平的54.2 %。在黄土台塬区和丘陵区中 ,丘陵区的粮食增产潜力较台塬区大 ,前者尚有117.6 %增产能力 ,后者仅56.6%。但考虑到人口增长和坡耕地的退垦等因素 ,未来30年内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粮食供需仍处于负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区 粮食增产潜力 粮食生产 粮食产量 干旱作物
下载PDF
印度国际木豆技术培训团学习考察报告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贵水 《热带农业科学》 2003年第3期46-51,共6页
简要介绍了木豆(CajanuscajanMillspaugh, C.bicolorDC.)和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ICRISAT)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该所在木豆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中国木豆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木豆 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 研究应用 中国 产业化发展 植物学特征 种质资源 品种选育 栽培制度 病虫害综合防治 综合利用
下载PDF
热成像技术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无损检测西拉葡萄叶片水分含量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光君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1467-1475,共9页
西拉是一个古老而优质的酿酒葡萄品种,改良其种植技术与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葡萄植株水分含量的测定与控制对其种植与收获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寻找其快速简便且非破坏性的测量方法十分重要。为了探究实现对葡萄藤叶水分含... 西拉是一个古老而优质的酿酒葡萄品种,改良其种植技术与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葡萄植株水分含量的测定与控制对其种植与收获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寻找其快速简便且非破坏性的测量方法十分重要。为了探究实现对葡萄藤叶水分含量的无损且简便快捷的测量方法,用热成像技术与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对叶片水分进行检测,并找出其与叶片含水量之间的相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使用热成像技术和近红外光谱技术分别测量葡萄藤叶片水分含量参数CWSI与IG,可以通过计算得出二者均与叶片水分丢失有明显的线性关系。热成像技术与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可以用来较为精确地测量叶片水分含量,同时做到快速无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像技术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 水分流失 温度变化 作物干旱指数
下载PDF
Physical Effectivenes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echnologies in Drought Prone Areas of Western and Central Uganda
20
作者 Everline Komutunga Wilberforce Tushemereirwe +2 位作者 Jerome Kubiriba Priver Namanya Kevin John Oramngy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5年第8期523-529,共7页
The effec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WC) practices on controlling surface runoff and soil loss was studied in drought prone banana growing areas of Uganda, during the two major rainy seasons of 2014. The stud... The effec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WC) practices on controlling surface runoff and soil loss was studied in drought prone banana growing areas of Uganda, during the two major rainy seasons of 2014.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at two sites-- Ntungamo (Southwest) and Sembabule (Central), with comparable slopes of about 13%-25%. The treatments included mulch, manure, manure + mulch and a control with no conserv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nservation practices of mulch and manure + mulch significantly reduced surface runoff and soil loss by about 72%-85%, when compared to farmers' up-and-down cultivation practice (control).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significantly greater amounts of soil loss occurred from manure and control plots than the ones with mulch. Thus, the combination of manure and mulch is recommended for uptake by crop farmers in the study areas, if they are to overcome drought stress and adapt to changes in climate.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quantify nutrient losses resulting from runoff under the different SWC techniques. Modeling such effects is essential in assessing the impacts of SWC practices on soil and crop produ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OFF soil loss SWC drought area Ugand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