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内陆流域生态需水量及其估算──以黑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25
1
作者 王根绪 程国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在干县内陆流域生态需水量概念与分类的基础上,以黑河流域为例,讨论了生态需水量估算的方法。采用两种半经验潜水蒸发公式和直接植物蒸腾估算等三种方法,以1995年为基准,分别对流域中游防护林生态体系需水量和下游荒漠绿洲生态需水... 在干县内陆流域生态需水量概念与分类的基础上,以黑河流域为例,讨论了生态需水量估算的方法。采用两种半经验潜水蒸发公式和直接植物蒸腾估算等三种方法,以1995年为基准,分别对流域中游防护林生态体系需水量和下游荒漠绿洲生态需水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黑河流域中游人工防护林生态需水量约为 2.1× 108~2.16×108 m3,下游荒漠绿洲生态需水量为 5.23×108~5.7×108 m3;为维持或稳定流域下游额济纳现有绿洲规模,狼心山断面过水流量不应小于 5.8×108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内陆流域 生态需水量 估算 黑河流域
下载PDF
干旱内陆流域景观格局变化下的景观土壤有机碳与氮源汇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根绪 卢玲 程国栋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0-279,共10页
以黑河流域中游绿洲区域为例 ,近 1 0年来 ,在干旱内陆流域受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的区域 ,景观的破碎度降低 ,景观异质性减弱 ,显著的景观变化表现在 :耕种景观与荒漠化景观的扩张和沼泽草甸景观与水域景观的萎缩 ,其中荒漠草原景观面积的 ... 以黑河流域中游绿洲区域为例 ,近 1 0年来 ,在干旱内陆流域受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的区域 ,景观的破碎度降低 ,景观异质性减弱 ,显著的景观变化表现在 :耕种景观与荒漠化景观的扩张和沼泽草甸景观与水域景观的萎缩 ,其中荒漠草原景观面积的 1 0 %、山地草原景观的49.8%以及沼泽草甸 (包括盐化草甸 )景观面积的 1 6.8%演变为耕种景观类型 ;相反 ,1 7.4%的荒漠草原景观面积和 2 0 .2 %的沼泽草甸退化为沙漠与戈壁景观 ,另有 1 3.0 2 %的灌耕地面积演变为荒漠草原。景观空间格局演变驱动景观土壤N、C的源汇变化 ,近 1 0年来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由于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形成的景观N净排放和有机C净释放分别达到 5 0 .65× 1 0 4 T和 5 30 .1 7× 1 0 4 T。山地草原景观的荒漠化与耕种利用、耕种景观的荒漠草原化、沼泽草甸与山地草甸景观以及荒漠草原景观的耕种利用和这些景观的沙漠化发展是造成区域N、C损失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内陆流域 景观格局 黑河流域 人类活动 耕种景观 荒漠化景观 戈壁景观 土壤有机碳 氮源汇变化
下载PDF
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孙栋元 金彦兆 +1 位作者 李元红 胡想全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4,89,共6页
水资源管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的分配、开发、利用、调度和保护进行管理,以求可持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对水的需求的各种活动的总称。通过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 水资源管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的分配、开发、利用、调度和保护进行管理,以求可持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对水的需求的各种活动的总称。通过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水资源管理模式是提高水资源动态管理的有效方式,为水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针对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仍恶化、用水管理不够完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存在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基于"三条红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和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指出在未来应加强流域水资源污染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资源研究与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内陆流域 水资源管理模式 三条红线 生态环境 集成管理
下载PDF
干旱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因素探究——以甘肃省酒泉市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杨东 郑凤娟 +1 位作者 窦慧亮 王小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8-222,共5页
根据甘肃省酒泉市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特征,在Matlab软件背景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并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人口、农业化水平、社会经济及政策是... 根据甘肃省酒泉市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特征,在Matlab软件背景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并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人口、农业化水平、社会经济及政策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人文驱动因素,其中人口因素持续性地影响着土地利用变化,而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 人文驱动因素 干旱内陆流域 酒泉市
下载PDF
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初步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沈清林 苏中原 +1 位作者 李宗礼 冯起 《中国水利》 2005年第21期20-23,共4页
加强区域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需求。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且强烈依赖于水资源;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的许多地区已出现严重的生态与... 加强区域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需求。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且强烈依赖于水资源;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的许多地区已出现严重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以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为例,分析了其生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内陆流域 生态安全 保障体系建设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曾建军 金彦兆 +2 位作者 孙栋元 胡想全 卢书超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2期72-78,共7页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气候变化对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影响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与重视。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研究现状与进展,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并从水文...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气候变化对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影响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与重视。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研究现状与进展,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并从水文要素、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对极端水文事件的影响研究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水资源适应性管理措施4个方面归纳了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了气候变化对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影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影响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资源 极端水文事件 水资源适应性措施 研究进展 干旱内陆流域
下载PDF
变化条件下干旱内陆河流域水循环特征研究
7
作者 汪世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18,共3页
为探索干旱内陆河流域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人类长期活动和剧烈气候变化等对流域内水循环产生的影响,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根据天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系统理论,建立了二元水循环模型,并对该流域水循环每一环节的蒸发、渗漏进行了计算... 为探索干旱内陆河流域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人类长期活动和剧烈气候变化等对流域内水循环产生的影响,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根据天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系统理论,建立了二元水循环模型,并对该流域水循环每一环节的蒸发、渗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天然水循环通量为9.38亿m3/a,占流域降水通量的11.70%;人工水循环通量为18.35亿m3/a,占流域降水通量的22.88%;平原区的人工水循环通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天然水循环通量。玛纳斯河流域总水循环通量为80.26亿m3/a,现状条件下全流域天然水循环通量为61.91亿m3/a,流域天然水循环通量与人工水循环通量的比例为77.14∶2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变异 天然水循环通量 人工水循环通量 干旱内陆流域 玛纳斯河流域
下载PDF
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评价及其时空演化——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艳芳 温松楠 李龙 《河南科技》 2022年第13期102-108,共7页
要实现区域的持续性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发展两方面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有必要对石羊河流域地区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及研究,为其发展提供有力措施。该研究对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石羊河流域经济与生态耦合发展通过生态... 要实现区域的持续性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发展两方面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有必要对石羊河流域地区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及研究,为其发展提供有力措施。该研究对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石羊河流域经济与生态耦合发展通过生态与经济指标进行协调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整体生态和经济关系趋向于协调度降低的状态,从耦合协调度类型来看,民勤县、凉州区以及其他县区沙漠地带由于特殊环境原因,属中度失调发展类;河西其他地区,如金川区、凉州区、永昌县这几个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质量失调现象严重并且有扩大的趋势,属严重失调发展类;天祝、肃南、古浪几个县区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加上气候较其他地区湿润,因此这三个县区耦合度良好,属良好协调发展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内陆流域 石羊河流域 生态环境质量 经济发展水平 协调性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在干旱内陆河流域水文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廖雯 杨海娇 +1 位作者 雷金平 杨延均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11期176-178,共3页
我国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水文循环机理复杂,径流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河流冲积平原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频繁,深刻影响着流域水文过程、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指示水的来源、识别不同环境下各类水体的运移。主... 我国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水文循环机理复杂,径流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河流冲积平原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频繁,深刻影响着流域水文过程、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指示水的来源、识别不同环境下各类水体的运移。主要介绍了稳定同位素在干旱内陆河流域水文循环机理中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稳定同位素的应用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干旱内陆流域 水文循环 降水 地表水—地下水转化
下载PDF
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城市化复合系统耦合效应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35
10
作者 杨雪梅 杨太保 +2 位作者 石培基 吴文婕 刘海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30,共12页
水资源短缺是西北干旱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定量地分析城市化系统与水资源系统交互作用、耦合机理以及演变规律,对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典型的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石羊河流域为... 水资源短缺是西北干旱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定量地分析城市化系统与水资源系统交互作用、耦合机理以及演变规律,对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典型的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石羊河流域为例,提出水资源-城市化复合系统耦合度计算模型,构建了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和各项评价因子分级标准,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结果表明:2001-2010年石羊河流域主要行政区金昌和武威两市,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在0.22~0.26之间波动,逐年下降,处于准不可承载状态;城市化系统与水资源系统呈初级关联状态,关联度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28%和-3.53%;水资源对城市化进程的约束强度均大于0.6,属于极强约束,约束度略呈减弱趋势;金昌,武威两市水资源系统与城市化系统距优度均低于0.6,呈从濒临衰退阶段向初级协调阶段发展的微弱态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1%和0.96%。由于研究区水资源匮乏,开发程度高,利用效率低,用水结构不合理,导致整个流域水资源与城市化复合系统耦合度介于初级耦合和拮抗状态之间,水资源对城市发展构成极强约束;将研究区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与严重干旱缺水的中东国家以色列进行对比,认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还有一定的潜力,并提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与调控的有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城市化水平 复合系统 耦合效应 西北干旱内陆流域
下载PDF
干旱内陆河区绿洲演化警戒线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海锋 王忠静 +2 位作者 雷志栋 廖丽君 张铁林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39,共6页
本文在对中国西北13个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在人口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结构不适宜的情况下,人均水资源量的不断减少,将导致流域内绿洲重心逐渐从下游向中游、上游迁移。通过对干旱内陆河三... 本文在对中国西北13个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在人口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结构不适宜的情况下,人均水资源量的不断减少,将导致流域内绿洲重心逐渐从下游向中游、上游迁移。通过对干旱内陆河三级流域区绿洲演化历史的实证分析,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禀赋两方面因素,本文提出了干旱内陆河流域绿洲演化的生态警戒线和生态警戒区间,并对中游主导型流域的绿洲演化模式进行了评价。应用生态警戒线及生态警戒区间,将绿洲系统稳定性状况作为流域是否超载的评价标准,本文量化计算了人均水资源量少于3 000m3的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干旱内陆流域 绿洲 可持续发展 生态警戒线 承载能力
下载PDF
缺测站干旱流域生态输水遥感监测与农业节水效益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潘子豪 杨胜天 +3 位作者 娄和震 于静洁 王忠静 张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74-785,共12页
生态输水与农业节水是实现内陆干旱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连续水文观测资料的缺乏制约了生态输水与农业节水效益评价。为此,以中国甘肃敦煌疏勒河流域下游为例,基于遥感水文站与谷歌地球引擎进行2016—2020年月尺度的生态输水遥感监... 生态输水与农业节水是实现内陆干旱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连续水文观测资料的缺乏制约了生态输水与农业节水效益评价。为此,以中国甘肃敦煌疏勒河流域下游为例,基于遥感水文站与谷歌地球引擎进行2016—2020年月尺度的生态输水遥感监测,在此基础上结合蒸散发和土地覆盖类型等多源遥感数据评价生态输水与农业节水效益,分析两者之间在水资源方面的平衡关系。结果表明:(1)遥感水文站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能够为生态输水遥感监测与农业节水效益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2)2017—2020年生态输水能够为下游湿地与河道平均每年提供2.50×108m^(3)生态用水,其中30.06%的水量到达下游湿地,18.47%的水量被下游河道周边的植被所利用,且使下游河道周边植被面积增加112.25 km2。(3)农业节水在保持耕地面积维持上升趋势的前提下,2017—2020年平均每年降低耕地的蒸散发量0.395×108m^(3);耕地蒸散发减少量平均占生态输水量的14.22%,农业节水有效缓解了内陆干旱流域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的问题。本文将为内陆干旱缺测站流域的生态输水遥感监测与农业节水效益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以期为未来的生态输水与农业节水工程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输水 农业节水 内陆干旱流域 遥感水文站 谷歌地球引擎
下载PDF
干旱内陆河流域植物群落构建过程及其关键驱动因素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寅 王健铭 +1 位作者 曲梦君 李景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6,共16页
作为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可利用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地下水位在调节植物功能性状、系统发育乃至植物群落构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地下水位变化对干旱内陆河流域植物群落构建过程相对重要性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地上-地下... 作为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可利用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地下水位在调节植物功能性状、系统发育乃至植物群落构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地下水位变化对干旱内陆河流域植物群落构建过程相对重要性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地上-地下组分间的差异尚未得到系统研究。本文以典型干旱内陆河流域下游的主要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结合叶片、根系功能性状与环境数据,系统地探讨植物群落构建过程沿地下水位梯度的变化模式及其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综合植物个体、平均功能性状和系统发育可知,在整个研究区域,叶片、根系功能多样性的标准效应值(SES.RaoQ)均小于0。大多数植物群落的功能结构(90%的功能性状)表现为聚集状态。(2)地下水与土壤因子共同解释叶片、根系SES.RaoQ 13%-39%与14%-48%的变异,而地下水位能够单独解释叶片、根系SES.RaoQ 13%-22%与14%-36%的变异。(3)叶片、根系SES.RaoQ均随平均地下水位的降低而降低,随地下水位季节性的增加而增加;根系SES.RaoQ与地下水位的斜率大于叶片SES.RaoQ。总体而言,干旱内陆河流域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整体上由确定性过程主导,支持生态位理论,大多数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符合生态位理论中的环境筛选作用。地下水位是调控不同群落构建过程相对重要性的主要因素,随地下水位的降低,功能结构由发散状态转为聚集状态。植物群落地上、地下功能结构沿地下水位梯度的变化表现出一致性,但植物群落地下部分对地下水位的变化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构建 叶片 根系 地下水位 干旱内陆流域
原文传递
干旱内陆河流域月径流的神经网络模拟
14
作者 霍再林 冯绍元 +1 位作者 王凤新 康绍忠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2-625,共4页
针对干旱内陆河流域地表径流形成、消耗的特点,采用1956-2003年的水文气象、灌溉用水等资料建立了用于模拟出山口月径流量、下游径流月径流量的分布式神经网络(ANN)模型。模型的输入为各子流域及中游本月降水、潜在蒸发蒸腾量、上月... 针对干旱内陆河流域地表径流形成、消耗的特点,采用1956-2003年的水文气象、灌溉用水等资料建立了用于模拟出山口月径流量、下游径流月径流量的分布式神经网络(ANN)模型。模型的输入为各子流域及中游本月降水、潜在蒸发蒸腾量、上月降水、潜在蒸发蒸腾量、中游灌溉面积、灌溉定额,输出为月径流量.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分布式ANN模型可以有效模拟干旱内陆河流域月径流,模型用于模拟子流域出山口径流的误差为0.18×10^7-0.42×10^7m^3,用于模拟下游径流的误差为0.52×10^7m^3.与单一ANN相比,尽管分布式ANN的输入不需实测出山口径流,但模型的精度没有明显减小.分布式ANN为研究干旱内陆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农业活动对地表径流过程的影响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内陆流域 径流过程 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关井限采对民勤绿洲地下水漏斗和植被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昕 贺向丽 +1 位作者 肖智敏 叶懋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1,42,共6页
民勤绿洲是西北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漏斗突显、生态环境恶化的典型区域,寻找有利于地下水漏斗抑制和生态修复的调控方式是地下水管理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2011—2012年观测数据,采用GIS和FEFLOW软件,构建民勤绿洲潜水... 民勤绿洲是西北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漏斗突显、生态环境恶化的典型区域,寻找有利于地下水漏斗抑制和生态修复的调控方式是地下水管理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2011—2012年观测数据,采用GIS和FEFLOW软件,构建民勤绿洲潜水非稳定流模型,模拟分析不同关井限采方案对地下水漏斗和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1)缩减地下水开采量能有效减缓地下水位下降,修复地下水漏斗,改善生态环境;(2)减少单井抽水量和关闭一定数量机井相结合缩减地下水开采量的方式,对于修复区域地下水漏斗,抬升绿洲边缘地区地下水位,增加植被存活面积较为有效;(3)目前已实施的关井方法有利于防治绿洲荒漠化,而相同比例关井方法对于区域地下水漏斗修复效果更明显,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更佳。研究成果可为当地地下水调控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井限采 地下水埋深 地下水漏斗 植被 民勤绿洲 干旱内陆流域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水土资源综合管理 保护新疆生态环境 被引量:1
16
作者 覃新闻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S1期1-4,共4页
通过分析新疆水土资源特点及存在问题,总结近年来新疆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保护工作现状,提出新疆必须围绕内陆河区域的特点,通过多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促进新疆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干旱干旱区域 干旱内陆流域 水土保持 生态保护
下载PDF
石河子灌区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慧 《地下水》 2016年第3期43-44,98,共3页
石河子灌区位于我国西北典型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分布不均且缺乏,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根据灌区近20年(1990~2007年)地下水观测数据资料,对地下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灌区地下水受人... 石河子灌区位于我国西北典型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分布不均且缺乏,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根据灌区近20年(1990~2007年)地下水观测数据资料,对地下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灌区地下水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在不同地带、不同季节变化差异较大,可划分为水文型、开采型及季节型三种类型;灌区地下水年际变化具有多年调蓄特性,丰水年水位恢复,枯水年水位下降,补给以侧向入渗和河流入渗为主,排泄以人工开采和潜水蒸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内陆流域 石河子灌区 地下水位
下载PDF
马营河流域1967—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河流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64
18
作者 王根绪 张钰 +1 位作者 刘桂民 陈玲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71-681,共11页
自1960年代以来,干旱内陆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以耕地持续扩张和天然林草地不断减少的剧烈变化,分析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对于流域管理十分重要.以河西走廊中部的马营河流域为例,选择年径流量、基流量、最大洪峰流量以及... 自1960年代以来,干旱内陆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以耕地持续扩张和天然林草地不断减少的剧烈变化,分析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对于流域管理十分重要.以河西走廊中部的马营河流域为例,选择年径流量、基流量、最大洪峰流量以及流域典型的春季和秋季汛期流量为径流过程参量,基于流域降水和径流各参量的变化趋势分析和显著的统计回归关系分析,区别了气候变化对径流过程的影响.利用1956年以来4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了耕地土地利用和径流过程各参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基于降水和耕地面积两种因素的径流过程统计模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967年以来,由于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尤其是上游林草地大规模转为耕地,使流域年均径流量减少28.12%,基流量减少35.32%,最大洪峰流量减少35.77%,春季和秋季的平均季节流量分别减少了36.05%和24.87%,其中耕地面积扩张对年径流量的影响贡献率在77%~80%,对春季流量的影响贡献率在73%~80%,对基流量的影响贡献率在62%~65%之间,流域冬春季节的持续升温也对春季径流减少具有一定影响;合理规划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对于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流域 2000年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格局 最大洪峰流量 径流过程 干旱内陆流域 河西走廊中部 变化趋势分析 年径流量 耕地面积 可持续发展 基流量 贡献率 60年代 流域管理 水文过程 关系分析 统计回归
原文传递
Dominant roles but distinct effects of groundwater depth on regulating leaf and fine-root N,P and N:P ratios of plant communities 被引量:2
19
作者 Yin Wang Jianming Wang +3 位作者 Xiaolin Wang Yicheng He Guanjun Li Jingwen Li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1年第6期1158-1174,共17页
Aims As the determinant of water availability in drylands,groundwater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regulating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and ecosystem processes.Although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over the past y... Aims As the determinant of water availability in drylands,groundwater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regulating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and ecosystem processes.Although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over the past year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 stress and plant community-level traits,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water stress induced by groundwater changes on plant community-level stoichiometry remains largely unclear.Here,we examined whether belowground and aboveground community-level stoichiometry responded differently to groundwater changes.Methods We measured nitrogen(N)and phosphorus(P)concentrations in plant leaves and fine-roots of 110 plots under a broad range of groundwater depths in a typical arid inland river basin.We examined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drivers of community-level N:P stoichiometry in leaves and fine-roots.Important Findings Community-level leaf and fine-root N,P and N:P ratios were mainly determined by groundwater,vegetation types and species composition,among which groundwater played a dominant role.Groundwater indirectly regulated community-level N:P stoichiometry through affecting vegetation types and species composition.Vegetation types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had significant direct influences on communitylevel N:P stoichiometry.Furthermore,groundwater depth had opposite influences on community-level leaf and fine-root N:P stoichiometry.Groundwater depth regulated vegetation types and further decreased leaf N,P but increased leaf N:P ratios and fine-root N.Groundwater depth had a positive indirect impact on fine-root P but a negative indirect impact on fine-root N:P ratios primarily by affecting species composition.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groundwater rather than climate conditions effectively regulates community-level N:P stoichiometry,and below-and aboveground N:P stoichiometry has opposite responses to ground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groundwater depth N:P ratio fine-root LEAF arid inland river bas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