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逐日降水量实测数据以及根据Penman-Monteith公式获取的潜在蒸散发量,计算了中国北方地区1981-2017年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采用Mann-Kendall检验及旋转经验正交矩阵(REOF)等方法,探讨了近37年来北方地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基于逐日降水量实测数据以及根据Penman-Monteith公式获取的潜在蒸散发量,计算了中国北方地区1981-2017年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采用Mann-Kendall检验及旋转经验正交矩阵(REOF)等方法,探讨了近37年来北方地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1981-2017年北方地区约有74%的区域SPEI呈减小趋势,其中显著减小( P <0.05)的区域占总面积的43%,区域平均SPEI趋势率为-0.015·a -1 ( P <0.01),1994年为其突变年;(2)近37年来,北方地区轻度干旱(-1.2<SPEI≤-0.5)和中度干旱(-2<SPEI≤-1.2)发生频次呈增加趋势的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78%和81%,表明干旱化现象主要表现为轻度和中度干旱;(3)在研究时段内,春季干旱化最严重,冬季最弱;(4)研究区通过REOF方法划分的三个主要干旱特征区分别为华北、东北和西北区,其中华北区无明显趋势变化;东北区经历了干旱化到湿润化的反转;西北干旱区在研究时段内干旱化最为严重。展开更多
基于1960~2012年逐月降水资料,选取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干旱衡量指标,将SPI1与水稻各生长阶段(Growth Period of Rice,GPR)相结合,研究西南地区近53 a来整体和水稻(Oryza sativa)4个生长阶段的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整...基于1960~2012年逐月降水资料,选取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干旱衡量指标,将SPI1与水稻各生长阶段(Growth Period of Rice,GPR)相结合,研究西南地区近53 a来整体和水稻(Oryza sativa)4个生长阶段的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西南地区历年干旱站次比均高于50%,全域性干旱特征显著。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差异显著。(1)GPR1和GPR2阶段以全域性干旱为主,GPR3和GPR4阶段则呈现局域性干旱〉区域性干旱〉全域性干旱的特征;(2)生长阶段内干旱连续性特征明显,尤其是GPR2阶段,易发生周期为2~6 a的全域性干旱和区域性干旱。(3)轻旱高值区呈现由东北向西南转移的趋势;中旱高发区呈现出明显的从北部向南部移动的趋势;重旱高发区各阶段空间分布差异较大。(4)水稻在GPR1和GPR2阶段主要受轻旱和中旱影响;GPR3和GPR4阶段重旱发生频率上升,影响范围增大。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逐日降水量实测数据以及根据Penman-Monteith公式获取的潜在蒸散发量,计算了中国北方地区1981-2017年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采用Mann-Kendall检验及旋转经验正交矩阵(REOF)等方法,探讨了近37年来北方地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1981-2017年北方地区约有74%的区域SPEI呈减小趋势,其中显著减小( P <0.05)的区域占总面积的43%,区域平均SPEI趋势率为-0.015·a -1 ( P <0.01),1994年为其突变年;(2)近37年来,北方地区轻度干旱(-1.2<SPEI≤-0.5)和中度干旱(-2<SPEI≤-1.2)发生频次呈增加趋势的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78%和81%,表明干旱化现象主要表现为轻度和中度干旱;(3)在研究时段内,春季干旱化最严重,冬季最弱;(4)研究区通过REOF方法划分的三个主要干旱特征区分别为华北、东北和西北区,其中华北区无明显趋势变化;东北区经历了干旱化到湿润化的反转;西北干旱区在研究时段内干旱化最为严重。
文摘基于1960~2012年逐月降水资料,选取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干旱衡量指标,将SPI1与水稻各生长阶段(Growth Period of Rice,GPR)相结合,研究西南地区近53 a来整体和水稻(Oryza sativa)4个生长阶段的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西南地区历年干旱站次比均高于50%,全域性干旱特征显著。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差异显著。(1)GPR1和GPR2阶段以全域性干旱为主,GPR3和GPR4阶段则呈现局域性干旱〉区域性干旱〉全域性干旱的特征;(2)生长阶段内干旱连续性特征明显,尤其是GPR2阶段,易发生周期为2~6 a的全域性干旱和区域性干旱。(3)轻旱高值区呈现由东北向西南转移的趋势;中旱高发区呈现出明显的从北部向南部移动的趋势;重旱高发区各阶段空间分布差异较大。(4)水稻在GPR1和GPR2阶段主要受轻旱和中旱影响;GPR3和GPR4阶段重旱发生频率上升,影响范围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