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主观视觉垂直偏斜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前庭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1
作者 赵仟仟 尹苗苗 +4 位作者 李雅晴 黄茂娟 于长申 张玥 巫嘉陵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279,共7页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治疗对伴主观视觉垂直偏斜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主观视觉垂直、平衡信心、头晕/眩晕程度及步行能力的疗效及其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45例伴主观视觉垂直偏斜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随机...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治疗对伴主观视觉垂直偏斜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主观视觉垂直、平衡信心、头晕/眩晕程度及步行能力的疗效及其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45例伴主观视觉垂直偏斜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前庭康复组(25例)和常规康复组(20例),于康复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采用水桶试验测量主观视觉垂直偏斜角度,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评估患者完成各项任务时平衡信心,头晕/眩晕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头晕/眩晕程度,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估步行能力。结果前庭康复组与常规康复组主观视觉垂直偏斜角度(F=4.356,P=0.043)、ABC评分(F=4.389,P=0.042)、头晕/眩晕VAS评分(F=4.138,P=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后前庭康复治疗组主观视觉垂直偏斜角度(t=-2.139,P=0.038)、头晕/眩晕VAS评分(t=-2.952,P=0.005)低于常规康复治疗组,ABC评分高于常规康复治疗组(t=2.920,P=0.006);两组治疗前后主观视觉垂直偏斜角度(F=196.923,P=0.000)、ABC评分(F=89.050,P=0.000)、头晕/眩晕VAS评分(F=81.803,P=0.000)、FAC分级(F=72.866,P=0.00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前庭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组治疗后主观视觉垂直偏斜角度(t=0.763,P=0.000;t=0.972,P=0.000)和头晕/眩晕VAS评分(t=8.815,P=0.000;t=5.107,P=0.000)低于治疗前,ABC评分(t=0.689,P=0.001;t=0.703,P=0.001)和FAC分级(t=-6.721,P=0.000;t=-5.772,P=0.000)高于治疗前。相关分析显示,伴主观视觉垂直偏斜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治疗前主观视觉垂直偏斜角度与头晕/眩晕VAS评分呈正相关(r=0.627,P=0.000)。结论前庭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伴主观视觉垂直偏斜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主观视觉垂直偏斜、平衡信心、头晕/眩晕症状,且主观视觉垂直偏斜角度与头晕/眩晕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梗死 重力感知 神经康复 前庭 迷路
下载PDF
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脑干梗死后三叉神经痛1例
2
作者 付仕宇 杨治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脑干梗死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较为罕见,报道甚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脑干梗死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患者为44岁男性,入院后行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术后前1周治疗效果尚可,但1周后治疗效果不佳。该疾病较为罕见,其临床... 脑干梗死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较为罕见,报道甚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脑干梗死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患者为44岁男性,入院后行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术后前1周治疗效果尚可,但1周后治疗效果不佳。该疾病较为罕见,其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还需长期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梗死 三叉神经痛 运动皮层电刺激
下载PDF
快速和缓慢进展型脑干梗死的影响因素
3
作者 师晶晶 蔡萌萌 +1 位作者 晁琳琳 赵建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其缓慢进展型脑干梗死和快速进展型脑干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2022年12月连续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经HR-MRI证实为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首发脑干梗死患者501例。手工计算...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其缓慢进展型脑干梗死和快速进展型脑干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2022年12月连续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经HR-MRI证实为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首发脑干梗死患者501例。手工计算脑干梗死的核心体积,分析各组脑干梗死体积的分布。根据脑干梗死体积和从卒中发作到成像的时间将其分为缓慢进展型脑干梗死组(0~<1 ml,6~24 h)和快速进展型脑干梗死组(>5 ml,0~<6 h),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501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14±10.37)岁,其中男性占39.13%。根据预先设定的阈值,29(16.29%)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在0~<6 h时间窗内为快速进展型脑干梗死,56(17.34%)例患者在6~24 h时间窗内为缓慢进展型脑干梗死。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NIHSS评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史、冠状动脉疾病史、吸烟史等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与快速进展型脑干梗死之间呈负相关(r=-0.619,P<0.001)。结论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其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常出现缓慢进展型脑干梗死,而侧支循环不良的患者常出现快速进展型脑干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闭塞 缓慢进展 快速进展 干梗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参数联合miR-21-5p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高瑞杰 汤金松 +3 位作者 陈鹏军 陈家骏 夏水伟 惠俊国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8期1933-1937,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参数联合微小RNA-21-5p(miR-21-5p)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对症治疗与DWI检查。治...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参数联合微小RNA-21-5p(miR-21-5p)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对症治疗与DWI检查。治疗后对患者随访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比较不同预后情况患者的梗死区DWI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DWI异常高信号面积(S_(DWI))]和血清miR-21-5p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ADC、S_(DWI)、miR-21-5p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的ADC低于预后良好组,S_(DWI)、miR-21-5p表达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高血压病(OR=2.081)、ADC降低(OR=1.948)、S_(DWI)升高(OR=1.960)及miR-21-5p升高(OR=2.136)均是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S_(DWI)、miR-21-5p单一及联合检测的AUC分别为0.807、0.817、0.815、0.930,联合检测的AUC优于单一检测。结论DWI参数联合miR-21-5p预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预后情况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微小RNA-21-5p 预后
下载PDF
脑电图结果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关系探讨
5
作者 林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9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与脑电图结果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4月在厦门市仙岳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纳入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纳入为对照组,纳入的160例研... 目的:探讨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与脑电图结果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4月在厦门市仙岳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纳入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纳入为对照组,纳入的160例研究对象均接受脑电图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分析两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检查异常率并进行组间比较;比较不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表现的脑梗死患者吞咽困难及预后情况;比较不同脑电图表现的脑梗死患者吞咽困难及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情况的脑梗死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Ⅰ波、Ⅲ波、Ⅴ波、Ⅰ-Ⅲ波、Ⅲ-Ⅴ波。结果:观察组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患者比较,正常患者改良Rankin量表问卷(mRS)预后良好、吞咽困难情况较轻(P<0.05);与脑电图异常患者比较,正常患者吞咽困难情况较轻(P<0.05)。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预后良好患者Ⅰ波、Ⅲ波、Ⅴ波、Ⅰ-Ⅲ波、Ⅲ-Ⅴ波均低于预后不良患者(P<0.05)。结论: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异常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差,吞咽功能障碍情况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干梗死 脑电图 听觉诱发电位 吞咽功能障碍
下载PDF
通元针法结合火针治疗脑干梗死致动眼神经麻痹验案一则
6
作者 陈明珠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7期1434-1435,共2页
动眼神经麻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动眼神经损伤,从而出现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复视、视物模糊等临床表现[1]。如头颅外伤、动脉瘤、颅内占位性病变、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脑血管意外均可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笔者用通元针法结合火针... 动眼神经麻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动眼神经损伤,从而出现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复视、视物模糊等临床表现[1]。如头颅外伤、动脉瘤、颅内占位性病变、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脑血管意外均可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笔者用通元针法结合火针治疗脑干梗死致动眼神经麻痹1例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眼球运动受限 颅内占位性病变 脑血管意外 火针治疗 干梗死 眼睑下垂 头颅外伤
下载PDF
牵正散加减配合阴阳跷脉交会穴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贾金金 吴洪收 吴立峰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究牵正散加减配合阴阳跷脉交会穴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干梗死眼肌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牵正散加味治疗,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牵正散加减配合阴阳跷脉交会穴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干梗死眼肌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牵正散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阴阳跷脉交会穴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加减配合阴阳跷脉交会穴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眼肌麻痹疗效确切,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提高神经兴奋性,改善神经肌肉营养,促进受损眼肌运动功能恢复或改善,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正散 交会穴 急性脑干梗死 眼肌麻痹
下载PDF
基底动脉弯曲与脑干梗死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王爽 柴敏 +2 位作者 杨密 恽文伟 杨桂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弯曲与脑干梗死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干梗死患者171例,根据患者入院72 h内扩展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e-NIHSS)评分是否较入院时增加...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弯曲与脑干梗死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干梗死患者171例,根据患者入院72 h内扩展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e-NIHSS)评分是否较入院时增加≥2分,分为预后不良组46例与预后良好组125例。所有患者均完成头颅MRI检查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收集入组患者的相关基线资料和入院e-NIHSS评分等。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及脑干梗死部位等,评估脑干梗死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结果2组高血压、入院e-NIHSS评分、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弯曲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3.498,95%CI:1.085~11.271,P=0.036)、入院e-NIHSS评分(OR=1.217,95%CI:1.020~1.453,P=0.029)和基底动脉弯曲指数(OR=1.317,95%CI:1.159~1.496,P=0.001)是脑干梗死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现,基底动脉弯曲指数预测脑干梗死早期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值为0.612,曲线下面积为0.833(95%CI:0.761~0.905),敏感性为80.4%,特异性为80.8%。结论基底动脉弯曲是脑干梗死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梗死 基底动脉 预后 数据相关性 预测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轻症脑干梗死
9
作者 姜金鹏 梁颖茵 +1 位作者 孙海兴 陈松林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门诊治疗轻症脑干梗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4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确诊为轻症脑干梗死及其合并症,如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等的患者,...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门诊治疗轻症脑干梗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4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确诊为轻症脑干梗死及其合并症,如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等的患者,均按西医相应指南处理,同时按照中医中风理论予患者辨证分型:(1)气虚血瘀;(2)风痰瘀阻;(3)阴虚风动;(4)痰热腑实;(5)风阳上扰。依据证型,辨证论治:气虚血瘀型,予益气养血,化瘀通络,用脑安滴丸等治疗;风痰瘀阻型,予搜风化痰,行瘀通络,用脑栓通胶囊治疗;阴虚风动型,予滋阴潜阳,息风通络,用复方银杏通脉治疗。对于多证型患者:(1)气虚血瘀合并风痰瘀阻,予益气养血,化瘀通络兼顾搜风化痰,行瘀通络,用通心络胶囊加脑栓通胶囊协同治疗;(2)阴虚风动合并气虚血瘀,予滋阴潜阳,息风通络兼顾益气养血,化瘀通络,用复方银杏通脉加脑安滴丸协同治疗;(3)气阴两虚合并风痰瘀阻,予补气养阴兼顾搜风化痰,行瘀通络,用脑栓通胶囊加复方血栓通胶囊协同治疗。结果:经过3周以上的治疗,3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其余两例症状明显减轻。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60%。结论:对轻症脑干梗死的患者,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医疗费用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梗死 结合医学 门诊治疗
下载PDF
消化内镜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脑干梗死后环咽肌失弛缓的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超 李元 +5 位作者 谭智 刘华 周美云 李洁 梁俊俊 肖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03-1209,共7页
目的:目前国内已有超声、肌电或CT引导下环咽肌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注射治疗环咽肌失迟缓的研究,但鲜见内镜引导下环咽肌BTX-A注射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拟探讨消化内镜引导下BTX-A注射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脑干梗死后... 目的:目前国内已有超声、肌电或CT引导下环咽肌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注射治疗环咽肌失迟缓的研究,但鲜见内镜引导下环咽肌BTX-A注射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拟探讨消化内镜引导下BTX-A注射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脑干梗死后环咽肌失弛缓的疗效,为脑干梗死后吞咽障碍治疗提供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12月长沙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干梗死环咽肌失迟缓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行球囊扩张治疗,联合组行球囊扩张治疗和环咽肌BTX-A注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行吞咽造影检查,采用渗漏/误吸量表(Penetration-aspiration Scale,PAS)、吞咽障碍结局与严重度量表(Dysphagia Outcome Severity Scale,DOSS)、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结果:联合组有1例患者因个人原因自行退出。治疗2周后,2组DOSS评分、PAS评分、FOIS分级均优于治疗前(均P<0.01),且联合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01)。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有效率为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咽肌BTX-A注射联合球囊扩张较单独使用球囊扩张对改善吞咽功能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咽肌失弛缓 吞咽障碍 干梗死 肉毒毒素 内镜
下载PDF
舌压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干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阳 胡川 +1 位作者 王珊珊 王欣 《中国康复》 2023年第7期393-396,共4页
目的:观察舌压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干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舌压生物反馈训练组(舌压组)、球囊扩张组(球囊组)、联合组,每组15例。4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 目的:观察舌压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干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舌压生物反馈训练组(舌压组)、球囊扩张组(球囊组)、联合组,每组15例。4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舌压组给予舌压生物反馈训练,球囊组给予球囊扩张治疗,联合组给予舌压生物反馈训练结合球囊扩张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对4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比较4组患者的渗漏-误吸评分(PAS)、电视透视吞咽检查(VFSS)、功能性经口进食评分(FOIS)。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PAS、 VFSS、FOI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4周后,4组患者PAS、VFSS、FOI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且存在交互效应(P<0.01);Bonferroni检验两两比较结果表明,联合组在干预后较其它3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舌压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球囊扩张术可改善脑干梗死后的吞咽障碍,减少患者痛苦和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舌压生物反馈训练 球囊扩张术 干梗死
下载PDF
老年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
12
作者 杨颖 韩春玉 段永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33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管狭窄分布特点及认知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老年脑干梗死患者,均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头颈部计算机体层血管... 目的探讨老年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管狭窄分布特点及认知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老年脑干梗死患者,均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头颈部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所有患者在入院14d时均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估认知。所有患者根据梗死部位分为中脑、脑桥和延髓梗死三组,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管狭窄分布特点及认知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脑干梗死好发于脑桥,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肢体无力,其次为言语不利。中脑梗死病变血管主要分布于大脑后动脉,在视空间与执行、延迟回忆、语言功能方面受损显著,脑桥梗死病变血管主要分布于基底动脉,延髓梗死病变血管主要分布于椎动脉,脑桥和延髓梗死患者在注意功能方面受损显著。结论老年脑干梗死最好发部位为脑桥;单侧肢体无力为常见临床症状;病变血管中脑梗死主要分布于大脑后动脉,脑桥梗死主要分布于基底动脉,延髓梗死主要分布于椎动脉;老年脑干梗死患者在不同认知领域存在受损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梗死 临床特点 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干梗死合并高热患者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王晨芳 芮淑红 +1 位作者 张娜 潘君兰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6期47-49,共3页
探析丁苯酞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干梗死合并高热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12月我院98例脑干梗死合并高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49例,单一组实施单一丁苯酞治疗,联合组实施丁苯酞联合亚低温... 探析丁苯酞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干梗死合并高热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12月我院98例脑干梗死合并高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49例,单一组实施单一丁苯酞治疗,联合组实施丁苯酞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NHISS评分、BI评分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HI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HISS评分、BI评分均得到改善,且联合组NHISS评分低于单一组,BI评分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以及S100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TNF-α以及S100β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脑干梗死合并高热患者丁苯酞联合亚低温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对脑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脑干出血合并高热提供有效治疗手段,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亚低温 干梗死 高热
下载PDF
表面电刺激治疗低位脑干梗死致严重吞咽困难及其机制 被引量:20
14
作者 汪洁 吴东宇 +2 位作者 宋为群 张洪涛 王卓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应用表面电刺激治疗桥脑下部及延髓背外侧梗死导致的严重吞咽困难,探讨吞咽困难恢复的潜在机制。方法分析3例应用表面电刺激下颌部和/或三叉神经治疗的重度吞咽困难低位脑干梗死患者。结果3例重度吞咽困难患者经3~16周电刺激治疗,... 目的应用表面电刺激治疗桥脑下部及延髓背外侧梗死导致的严重吞咽困难,探讨吞咽困难恢复的潜在机制。方法分析3例应用表面电刺激下颌部和/或三叉神经治疗的重度吞咽困难低位脑干梗死患者。结果3例重度吞咽困难患者经3~16周电刺激治疗,吞咽功能评分由0分恢复到6分。结论采用电刺激治疗重度吞咽困难可以缩短病程,加快吞咽功能的恢复;病程的长短与病变范围的大小有关。其机制可能与孤束核对感觉输入的整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脑干梗死 延髓背外侧 吞咽困难 表面电刺激 孤束核
下载PDF
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其对血清IL-6和TNF-α及S100B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邓丹 冯加纯 +5 位作者 钟志强 刘江华 夏圣梅 宫旭海 李雪松 杨凤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3973-3975,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S100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分别于入院第1天(治...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S100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分别于入院第1天(治疗前)、第3天、第14天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及S100B水平并进行比较,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判断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的疗效。结果入院第1天(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及S100B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3天,治疗组血清IL-6、TNF-α及S100B水平降低,而对照组IL-6、TNF-α及S100B水平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4天,治疗组血清IL-6、TNF-α及S100B水平较第3天继续下降,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明显(P<0.05)。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4天治疗组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第28天治疗组的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应用前列地尔治疗可以显著降低IL-6、TNF-α及S100B的表达,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干梗死 前列地尔 白介素6 肿瘤坏因子Α S100B
下载PDF
电针刺激治疗脑干梗死尿潴留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真 宋为群 +5 位作者 王昇晗 吴江涛 王桂芳 刘波 袁英 杜巨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00-902,共3页
目的:评估电针刺激治疗脑干梗死后长期尿潴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干梗死后尿潴留超过6个月的患者16例。对照组8例常规导尿,治疗组8例采用100mm电针经皮刺激双侧骶2、3神经根,持续30min,每周治疗5次,疗程1—3个月。通过排尿日记、生... 目的:评估电针刺激治疗脑干梗死后长期尿潴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干梗死后尿潴留超过6个月的患者16例。对照组8例常规导尿,治疗组8例采用100mm电针经皮刺激双侧骶2、3神经根,持续30min,每周治疗5次,疗程1—3个月。通过排尿日记、生存质量评分和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价疗效,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7例患者治疗结束时能自主排尿,平均生存质量评分下降2.2分,充盈末期逼尿肌压力由8.49±5.33cmH2O增加到34.66±6.49cmH2O(P<0.05),平均残余尿量由277.37±43.66ml减至47.56±22.72ml(P<0.01)。对照组的尿动力学及生存质量评分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年随访结果,治疗组5例可自主排尿,各项指标与治疗结束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仅两例恢复自主排尿功能,且平均残余尿量和充盈末期逼尿肌压力均差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无明显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电针刺激骶神经根增加了脑干梗死后遗症期尿潴留患者逼尿肌的有效收缩,显著改善膀胱排尿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梗死 神经源性膀胱 尿潴留 电刺激
下载PDF
脑干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道培 许予明 +1 位作者 张洪涛 张淑玲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脑梗死部位将193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大脑半球梗死组(128例)和脑干梗死组(65例),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吸烟、合并症、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以及两组患者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狭窄度、基底动...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脑梗死部位将193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大脑半球梗死组(128例)和脑干梗死组(65例),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吸烟、合并症、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以及两组患者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狭窄度、基底动脉弯曲分级、椎动脉优势的比率;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脑干梗死危险因素。结果与大脑半球梗死组比较,脑干梗死组年龄明显降低,吸烟、合并糖尿病的比率明显增高,血低密度脂蛋白及HbA1c水平明显增高(P<0.05~0.01);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率、基底动脉弯曲≥2级率及椎动脉优势比率明显增高(P<0.05~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伴有糖尿病(OR=4.018,95%CI:1.796~8.992;P=0.0006)、基底动脉狭窄(OR=1.003,95%CI:1.018~1.048;P<0.0001)和基底动脉弯曲≥2级(OR=1.377,95%CI:1.008~1.059;P=0.0087)与脑干梗死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伴有糖尿病、基底动脉狭窄和基底动脉弯曲度是脑干梗死的重要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梗死 基底动脉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干梗死早期眼球运动异常的特点 被引量:7
18
作者 董莹 魏世辉 +2 位作者 皮裕琍 郭青 杨姝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5-477,485,共4页
目的分析脑干梗死早期眼球运动异常的特点,评价其在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87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2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所纳入患者的眼部表现、伴随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24例患者中男19例,女5例;... 目的分析脑干梗死早期眼球运动异常的特点,评价其在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87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2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所纳入患者的眼部表现、伴随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24例患者中男19例,女5例;发病年龄42~81岁,中位数为64岁。发病危险因素:83.3%(20/24)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7.5%(9/24)患冠心病,29.2%(7/24)患糖尿病,12.5%(3/24)患房颤。在伴随症状中,87.5%的患者伴有头晕,16.7%伴有恶心,16.7%伴有肢体共济失调,8.3%伴有眩晕,4.2%伴有对侧肢体无力。发病部位:脑桥梗死14例(58.3%),中脑9例(37.5%),延髓1例(4.2%)。中脑梗死患者的眼肌麻痹均为核性动眼神经麻痹,其中眼球内转异常出现最多(8例)。脑桥梗死引起的眼球运动异常表现多样,有3例表现为核间性眼肌麻痹,3例外展神经麻痹,2例核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为不全性Horner综合征,10例伴有眼球震颤。结论脑干梗死患者眼球运动异常的主要特点包括核性眼肌麻痹、核间性眼肌麻痹、眼球震颤等,神经眼科体征对脑干梗死早期诊断具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梗死 眼肌麻痹 神经眼科体征 诊断
下载PDF
纵向研究脑干梗死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苗 卢洁 +5 位作者 李坤成 戎冬冬 赵志莲 曹燕翔 赵澄 马青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47-2250,共4页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区扩散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观察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12例脑干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7天内、15天、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5次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各个时期梗死...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区扩散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观察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12例脑干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7天内、15天、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5次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各个时期梗死区部分各向异性分数的相对值(rFA),同时进行临床运动功能评分,并应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进行皮质脊髓束三维重建。分析梗死区rFA值以及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随发病时间延长,梗死区rFA值逐渐降低(F=11.50,P<0.05),但与临床运动功能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DTT图显示皮质脊髓束无受压、中断者运动功能几乎不受累;皮质脊髓束受压、纡曲或少量中断者运动功能减退,但短期内明显改善;皮质脊髓束大部或全部中断、破坏者运动功能受损严重且恢复缓慢。结论脑干梗死区rFA值随病程演变呈动态变化,具有规律性;患者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临床症状和运动功能恢复有关,可为预后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梗死 扩散磁共振成像 纤维束成像
下载PDF
微栓子监测在脑干梗死和椎基底动脉狭窄中的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荣艳红 赵琨 +1 位作者 苏红军 齐金龙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患者微栓子信号(MES)阳性与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156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和CT血管造影检查,确定脑梗死病灶及椎基底动脉狭窄情况,并于发病7 d内应用经颅多普勒经枕窗进行基底动脉MES监测,分...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患者微栓子信号(MES)阳性与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156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和CT血管造影检查,确定脑梗死病灶及椎基底动脉狭窄情况,并于发病7 d内应用经颅多普勒经枕窗进行基底动脉MES监测,分为MES阴性组136例及阳性组20例。考察2组一般资料及不同狭窄程度;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中2组不同部位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MES阳性表达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狭窄程度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性组以无或轻度狭窄为主,阳性组以重度狭窄最高(P<0.05)。无椎基底动脉狭窄70例,轻、中及重度狭窄86例均为椎基底动脉狭窄,其中MES阳性者14例,阴性者72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2组在不同狭窄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性组各狭窄部位比例差异不大,而阳性组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率高于85%(P<0.05),阳性组多部位梗死比例高于阴性组(P<0.05)。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椎基底动脉狭窄75%以上为MES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度狭窄的椎基底动脉更易出现后循环系统的MES,导致脑梗死;微栓子可能是椎基底动脉狭窄出现多部位脑梗死的发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梗死 椎基底动脉狭窄 微栓子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