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1-2013年塔里木河干流流域潜在蒸散发动态变化及其定量气候驱动 被引量:2
1
作者 牛建龙 王家强 +2 位作者 程珍 吴凡 蒋学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55-3661,共7页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塔里木河干流流域潜在蒸散发的影响。选取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内10个气象站1961—2013年逐日地面气象数据,运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优势分析方法分析塔里木河干流流域不同时段潜在蒸散发动态变化及其定...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塔里木河干流流域潜在蒸散发的影响。选取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内10个气象站1961—2013年逐日地面气象数据,运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优势分析方法分析塔里木河干流流域不同时段潜在蒸散发动态变化及其定量气候驱动。结果表明:1961—2013年,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年、季潜在蒸散发均呈减少趋势,以1976年前冬季减幅最大,1976年后春季增幅最大,1976年为年潜在蒸散发的突变点。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均极显著增加,日照时数极显著减少,且1976年前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的减幅均小于1976年后的增幅,1976年前相对湿度和降水量的增幅均小于1976年后的增幅。塔里木河干流流域潜在蒸散发的变化是由多种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日照时数是年、季潜在蒸散发减少的主要气候驱动因子。1976年前,春、夏、冬、年潜在蒸散发的减少主要受日照时数的减少控制为主,贡献率分别为100.00%、67.56%、51.41%和52.20%,秋季潜在蒸散发的增加主要受日照时数的增加控制为主,贡献率为45.62%;1976年后,春、秋、年潜在蒸散发的增加主要受日照时数的增加控制为主,贡献率分别为38.10%、100.00%和70.64%,夏、冬季潜在蒸散发的减少主要受日照时数的减少控制为主,贡献率分别为74.06%和5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发 动态变化 气候驱动 塔里木河干流流域
下载PDF
塔里木河干流流域防治耕地盐碱化的生态需水量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顺军 顾桂梅 +2 位作者 李岳坦 宋郁东 田长彦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5-149,共5页
本文从冲洗定额的构成出发,定义从计划冲洗层的含水量达到最大田间持水量这一时刻起到计划冲洗层的含盐量达到允许含盐量止这段时间所需要的在冲洗定额中起输送冲洗作用的那部分水量为盐碱耕地生态需水定额。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典型灌... 本文从冲洗定额的构成出发,定义从计划冲洗层的含水量达到最大田间持水量这一时刻起到计划冲洗层的含盐量达到允许含盐量止这段时间所需要的在冲洗定额中起输送冲洗作用的那部分水量为盐碱耕地生态需水定额。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典型灌区的调查分析,初步确定塔里木河干流流域防治耕地盐碱化的生态需水定额约为1500 m3.hm-2,最后得出目前塔里木河干流流域防治耕地盐碱化的生态需水量约为0.97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量 耕地盐碱化 塔里木河干流流域
下载PDF
辽河干流流域植被盖度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一鸣 苏芳莉 +1 位作者 李海福 赵光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5-121,共7页
为揭示辽河干流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以1999~2013年为时间尺度,结合ArcGIS空间分析模块与数理统计,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温度及降水量的年际动态、年内各月变化及空间区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9... 为揭示辽河干流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以1999~2013年为时间尺度,结合ArcGIS空间分析模块与数理统计,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温度及降水量的年际动态、年内各月变化及空间区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9~2013年间辽河干流流域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分别在2000,2004,2008年达到极值0.339,0.405和0.409;辽河干流流域生态环境改善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26.91%,彰武、康平、阜新等地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年均NDVI受温度、降水量的影响均较显著,且NDVI对温度的响应程度高于降水量,对降水量的响应程度由东北向西南递减;1999~2013年间流域NDVI增速分别为夏季7.7%、秋季3.4%、春季1.5%和冬季1.4%,且夏、秋两季NDVI变化与全年NDVI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分析表明,流域范围内72.01%的区域NDVI与温度显著相关,表明温度是影响辽河干流流域年际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导气候因子;而年内植被盖度对降水量的响应存在一定滞后性,主要以冬季融雪与春季降水为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干流流域 植被覆盖度 时空演变 气候因子
下载PDF
黑龙江省松花江干流流域生态保护对策分析
4
作者 李爱琴 杨宝 《经济师》 2020年第3期136-137,139,共3页
松花江的生态保护是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组成部分,特别是干流流域的治理越来越受到全省的重视。近年来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显著,但黑龙江省松花江目前的生态保护工作仍面临着联动性不够等困境,而联动性对生态保护的作用是不可忽... 松花江的生态保护是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组成部分,特别是干流流域的治理越来越受到全省的重视。近年来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显著,但黑龙江省松花江目前的生态保护工作仍面临着联动性不够等困境,而联动性对生态保护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加强黑龙江省松花江干流流域生态保护对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因此,文章从对黑龙江省松花江干流流域治理的状况进行分析,提出黑龙江省松花江干流流域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松花江干流流域 生态保护
下载PDF
图们江干流流域气候因素对径流影响变化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凡博 余凤 赵春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1期1-4,共4页
以图们江干流1960—2016年的气象数据和径流数据为基础,运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冗余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图们江干流的各个气候因子和径流变化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径流模拟预... 以图们江干流1960—2016年的气象数据和径流数据为基础,运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冗余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图们江干流的各个气候因子和径流变化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径流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在研究年份中,秋、冬季平均气温和春季降水量上升最为明显。春季蒸发量、春季日照时数、夏季降水、夏季相对湿度、夏季和冬季平均径流以及各季节平均风速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径流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分别在1973、1975、1978年附近出现由多到少的变化,气温则在1987年前后出现由冷变暖的转变;夏季降水量、春季风速、秋季相对湿度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多元回归模型模拟值在1960、1962、1963—1966和1975—1983年数值差异较大,且模拟值与实测值存在一定差异,而BP神经网络径流模拟曲线与实测值曲线几乎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们江干流流域 气候因素 径流量 变化特征
下载PDF
塔里木河干流流域环境中的氟与地方性氟中毒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天骧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6-82,共7页
本文从第四纪沉积物、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诸方面研究了塔里木河干流流域环境中氟的含量与地方性氟中毒的关系.
关键词 塔里木河 环境 氟中毒 干流流域
下载PDF
皖河干流流域防洪治理几点思考与建议
7
作者 曹应华 《湖南水利水电》 2013年第2期59-60,62,共3页
近年来,安徽省怀宁长江河道管理局在同马大堤管理工作中,针对堤防与皖河干流河道分开管理后出现的流域防洪安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建议进一步建设防洪工程措施,完善管理机制,达到管理更加规范,保证流域防洪安全。
关键词 皖河 干流流域 思考 建议
下载PDF
科技期刊发展特征及其与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状态分析——以长江干流流域英文科技期刊为例
8
作者 张辉洁 刘世华 +5 位作者 金晶 季小存 张虹 赵敬 彭智 冉明会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1-1231,共11页
【目的】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创新的重要标志和动力。科技论文是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区域科技期刊是服务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切口。通过分析长江干流流域不同区域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特征及其与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状... 【目的】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创新的重要标志和动力。科技论文是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区域科技期刊是服务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切口。通过分析长江干流流域不同区域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特征及其与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状态,提出区域科技期刊发展建议。【方法】按照期刊主办或实际承办单位地理位置划分,梳理申报2013—2023年“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或(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且入围答辩名单的英文科技期刊,并基于JCR、In Cites等数据库,分析区域期刊发展特征以及科技论文发表特征。【结果】长江干流流域,分布于9个省和直辖市的共218种英文科技期刊入围“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或(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答辩名单,134种期刊获得项目资助,195种期刊获得ISSN,79种期刊被SCIE或ESCI收录,覆盖17个ESI学科。长江干流流域下游区域较中上游区域英文科技期刊数量多,且学科覆盖面广。2018—2023年,长江干流流域科技论文发文量近30万篇/年,不同学科领域论文数量差异较大。临床医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等优势学科领域期刊数量多,科技论文发文量大。在部分区域特色学科领域,尽管科技论文发文量大,但期刊数量有限。【结论】长江干流流域英文科技期刊整体发展落后于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在区域优势学科领域与科技创新发展有一定协同性,但长江中上游区域特色学科领域期刊与科技创新发展协同性较差。科技期刊发展应立足区域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导向,融入区域科技创新发展体系。各区域应出台区域科技期刊发展政策,构建融合发展体系,强化人才共育意识,引导区域科技期刊特色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流流域 区域科技期刊 协同发展 学科分布 科技论文
原文传递
西江流域干流径流量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方荣杰 蒋超华 +1 位作者 苏丽丽 郭纯青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15,124,共6页
为了更全面地反映西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以西江流域干流1957-2016年迁江水文站、大湟江口水文站、梧州水文站和高要水文站径流数据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T检验及有序聚类法等分析方法对西江干流年径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 为了更全面地反映西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以西江流域干流1957-2016年迁江水文站、大湟江口水文站、梧州水文站和高要水文站径流数据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T检验及有序聚类法等分析方法对西江干流年径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西江干流4个水文站径流年际变差系数在0.177~0.216之间变化,年际变化不大;②丰、枯特征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其中迁江站容易发生洪水及干旱;③经趋势性检验分析发现,四站变化趋势相同,其中迁江站变化最显著;④迁江站年径流量在2002年发生显著突变,其他3个水文站点并未出现显著突变点。结果可为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流域干流 年径流量 变化趋势
下载PDF
渭河流域干流地区空间发展格局研究
10
作者 张洁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3-217,共5页
从社会经济、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3个方面对渭河流域干流地区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空间发展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概括。通过GIS数据库分析功能和因子分析方法,获取了渭河流域干流地区空间格局划分的初步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渭河流域干流地区... 从社会经济、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3个方面对渭河流域干流地区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空间发展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概括。通过GIS数据库分析功能和因子分析方法,获取了渭河流域干流地区空间格局划分的初步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渭河流域干流地区空间发展类型区的不同,从产业、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相关发展对策,以期为渭河流域干流地区各级政府进行空间管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社会经济 资源环境 渭河流域干流地区
下载PDF
西江流域干流近年水沙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万家全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0-129,共10页
选取西江干流迁江站、大湟江口站、梧州站、高要站1957-2016年的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5年滑动检验法、累积距平法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同时使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西江流域干流年径流量和... 选取西江干流迁江站、大湟江口站、梧州站、高要站1957-2016年的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5年滑动检验法、累积距平法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同时使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西江流域干流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径流量与输沙量年内分配具有一定不均匀性;迁江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他站的年径流量变化呈上升趋势、年输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迁江站径流量于2002年发生突变。迁江站、大湟江口站、梧州站和高要站年输沙量分别在1991、1997、1994、1999年产生显著突变。西江干流年径流量变化趋势呈微波动,年际变动幅度较小,年输沙量呈下降趋势,突变点为199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流域干流 年径流量 年输沙量 趋势分析
下载PDF
内陆河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双向优化仿真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鲍超 方创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33-1040,共8页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当中,我国内陆河流域由于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严重错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以满足水资源供需平衡为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已解决不了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在内陆河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双向...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当中,我国内陆河流域由于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严重错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以满足水资源供需平衡为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已解决不了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在内陆河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双向优化理论与机制分析的基础之上,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主模型,以投入产出模型、多目标决策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多元统计回归分析法等为辅助模型,通过主模型与辅助模型对接,建立了内陆河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双向优化仿真模型。该模型把水资源总量作为“总阀门”,并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优化生产用水结构,进而优化“三生”用水结构,通过“三生”用水结构的优化来确保用水总量不超过水资源承载力,以此反复循环,最终实现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双向优化。以我国典型的内陆河流域———黑河(干流)流域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应用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协调流域上中下游之间、生态生产生活系统之间、用水结构产业结构系统之间的矛盾,可以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结构 产业结构 双向优化 仿真模型 内陆河流域 黑河(干流)流域
下载PDF
河流分类分级分段及河流形态学研究进展
13
作者 董耀华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9期6-13,共8页
河流分类、河流分级及干流河道分段合称为河流三分(分类·分级·分段);基于河流三要素(流域-水系-干流河道)和河流三分-河流形态学-河流学体系,开展了河流三分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河流形态学再构建以及河流形态定性特性与定量... 河流分类、河流分级及干流河道分段合称为河流三分(分类·分级·分段);基于河流三要素(流域-水系-干流河道)和河流三分-河流形态学-河流学体系,开展了河流三分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河流形态学再构建以及河流形态定性特性与定量因子指标辨识。主要成果结论包括:①优化了独立与非独立河流分类、河流分级Horton法改进、河流5区分段等方法,完善了河流界定拓展、河流平等与分级、干流河道“层次分段”等新理论,总结了世界大江大河及长江河流三分实践应用;②河流形态学研究河流现状及恒常形态,包括以河流三分为基石的河流三要素特性研究和以干流河道平面-剖面-断面形态为核心的河谷-河床-河道形态研究;③定性辨识了河流形态15项殊相特性与共相原则(包括复合流域水系、复杂干流河道等形态特性,干流河道优先、河流湖泊统一、干流河道唯一、侵蚀基面统一等新增原则);④定量辨识了河流形态4类因子指标,双指标3种相关关系(并行-从属-或然)与3类组合模式(物理-化学-生物)以及三因子4类及9种相关模式(均衡线型-瓶颈线型-三角形-金字塔-均分圆-同心圆-同切圆-交叉圆-三角圆)。倡导“河流学-长江学-水科学”学科范式,积极践行“治河·治江·治水”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与非独立河流分类 河流分级Horton法改进 河流5区分段法 河流形态学 双指标相关与组合 三因子相关模式 河流三要素(流域-水系-干流河道) 河流学-长江学-水科学
下载PD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f a circular porous moist object located in a triangular shaped vented cavity
14
作者 SELIMEFENDIGIL Fatih OZCAN COBAN Seda OZTOP Hakan F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956-1972,共17页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f a circular-shaped porous moist object inside a two-dimensional triangle cavity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The porous object is considered to be a moist food sample,located...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f a circular-shaped porous moist object inside a two-dimensional triangle cavity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The porous object is considered to be a moist food sample,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cavity with inlet and outlet ports with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of inlet/outlet ports.Convective drying performance is numerically assessed for different values of Reynolds numbers(between 50 and 250),dry air inlet temperature(between 40 and 80℃)and different locations of the port.It is observed that changing the port locations has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flow recirculaitons inside the triangular chamber while convective drying performance is highly affected.The moisture content reduces with longer time and for higher Reynolds number(Re)values.Case P4 where inlet and outlet ports are in the middle of the walls provides the most effective configuration in terms of convective drying performance while the worst case is seen for P1 case where inlet and outlet are closer to the corners of the chamber.There is a 192%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oisture reduction of these two cases at Re=250,T=80℃ and t=1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ctive drying porous domain cavity flow inlet/exit port finite element method
下载PDF
基于标识指数法的辽河流域水质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硕 《地下水》 2022年第4期93-94,170,共3页
本文将污染物源解析与辽河流域水质评价相结合,考虑流域水系特点选择NH-N、BOD、COD等6项典型指标,并以判别分析法为辅、以水质标识指数法为主,对流域干流水质及其主要污染物来源用多元统计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炼钢厂的生产废... 本文将污染物源解析与辽河流域水质评价相结合,考虑流域水系特点选择NH-N、BOD、COD等6项典型指标,并以判别分析法为辅、以水质标识指数法为主,对流域干流水质及其主要污染物来源用多元统计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炼钢厂的生产废水所形成的有毒有机污染物,石油化工厂、冶金厂、造纸厂排放的富营养化污水以及城市生产生活污水中的耗氧有机物为辽河流域3种典型污染物的来源;(2)流域中、下游水质整体处于中度污染程度,耗氧有机物、富营养化因子和有毒有机物3种典型污染物对流域污染的贡献率依次为56.72%、18.36%、17.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识指数法 多元统计法 流域干流 水质评价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大团聚体特征 被引量:14
16
作者 苏芳莉 赵光辉 +2 位作者 王铁良 李海福 李一鸣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4-931,共8页
土壤大团聚体含量能表征土壤结构稳定性,反映土壤结构变化趋势。本研究在辽河干流中下游流域主要沙化区分析湿地、林地、农田和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对0-20cm土层土壤大团聚体(>0.25 mm)含量和稳定性的影响,及各粒径大团聚体的空间异... 土壤大团聚体含量能表征土壤结构稳定性,反映土壤结构变化趋势。本研究在辽河干流中下游流域主要沙化区分析湿地、林地、农田和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对0-20cm土层土壤大团聚体(>0.25 mm)含量和稳定性的影响,及各粒径大团聚体的空间异质性,并进行空间插值模拟其分布。结果显示,农田土壤团聚体破坏率最大,达到46.98%,林地最小,为26.36%;依据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颗粒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评价土壤结构稳定性强弱为湿地>林地>农田>草地;4种土地利用导致土壤大团聚体稳定性差异显著(P<0.05),湿地和草地之间的差异性最显著;湿地土壤结构相对最好,其次是林地和农田,草地相对最差。本研究结果可为辽河干流流域土地沙化程度评价及分区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干流中下游流域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大团聚体 水稳定性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塔里木垦区水资源管理分析及思考
17
作者 李新明 《兵团工运》 2005年第2期22-22,共1页
农二师塔里木垦区地处塔里木河流域下游地区,几十年的屯垦戍边是一部与水亲密相处、荣枯与共的历史。近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道路、饮水、农电网、光缆电视、小城镇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促进了农垦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支持灌溉区水利设施建设... 农二师塔里木垦区地处塔里木河流域下游地区,几十年的屯垦戍边是一部与水亲密相处、荣枯与共的历史。近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道路、饮水、农电网、光缆电视、小城镇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促进了农垦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支持灌溉区水利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增大,水与生存、水与发展的关系愈显密不可分,正视塔里木垦区水之历史水之现状,从容应对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垦区 塔里木河流域 水资源 管理分析 塔里木河下游 农二师 孔雀河 小城镇建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塔里木河干流流域
下载PDF
Anthropogenic Impacts on the Sediment Flux in the Dry-hot Valleys of Southwest China—an Example of the Longchuan River 被引量:3
18
作者 ZHOUYue LUXixi +1 位作者 HUANGYing ZHUYunm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04年第3期239-249,共11页
The sediment flux data, measured from a dry-hot valley of the Longchuan River, a tributary of the lower Jinsha River, were analyzed with Mann-Kendall test, Seasonal Mann-Kendall test and Sen’s test. In both the upper... The sediment flux data, measured from a dry-hot valley of the Longchuan River, a tributary of the lower Jinsha River, were analyzed with Mann-Kendall test, Seasonal Mann-Kendall test and Sen’s test. In both the upper reaches (Xiaohekou) and the lower reaches (Xiaohuangguayuan), the sediment fluxes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from 1970 to 2001,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water discharge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period and numerous reservoir constructions which contribute to the trap of sediment. Thi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intensification of human activities, especially the activities related to land surface disturbances such as deforestation and afforestation, expansion of agriculture land, and road constructions. This increase i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river observed at the place of Xiaohuangguayuan due to the dry-hot climate. The profound increase in sediment flux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sedimentation problems of the on-going Three Gorges Reservo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 flux dry-hot valley DEFORESTATION AFFORESTATION RESERVOIR road construction
下载PDF
Impact of Meteorological Drought on Streamflow Drought in Jinghe River Basin of China 被引量:5
19
作者 ZHAO Lin LYU Aifeng +5 位作者 WU Jianjun Michael HAYES TANG Zhenghong HE Bin LIU Jinghui LIU M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6期694-705,共12页
Under global climate change, drough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natural hazards, aff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life. Drought can be categorized as meteorological, agricultural, hydrological or... Under global climate change, drough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natural hazards, aff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life. Drought can be categorized as meteorological, agricultural, hydrological or socio-economic drought. Among the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drought, hydrological drought, especially streamflow drought, has been given more attention by local governments, researchers and the public in recent years. Identifying the occurrence of streamflow drought and issuing early warning can provide timely information for effectiv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streamflow drought is detected by using the Standardized Runoff Index, whereas meteorological drought is detected by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frequency, magnitude, onset and duration are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impact of meteorological drought on streamflow drough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Jinghe River Basin in Northwest China, mainly providing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 Eleven meteorological droughts and six streamflow droughts were indicated during 1970 and 1990 after pooling using Inter-event time and volume Criterion method. 2) Streamflow drought in the Jinghe River Basin lagged meteorological drought for about 127 days. 3) The frequency of streamflow drought in Jinghe River Basin was less than meteorological drought. However, the average duration of streamflow drought is longer. 4) The magnitude of streamflow drought is greater than meteorological drought. These results not only play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role in understan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drought categories, but also hav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streamflow drought mitigation and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amflow drought meteorological drought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SPI) Standardized Runoff Index (SRI) timelag Jinghe River Basin
下载PDF
Runoff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in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 During 1960-2010 被引量:13
20
作者 WANG Huaijun CHEN Yaning +1 位作者 LI Weihong DENG Haij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3期286-300,共15页
Based on runoff,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1960 to 2010,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 in the arid region of the northwester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The long-term trends of hydr... Based on runoff,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1960 to 2010,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 in the arid region of the northwester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The long-term trends of hydroclimatic variabl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both Mann-Kendall test and distributed-free cumulative sum (CUSUM) chart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an annual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from 1960 to 2010.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exhibits an increasing trend, especially in the south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nd the North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f Xinjiang in the study period. Step changes occur in 1988 in the mean annual air temperature time series and in 1991 in the precipitation time series. The runoff in different basins shows different trends, i.e.,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in the Kaidu River, the Aksu River and the Shule River, and decreasing in the Shiyang River. Correlation analy- sis reveals that the runoff in the North Xinjiang (i.e., the Weigan River, the Heihe River, and the Shiyang River) has a strong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rainfall, while that in the south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north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nd the Shule River has a strong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air temperature. The trends of rtmoff have strong negative correla- tions with glacier coverage and the proportion of glacier water in runoff. From the late 1980s, the climate has become warm and wet in the arid region of the northwestern China. The change in runoff is interacted with air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glacier covera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reamflow in the arid region of the northwestern China is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regional water resourc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climatic variables climate change step change water resources arid reg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