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俄时期英国对中亚的干涉外交及其影响
1
作者 朱新光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1-64,共4页
苏俄时期,英国向中亚推行干涉外交,即军事上采用入侵、收买、策反,颠覆中亚苏维埃政权;双边关系上通过向中亚派遣官方使团,培植亲英势力;经济上通过对中亚棉花的专控和经济渗透,扰乱苏俄国内经济,以谋取在中亚更大的经济实惠;宗教上鼓... 苏俄时期,英国向中亚推行干涉外交,即军事上采用入侵、收买、策反,颠覆中亚苏维埃政权;双边关系上通过向中亚派遣官方使团,培植亲英势力;经济上通过对中亚棉花的专控和经济渗透,扰乱苏俄国内经济,以谋取在中亚更大的经济实惠;宗教上鼓吹泛伊斯兰教思想,并通过建立“泛伊斯兰同盟”,企图将中亚据为己有;当然,英国的干涉外交是难以得逞的,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俄时期 英国 中亚 干涉外交
下载PDF
试论林肯政府反干涉外交的成败
2
作者 崔斌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南北战争中,林肯政府反对外来干涉、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强决心和顽强意志,应对英、法等国干涉的灵活而不失原则的外交举措,联合国际上的同情者、同盟者的综合外交策略值得肯定;在“特伦特号事件”上先捕后放的轻率行为造成外交上的被动局... 南北战争中,林肯政府反对外来干涉、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强决心和顽强意志,应对英、法等国干涉的灵活而不失原则的外交举措,联合国际上的同情者、同盟者的综合外交策略值得肯定;在“特伦特号事件”上先捕后放的轻率行为造成外交上的被动局面,对南方军事封锁造成的法律问题引发了一系列外交纠纷,《解放宣言》的延后发布不利于争取国际社会舆论等则是应当力所避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内战 林肯政府 英法干涉 干涉外交 南部同盟
下载PDF
美国国家认同决定其干涉主义外交
3
作者 王立新 《学术界》 2003年第5期282-282,共1页
关键词 美国 国家认同 干涉主义外交 国家利益
下载PDF
英国对中巴边界谈判的外交干涉及其失败——基于英国档案的考察
4
作者 邓红英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94-101,共8页
在中巴宣布开启边界谈判之初,英国在密切关注的同时,因不愿卷入印巴克什米尔之争而避免直接介入。随着中巴边界谈判的进展,英国一度加大介入力度,积极推动印巴和谈并以此为由要求巴基斯坦延迟签署《巴中边界协定》,但在巴基斯坦坚持签... 在中巴宣布开启边界谈判之初,英国在密切关注的同时,因不愿卷入印巴克什米尔之争而避免直接介入。随着中巴边界谈判的进展,英国一度加大介入力度,积极推动印巴和谈并以此为由要求巴基斯坦延迟签署《巴中边界协定》,但在巴基斯坦坚持签署《巴中边界协定》后,英国又转而对巴基斯坦实施安抚政策。英国对中巴边界谈判外交干涉行动失败,其主要原因既是英国不能满足巴基斯坦的安全需求,无法阻止巴基斯坦追求其国家利益,同时也与英国断定巴基斯坦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亲西方的外交政策和不愿过多地介入印巴克什米尔之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巴基斯坦 中巴边界谈判 外交干涉
原文传递
联合国宪章、保护的责任与叙利亚问题 被引量:19
5
作者 曲星 《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12年第2期6-18,共13页
中国在安理会涉及叙利亚提案表决时投否决票,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为了避免又一个阿拉伯国家成为干涉主义战争的牺牲品。《联合国宪章》没有赋予安理会在一个主权国家进行"政权更迭"的权... 中国在安理会涉及叙利亚提案表决时投否决票,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为了避免又一个阿拉伯国家成为干涉主义战争的牺牲品。《联合国宪章》没有赋予安理会在一个主权国家进行"政权更迭"的权力,而"保护的责任"因其宽泛的理论解释空间而极易被滥用,冷战后西方国家发动的几次干涉主义战争的后果都背离了"保护的责任"的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利亚危机、人道主义干涉、联合国宪章、保护的责任、中国外交
下载PDF
张学良的一念之差
6
《农业开发与装备》 1995年第4期49-50,共2页
1931年9月18日夜,北平大戏院华灯异彩,京剧名流梅兰芳正在这里演出《宇宙锋》。年轻英武的少帅张学良听得入神。一个侍者匆匆走过来,小声告诉张学良场外有人求见。张学良出现片刻不悦和踌躇,随即站起来,大步走出剧场。他的秘书匆匆从他... 1931年9月18日夜,北平大戏院华灯异彩,京剧名流梅兰芳正在这里演出《宇宙锋》。年轻英武的少帅张学良听得入神。一个侍者匆匆走过来,小声告诉张学良场外有人求见。张学良出现片刻不悦和踌躇,随即站起来,大步走出剧场。他的秘书匆匆从他正在疗养的协和医院赶来,言语中流露出禁不住的惊惶:“荣臻打来电话,日本进攻沈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 蒋介石 协和医院 日本侵华 梅兰芳 北军 “九·一八” 不抵抗主义 外交干涉 波浪汹涌
下载PDF
美国“反叛乱”理论的发展及其困境 被引量:3
7
作者 葛腾飞 苏听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46,3,共20页
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勃兴和美国加大在第三世界的政治、军事干涉力度,美国政府日益关注和重视"反叛乱"理论与实践。美国"反叛乱"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大体经历了三大阶段:肯尼迪时期、里根时期... 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勃兴和美国加大在第三世界的政治、军事干涉力度,美国政府日益关注和重视"反叛乱"理论与实践。美国"反叛乱"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大体经历了三大阶段:肯尼迪时期、里根时期和小布什-奥巴马时期。其中肯尼迪时期强调对所谓"反叛乱"政府的扶持,与苏联争夺对第三世界的政治、军事控制;里根时期的"叛乱"和"反叛乱"被纳入"低强度冲突"理论的框架;小布什时期则是为了应对所谓的伊斯兰圣战主义"全球叛乱"。然而"反叛乱"理论作为美国海外干涉的一种理念依据,总是面临着对外干涉本身所固有的政治、军事和道义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外交“反叛乱”第三世界对外干涉
原文传递
The Logic of Contingency in China's Insistence on the Non-interference Principle 被引量:1
8
作者 Zhongqi Pan Ping Du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5年第4期597-615,共19页
China's insistence on the non-interference principle has been increasingly inconsistent. While China's concern with sovereignty, regime security, and legitimacy, as well as its developing country identity, have push... China's insistence on the non-interference principle has been increasingly inconsistent. While China's concern with sovereignty, regime security, and legitimacy, as well as its developing country identity, have pushed it to continue its insistence on the principle of non-interference, China's further adapta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increasing engagement in intem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new identity as a responsible power have led China to drag its feet on the same principle. To reconcile these competing forces, China has to make concessions, namely, setting preconditions to legitimize intervention, designing a sovereignty-first solution, and/or complementing the non-interference principle with alternative principles. China's application of the non-interference principle has thus been made contingent. It is more inflexible at one end of a spectrum and more flexible at the other end, with China's foreign policies shifting back and forth between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 Non-interference · Principle · Intervention · Sovereignty · Insiste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