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0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矩形通道干涸后膜态沸腾传热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虹波 陈炳德 +1 位作者 赵华 熊万玉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82-787,共6页
在流动传热基础试验平台上进行了矩形通道干涸后膜态沸腾的传热试验,研究了各种热工水力参数对膜态沸腾传热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干涸后膜态沸腾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传热过程,其壁面温度不会出现明显的脉动;随着进口含汽率的增加,膜态沸腾... 在流动传热基础试验平台上进行了矩形通道干涸后膜态沸腾的传热试验,研究了各种热工水力参数对膜态沸腾传热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干涸后膜态沸腾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传热过程,其壁面温度不会出现明显的脉动;随着进口含汽率的增加,膜态沸腾热流密度减小,壁面温度升高,传热系数减小;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大或系统压力的升高,膜态沸腾热流密度增大,壁面温度降低,传热系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态沸腾 矩形通道 干涸后 热工水力 传热
下载PDF
干涸后膜态沸腾传热计算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虹波 陈炳德 熊万玉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2-36,共5页
提出了膜态沸腾传热的物理模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干涸后膜态沸腾传热特性进行分析。通过矩形通道试验数据确定关系式系数,得到了适用于矩形通道的干涸后膜态沸腾传热计算模型,并对计算偏差进行了统计计算。文中提出的理论计算模型... 提出了膜态沸腾传热的物理模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干涸后膜态沸腾传热特性进行分析。通过矩形通道试验数据确定关系式系数,得到了适用于矩形通道的干涸后膜态沸腾传热计算模型,并对计算偏差进行了统计计算。文中提出的理论计算模型与现有不同工况范围内取得的试验数据和已有计算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现有试验数据符合良好,且相对于已有计算模型,本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态沸腾 矩形通道 干涸后 计算模型
下载PDF
矩形通道干涸后传热计算模型
3
作者 李虹波 陈炳德 +1 位作者 赵华 熊万玉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55-860,865,共7页
提出干涸后传热物理模型,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对干涸后传热特性进行分析,通过矩形通道试验数据确定关系式系数,得到了适用于矩形通道的干涸后传热计算模型.将本文模型计算结果与现有试验数据及其他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并对偏... 提出干涸后传热物理模型,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对干涸后传热特性进行分析,通过矩形通道试验数据确定关系式系数,得到了适用于矩形通道的干涸后传热计算模型.将本文模型计算结果与现有试验数据及其他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并对偏差进行了统计计算,同时分析了热工参数对干涸后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计算值与试验数据较吻合,且相对于已有计算模型,本文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涸后传热 矩形通道 计算模型 平均偏差
下载PDF
环形窄缝通道内干涸后摩擦倍增因子的试验研究
4
作者 彭常宏 秋穗正 +1 位作者 苏光辉 贾斗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7-150,共4页
在间隙为1.1和1.6 mm的环形窄缝通道内,通过内外管双面通电加热流体,进行环形窄缝通道内的干涸后弥散流区压强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得出环形窄缝通道内干涸后弥散流区全汽相摩擦倍增因子的计算式,该式能够较好地预测环形窄缝通道内干涸... 在间隙为1.1和1.6 mm的环形窄缝通道内,通过内外管双面通电加热流体,进行环形窄缝通道内的干涸后弥散流区压强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得出环形窄缝通道内干涸后弥散流区全汽相摩擦倍增因子的计算式,该式能够较好地预测环形窄缝通道内干涸后弥散流区的两相摩擦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窄缝通道 干涸后 压降
下载PDF
矩形通道干涸后最小膜沸腾传热试验研究
5
作者 李虹波 陈炳德 熊万玉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17,共6页
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流动传热基础试验平台上进行了矩形通道干涸后最小膜沸腾传热试验。通过对各种热工水力参数的试验研究,得出结论:随着进口含汽质量分数的增加,最小膜沸腾热流密度减小,含汽质量分数增加,壁面温度降低,传热系数减... 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流动传热基础试验平台上进行了矩形通道干涸后最小膜沸腾传热试验。通过对各种热工水力参数的试验研究,得出结论:随着进口含汽质量分数的增加,最小膜沸腾热流密度减小,含汽质量分数增加,壁面温度降低,传热系数减小;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大,最小膜沸腾热流密度增大,含汽质量分数减小,壁面温度升高,传热系数增大;随着系统压力的升高,最小膜沸腾热流密度增大,含汽质量分数增加,壁面温度升高,传热系数增大;相对于偏离泡核沸腾(DNB)后最小膜沸腾,干涸后最小膜沸腾的热流密度更大,壁面过热度较低,传热系数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通道 干涸后 最小膜沸腾 热工水力
下载PDF
600MW超临界压力锅炉螺旋管圈水冷壁临界干度及干涸后传热的研究
6
作者 戚光泽 周一工 朱国桢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1-4,8,共5页
以上海石洞口第二发电厂600MW超临界压力锅炉螺旋管因水冷壁为对象,针对其布置特点和实际工况,在高压水回路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测得了质量流速、热负荷、压力对临界干度影响的变化规律,总结了倾斜管顶点、测点、底点临界干度... 以上海石洞口第二发电厂600MW超临界压力锅炉螺旋管因水冷壁为对象,针对其布置特点和实际工况,在高压水回路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测得了质量流速、热负荷、压力对临界干度影响的变化规律,总结了倾斜管顶点、测点、底点临界干度的预报公式。同时,对干涸后的传热作了细致的试验研究,充分考虑了传热恶化后的热力不平衡,分别给出了顶点、测点、底点干涸后的传热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压力锅炉 螺旋管圈 临界干度 干涸后 传热
下载PDF
低质量流速下环形通道内干涸后传热实验研究
7
作者 李志辉 吴埃敏 +2 位作者 贾斗南 秋穗正 聂常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98-701,共4页
对以水为工质在中压(1 5~6 0MPa)、低质量流速(52 89~84 20kg/(m2·s))下的双面加热环形通道内的流动沸腾干涸后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由实验数据与通用的经验公式进行比较,发现这些关系式适合于中高压、高质量流速工况,而对低压、... 对以水为工质在中压(1 5~6 0MPa)、低质量流速(52 89~84 20kg/(m2·s))下的双面加热环形通道内的流动沸腾干涸后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由实验数据与通用的经验公式进行比较,发现这些关系式适合于中高压、高质量流速工况,而对低压、低质量流速工况存在较大的偏差.考虑了蒸汽物性参数和壁面温度对换热的影响,在Groeneveld公式形式的基础上,引入Polomik公式中壁面温度和饱和温度比值关系的修正因子,分析了影响壁面温度的热流密度、压力和质量流速等因素,得出了一个适合中压、低质量流速下新的干涸后传热计算关系式.该关系式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通道 干涸后传热 壁面温度 低质量流速
下载PDF
环形狭缝通道内干涸后传热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增辉 贾斗南 +2 位作者 刘瑞兰 苏光辉 秋穗正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20,共5页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的高温流体 ,由下向上流过电加热内、外管壁间的环形狭缝 ,对同心竖直环形狭缝进行了干涸后换热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环形缝隙中的干涸后换热 ,与普通环形通道中的换热有着明显不同。试验中发现在相同热流密度下内...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的高温流体 ,由下向上流过电加热内、外管壁间的环形狭缝 ,对同心竖直环形狭缝进行了干涸后换热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环形缝隙中的干涸后换热 ,与普通环形通道中的换热有着明显不同。试验中发现在相同热流密度下内管换热能力大于外管。应用Groeneveld公式 ,拟给出适合试验数据的换热公式。在试验的基础上 ,对内外管中较大的热流密度 ,与内外管热流密度的平均值的比值建立变量 ,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建立了适合工程实际应用的环形狭缝通道干涸后传热计算经验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狭缝通道 传热 干涸 多元线性回归 去离子水 换热试验
下载PDF
矩形通道干涸后过渡沸腾传热试验研究
9
作者 李虹波 陈炳德 熊万玉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57,共6页
在流动传热基础试验平台上进行了矩形通道干涸后过渡沸腾传热试验。对过渡沸腾的传热特性进行分析;对进口含汽率、质量流速、系统压力等各热工水力参数对过渡沸腾传热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干涸后过渡沸腾是一个不稳定的传热过... 在流动传热基础试验平台上进行了矩形通道干涸后过渡沸腾传热试验。对过渡沸腾的传热特性进行分析;对进口含汽率、质量流速、系统压力等各热工水力参数对过渡沸腾传热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干涸后过渡沸腾是一个不稳定的传热过程,壁面温度发生明显的脉动,过渡沸腾会引起质量流速和流道进出口压降等流动参数的脉动;进口含汽率的增加会导致过渡沸腾热流密度减小,壁面温度升高,传热系数减小;质量流速的增大或者系统压力的升高均会导致过渡沸腾热流密度增大,壁面温度降低,传热系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通道 干涸 过渡沸腾 热工水力
下载PDF
草原干涸湖床地表粒度特征及其对沙尘释放的影响
10
作者 李思瑶 蒙仲举 祁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6,共9页
[目的]为探究干涸湖盆典型地表风蚀过程及盐碱尘暴形成的机理。[方法]以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查干淖尔干涸盐湖为研究对象,从湖心到湖岸根据盐湖地表的动态演化过程选择4种典型地表(结皮地表、破碎地表、活化地表和沙化地表),分析从湖心... [目的]为探究干涸湖盆典型地表风蚀过程及盐碱尘暴形成的机理。[方法]以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查干淖尔干涸盐湖为研究对象,从湖心到湖岸根据盐湖地表的动态演化过程选择4种典型地表(结皮地表、破碎地表、活化地表和沙化地表),分析从湖心到湖岸近地表土壤粒度分布特征、风速廓线及输沙规律等。[结果](1)从湖心向湖岸延伸,地表0-2 cm沉积物颗粒粒配整体呈逐渐变粗的趋势,且以黏粒和粉粒为主;(2)干涸盐湖从湖心到湖岸风速整体呈降低趋势,不同地表的风速廓线基本符合Karman的速度对数分布规律,且拟合效果较好(R 2>0.90);(3)破碎地表的输沙量最大,约为结皮地表的50倍,且由于有限沙尘供应,导致结皮地表的输沙率随高度变化呈现线性规律(R^(2)=0.80),其他3种地表的输沙率随高度变化呈现指数函数形式(R^(2)>0.97);(4)在近地表0~50 cm高度内,风沙流中携带的沙粒平均粒径为2~8μm,属于粉粒,分选性较差,偏度以负偏为主,峰态以中等和尖窄为主。[结论]整体来看,破碎地表上的风蚀作用最强,结皮地表上的风蚀作用最弱。可通过提高沙粒的临界启动风速阈值和下垫面的覆盖度等方式减弱该地区的风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干淖尔湖 干涸湖盆 粒度参数 风沙流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措施对活检钳缝隙内干涸血液去除及清洗质量的效果评价
11
作者 李雪雨 周枫璐 何泳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4-7,共4页
对比和分析不同预处理措施对提高活检钳缝隙内干涸血液与清洗质量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取500件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回收清洗及消毒处理的活检钳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段为2022年4月至2022年10月,以随机数表法将活检钳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比和分析不同预处理措施对提高活检钳缝隙内干涸血液与清洗质量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取500件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回收清洗及消毒处理的活检钳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段为2022年4月至2022年10月,以随机数表法将活检钳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有活检钳250件,对照组活检钳应用多酶溶液浸泡预处理方式,观察组活检钳采用喷洒即效泡沫保湿剂的预处理方式,完成清洗后对比清洗质量,所用检测方法包括目测法、5倍放大镜法、潜血试验法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对比两组器械清洁、器械维护与器械质控评分。结果 两组活检钳目测法清洗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倍放大镜法、潜血试验法和 ATP生化测定法的清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人工操作耗时更短且器械损耗率更低,两组各项目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活检钳实施喷洒即效泡沫保湿剂的预处理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清洗质量,可有效去除缝隙内干涸血液并提高清洗合格率,对于降低医院交叉感染风险和器械损耗有重要价值,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检钳 干涸血液 预处理 清洗合格率 损耗率
下载PDF
阿拉善高原干涸湖床沉积物与华北地区沙尘暴 被引量:31
12
作者 岳乐平 杨利荣 +5 位作者 李智佩 王珉 张维吉 聂浩刚 张睿 武力超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1-317,共7页
文章通过内蒙古阿拉善高原古居延泽干涸湖床沉积物、周缘活动沙丘、沙质草原地表土壤及古代弃荒土地的粒度组成分析 ,论述干涸湖床沉积物对沙尘天气的影响。古居延泽湖床沉积粒度分析结果表明 ,干涸湖床的地表湖相沉积物粒径小于 10 μ... 文章通过内蒙古阿拉善高原古居延泽干涸湖床沉积物、周缘活动沙丘、沙质草原地表土壤及古代弃荒土地的粒度组成分析 ,论述干涸湖床沉积物对沙尘天气的影响。古居延泽湖床沉积粒度分析结果表明 ,干涸湖床的地表湖相沉积物粒径小于 10 μm的颗粒占 6 4 %以上 ,可以在一般风暴条件下在大气中搬运几千公里 ,这意味着西北地区干涸湖床产生的粉尘在风暴作用下可以横扫整个东亚北部地区。中国西北地区冬、春季多西北风造成沙尘暴或扬沙天气 ,西部沙漠、沙地或沙质草场遭遇强风时沙尘被席卷进气流 ,但其中粗砂粒扬起的高度、搬运的距离有限 ,当风力稍稍减弱 ,粗颗粒砂粒沉降 ,而粉尘继续悬浮运移。当强风途径下一个沙区时新的沙尘加入 ,沙尘暴呈“接力方式”继续向东南部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沙尘暴 干涸湖床 居延泽 阿拉善高原
下载PDF
艾比湖干涸湖底化学组成及盐尘的风运堆积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东伟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1 位作者 穆桂金 徐俊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7-162,共6页
选择亚洲中部典型干涸尾闾湖——艾比湖干涸湖底及其下风向约200km的范围为研究区,并把研究区分为干涸湖底风蚀区和盐尘扩散堆积区两个子区.通过对两子区连续多年野外实地观测、采样分析、定点试验等手段,研究了干涸湖底表层沉积物的化... 选择亚洲中部典型干涸尾闾湖——艾比湖干涸湖底及其下风向约200km的范围为研究区,并把研究区分为干涸湖底风蚀区和盐尘扩散堆积区两个子区.通过对两子区连续多年野外实地观测、采样分析、定点试验等手段,研究了干涸湖底表层沉积物的化学组成、湖底风蚀动态和盐尘的扩散堆积规律.结果表明,艾比湖干涸湖底不同地表形态(结晶盐壳、盐-淤泥-黏土壳、风蚀堆积壳)间可溶性盐含量差异显著,盐类混合物中以硫酸盐和氯化物为主,二者基本占全部可溶性盐的90%,碳酸盐含量甚微.春秋两季是湖底风蚀和盐碱尘暴的高发期,盐分堆积动态与风期变化一致,春、秋两季大风期,降尘中盐通量最高;冬、夏两季降尘中盐通量较低.干涸湖底下风向盐尘的堆积强度以精河为中心分别向西北和东北方向递减,盐尘在风运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分异规律,硫酸盐比氯化物具有更远距离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干涸湖底 风蚀 盐尘
下载PDF
罗布泊干涸时间讨论 被引量:16
14
作者 钟骏平 邱宏烈 +3 位作者 董新光 蒋平安 武红旗 杨鹏年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共4页
罗布泊干涸时间过去被许多人认为是1972年,但美国近年公开的其第一代侦察卫星CORONA影像显示,它1961年已干涸;另据1958航测1963出版的1∶10万地形图,被称为大耳朵湖区的罗布泊,有面积超过5000km2的水面。据此认为罗布泊是1958-1961年间... 罗布泊干涸时间过去被许多人认为是1972年,但美国近年公开的其第一代侦察卫星CORONA影像显示,它1961年已干涸;另据1958航测1963出版的1∶10万地形图,被称为大耳朵湖区的罗布泊,有面积超过5000km2的水面。据此认为罗布泊是1958-1961年间迅速干涸的。但通过水量平衡计算、盐壳特征及影像分析,对1958年淹没区如此巨大提出置疑。若置疑成立,那大耳朵湖区的盐壳及其在卫星影像上表现出的纹理,就可能不是在1958-1961年间由湖水的迅速干涸而形成。它可能是在更早的时期,例如是全新世晚期以来,由当时作为一个盐湖的罗布泊,逐渐干缩(干缩过程有反复)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泊 干涸 航测 全新世晚期 地形图 卫星影像 形成 置疑 出版 面积
下载PDF
CO_2微细通道流动沸腾换热干涸特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昊 柳建华 +3 位作者 张良 姜林林 丁杨 梁亚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76-1682,共7页
针对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在微细通道内两相流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与理论研究,采用红外成像观测与传热系数实验研究,定量与定性地分析了热通量2~35 k W·m-2,饱和温度-10~10℃工况时,内径为1、2、3 mm圆管内的传热系数。实验结果表明... 针对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在微细通道内两相流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与理论研究,采用红外成像观测与传热系数实验研究,定量与定性地分析了热通量2~35 k W·m-2,饱和温度-10~10℃工况时,内径为1、2、3 mm圆管内的传热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当质量流率增加时干涸起始干度逐渐降低,当质量流率小于临界值时,干涸现象结束之后,传热系数随着质量流率增加基本维持不变,而当质量流率大于临界值时,干涸现象结束之后,随着质量流率增加传热系数相应增加;随着管径增加,干涸发生的质量流率越小,临界热通量越大,同时管径越小传热系数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微细通道 两相流 成像 干涸
下载PDF
新疆艾比湖干涸湖底不同景观单元蒸发盐分布与变化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葛拥晓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1 位作者 马龙 张登清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6-624,共9页
盐尘暴是由干旱、半干旱区尾闾湖于涸湖底及其附近盐质荒漠风蚀所导致的一种灾害性极强的天气现象.盐尘主要来自风蚀过程中干涸湖底盐分的释放.由于干涸湖底不同的植被覆盖状况,导致风蚀过程中盐分损失不同.为了解风蚀过程中不同景... 盐尘暴是由干旱、半干旱区尾闾湖于涸湖底及其附近盐质荒漠风蚀所导致的一种灾害性极强的天气现象.盐尘主要来自风蚀过程中干涸湖底盐分的释放.由于干涸湖底不同的植被覆盖状况,导致风蚀过程中盐分损失不同.为了解风蚀过程中不同景观单元下盐分分布与变化特征,选择艾比湖干涸湖底自然状态下典型的6种景观单元(胡杨林带(Landscape1,简写为L1)、乔本结合带(L2)、草本结合带(L3)、芦苇荒漠带(IA)、梭梭荒漠带(1.5)、无植被覆盖(L6)),于2011年6月初和10月初2次采集沉积物样品,运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各个景观单元下盐分的分布与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次采样不同景观单元0~30cm和30~60cm处阳离子Na^+、K^+、Mg^2+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Na^+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含量最高,而不同景观单元0~30cm和30~60cm处阴离子Cl^-、SO4^2-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CO3^2-、HCO3^-含量甚微;2)干涸湖底沉积物的主要盐分类型是NaCl,其次是CaSO4,其它盐分含量较小,且不同景观单元相同深度沉积物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无论是盐分离子组成还是含量,L5均最高,其次是L6,而12均最低.随着深度的增加,不同景观单元沉积物中的盐分含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随着时间变化,景观单元L2、L3、14、L5、L6盐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L1盐分含量减少;3)在小尺度范围内,局地气候条件相对均一,地下水矿化度、地下水埋深及沉积物性质差别不大,不同景观类型是影响盐分表聚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涸湖底 蒸发盐 景观单元 艾比湖
下载PDF
再论罗布泊“大耳朵”地区的干涸时间 被引量:12
17
作者 钟骏平 马黎春 +3 位作者 李保国 蒋平安 邱宏烈 武红旗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6,共7页
在收集前人考察成果及各类遥感影像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对罗布泊“大耳朵”地区干涸时间获得若干新认识。经过对1958年航片重新解译,认为根据1958年航测资料估绘,于1963年出版的罗布泊1:100000地形图在“大耳朵”地区标注地物属... 在收集前人考察成果及各类遥感影像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对罗布泊“大耳朵”地区干涸时间获得若干新认识。经过对1958年航片重新解译,认为根据1958年航测资料估绘,于1963年出版的罗布泊1:100000地形图在“大耳朵”地区标注地物属性不正确,1958年干涸的环状盐壳地貌已经形成,未被洪水淹没。盐沙包…Cs分析结果表明,高约1m盐沙包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含^136Cs堆积层仅表层9cm,证明1958年“大耳朵”未被洪水淹没。“大耳朵”地区干盐湖盐壳粉砂含量高达10%-30%,如此大量风尘堆积的存在,也说明其形成不可能在4—5年内完成。土壤下层湖积淤泥HC测定结果表明在剖面F01处全新世早、中期均为水淹没并植物茂盛,最上层位于深105cm处淤泥距今3000余年。罗布泊“大耳朵”地区除“耳心”在20世纪30年代还有水覆盖外,其余广大盐壳区主要是在全新世晚期,由西向东逐渐干涸,完成由淡水湖-半成水湖-成水湖-盐湖-干盐湖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泊 “大耳朵”地区 干涸时间
下载PDF
青土湖干涸湖底风沙区植被特征与地表输沙量关系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树江 杨自辉 +6 位作者 王强强 王多泽 王飞 樊宝丽 张逸君 李易珺 王明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4,共6页
以青土湖干涸湖底为研究对象,选择9种典型立地类型,开展群落组成、植被数量特征、地表风沙流输沙量的观测分析,研究了植被特征与输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青土湖干涸湖底主要风沙区灌木层植物4种,隶属4科4属;草本层植物11种,隶属... 以青土湖干涸湖底为研究对象,选择9种典型立地类型,开展群落组成、植被数量特征、地表风沙流输沙量的观测分析,研究了植被特征与输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青土湖干涸湖底主要风沙区灌木层植物4种,隶属4科4属;草本层植物11种,隶属4科11属,灌木层平均盖度为11.2%,草本层平均盖度6.5%,植被稀疏,物种建群种单一。不同立地类型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现波动变化特征且存在差异性,其中流动沙丘白刺灌丛、固定沙丘白刺灌丛、荒地盐爪爪群落多样性指数较高;固定沙丘白刺灌丛、流动沙丘白刺灌丛、湖底滩地植被分布较均匀。9种立地类型地表风沙流输沙量监测期各月呈现湖底滩地累计输沙量最大,湖底盐爪爪群落和流动沙丘白刺灌丛次之,且上述3种类型输沙量与其他6种立地类型输沙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湖底植被特征中灌木层盖度与地表平均输沙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 干涸湖底 植被特征 输沙量
下载PDF
艾比湖近期出现大面积干涸 被引量:12
19
作者 沙依然 李聪 +1 位作者 陈爱京 毛炜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6-616,共1页
The Ebinur Lake and its peripheral regions are the important wetlands in Xinjiang. However, its lake bed is recently dried up in large area. Analyzing from the data monitored by EOSVMODIS satellite, the water area of ... The Ebinur Lake and its peripheral regions are the important wetlands in Xinjiang. However, its lake bed is recently dried up in large area. Analyzing from the data monitored by EOSVMODIS satellite, the water area of the Ebinur Lake has been sharply reduced since summer 2006, its lake bed has been dried up in large area since late-July, and such situation became more serious up to mid-August. According to the data monitored by EOS\MODIS satellite, the water area of the lake was 550.6 km2 on August 19, 2006, and it was reduced by 263.4 km2, 126.4 km2 and 158.4 km2 comparing with that in late-July and early-August 2006 and mid-August 2005, respectively.According to the data monitored by EOS\MODIS satellite, the water area of the Ebinur Lake fluctuated in a range of 700-1 000 km2 during the period from April 2002 to July 2006, and it was larger than 1000km2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end of spring to early summer 2005 (Tab.1). However, the water area of the Ebinur Lake was reduced to 550.6 km2 in mid-August 2006, the lake bed was dried up in large area, and the water area was the smallest since recent 4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面积 艾比湖 干涸 MODIS 周边地区 卫星监测 EOS 湿地
下载PDF
呼伦湖水位变动与20世纪初干涸缘由探讨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翀 叶柏生 +2 位作者 杨玉生 廖文根 马巍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45,共3页
本文在1961~2002年呼伦湖流域水量平衡分析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流域内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长序列的气象降雨资料,综合分析气候变化与湖泊水量、水位变动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情景分析了1900年气候变化对湖泊水位、容积过程的影响。认为190... 本文在1961~2002年呼伦湖流域水量平衡分析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流域内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长序列的气象降雨资料,综合分析气候变化与湖泊水量、水位变动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情景分析了1900年气候变化对湖泊水位、容积过程的影响。认为1900年前后呼伦湖的干涸,是在野外调查中,由于一些误解而产生的一个错误认识,是不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1900年干涸 水量平衡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