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州市地表干湿分布特征及其与农业干旱的关系 被引量:13
1
作者 马治国 陈惠 《气象科技》 2008年第1期82-86,共5页
潜在蒸散量和干湿指标的分析对于地表水资源的多少和农业干旱灾害的发生分析都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福州市气象站基本气象资料,分析了近34年来地表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福州市的地表潜在蒸散... 潜在蒸散量和干湿指标的分析对于地表水资源的多少和农业干旱灾害的发生分析都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福州市气象站基本气象资料,分析了近34年来地表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福州市的地表潜在蒸散量一直呈现增大趋势;1991年为一个气候跃变点,在1991年以前基本以负距平为主,以后则以正距平为主。②20世纪初期,湿润指数呈现急剧下降趋势,这是由降水量减少和潜在蒸散量增大造成的;年均湿润指数并没有发生明显的突变。③从湿润指数看,秋季最干燥,最容易发生旱灾,其次是夏季和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量 湿润指数 干湿分布 福州市
下载PDF
福建省南部沿海地表干湿分布的气候特征分析
2
作者 马治国 李丽纯 +1 位作者 杨凯 李文勇 《福建气象》 2009年第6期36-38,共3页
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包括厦门、漳州、泉州三市)的南部沿海地区的30年(1971~2000年)地表干湿变化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湿润指数变化呈现随机趋势,最大的值出现1990年,最小值出现在1971年;各个地市最小值出现时间具有一致性... 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包括厦门、漳州、泉州三市)的南部沿海地区的30年(1971~2000年)地表干湿变化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湿润指数变化呈现随机趋势,最大的值出现1990年,最小值出现在1971年;各个地市最小值出现时间具有一致性,但是最大值漳州却与其他地市不一样。(2)湿润指数30年平均值为2.07,20世纪80~90年代湿润指数值较大,属于较湿润时期;而70年代,属于一个相对干燥的时期。区域内湿润指数具有分布不平衡性,从南至北逐渐增加,变化范围也较大。(3)月均湿润指数分布不均匀,其值相对较大的月份是3~6月份,相对较小的是10~12月,最大值出现在3月,最小值出现在11月。(4)湿润指数季节分布是最大值是春季,最小值是在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指数 干湿分布 气候特征 福建南部沿海
下载PDF
阿尔山市地表干湿分布特征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忠霞 范洪刚 李振海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9年第S2期246-250,共5页
潜在蒸散量和干湿指标的分析对于地表水资源的多少和干旱灾害分析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阿尔山市气象局有关资料,分析了近37a来地表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阿尔山市地表年... 潜在蒸散量和干湿指标的分析对于地表水资源的多少和干旱灾害分析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阿尔山市气象局有关资料,分析了近37a来地表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阿尔山市地表年均潜在蒸散量一直呈增大的趋势。②21世纪以来,湿润指数呈急剧下降的趋势,年均湿润指数与降水量的转折是同步的,年潜在蒸散量与年平均气温转折时间是一致的。③湿润指数分析显示,春秋季最干燥,容易发生旱灾,其次是夏季和冬季。④从对湿润指数(K)、潜在蒸散量(Eti)、年降水量(R)、年平均气温(T)的变化趋势来看,阿尔山市干旱化有加重的趋势,降水有集中的趋势,阶段性干旱有增多、加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量 湿润指数 干湿分布 突变
下载PDF
雷州半岛干湿分布规律及其农业利用
4
作者 董慧涵 《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年第2期67-73,共7页
本文以统计的方法,分析了雷州半岛干湿分布的规律,半岛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但时空分配不均匀,且蒸发量大,常有旱情:算出了半岛陆面蒸发、水面蒸发和最大可能蒸发量,并从干燥指说明干季时干旱程度显著。提出了利用其干湿分布特点... 本文以统计的方法,分析了雷州半岛干湿分布的规律,半岛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但时空分配不均匀,且蒸发量大,常有旱情:算出了半岛陆面蒸发、水面蒸发和最大可能蒸发量,并从干燥指说明干季时干旱程度显著。提出了利用其干湿分布特点及有利的气候条件,趋利避害,发展甘蔗、菠萝、柑橙生产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 甘蔗 菠萝 柑橙 雷州半岛 广东 干湿分布 农业生产 分布规律
下载PDF
阿尔山市地表干湿分布特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5
作者 杨忠霞 范洪刚 +1 位作者 李振海 杨忠云 《内蒙古气象》 2009年第3期27-29,共3页
利用阿尔山市的气象资料,分析了1971—2007年地表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阿尔山市地表潜在蒸散量一直呈增大的趋势。(2)从对湿润指数(K)、潜在蒸散量(Eti)、年降水量(R)、年平均气温(T)的趋... 利用阿尔山市的气象资料,分析了1971—2007年地表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阿尔山市地表潜在蒸散量一直呈增大的趋势。(2)从对湿润指数(K)、潜在蒸散量(Eti)、年降水量(R)、年平均气温(T)的趋势分析看,阿尔山市干旱化有加重的趋势,降水有集中的趋势,阶段性干旱有增多加重的发展趋势,从而导致阿尔山市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量 湿润指数 干湿分布
下载PDF
重建千年东亚夏季风干湿分布型指数 被引量:9
6
作者 钱维宏 朱亚芬 汤帅奇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2075-2082,共8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中国1951~2008年160站月平均降水量和美国NCEP再分析月平均风和湿度资料,建立了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干湿分布型与东亚夏季风向北推进的关系.利用王绍武建立的公元950年以来的我国东部历史时期6种夏季干湿分布型,重建...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中国1951~2008年160站月平均降水量和美国NCEP再分析月平均风和湿度资料,建立了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干湿分布型与东亚夏季风向北推进的关系.利用王绍武建立的公元950年以来的我国东部历史时期6种夏季干湿分布型,重建了过去千年东亚夏季风干湿分布型指数序列.高(低)指数指示东亚夏季风气流偏强(弱),推进位置偏北(南),对应北方(南方)降水偏多的分布型.东亚季风干湿分布型指数具有60-70年的周期性年代际变化.过去千年中,我国北方出现过连续10年的区域湿润期和连续10年以上的区域干旱期.当前东亚夏季风干湿分布型指数正处于年代际的低谷时期,对应着我国南方降水偏多,北方降水偏少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季风指数 千年序列 干湿分布 年代际变化 东亚
原文传递
我国西南地区秋季干湿分类及主要类型异常年环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徐栋夫 李栋梁 王慧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3-385,共13页
本文使用我国西南地区97站1960-2009年逐日资料,计算了考虑降水和气温的干湿指数,分析了西南地区秋季及9、10、11月干湿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相似方法,构造了综合相似指数,对历年干湿分布进行分类,并给出了秋季各月各类干湿出... 本文使用我国西南地区97站1960-2009年逐日资料,计算了考虑降水和气温的干湿指数,分析了西南地区秋季及9、10、11月干湿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相似方法,构造了综合相似指数,对历年干湿分布进行分类,并给出了秋季各月各类干湿出现的概率。此外还使用再分析资料分月探讨了干湿分布主要类型异常年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秋季存在显著的干旱化趋势,且该地区干湿变化存在全区一致、东西相反和南北相反的特征。根据干湿变化主要模态的空间型,利用综合相似指数可以将历年秋季干湿分为全区一致偏干型、全区一致偏湿型、东湿西干型、东干西湿型、南湿北干型、南干北湿型和非典型型,共7类。全区干湿一致型出现的次数最多(不低于50%),东西相反型次之(约25%),南北相反型较少(约15%),而出现非典型型次数极少(不足10%)。从季节内尺度来看,全区偏干(湿)的持续性较差,但10月份的东部偏湿区域则有较大几率(不低于50%)在下个月扩展到整个区域。全区偏干型异常年,东亚大槽偏弱或偏东,冷空气南侵困难;南海上空低层维持一个异常的气旋环流,西南地区暖湿气流输送偏弱;西太平洋副高偏强、西伸,南亚高压面积偏大,与西太副高重叠,西南地区长期受高压控制。这种异常环流形势的维持,使得该地区天气晴朗少雨,气温偏高,持续干旱。偏湿型异常年则基本呈相反的环流特征。而西南地区东、西部上空异常的垂直运动和东部低层的南、北风异常是造成东湿(干)西干(湿)型异常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指数 相似方法 综合相似指数 干湿分布分类 环流特征
下载PDF
洱海入湖河口湿地干湿季沉积物氮、磷、有机质垂向分布特征及污染风险差异性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书锦 刘云根 +2 位作者 王妍 侯磊 张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615-4625,共11页
以云南洱海罗时江河口湿地为典型对象,利用柱状底泥分层采样器采集罗时江河口湿地表层(0~10 cm)、中层(10~30 cm)和底层(30~60 cm)沉积物样品,分析干、湿季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OM)垂向分布特征,并对沉积物进行污染风险评... 以云南洱海罗时江河口湿地为典型对象,利用柱状底泥分层采样器采集罗时江河口湿地表层(0~10 cm)、中层(10~30 cm)和底层(30~60 cm)沉积物样品,分析干、湿季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OM)垂向分布特征,并对沉积物进行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干季罗时江河口湿地表层、中层和底层沉积物TN平均含量分别为1.734、1.453和1.255g·kg^(-1),TP平均值分别1.085、1.034和0.992 g·kg^(-1),OM平均值分别为59.051、47.730和42.133 g·kg^(-1);湿季罗时江河口湿地表层、中层和底层沉积物TN平均含量分别为1.147、0.948和0.895 g·kg^(-1),TP平均值分别0.599、0.523和0.519g·kg^(-1),OM平均值分别为53.098、46.897和43.395 g·kg^(-1);干、湿季各指标含量垂向分布随沉积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表层富集明显;三层沉积物各指标含量均为干季高于湿季,且除OM外,TN和TP均达到显著差异(P<0.01).2单因子指数(PI)、有机氮指数(ON)和有机指数(OI)评价结果表明,整体上干季沉积物氮磷属于重度污染,有机质属于中度污染;湿季沉积物氮和有机质均为中度污染,磷为轻度污染;总体上沉积物氮、磷、有机质污染水平为干季高于湿季,且干、湿季各污染指数均为表层最高,中层次之,底层最低,表层污染最为严重.3干、湿季罗时江河口湿地污染来源存在差异,干季以外源为主,湿季以内源为主;干季沉积物营养盐潜在释放风险较湿季大,且以表层释放风险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罗时江河口湿 沉积物氮、磷、有机质 湿季垂向分布特征 污染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DARMA模型在中国日降水量随机模拟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曾文颖 宋松柏 +2 位作者 康艳 马瑞 高轩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91-1003,共13页
为提高日降水量随机模拟精度,研究了DARMA模型模拟中国日降水量的普适性。采用中国大陆811个气象站点的日降水系列,建立DARMA(1,1)模型以模拟日降水事件的发生,进行自相关系数、干湿游程概率分布检验,根据Gamma函数随机生成不同湿游程... 为提高日降水量随机模拟精度,研究了DARMA模型模拟中国日降水量的普适性。采用中国大陆811个气象站点的日降水系列,建立DARMA(1,1)模型以模拟日降水事件的发生,进行自相关系数、干湿游程概率分布检验,根据Gamma函数随机生成不同湿游程序列日降水量,与DAR(1)模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超过50%的降水为2日及以上的多日降水事件,自相关系数衰减缓慢,符合DARMA模型特征;模拟产生的干湿游程概率分布精度优于DAR模型,优势随着降水量增加更显著,模拟序列统计特征值除均值外均优于DAR模型。DARMA模型适用于中国大陆地区日降水量的随机模拟,是一种可行的日降水量随机模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RMA 日降水量 湿游程概率分布 GAMMA分布 随机模拟
下载PDF
Effect of drying environment on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an expansive soil and its microstructure 被引量:12
10
作者 KONG Ling-wei WANG Min +1 位作者 GUO Ai-guo WANG Y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6期1194-1201,共8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drying environment, i.e.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n the engineering properties and microscopic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an expansive soil. The shrinkage tests under di...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drying environment, i.e.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n the engineering properties and microscopic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an expansive soil. The shrinkage tests under different drying temperatures and relative humidity are carried out in a constant climate chamber. Then, the undisturbed samples, prepared in different drying environment, are used for the triaxial tests and mercury intrusion tests. It is found that the drying environment has noticeable influence on the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expansive soils and it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the drying rate. The linear shrinkage and strength increase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drying rate. The non-uniform deformation tends to happen in the high drying rate, which subsequently furthers the development of cracks. In addition, during the drying process, the variation of pores mainly focuses on the inter-aggregate pores and inter-particle pores. The lower drying rate leads to larger variation of pore size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ansive soils Drying environment Shrinkage Strength Pore size distribution Triaxial test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年代际进退与中国和全球温度变化的联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钱维宏 林祥 朱亚芬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2516-2522,共7页
利用现代大气观测与中国东部历史旱涝记录等资料,提取中国东部区域干湿分布型变化的年代际信号并揭示了东亚夏季风年代际进退与中国和全球平均气温的可能联系.在东亚夏季风进退、中国东部干湿型分布和中国及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的关系中,... 利用现代大气观测与中国东部历史旱涝记录等资料,提取中国东部区域干湿分布型变化的年代际信号并揭示了东亚夏季风年代际进退与中国和全球平均气温的可能联系.在东亚夏季风进退、中国东部干湿型分布和中国及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的关系中,季风推进偏北时期对应中国东部"北湿南干"的气候分布格局,以及中国和全球年代际偏冷;反之对应中国东部"南湿北干"的气候分布格局,以及中国和全球年代际偏暖.在近千年东亚夏季风干湿型指数序列和去百年以上气候背景后的全球平均气温序列中,年代际主频振荡信号集中于60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夏季风 年代际 干湿分布 全球温度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