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大豆生育期结构、干物质累积分配及运移对播期的响应
1
作者 孙联合 李长红 《种业导刊》 2024年第4期29-36,共8页
为探索播期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干物质累积分配及运移的影响,试验设置早播S1(6月1日)、适期播种S2(6月11日)、晚播S3(6月21日)3个播期,研究了夏大豆生育期结构、干物质累积分配及运移对播期的响应。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全生育期逐... 为探索播期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干物质累积分配及运移的影响,试验设置早播S1(6月1日)、适期播种S2(6月11日)、晚播S3(6月21日)3个播期,研究了夏大豆生育期结构、干物质累积分配及运移对播期的响应。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全生育期逐渐缩短,生育进程显著加快,但对生殖生长期影响较小。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干物质累积量随播期延迟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处理S2干物质累积量最高。根、茎、叶片、叶柄和豆荚干物质累积量处理S2显著大于S1、S3,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干物质的分配从根、叶片、叶柄逐步转运至茎,最后过渡至豆荚。处理S2花前和花后同化物运移量、花后同化物运移率和贡献率最高,成熟期把生长中心优先运移至荚中。随播期的推迟,株高、有效分枝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底荚高、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百粒质量和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处理S2产量最高,处理S2比S1、S3分别增产了19.94%、35.02%。因此,适期播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调动植株生长因素,促进干物质累积分配和运移,挖掘大豆产量潜力,最终提高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播期 生育期结构 物质累积分配 干物质运移 产量
下载PDF
西北半干旱区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2
作者 苏明 柳强娟 +6 位作者 洪自强 李翻过 张正珍 周甜 马纪龙 吴宏亮 康建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19-1933,共15页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旱作马铃薯光合参数与光合产物积累运移特性的影响,探究产量参数与光合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确定适合西北半干旱区马铃薯生产的施氮量,为该地区马铃薯绿色、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于2019—2020年在宁夏...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旱作马铃薯光合参数与光合产物积累运移特性的影响,探究产量参数与光合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确定适合西北半干旱区马铃薯生产的施氮量,为该地区马铃薯绿色、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于2019—2020年在宁夏海原县开展试验,以‘青薯9号’为供试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设置0 kg/hm^(2)(N0)、75 kg/hm^(2)(N1)、150 kg/hm^(2)(N2)和225 kg/hm^(2)(N3)共4个施氮量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下马铃薯光合特性、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变化趋势。【结果】马铃薯花后45天,N2处理马铃薯叶面积指数(LAI)、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较N0处理分别提升了29.91%、31.56%、44.57%和44.82%,较N3处理分别增加了6.55%、2.20%、15.16%和13.39%。N2处理增加了马铃薯光合势(LAD)、群体生长速率(CGR)和净同化率(NAR),其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Vmax)和达到Vmax时的生长量(Wmax)较N0处理分别提高了22.37%和15.41%,较N3处理分别增加了7.95%和12.79%。4个施氮量处理中,N2处理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均达到最大值,对产量与施氮量进行二次方程拟合,得到2019年经济最佳施氮量为188 kg/hm^(2),2020年为163 kg/hm^(2)。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马铃薯产量与Pn、Ci、Gs、Tr、LAI、LAD和CGR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光合参数与Vmax、Wmax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干物质积累活跃期(D)和达到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的时间(Tmax)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对马铃薯产量、产量性能指标和光合参数做主成分分析发现,两年各处理综合得分均表现为N2>N3>N1>N0。【结论】合理施氮显著提升了马铃薯的群体光合参数和生长速率,增加了光合产物积累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进而促进产量形成。在干旱区将施氮量控制在150 kg/hm^(2),有利于马铃薯产量性能参数及光合参数维持在适宜范围,改善光合产物积累和运移,进而为马铃薯产量形成奠定基础。可将施氮量为150 kg/hm^(2)作为西北半干旱区马铃薯绿色、高效栽培推荐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施氮量 产量形成 物质积累运移
下载PDF
不同耕作覆盖措施下延收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鲍艳杰 郝明德 杨小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9-84,共6页
【目的】研究延收对春玉米籽粒产量、千粒质量、灌浆速率、光温资源利用及植株器官干物质运移的影响,为玉米延收增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玉米"金赛6850"为材料,分别设传统耕作、传统耕作+秸秆覆盖、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免耕... 【目的】研究延收对春玉米籽粒产量、千粒质量、灌浆速率、光温资源利用及植株器官干物质运移的影响,为玉米延收增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玉米"金赛6850"为材料,分别设传统耕作、传统耕作+秸秆覆盖、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免耕+地膜覆盖5个处理延期收获(习惯收获后,每隔5d为1个收获期),测定在不同耕作覆盖措施下延收对玉米千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适时延收,玉米千粒质量和产量增加显著,延收15d,传统耕作千粒质量平均日增3.59g,产量增加1 334.7kg/hm2,灌浆速率为1.7mg/(g.d);延长收获提高了光温资源的有效利用,延收15d,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的有效积温分别增加了180.33和154.98℃,日照时数分别增加53.90和23.30h,植株干物质向籽粒中运移量以传统耕作最多,达10.06g,叶和茎秆的干物质对籽粒增重的贡献率较高。【结论】玉米适时延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增产幅度因耕作和覆盖方式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收获时期 干物质运移 增产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