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人在干谒诗中塑造了怎样的士人形象? 被引量:1
1
作者 白贵 韩立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共8页
选择了一百首唐代干谒诗作样本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唐朝时期干谒诗中的士人形象突出地表现为一种追求自我、传播自我的特点,其中审美趣味与功利追求在诗歌中交织为一个矛盾统一体。随着唐朝由盛转衰,士人形象逐渐向复杂性和消极方面演化... 选择了一百首唐代干谒诗作样本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唐朝时期干谒诗中的士人形象突出地表现为一种追求自我、传播自我的特点,其中审美趣味与功利追求在诗歌中交织为一个矛盾统一体。随着唐朝由盛转衰,士人形象逐渐向复杂性和消极方面演化,在求仕过程中的天真烂漫逐渐被庸俗市侩所稀释,初盛时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与统治阶级心神一致的气象,在中晚唐的干谒传播中演变成了一种技巧的追逐,演变成了私恩结聚的攀附的士人形象。至此,干谒诗似乎有了革命性的一面,它以日益庸俗化的面孔和方式,成了动员和号召"游离统治中心"的社会情绪的传播工具,使更多的士人通过向统治阶级权力中心的靠拢而渐渐走向了它的反面。一个可爱的童话故事渐渐演变成一种小丑剧而落下了帷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干谒诗 士人形象 内容分析
下载PDF
唐代干谒诗与干谒文比较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5-151,共7页
投献干谒诗和干谒文是唐代文人干谒活动中最常见、也最直接的干谒手段。干谒文学因其鲜明的工具性、目的性和功利性,成为不同于其他文学创作的一个特类。唐代干谒诗与干谒文在兴起时间、表达技巧、艺术效果、干谒功能及其对文学发展的... 投献干谒诗和干谒文是唐代文人干谒活动中最常见、也最直接的干谒手段。干谒文学因其鲜明的工具性、目的性和功利性,成为不同于其他文学创作的一个特类。唐代干谒诗与干谒文在兴起时间、表达技巧、艺术效果、干谒功能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具有诸多异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谒诗 比较论 Activities 文学发展 艺术效果 文学创作 唐代文人 表达技巧 目的性 功利性 工具性 时间 活动 功能
下载PDF
李白干谒诗中的自我形象
3
作者 杨敦显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16-18,共3页
干谒诗是文人向权贵引荐自己的的一种方式。李白在他的干谒诗中积极地向权贵推介自己。在他的干谒诗中所构建的自我形象可以分为"天纵英才"、"胸怀大志"和"怀才不遇者"三类。
关键词 李白 干谒诗 自我形象
下载PDF
干谒诗群文阅读的议题生成研讨
4
作者 石杰 《语文教学之友》 2020年第12期17-19,共3页
作为古代诗歌创作中独特的题材,干谒诗并没有在中小学诗歌教学的知识分类体系中予以明确,但是却在中小学教材和高考题中频频出现,呈现出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状态。拟将干谒诗放置在群文阅读视野下,从追本溯源、例举归纳以及参悟实质这几... 作为古代诗歌创作中独特的题材,干谒诗并没有在中小学诗歌教学的知识分类体系中予以明确,但是却在中小学教材和高考题中频频出现,呈现出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状态。拟将干谒诗放置在群文阅读视野下,从追本溯源、例举归纳以及参悟实质这几个议题生成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学习干谒诗作者勇于推销自己的勇气,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优化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谒诗 群文阅读 议题生成 求职价值
下载PDF
杜甫长安时期的干谒诗探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雅莉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56,共19页
干谒本身是一种功利性行为,势必会对诗性人格与审美韵味有所损害,对于创作者而言,能否掌握分寸地驾驭文字,既能明确地表达干谒意图,又不失文人的志节傲骨,且能维护诗歌的审美趣味,正如高空走索,有待诗家的精心设计和艺术提炼。杜甫困守... 干谒本身是一种功利性行为,势必会对诗性人格与审美韵味有所损害,对于创作者而言,能否掌握分寸地驾驭文字,既能明确地表达干谒意图,又不失文人的志节傲骨,且能维护诗歌的审美趣味,正如高空走索,有待诗家的精心设计和艺术提炼。杜甫困守长安十年间,为生活饥寒所迫,他遍谒王侯,写下了不少的干谒诗作,展现了在特定时代下自我特有的精神面貌,更潜入对生存本质的思考与人格自尊的反思。我们不难从这些诗作中,见证杜甫的心境也经历了一番转折。本文以杜甫困守长安时期的干谒诗作为探究中心,析其心境转折与自我定位、创作表现与对前人的突破,并探讨长安十年的干谒生活对杜甫的人生与创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悲剧 入仕心态 杜甫 干谒诗
下载PDF
从李商隐的干谒诗看其人格的复杂性和悲剧色彩 被引量:1
6
作者 黎家延 《梧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79-86,共8页
李商隐漂泊半生,游走于各大节镇幕府中,一生沉郁,终未见显达。而他在求仕过程中所作的一系列干谒诗,最真实地反应了他在复杂政局之间的徘徊和挣扎,尤其是界于牛李党争之间的苦闷和矛盾,以及他人格的复杂性和人生的悲剧色彩更在这一类诗... 李商隐漂泊半生,游走于各大节镇幕府中,一生沉郁,终未见显达。而他在求仕过程中所作的一系列干谒诗,最真实地反应了他在复杂政局之间的徘徊和挣扎,尤其是界于牛李党争之间的苦闷和矛盾,以及他人格的复杂性和人生的悲剧色彩更在这一类诗歌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干谒诗 人格 复杂性 悲剧色彩
下载PDF
颂美与自陈之间——从三首赠韦济诗看杜甫长安时期的干谒诗写作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成凯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74-80,共7页
杜诗传世文本中有创作于长安时期的干谒诗,凡15首。杜甫极少两度干谒同一对象,但却有三首酬赠韦济之作。此三首赠韦济诗结构章法各异,创作时间有明显先后之别,反映了杜甫天宝七载至天宝十一载间在长安的心境变迁。以三首赠韦济诗为参照... 杜诗传世文本中有创作于长安时期的干谒诗,凡15首。杜甫极少两度干谒同一对象,但却有三首酬赠韦济之作。此三首赠韦济诗结构章法各异,创作时间有明显先后之别,反映了杜甫天宝七载至天宝十一载间在长安的心境变迁。以三首赠韦济诗为参照,考察杜甫长安时期干谒诗的整体创作,能发现谋篇布局中颂美与自陈的不同侧重造成了干谒诗内部的分野,从而对多数干谒诗结构与内容的模式化有更全面、系统的观照。诗歌谋篇布局差异的背后,是杜甫在干谒求提携与自我任真间的徘徊纠结。名篇《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干谒韦济、回归自我的高亢尾音,却只是杜甫干谒之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谒诗 杜甫 赠韦济
下载PDF
唐人干谒诗美学风格初探
8
作者 何春燕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7-38,共2页
干谒行为在唐代极为盛行,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李贺等都有数量不少的干谒诗传世,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子的入仕热情。干谒诗的创作虽然有一定的政治目的,但也具有色彩纷呈的美学风格,这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探讨的。
关键词 唐代 干谒诗 美学 风格
下载PDF
生花妙笔 金榜题名——解读科举时代的干谒诗
9
作者 阳海洲 王莉娟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0-32,共3页
唐代科举中用诗歌干谒名流,而金榜题名者甚多,白居易、王维、杜牧、朱庆余、卢储、高蟾、杜荀鹤等人都以生花妙笔的干谒诗展示自我才华而走上仕途。解读这些干谒诗,是一种美的享受。
关键词 科举 干谒诗 解读
下载PDF
李白的干谒与干谒诗
10
作者 韩括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2期63-65,共3页
本文从考察李白的干谒行迹入手,归结出三个比较集中的时期:年轻在蜀中时期,隐居安陆到二入长安前期,晚年安史之乱前期到流放夜郎时期。从中看李白一生干谒的原因,从而得出李白的干谒诗在自喻和结尾上的特点,以及李白在精神上平交王侯的... 本文从考察李白的干谒行迹入手,归结出三个比较集中的时期:年轻在蜀中时期,隐居安陆到二入长安前期,晚年安史之乱前期到流放夜郎时期。从中看李白一生干谒的原因,从而得出李白的干谒诗在自喻和结尾上的特点,以及李白在精神上平交王侯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干谒 干谒诗
下载PDF
唐代干谒诗的类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荣靖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年第1期19-20,共2页
干谒作为一种请求援引、擢拔,以增加入仕希望的行为方式,始终和古代士子的仕途休戚相关。作为其主要形式的干谒诗在唐代形成了一枝独秀的局面。本文在参考诗歌的创作年代和干谒对象身份的基础上,主要根据干谒目的之不同将干谒诗厘分... 干谒作为一种请求援引、擢拔,以增加入仕希望的行为方式,始终和古代士子的仕途休戚相关。作为其主要形式的干谒诗在唐代形成了一枝独秀的局面。本文在参考诗歌的创作年代和干谒对象身份的基础上,主要根据干谒目的之不同将干谒诗厘分为四类,从另一个侧面来初步感知唐人的求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谒诗 干谒目的 仕途 分类
下载PDF
从长安十年干謁诗看杜甫人生态度的转变
12
作者 郑莉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71-74,共4页
在长安十年(746-755)期间,杜甫所作干謁诗篇目较多,篇幅较长,既有赞扬权贵之说,亦有自我遭遇之诉。而后公元755年杜甫直言"独耻事干謁"。从早年渴望通过干謁进入仕途到后来以干謁为耻,体现了杜甫人生态度的转变。
关键词 杜甫 干谒诗 人生态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杜荀鹤的干谒诗
13
作者 吴燕玲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94-95,共2页
杜荀鹤是晚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是一个关心人民的儒者,有远大的志向。他唯愿有朝一日通过"蟾宫折桂"而有所作为。在二十几年的科举生涯中,他尝尽了辛酸,写下了众多的干谒诗。在晚唐科举腐败的大背景下,要想中得一第尤为不... 杜荀鹤是晚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是一个关心人民的儒者,有远大的志向。他唯愿有朝一日通过"蟾宫折桂"而有所作为。在二十几年的科举生涯中,他尝尽了辛酸,写下了众多的干谒诗。在晚唐科举腐败的大背景下,要想中得一第尤为不易,杜荀鹤在科场中蹭蹬之久,求功名之心切也是晚唐诗人中少有的,他是晚唐少有的一位醉心于科场,与科举结下了不解之缘的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荀鹤 晚唐科举 干谒诗
下载PDF
杜荀鹤的干谒诗
14
作者 吴燕玲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Z2期64-66,79,共页
杜荀鹤是晚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是一个关心人民的儒者,有远大的志向。他唯愿有朝一日通过"蟾宫折桂"而有所作为。在二十几年的科举生涯中,他尝尽了辛酸,写下了众多的干谒诗。在晚唐科举腐败的大背景下,要想中得一第尤为不... 杜荀鹤是晚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是一个关心人民的儒者,有远大的志向。他唯愿有朝一日通过"蟾宫折桂"而有所作为。在二十几年的科举生涯中,他尝尽了辛酸,写下了众多的干谒诗。在晚唐科举腐败的大背景下,要想中得一第尤为不易,杜荀鹤在科场中蹭蹬之久,求功名之心切也是晚唐诗人中少有的,他是晚唐少有的一位醉心于科场,与科举结下了不解之缘的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荀鹤 晚唐科举 干谒诗
全文增补中
献赋十年犹未遇,拔剑倚柱长叹息——浅议开元至天宝年间干谒诗人自我形象之变化
15
作者 甘媛媛 《科技信息》 2009年第4期87-87,共1页
本文试从开元、天宝年间留存的干谒诗入手,着重探讨了开元、天宝年间诗人在干谒诗中对自我形象的刻画。
关键词 干谒诗 文人形象 尚武之风
下载PDF
浅谈唐代干谒诗对自荐求职的启示
16
作者 戈冬莹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6-68,74,共4页
干谒是古代文人为增加入仕希望,向权贵引荐自己的一种活动。至唐时,随着科举制的兴起蔚然成风。其本质上与现代职场自荐求职相类,故而在自荐求职方面,唐人的干谒诗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首先,妙笔生花,别具一格,用语把握分寸,求... 干谒是古代文人为增加入仕希望,向权贵引荐自己的一种活动。至唐时,随着科举制的兴起蔚然成风。其本质上与现代职场自荐求职相类,故而在自荐求职方面,唐人的干谒诗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首先,妙笔生花,别具一格,用语把握分寸,求变求新;其次,才调无轮,不断充实自己,同时勇于露才扬己;最后,要拘容敛态,谦卑有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谒 干谒诗 自荐求职 自我营销
下载PDF
浅议唐代干谒诗的美学价值
17
作者 韩延明 《语文教学研究》 2020年第10期12-15,共4页
在我国唐代,若想步入仕途,通常有三条路径:一是“世袭”,二是参加“科考”,另一种就是由权贵举荐。世袭为官,一般人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通过科举考试,不少有才华的人也能脱颖而出,步入仕途。但是,也有少数满腹才华、志向远大而名落孙山... 在我国唐代,若想步入仕途,通常有三条路径:一是“世袭”,二是参加“科考”,另一种就是由权贵举荐。世袭为官,一般人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通过科举考试,不少有才华的人也能脱颖而出,步入仕途。但是,也有少数满腹才华、志向远大而名落孙山者,这时常常需要他人引荐,于是就有了干谒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谒诗 科举考试 志向远大 美学价值 仕途 才华 三条路径 世袭
下载PDF
唐代干谒诗例说
18
作者 刘新明 《语文天地》 2007年第13期34-,共1页
"干谒"是"求拜"的意思,干谒诗就是求人之诗,又称为"温卷"、"行卷"。它是指应考的举子在考试前将自己平日所作的诗文呈送给主考官或社会名流。
关键词 干谒诗 朱庆余
下载PDF
禅房里的干谒诗
19
作者 谢宗玉 《芙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0-224,共5页
一.应该有九成以上游客,同我一样,不知道千年前,岳麓山曾有一名登山客,名叫韩愈。对,就是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就是被后世尊为“百代文宗”的韩愈,就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这样一个人物,放在别处,必... 一.应该有九成以上游客,同我一样,不知道千年前,岳麓山曾有一名登山客,名叫韩愈。对,就是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就是被后世尊为“百代文宗”的韩愈,就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这样一个人物,放在别处,必会又建亭、又塑像、又刻碑。就比如郴州,韩愈曾在那里作诗《叉鱼招张功曹》,如今郴州北湖边上,亭、像、碑,三样俱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道济 干谒诗 岳麓山 苏轼 百代文宗 韩愈 郴州
原文传递
干谒诗:“画眉深浅入时无?”
20
作者 李点 《七彩语文》 2023年第47期41-43,共3页
从古至今,人才选拔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重大事件。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不像今天这样公开透明,人情因素往往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许多文人为了自我“推销”,都曾通过写诗文的方式向权贵请求举荐或帮助,“干谒诗”就是在此背景... 从古至今,人才选拔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重大事件。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不像今天这样公开透明,人情因素往往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许多文人为了自我“推销”,都曾通过写诗文的方式向权贵请求举荐或帮助,“干谒诗”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这种风气在唐代广为流行,甚至连李白和白居易这样的大诗人在早期也不能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选拔制度 干谒诗 人情因素 公开透明 白居易 重大事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