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盐乳酸菌法与传统法腌干鱼制品的风味比较 被引量:33
1
作者 吴燕燕 游刚 +3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邓建朝 陈胜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1-612,共12页
为了研究不同腌制方法对鱼肉风味的影响,为腌干鱼制品加工新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比较了鲜红牙原料采用低盐乳酸菌法和传统法腌干鱼制品的风味成分变化。结果表... 为了研究不同腌制方法对鱼肉风味的影响,为腌干鱼制品加工新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比较了鲜红牙原料采用低盐乳酸菌法和传统法腌干鱼制品的风味成分变化。结果表明:鲜红牙、低盐乳酸菌法腌干鱼和传统腌干鱼肉中分别检测出80、110、91种挥发性成分,醛、醇、酮类化合物是构成腌干鱼肉独特风味的主要成分。经低盐乳酸菌法腌干的鱼肉挥发性物质对风味贡献较大的醛、醇、酮类化合物总量达35种,而鲜鱼和传统腌干鱼肉中分别只有17和21种。低盐乳酸菌法腌干鱼肉风味物质中含有大量的醇、醛类物质,但不含有胺类物质,在保持传统腌制鱼肉风味的基础上增加了特有的花香味、水果香味及酒香味,提升了鱼肉感官品质。所以采用低盐结合复合乳酸菌法制备腌干鱼,不仅能缩短腌制时间,还能提升腌干鱼肉特有的风味,而且防止了胺类物质的产生,显著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盐乳酸菌法腌干鱼制品 传统法腌干鱼制品 挥发性风味物质 食品安全
下载PDF
腌干鱼制品热泵干燥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25
2
作者 任中阳 吴燕燕 +3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戚勃 岑剑伟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8,共8页
为改进传统腌干鱼类加工方式,文章研究了腌干鱼制品在不同热泵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曲线以及干燥工艺参数。以色差和感官评分作为指标,选取干燥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各因素及其水平,通过正交试验确... 为改进传统腌干鱼类加工方式,文章研究了腌干鱼制品在不同热泵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曲线以及干燥工艺参数。以色差和感官评分作为指标,选取干燥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各因素及其水平,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腌干鱼类热泵干燥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热泵干燥腌鱼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30℃,相对湿度30%,风速1.5 m·s-1。此条件下热泵干燥的腌干鱼的色差为2.68,感官评分为88.7分,可以得到与腌前鱼样色差较小、感官品质佳、鱼体的脂肪氧化小、其过氧化值只有0.135 mg·kg-1腌干鱼,改善了腌干鱼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鱼制品 热泵 工艺 优化
下载PDF
添加复合乳酸菌再发酵对腌干鱼肉微生物、亚硝酸盐和亚硝胺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游刚 吴燕燕 +3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戚勃 陈胜军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115,共7页
添加复合乳酸菌于低盐腌制鱼肉中,发酵、干燥制成腌干鱼,研究添加复合乳酸菌对腌干鱼微生物、亚硝酸盐和亚硝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腌制的鱼肉(EG)的乳酸菌在腌制和贮藏过程中始终处于优势菌状态,并保持着较高的菌落数,显著高... 添加复合乳酸菌于低盐腌制鱼肉中,发酵、干燥制成腌干鱼,研究添加复合乳酸菌对腌干鱼微生物、亚硝酸盐和亚硝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腌制的鱼肉(EG)的乳酸菌在腌制和贮藏过程中始终处于优势菌状态,并保持着较高的菌落数,显著高于非添加组(CK)(P<0.05)。EG组腌干鱼肉的亚硝酸盐和亚硝胺含量,显著低于CK组腌干鱼肉(P<0.05),这表明添加乳酸菌对咸鱼中的亚硝酸盐和亚硝胺的形成有阻断效果。添加乳酸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腌干鱼肉的食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乳酸菌 干鱼制品 亚硝酸盐 亚硝胺
下载PDF
基于Illumina MiSeq技术分析腌干鱼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25
4
作者 吴燕燕 钱茜茜 +3 位作者 李来好 陈胜军 邓建朝 李春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共8页
为研究传统和乳酸菌法加工腌干鱼过程微生物的变化规律,为优化腌干鱼工艺提供理论依据,采用MiSeq测序技术,研究腌干鱼在不同加工阶段的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腌干鱼加工过程微生物种类丰富,主要分为三大类: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 为研究传统和乳酸菌法加工腌干鱼过程微生物的变化规律,为优化腌干鱼工艺提供理论依据,采用MiSeq测序技术,研究腌干鱼在不同加工阶段的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腌干鱼加工过程微生物种类丰富,主要分为三大类: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性菌门(Proteobacteria);蓝圆鲹初始菌相中优势细菌为肠杆菌科(Enterbacteriaceae)、肠球菌科(Enterococcactae)、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和希瓦氏菌科(Shewanellaceae);海鲈初始菌相中优势菌主要是气单胞菌科(Aeromonadaceae)、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葡萄球菌科(Staphylococcaceae)、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肠杆菌科(Enterbacteriaceae)、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摩式摩根菌科(Moraganellaceae)、链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等。传统腌制加工过程中菌相比较单一,优势菌主要是弧菌科(Vibrionaceae)、葡萄球菌科(Staphylococcaceae)、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和动性球菌科(Planococcaceae);而接种乳酸菌发酵后,加工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呈现增加趋势,并且乳酸菌成为优势菌,促进了微杆菌科(Exiguobacteracea),葡萄球菌(Staphylococcaceae)等优势菌的繁殖;此外还检测到气单胞菌(Aeromonadaceae)和乳杆菌(Lactobacillaceae)等传统蓝圆鲹腌制加工过程中没有出现的菌。海鲈在腌制加工过程中细菌多样性明显高于蓝圆鲹,乳酸菌法腌制加工过程中细菌多样性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鱼 ILLUMINA MiSeq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优势菌
下载PDF
分离自腌干鱼的抗氧化发酵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悦齐 李来好 +4 位作者 蔡秋杏 吴燕燕 王锡昌 杨贤庆 赵永强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83,共10页
以符合耐盐、耐高低温、产酸等要求和过氧化氢耐受能力为指标,对分离自传统腌干鱼制品的29株乳酸菌进行初筛,再以抗脂质过氧化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为复筛指标评价了菌株不同组分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以期获得具有优良抗氧化活性的... 以符合耐盐、耐高低温、产酸等要求和过氧化氢耐受能力为指标,对分离自传统腌干鱼制品的29株乳酸菌进行初筛,再以抗脂质过氧化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为复筛指标评价了菌株不同组分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以期获得具有优良抗氧化活性的发酵菌株。结果表明,15株乳酸菌符合腌干鱼发酵要求,菌株间的抗氧化活性差异明显,其中以L4、L11和L21综合抗氧化活性最好。经VITEK-2微生物鉴定系统和16S r DNA分子鉴定,确定L4、L11和L21分别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干酪乳杆菌(L.case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鱼 乳酸菌 抗氧化活性 菌株筛选 发酵
下载PDF
腌干鱼贮藏过程生物胺的变化及其货架期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玉峰 吴燕燕 +5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邓建朝 林婉玲 胡晓 荣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48-1557,共10页
为建立以生物胺变化预测腌干鱼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和安全食用货架期的回归方程,以多脂的腌干带鱼和低脂的腌干金线鱼为原料,研究其在常温贮藏过程中的理化指标、主要微生物和生物胺的变化及相关关系,并应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初步建... 为建立以生物胺变化预测腌干鱼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和安全食用货架期的回归方程,以多脂的腌干带鱼和低脂的腌干金线鱼为原料,研究其在常温贮藏过程中的理化指标、主要微生物和生物胺的变化及相关关系,并应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初步建立分析腌干鱼制品的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腌干带鱼和金线鱼在贮藏过程中p H、水分含量和Aw不断下降。葡萄球菌及微球菌、乳酸菌、菌落总数在贮藏3周内呈上升趋势,从第4周开始逐渐下降,而假单胞杆菌和肠杆菌在贮藏第4周之后未检出;组胺、尸胺和腐胺为腌干鱼贮藏过程主要胺类物质,呈上升趋势。5种生物胺(组胺、尸胺、腐胺、色胺、酪胺)、总生物胺量、生物胺相关指标、理化指标、假单胞杆菌均与贮藏时间高度相关,微生物中只有假单胞杆菌与生物胺及其相关指标有相关性;生物胺与理化指标也呈高度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为腌干鱼制品货架期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鱼制品 生物胺 变化规律 货架期预测模型
下载PDF
来源于腌干鱼的乳酸菌中抗氧化酶及胞外多糖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蔡秋杏 吴燕燕 +3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赵永强 王悦齐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2-961,共10页
为研究从腌干鱼中获取的乳酸菌在细胞内外起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通过测定菌株胞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提取胞外多糖(EPS)并测定其抗氧化性,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 为研究从腌干鱼中获取的乳酸菌在细胞内外起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通过测定菌株胞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提取胞外多糖(EPS)并测定其抗氧化性,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分析其结构。结果显示,9株菌的SOD、GSH-Px和CAT的最高活性分别为44.67、15.26和1.23 U/mg prot,对应菌株为L21、L4和L21;9株菌的EPS产量为(5.71±0.18)^(50.33±1.89)mg/L,L21的EPS最高纯度为56.16%±1.08%。L21中EPS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较高,综合抗氧化能力相对较强,结构分析发现其含有甘露糖(Man)、鼠李糖(Rha)、葡萄糖(Glu)和半乳糖(Gal)等4种单糖。研究表明,分离自腌干鱼的乳酸菌中,抗氧化能力越强的菌株细胞内表现出越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同时细胞外EPS的产量和纯度也较高,并且EPS也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从中筛选出一株综合抗氧化能力最强的L21,可以进一步作为生物源性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干鱼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胞外多糖
下载PDF
腌干鱼制品中8种生物胺测定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玉峰 吴燕燕 +2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邓建朝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4年第4期41-48,共8页
建立了反相HPLC同时测定色胺、2-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8种生物胺的方法,并对腌干鱼制品中生物胺的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1,7-二氨基庚烷为内标,经丹磺酰氯衍生,C18柱(250 mm×4.6 mm,5μm)分离后,使用荧光... 建立了反相HPLC同时测定色胺、2-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8种生物胺的方法,并对腌干鱼制品中生物胺的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1,7-二氨基庚烷为内标,经丹磺酰氯衍生,C18柱(250 mm×4.6 mm,5μm)分离后,使用荧光检测器检测,荧光激发波长为350 nm,发射波长为520 nm;乙腈-乙酸铵-超纯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采用NaOH及饱和NaHCO3调节衍生体系pH,三氯乙酸(TCA)、高氯酸(HClO4)和盐酸(HCl)作为提取介质对腌干鱼制品中生物胺进行提取。结果显示,8种生物胺在30 min内完全分离,并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2≥0.998 66);精胺的线性范围为0.5~50.0μg/mL,其余7种生物胺为0.5~100.0μg/mL;最低检测限为0.03~0.10μg/mL;仪器精密度较好(RSD≤1.87%);最佳衍生体系pH为11.0;5%TCA提取生物胺效果最为理想;腌干鱼样品中8种生物胺得到有效检测结果,生物胺总量范围为(91.75±3.11)^(986.43±5.42)mg/kg。该方法适合腌干鱼制品等腌制水产品中8种常见生物胺的快速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鱼制品 生物胺 提取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桉树精油及其活性物质对干鱼害虫白腹皮蠹的熏蒸毒性(英文) 被引量:9
9
作者 Saiful ISLAM 安静杰 +2 位作者 张士昶 Mahbub HASAN 雷朝亮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115,共6页
为了评估桉树精油和α--蒎烯对白腹皮蠹Dermestes maculatus Degeer的杀虫作用,采用生测方法测定了不同剂量和不同处理时间下,其幼虫和成虫的死亡率。结果表明:用桉树精油及其活性成分α-蒎烯处理白腹皮蠹成虫和幼虫后,可显著影响其死亡... 为了评估桉树精油和α--蒎烯对白腹皮蠹Dermestes maculatus Degeer的杀虫作用,采用生测方法测定了不同剂量和不同处理时间下,其幼虫和成虫的死亡率。结果表明:用桉树精油及其活性成分α-蒎烯处理白腹皮蠹成虫和幼虫后,可显著影响其死亡率(P<0.001)。白腹皮蠹的反应因化学物种类、剂量和暴露时间不同而异。当剂量为32μL/cm3的桉树精油处理白腹皮蠹幼虫72h后,死亡率可超过90%。同样的剂量对其成虫熏蒸72h后也表现高毒。在相同的剂量和相同的暴露时间下,α-蒎烯对白腹皮蠹的成虫和幼虫也表现高毒,且成虫的抗性比幼虫强。Probit检验结果表明桉树精油比α-蒎烯更有效。以上结果说明这些天然产物对白腹皮蠹种群的控制是很有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精油 Α-蒎烯 熏蒸 成虫 幼虫 干鱼
下载PDF
红曲霉发酵对低盐半干鱼肉品质及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美金 张雁 林璇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第9期169-170,共2页
以红素霉发酵低盐半干鱼罗非鱼为例,对其肉品质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考察其肉的品质及测定其生物活性。结果证明,红曲霉发酵方式使得低盐半干的鱼肉p H略微有上升,同时能改善鱼肉的色泽和内部氨基酸的含量,促进了低盐半干鱼肉制... 以红素霉发酵低盐半干鱼罗非鱼为例,对其肉品质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考察其肉的品质及测定其生物活性。结果证明,红曲霉发酵方式使得低盐半干的鱼肉p H略微有上升,同时能改善鱼肉的色泽和内部氨基酸的含量,促进了低盐半干鱼肉制品蛋白质的降解和非固定氨基酸的生成,同时增强了该类鱼肉制品的抗氧化性和心血管转化酶的抑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低盐半干鱼 肉品质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用海产淡干鱼饲喂水貂的消化试验
11
《特产研究》 1975年第2期7-9,共3页
动物性饲料是水貂日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干制动物性饲料喂貂,不仅可以扩大饲料来源,还具有成本低廉,便于运输贮存等优点,对促进水貂生产的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近年来,不少养貂场、点在利用海产淡干鱼喂貂方面,取得了一... 动物性饲料是水貂日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干制动物性饲料喂貂,不仅可以扩大饲料来源,还具有成本低廉,便于运输贮存等优点,对促进水貂生产的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近年来,不少养貂场、点在利用海产淡干鱼喂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也有的场点由于比例掌握不当,而使生产受到影响。为了给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在对水貂饲喂观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海产淡干鱼的消化试验,现将试验分析结果报告于下,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性饲料 日粮 水貂 消化试验 消化率试验 干鱼 蛋白质消化率 饲喂 饲养
下载PDF
干腌鱼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12
作者 陈方雪 王世哲 +4 位作者 邱文兴 熊光权 乔宇 吴文锦 汪兰 《肉类研究》 2023年第8期27-34,共8页
以干腌武昌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不同萃取温度、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萃取探针、顶空瓶、色谱柱和不同萃取方式的分析条件,结合干腌鱼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峰面积对比干腌鱼的特征风味成分己醛、庚醛、辛醛、... 以干腌武昌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不同萃取温度、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萃取探针、顶空瓶、色谱柱和不同萃取方式的分析条件,结合干腌鱼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峰面积对比干腌鱼的特征风味成分己醛、庚醛、辛醛、壬醛、1-戊烯-3醇、1-戊醇、己醇和1-辛烯-3醇对其分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干腌鱼中共检测出85种挥发性化合物,90℃萃取温度下萃取的干腌鱼挥发性化合物种类高于40℃下的萃取结果,同时考虑热反应使鱼肉产生了更多的挥发性化合物;DVB/CAR/PDMS三相萃取头能更好地从干腌鱼中吸附到挥发性化合物;20 mL矮顶空瓶更易吸附挥发性化合物,但吸附效率相对于高顶空瓶较低;极性色谱柱能更好地分离干腌鱼中的挥发性化合物且有较好的重现性,使用DB-WAX色谱柱的检测结果中有较多的醛、醇类化合物,HP-INNOWAX色谱柱检测结果中有较多的酸、酯类物质,而弱极性柱DB-1色谱柱可分离出较多的烃类化合物;SPME、搅拌棒吸附萃取(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SBSE)、动态顶空萃取(dynamic headspace extraction,DHS)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的测定结果表明,DHS萃取到的干腌鱼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最多,SBSE萃取到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最少,SPME萃取挥发性风味物质最高效、快速。SPME和DHS更适用于干腌鱼中挥发性化合物的萃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风味物质 萃取方式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抗氧化乳酸菌对发酵腌干带鱼脂肪氧化的影响及其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悦齐 吴燕燕 +5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王锡昌 蔡秋杏 赵永强 魏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31-238,共8页
将从传统腌干鱼中筛选出的3株具有抗氧化活性乳酸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作为发酵剂加入到腌干带鱼中,测定pH值、过氧化值、酸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和正己醛含量等指标,以监测发酵腌干带鱼加工过程中脂肪的氧化程度,并分... 将从传统腌干鱼中筛选出的3株具有抗氧化活性乳酸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作为发酵剂加入到腌干带鱼中,测定pH值、过氧化值、酸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和正己醛含量等指标,以监测发酵腌干带鱼加工过程中脂肪的氧化程度,并分析了乳酸菌发酵对腌干带鱼成品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腌干带鱼生产过程中抗氧化乳酸菌对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接菌发酵的腌干带鱼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值、正己醛含量和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传统腌干带鱼,而酸值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传统腌干带鱼。对测定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第1主成分能反映脂肪水解程度,其线性回归函数为:Y_1=0.131X_1+0.208X_2+0.360X_3+0.244X_4+0.083X_5-0.388X_6+0.324X_7+0.343X_8;第2主成分能反映脂肪氧化程度,其线性回归函数为:Y_2=0.330X_1+0.406X_2+0.182X_3+0.440X_4+0.294X_5-0.205X_6+0.135X_7+0.157X_8。本研究为提高发酵腌干鱼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鱼 乳酸菌 脂肪氧化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红曲菌发酵对低盐半干鲩鱼的提味增鲜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康 谢静晖 +2 位作者 王倩倩 齐明 吴建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7-142,共6页
为探究红曲菌发酵对低盐半干鲩鱼的增鲜作用,在传统低盐半干鲩鱼工艺上引入红曲菌发酵技术,以普通低盐半干鱼组和添加灭活红曲菌发酵剂的低盐半干鱼组(添加灭活发酵剂组)作为对照,通过水可溶性氮、三氯乙酸可溶性氮两指标分析蛋白的降... 为探究红曲菌发酵对低盐半干鲩鱼的增鲜作用,在传统低盐半干鲩鱼工艺上引入红曲菌发酵技术,以普通低盐半干鱼组和添加灭活红曲菌发酵剂的低盐半干鱼组(添加灭活发酵剂组)作为对照,通过水可溶性氮、三氯乙酸可溶性氮两指标分析蛋白的降解程度,游离氨基酸和5’-核苷酸含量计算滋味活性值和味精当量。结果表明:红曲菌发酵后的半干鱼产品滋味更加鲜美醇厚,色泽红润诱人;产品中蛋白质大量降解,水可溶性氮、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显著增加;红曲菌发酵半干鱼样品的味精当量达到7.34 g/100 g,是红曲菌未发酵半干鱼样品的4.38倍;总游离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等鲜味氨基酸的含量明显增加,5’-鸟苷酸和5’-肌苷酸等呈鲜核苷酸含量也明显提高;并且5’-鸟苷酸与谷氨酸的滋味活性值均大于1,表明红曲菌发酵对低盐半干鱼具有明显提味增鲜作用,其中5’-鸟苷酸与谷氨酸是影响产品鲜味的2个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菌 发酵 干鱼 鲜味
下载PDF
干烧黄芪鱼抗自由基和细胞调节信使NO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施洪飞 申毓军 +2 位作者 王素兰 田卉 项平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5年第3期38-41,共4页
用干烧黄芪鱼掺和到饲料中饲养实验性衰老小鼠40天,测定小鼠脑、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小鼠肝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小鼠睾丸、脑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睾丸、血清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力。结果表明:添加干烧黄芪鱼... 用干烧黄芪鱼掺和到饲料中饲养实验性衰老小鼠40天,测定小鼠脑、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小鼠肝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小鼠睾丸、脑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睾丸、血清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力。结果表明:添加干烧黄芪鱼的实验组相比与空白对照组,在以上各项指标上均存有显著性或十分显著性差异。即药膳干烧黄芪鱼具有一定的抗自由基作用,并对雄性衰老小鼠生殖系统NO含量及NOS活力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黄芪 实验动物 SOD GSH-PX NO NOS
下载PDF
调味鱼干片的制作技术(四) 被引量:2
16
作者 龚珞军 周敏 +1 位作者 周惠娟 刘慧集 《渔业致富指南》 2004年第7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调味 制作技术 工艺流程
下载PDF
调味鱼干片的制作技术(二) 被引量:2
17
作者 龚珞军 周敏 +1 位作者 周惠娟 刘慧集 《渔业致富指南》 2004年第5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调味 制作技术 工艺流程 罗非 河鲀
下载PDF
淡水鱼调味鱼干片的加工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兴礼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淡水 调味 加工技术
下载PDF
淡水鱼调味鱼干片加工技术
19
作者 王兴礼 傅廷勇 孟兆升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淡水 调味 加工技术 工艺流程 包装 产品质量标准
下载PDF
调味鱼干片的制作技术(三)
20
作者 龚珞军 周敏 +1 位作者 周惠娟 刘惠集 《渔业致富指南》 2004年第6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调味 制作技术 罗非 工艺流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