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刑部驳案制度平冤功能的阶段性考察——以《刑部驳案汇抄》为例
1
作者 张涛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99-105,共7页
清代刑部驳案制度是司法审转程序中的重要一环,学界对其遏制冤抑的功能仍有怀疑。但考察《刑部驳案汇抄》所载案例可以发现,清代刑部驳案制度至少在政治生态良好的乾隆前期是能够发挥平冤功能的。刑部利用怀疑—推理、反复核实细节、精... 清代刑部驳案制度是司法审转程序中的重要一环,学界对其遏制冤抑的功能仍有怀疑。但考察《刑部驳案汇抄》所载案例可以发现,清代刑部驳案制度至少在政治生态良好的乾隆前期是能够发挥平冤功能的。刑部利用怀疑—推理、反复核实细节、精准引用律例等娴熟的司法技艺对提交复核的案件在案情审查、定罪、量刑三个方面展开审核与驳诘,通过与地方的互动推进着案件审理趋于无枉无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驳案 平冤 司法 清代
下载PDF
脱胎换骨 移花接木——从《九人头》到《狱卒平冤》
2
作者 武纵 《戏曲艺术》 1986年第2期12-14,共3页
《九人头》(亦名《武昌奇案》)是楚剧的一个传统剧目。它写的是糊涂的江夏县令草菅人命,由错断一件奸情案而酿成九条人命的故事。主要情节是写药店郎中张大洪,因见色起心,冒名秀才杨春龙于深夜作案,杀死民女王玉环的兄嫂,致使杨春龙屈... 《九人头》(亦名《武昌奇案》)是楚剧的一个传统剧目。它写的是糊涂的江夏县令草菅人命,由错断一件奸情案而酿成九条人命的故事。主要情节是写药店郎中张大洪,因见色起心,冒名秀才杨春龙于深夜作案,杀死民女王玉环的兄嫂,致使杨春龙屈打成招,冤沉海底。然后,由这件主案派生一系列杀人命案:张大洪作案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狱卒平冤 主要情节 大洪 江夏县 错断 戏曲家 消愁解闷 改编本 赵五娘 杨春
原文传递
从《洗冤集录》谈谈宋慈对我国古代法医学的贡献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克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75-79,共5页
关键词 集录 宋慈 古代法 平冤 尸体腐败 刑狱 法医鉴定 尸体现象
下载PDF
读《宋元检验三录》 被引量:3
4
作者 方龄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169-173,共5页
《宋元检验三录》乃是清嘉庆年间吴鼒据顾广圻所藏宋人宋慈《洗冤集录》(通称《洗冤录》)、宋元间人赵逸斋《平冤录》和元人王与《无冤录》所刻印之书,是中国法医学方面的重要典籍,就中《洗冤录》且已被译成英、法、德、荷兰等国文字,... 《宋元检验三录》乃是清嘉庆年间吴鼒据顾广圻所藏宋人宋慈《洗冤集录》(通称《洗冤录》)、宋元间人赵逸斋《平冤录》和元人王与《无冤录》所刻印之书,是中国法医学方面的重要典籍,就中《洗冤录》且已被译成英、法、德、荷兰等国文字,为举世所推重。而《平冤录》更属难得之本,《四库全书》未收。《三录》所收传世甚鲜,亦属罕见之本。约在有清初年,不知谁何,辑为《无冤录》一种,有浙江巡抚采进本,经《四库全书》入存目,其后沈家本收得此本朝鲜传钞本,据以收入《枕碧楼丛书》,是为沈本。按此本分上、下二卷,本文作者以所获《宋元检验三录》中《平冤录》、《无冤录》核之,发现沈本上卷即《三录》本《无冤录》全文,下卷原系《三录》之《平冤录》全文,乃与《无冤录》无干。《四库全书总目》作者及沈家本只因未及见《平冤录》,并为所误。又《洗冤录》虽为宋人宋慈所作,但今本所附《圣朝颁降新例》系元人增补元朝有关典籍,有史料价值,因与《无冤录》(间及《平冤录》)互校对勘,并证以《元典章》、《通制条格》、《大元检尸记》(从黄时鉴教授自《永乐大典》辑出订名)、《元史》所见相关文字。以广异闻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检验三录 集录(洗录) 平冤
下载PDF
漫议楚剧老旦表演特色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圣英 《戏剧之家》 2014年第8期48-50,共3页
楚剧是湖北省第二大地方剧种,也是演出市场最大、观众拥有量最多、地域文化代表性最强的湖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经百年发展演变,楚剧得以"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为我而用",逐步形成自己的剧种特色和表演风格。尤其从最初的"... 楚剧是湖北省第二大地方剧种,也是演出市场最大、观众拥有量最多、地域文化代表性最强的湖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经百年发展演变,楚剧得以"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为我而用",逐步形成自己的剧种特色和表演风格。尤其从最初的"三小戏"到后来新编和移植的大戏、历史戏、连台本戏以及题材各异的现代戏,再到行当规范、表演生动、剧目丰富、兼容性强的剧种特色,无不体现了楚剧艺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优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花枪 戏剧理论家 下河南 狱卒平冤 双目失明 李雅樵 地域文化 谭霈生 戏剧效果 仙腔
下载PDF
“商业戏剧”两面观
6
作者 吴乾浩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9-10,共2页
我不赞美“商业戏剧”.但是,“商业戏剧”是一种客观存在,为此需要作冷静地分析,以促使其健康地发展.“商业戏剧”的根基在于充分发挥戏剧所可能具有的某些类似商品的性能,投入文化流通领域.在“商业戏剧”与观众的关系上,正在建立一种... 我不赞美“商业戏剧”.但是,“商业戏剧”是一种客观存在,为此需要作冷静地分析,以促使其健康地发展.“商业戏剧”的根基在于充分发挥戏剧所可能具有的某些类似商品的性能,投入文化流通领域.在“商业戏剧”与观众的关系上,正在建立一种等量交换的机制,互通有无,双方受益.离开了流通,中止了交换,“商业戏剧”也会相应地失去自身的某些特征.“商业戏剧”所尊重的观众,实际上是一个作为戏剧欣赏对象的各个阶层的集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戏剧 欣赏对象 梁秋燕 湖南花鼓戏 狱卒平冤 五女拜寿 《白蛇传》 春草闯堂 《茶馆》 欣赏习惯
下载PDF
敢于横向多吸收
7
作者 马科 《上海戏剧》 1987年第4期4-5,共2页
新春以来,上海越剧舞台演出不少新戏,上海越剧院和虹口、卢湾、静安等区越剧团先后上演了《杨贵妃》、《一枝梅》、《神王恋》、《千古风流》、《真假驸马》、《狱卒平冤》、《芙蓉屏》、《陆文龙》、《三结鸾凤》等。这些新戏,在编剧... 新春以来,上海越剧舞台演出不少新戏,上海越剧院和虹口、卢湾、静安等区越剧团先后上演了《杨贵妃》、《一枝梅》、《神王恋》、《千古风流》、《真假驸马》、《狱卒平冤》、《芙蓉屏》、《陆文龙》、《三结鸾凤》等。这些新戏,在编剧构思、导演处理、表演艺术和音乐配器、舞美设计上都有所创造革新,引起了越剧观众的兴趣。本刊编辑部在四月和五月先后召开了两次座谈会,邀请有关编导和评论工作者参加讨论,就这些新戏的得失成败,研讨一下越剧艺术如何更好创新问题。出席会议的有各院团编导庄志、黄沙、石景山、朱铿、邵慕水、纪乃成、薛允璜、吴兆芬、薛宝根、张森兴、罗怀臻、李莉、金风、红枫、贝凡、范迪声、张光楣、徐丽金、马科、杜冶秋、刘同标和评论工作者卢时俊、高义龙,傅歆、王历来、吴正德、郑楚华等二十余人。大家认为:越剧艺术,从剧目到唱腔,一定要出新,要发扬越剧勇于革新、善于创新的优良传统,对这些新戏的某些改革,作了充分肯定。但在如何才能出“新”和怎样才算出“新”上,则各抒己见,引起争鸣。有的认为革新不能离开越剧传统和越剧观众,有的认为对新东西不能先定一格,要大胆闽路。有的建议座谈会能就越剧革新问题再作进一步探讨,并邀请表演、音乐和舞美等方面同志参加。本刊编辑部今后将就越剧革新问题继续进行探讨,这一期先刊登马科、张光楣、邵慕水、高义龙四位同志的短文,欢迎来信来稿参加争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兆芬 上海越剧院 狱卒平冤 三结 舞台演出 芙蓉屏 吴正德 闹花灯 陆文龙 杨贵妃
下载PDF
对当前戏曲的几点思考——从一九八五年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谈起
8
作者 孙东海 姜明吾 《上海戏剧》 1986年第1期18-19,共2页
一九八五年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是戏曲界的一次盛会。参加演出的十三个剧种的十一台戏,是按照好中选优的原则,精心挑选出来的,比较集中地展示了当前戏曲推陈出新的成果。观摩后。
关键词 戏曲家 观摩演出 一九 高山下的花环 狱卒平冤 新编历史剧 创作经历 历史剧创作 戏剧观念 人物形象
下载PDF
抓好三个环节 实现三个目标——高占祥同志谈振兴湖北黄梅戏
9
作者 晓章 《黄梅戏艺术》 1989年第2期4-5,共2页
我对湖北提出把黄梅戏请回娘家去很感兴趣。黄梅戏从农村的草台走向城市的舞台;从民间小戏发展到地方大戏;从湖北走向安徽,又走向全国,现在正走向世界。她是一个生气勃勃,很有发展前途的剧种。安徽在发展黄梅戏上是下了功夫的,搞成了系... 我对湖北提出把黄梅戏请回娘家去很感兴趣。黄梅戏从农村的草台走向城市的舞台;从民间小戏发展到地方大戏;从湖北走向安徽,又走向全国,现在正走向世界。她是一个生气勃勃,很有发展前途的剧种。安徽在发展黄梅戏上是下了功夫的,搞成了系统工程了,有黄梅戏校、剧院、剧场、刊物等,各方面配套、完整。湖北提出来把黄梅戏请回老家去,不仅对湖北黄梅戏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还会促进安徽的黄梅戏。从湖北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黄梅 民间小戏 高占祥 徐九经升官记 中国戏剧家协会 黄冈 综合条件 狱卒平冤 检查落实 两台
下载PDF
将优越的艺术条件激活为生动的表演创造力 余维刚表演观感
10
作者 崔伟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14,共5页
武汉楚剧院新生代当家小生毕业于武汉市艺术学校师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楚剧表演艺术家荣明祥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主演剧目:《万里茶道》《乡里乡亲》《再别康桥》《狱卒平冤》《打金枝》《左维明巧断绣鞋案》等。
关键词 中国戏剧梅花奖 《再别康桥》 《打金枝》 武汉市艺术学校 狱卒平冤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楚剧 万里茶道
原文传递
明代官箴丛书《官常政要》版本简介
11
作者 申斌 《明史研究》 2018年第1期238-242,共5页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职官类小序称:"今所采录,大抵唐宋以来一曹一司之旧事,与儆戒训诰之词。今厘为官制、官箴二子目,亦足以稽考掌故,激劝官方。"~①但实际上宋代以降,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官箴书中真正的道德性"儆戒训诰之...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职官类小序称:"今所采录,大抵唐宋以来一曹一司之旧事,与儆戒训诰之词。今厘为官制、官箴二子目,亦足以稽考掌故,激劝官方。"~①但实际上宋代以降,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官箴书中真正的道德性"儆戒训诰之词"并不多,大多数内容与其说是道德训诫,不如说是身为官员为人处世的经验教训以及行政技术知识。魏丕信从内容角度将明清时期的从政指南(官箴书)分为行为类和技巧类,指出其数量激增固然与雕版印刷革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冤 官箴书 问刑条例 《官常政要》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万历时期 《无录》 中国丛书广录 品级考 文林阁
原文传递
戏剧观念更新与戏曲现状的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毓熙 《戏曲艺术》 1986年第1期7-14,共8页
戏曲的现状和未来,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从戏曲演出的现状中,从观众的信息反馈中,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戏曲艺术的形势进行估量:或曰“戏曲呈现衰微”,或曰“戏曲面临危机”,或曰“已出现转机”等等。尽管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剧种之间情况... 戏曲的现状和未来,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从戏曲演出的现状中,从观众的信息反馈中,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戏曲艺术的形势进行估量:或曰“戏曲呈现衰微”,或曰“戏曲面临危机”,或曰“已出现转机”等等。尽管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剧种之间情况并不一样,但上座率下降、戏曲呈现出不景气的状况,却是不可回避的严酷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观念 戏曲创作 戏曲现状 戏曲作品 戏曲演出 秋风辞 高山下的花环 婚姻爱情 狱卒平冤 戏曲剧目
原文传递
被迫奋起的拼搏——对湖北近十年戏剧队伍和戏剧文学的回顾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先祥 《剧本》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61-68,21,共9页
戏剧,在80年代初失去观众的青睐后,经过短暂的迷茫便被迫奋起。在追赶时代、发展自己的拼搏中,从盲目到清醒,从感觉到理论,从表层到深层,戏剧经历了渐次深化的艺术革命。尽管戏剧与观众还处在不即不离、断中有联的别扭局面之中,然而,戏... 戏剧,在80年代初失去观众的青睐后,经过短暂的迷茫便被迫奋起。在追赶时代、发展自己的拼搏中,从盲目到清醒,从感觉到理论,从表层到深层,戏剧经历了渐次深化的艺术革命。尽管戏剧与观众还处在不即不离、断中有联的别扭局面之中,然而,戏剧家和艺术本体的自我完善及拓展,却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正是这种不断积淀、逐渐升华的创造,铸造着艺术和生命并开始吸引从纷繁精神环境中挣身抬头、仰视艺术的观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虹光 深层意蕴 悲剧精神 价值评判 审美品格 丢手巾 知识女性 狱卒平冤 传统戏曲 精神环境
原文传递
从《葛麻》到《彩凤搏鸦》——漫谈戏曲中的喜剧 被引量:1
14
作者 龚啸岚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22-23,共2页
武汉市楚剧团新编六场喜剧《彩凤搏鸦》(载90年9月《剧本》月刊),荣幸地获得了参加中国剧协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戏剧节的机会。建国以来,楚剧多次得到北上的召唤,历次进京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葛麻》是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会演的... 武汉市楚剧团新编六场喜剧《彩凤搏鸦》(载90年9月《剧本》月刊),荣幸地获得了参加中国剧协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戏剧节的机会。建国以来,楚剧多次得到北上的召唤,历次进京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葛麻》是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会演的得奖剧目,那已是38年前的历史了。以后楚剧在京还演出过《刘介梅》(1954年)、《拜月记》(1959年)、《狱卒平冤》(1985年),连同此次的《彩凤搏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月记 中国剧协 中国戏剧节 刘介梅 狱卒平冤 彩凤 古老剧种 灯戏 朱世慧 徐九经升官记
原文传递
刻意求精 多彩多姿
15
作者 李紫贵 逯兴才 《戏曲艺术》 1986年第2期3-7,共5页
1985年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在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美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丰硕成果。其中,有些戏在导演方面的成就,更是令人刮目相看,使人欢欣鼓舞。 一出戏的成功与否,剧本的因素和演员的表演技巧固然很重要,但如果没有相... 1985年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在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美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丰硕成果。其中,有些戏在导演方面的成就,更是令人刮目相看,使人欢欣鼓舞。 一出戏的成功与否,剧本的因素和演员的表演技巧固然很重要,但如果没有相应水平的导演来精心排练和组织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摩演出 一出戏 奇婚记 编剧技巧 创作人员 使人 表演技巧 改编者 狱卒平冤 艺术质量
原文传递
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圆满结束
16
《戏曲艺术》 1986年第1期3-,共1页
据1985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记者易凯报道:1985年全国戏曲观摩演出12月15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圆满闭幕。十四出剧目、近百名戏剧工作者获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习仲勋出席了闭幕大会,并在会上讲了话。他称赞此次观摩演出的剧目... 据1985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记者易凯报道:1985年全国戏曲观摩演出12月15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圆满闭幕。十四出剧目、近百名戏剧工作者获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习仲勋出席了闭幕大会,并在会上讲了话。他称赞此次观摩演出的剧目都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水平和新颖的内容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摩演出 戏曲作品 戏剧工作者 思想艺术 习仲勋 易凯 狱卒平冤 内容形式 荣高棠 奇婚记
原文传递
论戏剧的通俗美
17
作者 劲芝 《剧本》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27-31,共5页
拙文《论戏剧的通俗性》(《安徽新戏》1989年第二期)发表后,有的同志说它是从美学角度来谈戏剧通俗性的。这自然是过誉之词,实际上我是一个美学的盲人。但由此倒提醒了我:戏剧的通俗性中是否含有“美”,通俗要不要追求美?还真是个陌生... 拙文《论戏剧的通俗性》(《安徽新戏》1989年第二期)发表后,有的同志说它是从美学角度来谈戏剧通俗性的。这自然是过誉之词,实际上我是一个美学的盲人。但由此倒提醒了我:戏剧的通俗性中是否含有“美”,通俗要不要追求美?还真是个陌生的论题。讨论它,不仅具有理论的价值,更具有现实的意义:不致在重视戏剧通俗性(尤其是通俗戏剧)的时候因忽视“美”而滑向低俗的泥潭。因而,虽自知浅薄,却难抑一试之情。老舍先生说:“美虽不同,但必须美。”“通俗性”既然是戏剧的基本艺术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先生 美学角度 狱卒平冤 桃花扇 孔文 主薄 一唱三叹 李渔 科浑 舞台演出
原文传递
“悲歌一曲喻后人”——谈楚剧《养命的儿子》
18
作者 杨华 《剧本》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69-71,共3页
武汉市楚剧团新编现代楚剧《养命的儿子》在武汉与北京演出后,博得了观众与戏剧界同行的一致好评。这是武汉市楚剧团继《狱卒子冤》、《彩凤搏鸦》之后创作并演出的又一出好戏。一出好戏,首先得要有一个好本子。编剧邱长元独具慧眼地选... 武汉市楚剧团新编现代楚剧《养命的儿子》在武汉与北京演出后,博得了观众与戏剧界同行的一致好评。这是武汉市楚剧团继《狱卒子冤》、《彩凤搏鸦》之后创作并演出的又一出好戏。一出好戏,首先得要有一个好本子。编剧邱长元独具慧眼地选中了何柞欢的同名小说并成功地改编了它,从而使《养》剧一诞生就避免了某些剧目先天不足的缺陷。戏曲为什么不景气,除了通俗文化、享乐文化、消费文化、种种准艺术、亚艺术的冲击外,恐怕与其题材内容的陈旧、远离时代也不无关系。而《养》剧正是以其独到深刻的立意、丰厚广博的内涵、发人深省的故事、与时代合拍同步,从而得到了当代观众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名小说 曲喻 长元 何昌 狱卒平冤 演出过程 剧中人物 情节线 封建专制 怨气冲天
原文传递
弥纶天地之道 范围天地之化——评《死与美》及其它
19
作者 沈尧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5-8,共4页
李洁非同志在《死与美》等文中,对建国后的戏曲改革工作提出一个质问:“艺术为什么一定要赶上时代?”又具体表述如下:第一,“最为荒唐的一种声音,是把古典戏曲的‘危机’说成是落伍于时代”。此论来自“50年代的那种苏联文艺概论体系教... 李洁非同志在《死与美》等文中,对建国后的戏曲改革工作提出一个质问:“艺术为什么一定要赶上时代?”又具体表述如下:第一,“最为荒唐的一种声音,是把古典戏曲的‘危机’说成是落伍于时代”。此论来自“50年代的那种苏联文艺概论体系教条”,是“以社会史逻辑代替艺术史逻辑”的“艺术进化论”。第二,戏曲界的思维深受这种理论模式的支配。因此,“戏曲革新论者”虽“费尽心思延长古典戏曲的寿命”,终使古典戏曲“变成一个不伦不类、头戴假面、滑稽可笑的小丑”。这“不是艺术革新,而是艺术颠覆”。第三,结论是:对待古典戏曲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戏曲 李洁非 滑稽可笑 艺术革新 天地之道 昆山腔 魏良辅 狱卒平冤 磨调 中国戏曲
原文传递
尊重艺术规律 努力繁荣创作——武汉市戏剧创作回顾
20
作者 李志高 《剧本》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24-26,28,共4页
近十年来,武汉市戏剧创作呈现出了较为繁荣的景象,涌现出了一批有较高质量和相当影响的剧目。据粗略统计,1985年以来,我们创作或改编了新剧(节)目70多台,其中创作的现代题材作品40多台,历史题材作品20多台,整理改编的10多台。这些剧目... 近十年来,武汉市戏剧创作呈现出了较为繁荣的景象,涌现出了一批有较高质量和相当影响的剧目。据粗略统计,1985年以来,我们创作或改编了新剧(节)目70多台,其中创作的现代题材作品40多台,历史题材作品20多台,整理改编的10多台。这些剧目在国内外戏剧汇演比赛活动中先后获得了各种奖励100多项。如果把1985年楚剧《狱卒平冤》在全国戏曲观摩汇演中获得大奖、儿童剧《两个转学生》与《他们的童年》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视作新的起点,那么京剧《洪荒大裂变》与《七彩环》、汉剧《曾根崎殉情》、楚剧《彩凤搏鸦》与《养命的儿子》等优秀剧目先后在重大比赛评奖中获奖,则表明了武汉市的戏剧创作年年有新戏、不断上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创作 创作思想 狱卒平冤 洪荒大裂变 现代题材 上台阶 戏剧活动 文艺方向 同名小说 民间小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