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平判入等”考辨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勤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5-188,192,共4页
试判为唐代重要选官活动和考试项目,也是唐代文学的重要文体,但其具体制度已不甚详明,甚至常被误解,"平判入等"即为其例。"平判"应是"平选试判"的简称,"平选"则是指常规铨选,"入等"... 试判为唐代重要选官活动和考试项目,也是唐代文学的重要文体,但其具体制度已不甚详明,甚至常被误解,"平判入等"即为其例。"平判"应是"平选试判"的简称,"平选"则是指常规铨选,"入等"是指平选试判成绩"佳者","平判"成绩"甚拙者"谓之"蓝缕"。在具体处置时前者"升"后者"降"。"平判入等"也被称为"科目",但与"科目选"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铨选 平判入等 科目
下载PDF
唐代吏部平判入等科与选举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金滢坤 于瑞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1-153,共13页
平判入等科是在吏部铨选试判的基础上,逐渐演变成一个独立科目,面向选限已到人的试判两节,优于授官,最早见于咸亨四年。武则天糊名试判,进一步规范了平判入等科,开元十八年学士试判制度的实行,确立了甲、乙、丙、丁分等制。平判入等科... 平判入等科是在吏部铨选试判的基础上,逐渐演变成一个独立科目,面向选限已到人的试判两节,优于授官,最早见于咸亨四年。武则天糊名试判,进一步规范了平判入等科,开元十八年学士试判制度的实行,确立了甲、乙、丙、丁分等制。平判入等科虽不及博学宏词科、书判拔萃科崇重,但因此科取人数目较前者多,因此科及第解决释褐问题人数更多,平判入等及第释褐官总体高于进士和制举科目出身的释褐官。同样,由于此科的取人人数优势,其对士人的迁转影响也超过了博学宏词科和书判拔萃科,此科登第后的授官是结合其登科等第、此前的出身和前任官的综合因素授官,一般授予基层和中层官中的清显职位,且不少人物因此位居卿相,对中晚唐铨选制度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吏部科目选 平判入等 铨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