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唐诗一字平仄两读而义有异同问题之一——唐诗一字平去两读而义别问题论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子瑜
刘宋川
《中国韵文学刊》
2013年第4期76-92,共17页
一字平仄两读而义有异同,是唐诗字音字义的重要特点。正确地分辨和解释唐诗一字平仄两读与词义异同的问题,是读懂唐诗、研究唐诗声律和体裁的前提,作者拟分篇逐一讨论这方面的问题。本文是第一篇,主要论述一字平去义别的情况。我们从唐...
一字平仄两读而义有异同,是唐诗字音字义的重要特点。正确地分辨和解释唐诗一字平仄两读与词义异同的问题,是读懂唐诗、研究唐诗声律和体裁的前提,作者拟分篇逐一讨论这方面的问题。本文是第一篇,主要论述一字平去义别的情况。我们从唐诗中搜集了90来个单字,然后分类对各字因平去两读而义别的关系作出辨析,解释诸字用在不同诗句中的音义,进而据此判定诸字所在诗句的平仄律式,说明一字平仄两读对于唐诗声律的特殊适应性,同时归纳诸字古今音义变化的规律,借此对几种大型工具书一些参差的音义注释提出分辨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音义
破读
平仄两读
平去义别
平仄律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诗一字平仄两读而义有异同问题之八——字音的借读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子瑜
刘宋川
《长江学术》
CSSCI
2019年第2期93-102,共10页
在具有平仄(上或去)两读而义别的字群中,某些字一类义项的音读有时因用在唐诗律句的特定位置而不合平仄,导致违律;作者既然需用该字的此义,就只有弃用它的本来音读,而借用该字另一类义项在平仄上与之相对的音读,以便吟诵时协调合律。这...
在具有平仄(上或去)两读而义别的字群中,某些字一类义项的音读有时因用在唐诗律句的特定位置而不合平仄,导致违律;作者既然需用该字的此义,就只有弃用它的本来音读,而借用该字另一类义项在平仄上与之相对的音读,以便吟诵时协调合律。这就是字音的借读。唐诗中使用借读的字计有 24 个。我们把诸字分为平上义别和平去义别两大类,再按诸字的平声义借用仄声(上或去)读和仄声(上或去)义借用平声读的不同情况来论析。借读是唐诗中用字采音方面的特有现象,值得诗律研究者重视。只有理解诸字在唐代的音义关系,才可以准确解释诸字在唐诗中的音义,进而分析唐诗的平仄律式和体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上义别
平去义别
本读
借读
唐诗律句
诗律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诗一字平仄两读而义有异同问题之二——唐诗一字平去两读而义同问题论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刘子瑜
刘宋川
《长江学术》
2014年第2期104-117,共14页
文章对唐诗中48个单字具有词义不变而可变调为平去两读的特殊用法作出论析,认为:(一)诸字的平去两读,唐诗中实有常读与偏读之分,但偏读不能忽视,否则会误读唐诗,曲解声律。其中31字以平声为常读,17字以去声为常读。今音一读是对常读的...
文章对唐诗中48个单字具有词义不变而可变调为平去两读的特殊用法作出论析,认为:(一)诸字的平去两读,唐诗中实有常读与偏读之分,但偏读不能忽视,否则会误读唐诗,曲解声律。其中31字以平声为常读,17字以去声为常读。今音一读是对常读的继承。(二)其中8字表示名词义,9字兼表名、动(或形)义,30字表示动词义,1字表示副词义。可据这种音义关系掌握各字用法。(三)一字平去义同适应了唐诗用韵和格律平仄的需要,为诗人依律用字提供了更为自如的选择余地。这种用法始于魏晋南北朝,而兴盛于唐代,后代虽仍延用,但仅限于少数常用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仄两读
平去义
同
常读与偏读
平仄律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诗一字平仄两读而义有异同问题之一——唐诗一字平去两读而义别问题论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子瑜
刘宋川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湖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2013年第4期76-92,共17页
基金
北京市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唐诗的平仄音读与字义异同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一字平仄两读而义有异同,是唐诗字音字义的重要特点。正确地分辨和解释唐诗一字平仄两读与词义异同的问题,是读懂唐诗、研究唐诗声律和体裁的前提,作者拟分篇逐一讨论这方面的问题。本文是第一篇,主要论述一字平去义别的情况。我们从唐诗中搜集了90来个单字,然后分类对各字因平去两读而义别的关系作出辨析,解释诸字用在不同诗句中的音义,进而据此判定诸字所在诗句的平仄律式,说明一字平仄两读对于唐诗声律的特殊适应性,同时归纳诸字古今音义变化的规律,借此对几种大型工具书一些参差的音义注释提出分辨意见。
关键词
唐诗音义
破读
平仄两读
平去义别
平仄律式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诗一字平仄两读而义有异同问题之八——字音的借读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子瑜
刘宋川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湖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长江学术》
CSSCI
2019年第2期93-102,共10页
基金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唐诗的平仄音读与字义异同关系研究”(13WYB005)
文摘
在具有平仄(上或去)两读而义别的字群中,某些字一类义项的音读有时因用在唐诗律句的特定位置而不合平仄,导致违律;作者既然需用该字的此义,就只有弃用它的本来音读,而借用该字另一类义项在平仄上与之相对的音读,以便吟诵时协调合律。这就是字音的借读。唐诗中使用借读的字计有 24 个。我们把诸字分为平上义别和平去义别两大类,再按诸字的平声义借用仄声(上或去)读和仄声(上或去)义借用平声读的不同情况来论析。借读是唐诗中用字采音方面的特有现象,值得诗律研究者重视。只有理解诸字在唐代的音义关系,才可以准确解释诸字在唐诗中的音义,进而分析唐诗的平仄律式和体格。
关键词
平上义别
平去义别
本读
借读
唐诗律句
诗律研究
Keywords
Polysemy of Characters with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Metrics of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Original Pronunciation
Borrowed Pronunciation
The Legal of Tang Poetry
Study of Poetr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H1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诗一字平仄两读而义有异同问题之二——唐诗一字平去两读而义同问题论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刘子瑜
刘宋川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湖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长江学术》
2014年第2期104-117,共14页
基金
北京市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唐诗的平仄音读与字义异同关系研究"(项目号13WYB005)的阶段性成果
2014年度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项目"唐诗一字平去两读而义有异同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北京大学2013年度桐山教育基金的资助
文摘
文章对唐诗中48个单字具有词义不变而可变调为平去两读的特殊用法作出论析,认为:(一)诸字的平去两读,唐诗中实有常读与偏读之分,但偏读不能忽视,否则会误读唐诗,曲解声律。其中31字以平声为常读,17字以去声为常读。今音一读是对常读的继承。(二)其中8字表示名词义,9字兼表名、动(或形)义,30字表示动词义,1字表示副词义。可据这种音义关系掌握各字用法。(三)一字平去义同适应了唐诗用韵和格律平仄的需要,为诗人依律用字提供了更为自如的选择余地。这种用法始于魏晋南北朝,而兴盛于唐代,后代虽仍延用,但仅限于少数常用字。
关键词
平仄两读
平去义
同
常读与偏读
平仄律式
Keywords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Synonymy of Characters with Level and Falling Tones
Common and UncommonPronunciations
Metrics of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唐诗一字平仄两读而义有异同问题之一——唐诗一字平去两读而义别问题论析
刘子瑜
刘宋川
《中国韵文学刊》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唐诗一字平仄两读而义有异同问题之八——字音的借读
刘子瑜
刘宋川
《长江学术》
CSSCI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唐诗一字平仄两读而义有异同问题之二——唐诗一字平去两读而义同问题论析
刘子瑜
刘宋川
《长江学术》
201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