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树轮灰度重建乌孙山北坡4-5月平均最低气温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瑞波 袁玉江 +2 位作者 魏文寿 喻树龙 陈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48-854,共7页
利用2006年采自新疆伊犁乌孙山北坡3个采点的树轮样本,建立了树轮宽度年表,采用树轮图像分析法进一步建立了3种宽度年表和5种灰度年表。相关分析发现,在所有参数年表中乌孙山北坡3个树轮标准化全轮灰度年表序列与该地区4—5月平均最... 利用2006年采自新疆伊犁乌孙山北坡3个采点的树轮样本,建立了树轮宽度年表,采用树轮图像分析法进一步建立了3种宽度年表和5种灰度年表。相关分析发现,在所有参数年表中乌孙山北坡3个树轮标准化全轮灰度年表序列与该地区4—5月平均最低气温显著相关,相关系数最大可达-0.552。经多方面检验可知,利用树轮标准化全轮灰度年表重建该地区过去324a的4—5月最低气温是可信的。通过对重建最低气温序列进行功率谱分析发现乌孙山北坡4—5月最低气温具有31a、36a和48a的变化准周期;小波分析证实,31~32a的低频变化周期最为显著,1800年以前,震荡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周期逐渐缩短,19世纪后期震荡加强,进入20世纪,震荡减弱,逐渐趋于稳定。4—5月平均最低气温经历了11高11低的变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孙山北坡 树木年轮 平均最低气温 小波分析
下载PDF
西藏东部过去400年秋、冬季平均最低气温的树木年轮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瑞波 袁玉江 +4 位作者 魏文寿 喻树龙 尚华明 王丽丽 陈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9-365,共7页
利用2006年采自西藏东部昌都地区的树轮样本,建立了该区域3个树轮年表,相关计算表明,昌都树轮标准化年表与该区域上一年10月到当年1月的平均最低气温相关最为显著,单相关系数高达0.657。利用该年表较好地重建了昌都气象站过去413年上一... 利用2006年采自西藏东部昌都地区的树轮样本,建立了该区域3个树轮年表,相关计算表明,昌都树轮标准化年表与该区域上一年10月到当年1月的平均最低气温相关最为显著,单相关系数高达0.657。利用该年表较好地重建了昌都气象站过去413年上一年10月到当年1月的平均最低气温序列,经多方面验证,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可信性。过去400年中,西藏东部昌都地区秋、冬季平均最低气温经历了6个偏暖和6个偏冷的变化阶段,并有明显的6个持续变暖和5个持续变冷阶段,变暖缓慢,而变冷迅速。变冷、变暖阶段中以20世纪60年代的迅速降温和70~80年代的升温最为典型。昌都地区秋、冬季节平均最低气温以5年、11年、102~103年的准周期变化最为显著。比较发现,近百年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秋、冬季平均最低气温与北半球平均气温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0世纪初到30年代,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秋、冬季平均最低气温缓慢上升,40年代急剧下降,50年代气温回升,60年代初期气温再次下降,60年代末以后气温逐步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昌都地区 树木年轮 平均最低气温
下载PDF
以树轮宽度重建九寨沟1750年以来冬半年平均最低温度 被引量:44
3
作者 宋慧明 刘禹 +4 位作者 倪万眉 蔡秋芳 孙军艳 葛文斌 萧维扬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6-491,共6页
利用四川九寨沟地区树轮宽度年表对该地区1750A·D.以来的冬半年(上年11月到当年3月)平均最低温度进行模拟重建,重建方程的方差解释量为46·2%(调整自由度后为45·1%)。结果表明,九寨沟地区在重建期间平均最低温度较低的时... 利用四川九寨沟地区树轮宽度年表对该地区1750A·D.以来的冬半年(上年11月到当年3月)平均最低温度进行模拟重建,重建方程的方差解释量为46·2%(调整自由度后为45·1%)。结果表明,九寨沟地区在重建期间平均最低温度较低的时段主要有1814~1844年和1937~1984年两个阶段;而平均最低温度较高的时段主要有1795~1813年和1984年至今两个时期,其中1984年之后的升温时段尤为显著,与川西其他地点冬季温度重建非常相近。计算显示,与尼泊尔Kathmandu冬半年平均气温(上年10月到当年2月)相比,九寨沟地区冬半年平均最低温度存在显著2年滞后(r=0·27,p<0·0001),而1825年前后及1970年前后两个冬季低温时段在两个地点大体是一致的,这些现象表明青藏高原周边地区冬半年温度变化的趋同性。功率谱分析表明,九寨沟地区冬半年平均最低温度2·11~6·86a的准周期与ENSO周期比较一致,而18·46a准周期则显示了该地气温变动与天文准19a周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 树木年轮宽度 冬半年平均最低温度
下载PDF
基于树轮记录的阿尔泰山中段1798年以来6—7月平均最低气温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焦亮 马罗 +1 位作者 张同文 王圣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44-1958,共15页
通过分析新疆阿尔泰山中段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证明6—7月平均最低气温是研究区树木径向生长的主控气候因子(r=0.649,P<0.001)。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阿尔泰山中段1798—2017年6—7月平均最低气温方程... 通过分析新疆阿尔泰山中段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证明6—7月平均最低气温是研究区树木径向生长的主控气候因子(r=0.649,P<0.001)。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阿尔泰山中段1798—2017年6—7月平均最低气温方程,通过计算重建方程方差解释量(41.1%)和利用逐一剔除法对重建方程各项参数进行了稳定性检验,证明了重建方程是稳定可靠的。分析重建的平均最低气温年际变化表明,研究区经历了4个暖期(1906—1919年、1922—1935年、1945—1960年和1997—2017年)和4个冷期(1816—1831年、1840—1867年、1869—1886年和1888—1905年),并且与相邻地区平均气温重建序列冷暖变化阶段一致。基于多窗谱分析结果发现重建6—7月平均最低气温序列存在2a、2.4a、2.8—3a、11a、20—22a左右的变化周期,表明研究区气候变化主要受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太阳黑子活动和全球海温变化(SST)驱动。本研究为系统掌握阿尔泰山气候变化规律和科学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山 西伯利亚落叶松 树木宽度年表 重建平均最低气温
下载PDF
织金县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及低温日数变化特征分析
5
作者 赵庭飞 黄世继 +3 位作者 邓晶晶 罗雪 王江 王生黔 《南方农业》 2017年第20期97-98,共2页
利用织金县1962—2014年的冬季逐日最低气温资料,运用趋势分析、M-K突变分析、小波变换分析、R/S分析方法,对平均最低气温和低温日数的变化、突变性和周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平均最低气温整体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20世纪60年代至8... 利用织金县1962—2014年的冬季逐日最低气温资料,运用趋势分析、M-K突变分析、小波变换分析、R/S分析方法,对平均最低气温和低温日数的变化、突变性和周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平均最低气温整体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呈上升趋势,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呈下降趋势,8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期上升趋势明显,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初和80年代中期发生了两次突变,周期性变化不明显,未来平均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3℃的日数,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逐渐减少,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期间,低于历史平均值47 d,2010年开始上升趋势明显,且分别在1977年、1982年和1985年发生了显著性突变;≤0℃的日数,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逐渐减少,21世纪初呈上升趋势,在1980年发生了一次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最低气温 低温日数 趋势分析 M-K突变分析 小波变换分析 R/S分析
下载PDF
长白山地区近50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纪军 裴铁璠 +2 位作者 王安志 关德新 金昌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0-57,共8页
利用线性趋势法对长白山地区13个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逐日温度资料进行分析,确定该区域的气温变化趋势,同时通过Mann-Kendall方法确定突变点位置,并结合t检验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区域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有极为显著的增加趋势... 利用线性趋势法对长白山地区13个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逐日温度资料进行分析,确定该区域的气温变化趋势,同时通过Mann-Kendall方法确定突变点位置,并结合t检验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区域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有极为显著的增加趋势,分别为每10年增加了0.23和0.46℃(α=0.001);近50年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时间系列都有一个突变点,其中最高气温的突变点出现在1995年左右,最低气温的突变点在1985年前后。这种变化使得温度日较差表现出明显的减小趋势,并在1972年出现一个突变点,前后平均相差0.8℃。区域各月最高、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与日照百分率均有极为显著的相关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温室效应持续增强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长白山地区
下载PDF
华中区域1960~2005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凯 陈正洪 +1 位作者 刘可群 孙杰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8-424,共7页
利用华中区域(河南、湖北、湖南3省)42站1960~2005年逐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资料,计算并详细分析了该区域年(季、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线性变化趋势、突变性及周期性特征。结果发现:1)华中区域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 利用华中区域(河南、湖北、湖南3省)42站1960~2005年逐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资料,计算并详细分析了该区域年(季、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线性变化趋势、突变性及周期性特征。结果发现:1)华中区域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最显著。2)平均最高气温在春、秋、冬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四季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冬季变化显著;平均气温日较差在夏、冬季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其中以冬季降幅最大。3)全年有4个月平均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其中8月最为显著;平均最低气温在冬、春季为明显上升趋势,其他月变化趋势不显著;平均气温日较差在冬、夏季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1月最为显著。4)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次由冷变暖的明显突变;四季中,平均最高气温春、冬季突变显著,平均最低气温春、夏季突变显著。5)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存在显著的2~4a周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区域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平均气温日较差 变化趋势 突变
下载PDF
近57年锡林浩特市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春兰 包玉海 +3 位作者 包刚 阿拉腾图雅 胡日查 银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7-260,265,共5页
该文运用滑动平均法、累积距平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和Yamamoto方法,分析了锡林浩特市1953—2009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线性倾向率分别是3.47℃/10a,6.26℃/10a,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变化;... 该文运用滑动平均法、累积距平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和Yamamoto方法,分析了锡林浩特市1953—2009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线性倾向率分别是3.47℃/10a,6.26℃/10a,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变化;年较差呈弱减小趋势,其中平均最低气温的贡献最大;90年代变暖程度明显;在57a尺度上,平均最高气温主要存在50a和30a左右的震荡周期,平均最低气温主要存在50a,30a和18a左右的震荡周期;平均最高气温的阶段性和突变性均不明显,平均最低气温存在3个较为明显的变化阶段,且1987年出现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特征分析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锡林浩特市
下载PDF
树轮记录的过去517a博州中东部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蔺甲 袁玉江 +2 位作者 魏文寿 喻树龙 张同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6-172,共7页
利用采自博州中东部山区上树线JPK采样点的雪岭云杉树轮样本,分析了其年表特征及对气候响应。结果表明:采样点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与博乐和精河气象站上年12月至当年11月平均最低气温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用JPK采点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 利用采自博州中东部山区上树线JPK采样点的雪岭云杉树轮样本,分析了其年表特征及对气候响应。结果表明:采样点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与博乐和精河气象站上年12月至当年11月平均最低气温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用JPK采点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序列,重建了博州中东部地区年平均最低气温,相关系数0.586,方差解释量达34.3%(调整自由度后为33.0%)。过去517年来,博州中东部地区平均最低气温变化存在7个偏冷阶段和7个偏暖阶段。重建序列具有3a、3.8a和5a左右的准周期,并且在1568年前后、1667年前后、1708年前后、1734年前后和1845年前后发生了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雪岭云杉 平均最低气温 博州中东部地区
原文传递
树轮宽度记录的塔吉克斯坦北部160 a平均最低气温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美琳 他志杰 +2 位作者 吴燕良 赵鹏 于瑞德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0-295,共6页
利用塔吉克斯坦北部土耳其斯坦圆柏(Juniperus turkestanica)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与区域气候要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当年2—3月平均最低气温与树木径向生长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据此对该地区1857—2016年2—3月平均最低气温进行重建,重建方... 利用塔吉克斯坦北部土耳其斯坦圆柏(Juniperus turkestanica)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与区域气候要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当年2—3月平均最低气温与树木径向生长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据此对该地区1857—2016年2—3月平均最低气温进行重建,重建方程的解释量为39. 5%,调整自由度后的解释量为37. 5%。研究表明:在过去160 a,该地区经历了6个偏暖阶段,1857—1878年、1885—1890年、1907—1915年、1926—1931年、1960—1967年、1994—2016年; 5个偏冷阶段,1879—1884年、1891—1906年、1916—1925年、1932—1959年、1968—1993年。空间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2—3月平均最低气温的重建结果可以代表塔吉克斯坦地区过去160 a的2—3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宽度 年表 平均最低气温 土耳其斯坦圆柏(Juniperus turkestanica) 塔吉克斯坦
原文传递
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日最低气温分布式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袁淑杰 谷晓平 +3 位作者 缪启龙 邱新法 康为民 王福增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4-391,共8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前计算平均日最低气温的模型进行了一些改进,考虑了坡度、坡向和地形相互遮蔽作用对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研制了复杂地形下海拔高度、太阳总辐射、日照百分率为参数的月平均...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前计算平均日最低气温的模型进行了一些改进,考虑了坡度、坡向和地形相互遮蔽作用对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研制了复杂地形下海拔高度、太阳总辐射、日照百分率为参数的月平均日最低气温的分布式模型。应用100 m×100m分辨率的DEM数据、1960—2000年贵州省及周边102个气象站常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以及NOAA-AVHRR观测资料、10个气象站的太阳辐射量资料,计算了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各月及年平均日最低气温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局地地形因子对贵州地区月平均日最低气温的影响较大,月平均日最低气温纬向分布不明显。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年平均日最低气温大部分地区介于7.5~12.4℃之间,1月平均日最低气温大部分介于-0.6~4.1℃之间,7月平均日最低气温大部分介于15.6~21.3℃之间。(2)月平均日最低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南坡随坡度的增大而升高;北坡随坡度的增大而降低。在坡向影响上,1~5月、10~12月偏北坡月平均日最低气温偏低,偏南坡月平均日最低气温偏高;7~8月因太阳高度较高,因此出现相反的情况,北坡高于南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高原 平均最低气温 复杂地形 数字高程模型
下载PDF
青藏铁路沿线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趋势预测及其概率估计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文 李栋梁 程国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4-310,共7页
根据实测月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建立了1955—2000年青藏铁路沿线各站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序列,最低气温在1975年以前偏冷,最冷的1960年代,比多年平均偏低1.4℃;1975年以后偏暖,到2000年气温距平达+1.4℃;最高气温的变化大体与前者相反,1960... 根据实测月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建立了1955—2000年青藏铁路沿线各站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序列,最低气温在1975年以前偏冷,最冷的1960年代,比多年平均偏低1.4℃;1975年以后偏暖,到2000年气温距平达+1.4℃;最高气温的变化大体与前者相反,1960年代比多年平均气温偏暖约0.1℃,1970年代和1980年代偏冷约0.2℃,进入1990年代后才逐渐升高,2000年气温距平达+0.8℃。利用近1000年的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约有41,58,76,90和200年的5个显著周期及均生函数正交化筛选方案,预测21世纪SCL比20世纪平均长1年,在2055年达到极长年份12.4年,2068年转为极短年份10.6年。根据IPCC报告中未来100年大气CO2浓度的估计值(B2方案),研究了未来50~100年青藏铁路沿线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同时,作为试验,利用事件概率回归估计模式预测,相对于1990年代而言,青藏铁路沿线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到2050年升高0.4℃(2.4℃)的概率为66%(74%);到2100年升高1.4℃(6.9℃)左右的概率为85%(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沿线 平均最高最低气温 超长期气候变化 概率预测
下载PDF
CMIP6全球气候模式对中国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模拟的评估 被引量:14
13
作者 谢文强 王双双 延晓冬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78,共16页
选取CMIP6历史模拟试验26个模式数据,以CN05.1数据作为观测资料,对1961~2014年中国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化模拟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961~2014年,中国年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存在上升的趋势。最高气温增长速率为2.15℃/100 a... 选取CMIP6历史模拟试验26个模式数据,以CN05.1数据作为观测资料,对1961~2014年中国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化模拟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961~2014年,中国年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存在上升的趋势。最高气温增长速率为2.15℃/100 a;最低气温增长速率为3.92℃/100 a,约为最高气温增长速率的两倍。CMIP6模式都能模拟出这种长时间尺度的变化趋势,但不同模式模拟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模式间离散度达到0.38℃/100 a(最高气温)和0.41℃/100 a(最低气温)。模式中BCC-ESM1和EC-Earth3模式对这两种趋势的模拟效果最好。CMIP6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中国范围内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空间分布特征。中国范围内,大部分模式模拟结果与观测呈正相关的格点所占比例分别为82%(最高气温)和97%(最低气温),模拟结果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对于气候平均态,CMIP6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最高最低气温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整个中国东部地区,最高最低气温模拟结果的模式间标准差均在3℃以内,一致性较高,在西部地区差异较大,青藏高原地区达到6℃以上。GISS-E2-1-G和MRI-ESM2-0可以很好地模拟出1961~2014年中国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经验正交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主要模态及其时间演变。总体来说,CMIP6模式对中国年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气候态空间分布以及变化趋势等方面,具备较好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模式 中国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模式评估
下载PDF
1981—2022年西藏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14
作者 次丹卓玛 次旺 +1 位作者 肖卓靖 胡洁 《西藏科技》 2023年第12期52-56,共5页
利用西藏38个气象站点1981—2022年逐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西藏近42年来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气候线性倾向估计公式、Mann-Kendall检验法对西藏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时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 利用西藏38个气象站点1981—2022年逐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西藏近42年来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气候线性倾向估计公式、Mann-Kendall检验法对西藏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时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2年西藏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存在明显空间差异,高值区在东南部,低值区在西北部,主要呈现从东向西逐渐减小趋势;四季平均最高气温空间差异显著,大体呈现北部及南部边缘一带较低,东部、西部略高的特征。四季平均最低气温总体呈现从东向西低-高-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春季、秋季的空间差异更明显。年平均最高气温以0.4℃/10a的趋势升温,各站点均呈升温趋势,2003年后上升趋势更加显著,并于2000年发生突变。全区年平均最低气温升温趋势更显著,为0.5℃/10a,各站点除贡嘎站基本无变化外,其余各站均呈上升趋势。四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现升温趋势,且四季平均最低气温增温趋势比平均最高气温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时空分布 变化趋势 M-K突变检验
下载PDF
关于规范中最低日平均温度定义的探讨与建议
15
作者 曹琛 赵坤芳 赵邈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22年第3期1-3,M0002,共4页
对《GB 50074—2014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341—2014立式圆筒型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SH/T 3046—1992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型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以及《GB/T 50176—201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中涉及的“最低日平... 对《GB 50074—2014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341—2014立式圆筒型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SH/T 3046—1992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型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以及《GB/T 50176—201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中涉及的“最低日平均温度”和“累年最低日平均温度”的定义进行了分析、对比和探讨,提出了两者定义的一致性,建议今后相关规范在修订时将两者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库 规范 最低平均温度 定义 探讨 建议
下载PDF
我国测得迄今南极内陆冰盖最低年平均温度
16
《地理教学》 2005年第4期46-46,共1页
国家海洋局8日授权新华社发布了中国南极冰盖昆仑科考队的有关情况,向全国人民进行“汇报”:在历时63天的考察中,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开展了大量科学考察工作,硕果累累。目前12名科考队员精神状态良好,身体健康。
关键词 中国 南极 内陆冰盖 最低平均温度 路线标识系统
下载PDF
海口市气温变化及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被引量:17
17
作者 郑艳 张永领 吴胜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8-31,共4页
利用海口市近52年四季及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资料,研究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个季节(春季除外)和年平均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高趋势,其中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非常显著;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显著... 利用海口市近52年四季及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资料,研究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个季节(春季除外)和年平均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高趋势,其中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非常显著;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显著,增温主要发生在夜间,无论平均最低气温还是极端最低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高趋势,白天气温变化趋势都不显著;气温日较差都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各个季节(冬季除外)及年气温突变性增温主要发生在夜间,且在前期夏季白天气温发生跃变性降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变化 海口市 平均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气温变化趋势 气温日较差 气温资料 增温 突变性 增高 季节 夜间 白天 下降
下载PDF
基于树轮宽度重建的河南石人山地区1850年以来季节最低温度及20世纪增温(英文)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禹 张艳华 +3 位作者 蔡秋芳 宋慧明 马永永 梅若晨 《地球环境学报》 2015年第6期393-406,共14页
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和相应的管理活动。中原地区位于我国中部,地域广阔,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气候变化极为重要。目前我们对这一地区过去几百年气候变化历史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历史文献记载,缺乏自然地质记录... 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和相应的管理活动。中原地区位于我国中部,地域广阔,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气候变化极为重要。目前我们对这一地区过去几百年气候变化历史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历史文献记载,缺乏自然地质记录的证据。本研究从河南石人山地区获取了一组油松树轮样本,在树轮宽度和现代气象观测记录统计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转换方程,重建了石人山地区1850—2011年上年10月至当年6月的平均最低温度。重建对观测温度(1958—2011年)的解释方差达到48.8%。重建中较暖时段有1892—1906年和1995—2011年;较冷期主要发生在1875—1890年、1910—1932年和1967—1980年。石人山地区自20世纪10年代以来持续增温,20世纪80年代以后增温更为显著(重建的10个高温年中9个都出现在1998年之后),表明石人山地区的温度重建结果能够捕捉20世纪以来的全球变暖信号。树轮宽度和温度的正相关关系也表明如果石人山地区未来持续变暖,将为油松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本文重建中的冷暖时段与研究区附近其他地区温度序列中的冷暖时段较为一致,表明我国中部温度变化在较大区域范围内较为同步。空间场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分析。此外,重建温度与全球海温(SST)的空间场分析表明石人山地区温度变化与西太平洋海温、印度洋和北大西洋海温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人山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树轮宽度 平均最低温度 重建
下载PDF
合肥市1961~2010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新田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5期48-52,共5页
基于合肥市1961~2010年逐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对合肥市近50年的四季平均最高气温变化与最低气温变化、各季节气温日较差变化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倾向... 基于合肥市1961~2010年逐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对合肥市近50年的四季平均最高气温变化与最低气温变化、各季节气温日较差变化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倾向率分别为:0.301℃/10 a、0.167℃/10 a、0.269℃/10 a、0.425℃/10 a,冬季上升幅度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即50年来合肥市四季平均最低气温均处于上升状态,分别上升了1.505℃、0.835℃、1.345℃、2.125℃。四季平均最高气温的倾向率分别为:0.4℃/10 a、-0.042℃/10 a、0.256℃/10 a、0.204℃/10 a,即50年来合肥市除夏季平均最高气温下降0.21℃外,其他三季平均最高气温分别上升了2℃、1.28℃、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最低气温 平均最高气温 气温日较差 年代际变化 合肥市
下载PDF
西藏高原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杜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7-444,共8页
利用中国西藏高原 2 5个台站 1 971~ 2 0 0 0年月平均最高气温 (Tmax)、最低气温 (Tmin)及气温日较差 (ΔT) ,分析了西藏高原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结果发现 ,西藏高原普遍存在非对称变化现象 ,以Tmax、Tmin显著上升 ,但Tmin上... 利用中国西藏高原 2 5个台站 1 971~ 2 0 0 0年月平均最高气温 (Tmax)、最低气温 (Tmin)及气温日较差 (ΔT) ,分析了西藏高原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结果发现 ,西藏高原普遍存在非对称变化现象 ,以Tmax、Tmin显著上升 ,但Tmin上升幅度大于Tmax为主要类型。Tmax上升主要表现在夏季 ,Tmin增暖以秋季最为明显 ,ΔT显著变小主要是由于Tmin明显增暖引起的。Tmin的上升幅度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增加 ,Tmax在 3 0 0 0~ 40 0 0m地区增温最大 ,而ΔT在 40 0 0m以上呈显著的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非对称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