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树轮资料重建天山中段南坡巩乃斯地区公元1777年来平均最高气温变化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同文 刘禹 +3 位作者 袁玉江 魏文寿 喻树龙 陈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1-1021,共11页
利用年轮平均灰度年表重建了天山巩乃斯地区自公元1777年来当年5月至8月平均最高气温,方差解释量达41%(调整自由度后为39%)。过去232年来,巩乃斯地区平均最高气温变化存在2个偏冷阶段和1个偏暖阶段。重建序列具有154年、77年、2.7年和2.... 利用年轮平均灰度年表重建了天山巩乃斯地区自公元1777年来当年5月至8月平均最高气温,方差解释量达41%(调整自由度后为39%)。过去232年来,巩乃斯地区平均最高气温变化存在2个偏冷阶段和1个偏暖阶段。重建序列具有154年、77年、2.7年和2.3年的准周期,并且在1842年前后、1880年前后、1923年前后发生了突变。与北半球平均最高气温网格点资料和多种涛动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巩乃斯地区平均最高气温变化不仅反映了区域气候变化,对于大范围气候变化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雪岭云杉 树轮灰度 平均最高气温
下载PDF
长白山地区近50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纪军 裴铁璠 +2 位作者 王安志 关德新 金昌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0-57,共8页
利用线性趋势法对长白山地区13个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逐日温度资料进行分析,确定该区域的气温变化趋势,同时通过Mann-Kendall方法确定突变点位置,并结合t检验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区域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有极为显著的增加趋势... 利用线性趋势法对长白山地区13个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逐日温度资料进行分析,确定该区域的气温变化趋势,同时通过Mann-Kendall方法确定突变点位置,并结合t检验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区域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有极为显著的增加趋势,分别为每10年增加了0.23和0.46℃(α=0.001);近50年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时间系列都有一个突变点,其中最高气温的突变点出现在1995年左右,最低气温的突变点在1985年前后。这种变化使得温度日较差表现出明显的减小趋势,并在1972年出现一个突变点,前后平均相差0.8℃。区域各月最高、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与日照百分率均有极为显著的相关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温室效应持续增强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长白山地区
下载PDF
华中区域1960~2005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凯 陈正洪 +1 位作者 刘可群 孙杰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8-424,共7页
利用华中区域(河南、湖北、湖南3省)42站1960~2005年逐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资料,计算并详细分析了该区域年(季、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线性变化趋势、突变性及周期性特征。结果发现:1)华中区域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 利用华中区域(河南、湖北、湖南3省)42站1960~2005年逐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资料,计算并详细分析了该区域年(季、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线性变化趋势、突变性及周期性特征。结果发现:1)华中区域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最显著。2)平均最高气温在春、秋、冬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四季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冬季变化显著;平均气温日较差在夏、冬季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其中以冬季降幅最大。3)全年有4个月平均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其中8月最为显著;平均最低气温在冬、春季为明显上升趋势,其他月变化趋势不显著;平均气温日较差在冬、夏季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1月最为显著。4)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次由冷变暖的明显突变;四季中,平均最高气温春、冬季突变显著,平均最低气温春、夏季突变显著。5)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存在显著的2~4a周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区域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平均气温日较差 变化趋势 突变
下载PDF
用西伯利亚落叶松年轮最大密度重建和布克赛尔5-8月份平均最高温度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峰 袁玉江 +6 位作者 魏文寿 喻树龙 尚华明 张瑞波 张同文 范子昂 李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4652-4658,共7页
利用采自和布克塞尔铁布克山二号沟的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样本,研制出树轮最大密度年表(MXD)和年轮宽度年表(TRW),分析了其年表特征和气候响应特点。结果表明,该样点的落叶松树轮最大密度年表与和布克塞尔气象站5-8月份平均温度和平均最... 利用采自和布克塞尔铁布克山二号沟的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样本,研制出树轮最大密度年表(MXD)和年轮宽度年表(TRW),分析了其年表特征和气候响应特点。结果表明,该样点的落叶松树轮最大密度年表与和布克塞尔气象站5-8月份平均温度和平均最高温度度均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最高单相关系数为0.660。用铁布克山二号沟的最大密度差值年表序列,可较好地重建和布克塞尔地区1795-2007年来春夏季平均最高温度距平,47 a重建值对实测值的解释方差达43.5%,且方程稳定。重建结果揭示,在和布克赛尔地区,20世纪平均最高温度距平要高于20世纪以前的平均最高温度距平,20世纪前中期平均最高温度距平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并且在重建的时段的末期,5-8月份平均最高温度距平表现出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布克赛尔 西伯利亚落叶松 树木年轮 最大密度 5-8月份平均最高温度
下载PDF
近57年锡林浩特市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春兰 包玉海 +3 位作者 包刚 阿拉腾图雅 胡日查 银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7-260,265,共5页
该文运用滑动平均法、累积距平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和Yamamoto方法,分析了锡林浩特市1953—2009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线性倾向率分别是3.47℃/10a,6.26℃/10a,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变化;... 该文运用滑动平均法、累积距平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和Yamamoto方法,分析了锡林浩特市1953—2009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线性倾向率分别是3.47℃/10a,6.26℃/10a,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变化;年较差呈弱减小趋势,其中平均最低气温的贡献最大;90年代变暖程度明显;在57a尺度上,平均最高气温主要存在50a和30a左右的震荡周期,平均最低气温主要存在50a,30a和18a左右的震荡周期;平均最高气温的阶段性和突变性均不明显,平均最低气温存在3个较为明显的变化阶段,且1987年出现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特征分析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锡林浩特市
下载PDF
青藏铁路沿线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趋势预测及其概率估计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文 李栋梁 程国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4-310,共7页
根据实测月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建立了1955—2000年青藏铁路沿线各站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序列,最低气温在1975年以前偏冷,最冷的1960年代,比多年平均偏低1.4℃;1975年以后偏暖,到2000年气温距平达+1.4℃;最高气温的变化大体与前者相反,1960... 根据实测月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建立了1955—2000年青藏铁路沿线各站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序列,最低气温在1975年以前偏冷,最冷的1960年代,比多年平均偏低1.4℃;1975年以后偏暖,到2000年气温距平达+1.4℃;最高气温的变化大体与前者相反,1960年代比多年平均气温偏暖约0.1℃,1970年代和1980年代偏冷约0.2℃,进入1990年代后才逐渐升高,2000年气温距平达+0.8℃。利用近1000年的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约有41,58,76,90和200年的5个显著周期及均生函数正交化筛选方案,预测21世纪SCL比20世纪平均长1年,在2055年达到极长年份12.4年,2068年转为极短年份10.6年。根据IPCC报告中未来100年大气CO2浓度的估计值(B2方案),研究了未来50~100年青藏铁路沿线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同时,作为试验,利用事件概率回归估计模式预测,相对于1990年代而言,青藏铁路沿线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到2050年升高0.4℃(2.4℃)的概率为66%(74%);到2100年升高1.4℃(6.9℃)左右的概率为85%(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沿线 平均最高最低气温 超长期气候变化 概率预测
下载PDF
川西高原树木年轮所指示的平均最高气温变化 被引量:29
7
作者 秦宁生 时兴合 +1 位作者 邵雪梅 汪青春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8年第4期18-24,共7页
本文利用川西高原4条树木年轮年表序列,分析了树轮年表和川西高原气象要素的关系。通过响应函数计算得出,树轮年表对川西高原6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反映敏感,由此重建了该地1617~1994年6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序列,并应用交叉检验方法对校... 本文利用川西高原4条树木年轮年表序列,分析了树轮年表和川西高原气象要素的关系。通过响应函数计算得出,树轮年表对川西高原6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反映敏感,由此重建了该地1617~1994年6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序列,并应用交叉检验方法对校准方程进行了检验,证明重建方程稳定,具有区域代表性。在重建的378a中,10a尺度的显著较高时段有2个,即165I~1670、1941~1960年;显著的较低时段有7个,即1691~1730、1741—1760、1771~1790、1801~1820、1831~1900、1911~1940年和1961~1990年。平均约27a发生一次10a尺度的突变,19、20世纪是川西高原6月平均最高气温的多变时期,17、18世纪是平均最高气温的相对稳定时段。19世纪20年代和20世纪40年代升温显著,20世纪70~80年代降温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轮年表 重建 平均最高气温 川西高原
下载PDF
中国平均最高气温突变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所甜甜 常军 邱文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88-92,共5页
基于1956—2005年中国逐日最高气温的气象站点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滑动t检验和Yamamoto法三种方法对其进行突变检验,结果发现:全国8大自然地理区的年和四季平均最高气温的突变基本上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在区域上,表现出北... 基于1956—2005年中国逐日最高气温的气象站点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滑动t检验和Yamamoto法三种方法对其进行突变检验,结果发现:全国8大自然地理区的年和四季平均最高气温的突变基本上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在区域上,表现出北早南晚的空间差异;在四季中,冬季发生突变的时间最早,秋季各地发生突变均不明显,春夏两季和年平均最高气温发生突变较晚且时间类似.通过与日平均气温的突变时间比较发现,平均最高气温突变的出现时间均晚于日平均气温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最高气温 突变 Mann—Kendall法
下载PDF
阿勒泰地区1961—2007年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及高温日数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焕 白松竹 王干成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4年第3期56-60,共5页
利用阿勒泰地区7个站1961—2007年共47 a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分析、小波变换、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阿勒泰地区近47 a夏季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7 a阿勒泰地区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在波动中... 利用阿勒泰地区7个站1961—2007年共47 a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分析、小波变换、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阿勒泰地区近47 a夏季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7 a阿勒泰地区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在波动中整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上升,90年代中期后升温趋势明显;夏季平均最高气温未发生突变;存在着18、12、8、5 a的年际变化周期;其未来变化趋势同过去一致,仍呈上升趋势。≥30℃高温日数的变化趋势与夏季平均最高气温一致,且也未发生突变,而≥35℃高温日数的变化趋势与前两项则不同,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呈上升趋势,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呈下降趋势,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为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后又呈下降趋势。≥35℃高温日数在1974前后发生了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最高气温 高温日数 气候变化 阿勒泰地区
下载PDF
树轮记录的吕梁山北段1923年以来3—4月平均最高气温变化
10
作者 王嘉川 李书恒 +2 位作者 郭伊利 韩宜洁 毛忠雷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7-348,共12页
基于吕梁山北段管涔山地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样芯资料,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年表(STD),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得出3—4月平均最高气温是研究区树木径向生长的主控气候因子(R=0.509,P<0.05)。借助一阶线性回归方... 基于吕梁山北段管涔山地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样芯资料,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年表(STD),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得出3—4月平均最高气温是研究区树木径向生长的主控气候因子(R=0.509,P<0.05)。借助一阶线性回归方程模拟构建近百年来管涔山地区3—4月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过程,同时应用逐一剔除法对重建方程进行交叉检验,验证回归方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重建气温序列温度变化分析可知,管涔山地区过去近百年有两个暖期和三个冷期分布,暖期为1932—1945年和1957—1970年;冷期为1946—1956年,1971—1983年和1993—2010年。基于Morlet小波分析对重建气温序列周期分析可知,存在3~5 a、10~13 a、22~33 a、40~45 a的周期分布特征,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现象和太阳黑子活动是其周期变化驱动因子。大尺度空间相关分析可知,重建气温序列对俄罗斯中东部、日本北部、中国中东部等大范围地区的温度变化具有很好的空间代表性。研究结果进一步补充和丰富管涔山地区气候资料,同时对森林管理及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树轮宽度 平均最高气温重建 管涔山
下载PDF
1981—2022年西藏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11
作者 次丹卓玛 次旺 +1 位作者 肖卓靖 胡洁 《西藏科技》 2023年第12期52-56,共5页
利用西藏38个气象站点1981—2022年逐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西藏近42年来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气候线性倾向估计公式、Mann-Kendall检验法对西藏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时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 利用西藏38个气象站点1981—2022年逐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西藏近42年来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气候线性倾向估计公式、Mann-Kendall检验法对西藏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时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2年西藏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存在明显空间差异,高值区在东南部,低值区在西北部,主要呈现从东向西逐渐减小趋势;四季平均最高气温空间差异显著,大体呈现北部及南部边缘一带较低,东部、西部略高的特征。四季平均最低气温总体呈现从东向西低-高-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春季、秋季的空间差异更明显。年平均最高气温以0.4℃/10a的趋势升温,各站点均呈升温趋势,2003年后上升趋势更加显著,并于2000年发生突变。全区年平均最低气温升温趋势更显著,为0.5℃/10a,各站点除贡嘎站基本无变化外,其余各站均呈上升趋势。四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现升温趋势,且四季平均最低气温增温趋势比平均最高气温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时空分布 变化趋势 M-K突变检验
下载PDF
榆树年轮记录的浑善达克沙地春季平均最高气温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红芳 秦伟 +4 位作者 胡永宁 黄荣凤 秦艳 纪磊 张娜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3-1320,共8页
基于采自内蒙古正蓝旗北部浑善达克沙地的榆树树芯及圆盘建立了区域年表,其与浑善达克沙地4—5月平均最高气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r=-0.72),根据二者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方程(方差解释量为51.35%),稳定可靠,并据此重建了该地区1766—2011年... 基于采自内蒙古正蓝旗北部浑善达克沙地的榆树树芯及圆盘建立了区域年表,其与浑善达克沙地4—5月平均最高气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r=-0.72),根据二者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方程(方差解释量为51.35%),稳定可靠,并据此重建了该地区1766—2011年4—5月平均最高气温,共246 a。重建序列中,气温显著偏高的时段有5个,显著偏低的时段有6个。采用多窗谱分析检测序列周期性,存在2~3.5 a和33~51.28 a周期。重建序列与周围地区干旱指数重建序列波动趋势具有一致性,且周围地区4—5月平均最高气温与重建的该地区4—5月平均最高气温间相关系数均高于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宽度 平均最高气温 重建 浑善达克沙地
原文传递
1950~2019年中国季节平均最高气温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大气环流影响定量化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苏越 路春燕 +3 位作者 黄雨菲 苏艳琳 王自立 雷依凡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03-3016,共14页
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引起区域气候不稳定,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和持续性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威胁.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法探讨1950~2019年中国季节平均最高气温(AMT)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线性相关、... 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引起区域气候不稳定,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和持续性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威胁.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法探讨1950~2019年中国季节平均最高气温(AMT)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线性相关、偏线性相关以及小波分析揭示中国各季节AMT与大气环流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各季节AMT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春、夏、秋和冬季AMT上升幅度分别为1.21、0.08、1.81和0.25℃,其突变时间主要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2)空间分布上,除夏季以外,其它季节AMT平均变化率由南向北逐渐增加,但其增加程度各不相同,其中春冬季节东北和西北地区变化速率最快.(3)各季节AMT与大气环流因子间存在复杂关系,其能量强度在不同时频域上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太平洋年代际涛动与夏季AMT呈显著负相关,北大西洋涛动对夏秋冬季AMT变化产生较大程度正向驱动,北极振荡对各季节AMT均具有明显正向驱动作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因年份不同对春夏季AMT的短期变化存在显著正向或负向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制定科学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平均最高气温(AMT) 大气环流 MANN-KENDALL检验 交叉小波 小波相干 遥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日最高气温分布式模拟 被引量:19
14
作者 袁淑杰 谷晓平 +3 位作者 缪启龙 康为民 于飞 邱新法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88-896,共9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前的模型进行改进,考虑了坡度、坡向和地形相互遮蔽作用对复杂地形下天文辐射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建立以天文辐射为起始数据的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分布式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海拔高度、...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前的模型进行改进,考虑了坡度、坡向和地形相互遮蔽作用对复杂地形下天文辐射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建立以天文辐射为起始数据的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分布式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海拔高度、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日照百分率对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影响。以贵州高原为例,应用100m×100m分辨率的DEM数据,1960-2000年贵州省及周边102个气象站常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以及NOAA-AVHRR观测资料,10个气象站的太阳辐射量资料,计算了贵州高原各月及年平均日最高气温精细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坡度、坡向、地形遮蔽对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影响较大,由于局地地形因子的影响,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局地地形对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2)季节不同,局地地形因子对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空间分布的影响不同,冬半年大于夏半年。月平均日最高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南坡随坡度的增大而升高;北坡随坡度的增大而降低。在坡向影响上,1-5月、10-12月偏北坡月平均日最高气温偏低,偏南坡月平均日最高气温偏高;7-8月因太阳高度较高,因此出现相反的情况,北坡高于南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最高气温 复杂地形 数字高程模型 分布式模拟 贵州高原
下载PDF
CMIP6全球气候模式对中国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模拟的评估 被引量:14
15
作者 谢文强 王双双 延晓冬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78,共16页
选取CMIP6历史模拟试验26个模式数据,以CN05.1数据作为观测资料,对1961~2014年中国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化模拟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961~2014年,中国年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存在上升的趋势。最高气温增长速率为2.15℃/100 a... 选取CMIP6历史模拟试验26个模式数据,以CN05.1数据作为观测资料,对1961~2014年中国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化模拟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961~2014年,中国年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存在上升的趋势。最高气温增长速率为2.15℃/100 a;最低气温增长速率为3.92℃/100 a,约为最高气温增长速率的两倍。CMIP6模式都能模拟出这种长时间尺度的变化趋势,但不同模式模拟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模式间离散度达到0.38℃/100 a(最高气温)和0.41℃/100 a(最低气温)。模式中BCC-ESM1和EC-Earth3模式对这两种趋势的模拟效果最好。CMIP6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中国范围内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空间分布特征。中国范围内,大部分模式模拟结果与观测呈正相关的格点所占比例分别为82%(最高气温)和97%(最低气温),模拟结果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对于气候平均态,CMIP6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最高最低气温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整个中国东部地区,最高最低气温模拟结果的模式间标准差均在3℃以内,一致性较高,在西部地区差异较大,青藏高原地区达到6℃以上。GISS-E2-1-G和MRI-ESM2-0可以很好地模拟出1961~2014年中国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经验正交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主要模态及其时间演变。总体来说,CMIP6模式对中国年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气候态空间分布以及变化趋势等方面,具备较好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模式 中国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模式评估
下载PDF
电梯运行平均最高反向楼层数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德文 《中国电梯》 2014年第22期58-61,共4页
本文深入研究电梯运行平均最高反向楼层数设计的理论问题。用两种方法给出了电梯运行平均最高反向楼层数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给出了该公式的量化计算.及该公式在各种条件下的不同表示形式,又给出了该公式的广义表示形式。这为电梯运... 本文深入研究电梯运行平均最高反向楼层数设计的理论问题。用两种方法给出了电梯运行平均最高反向楼层数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给出了该公式的量化计算.及该公式在各种条件下的不同表示形式,又给出了该公式的广义表示形式。这为电梯运行平均最高反向楼层数设计.对可能停站数计算,及对电梯运行周期计算准备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最高反向楼层数 普阿松分布 层间交通 可能停站数
原文传递
泵站多年平均效率最高的经济运行方案
17
作者 刘家春 《水泵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33,43,共3页
对于半调节中小型轴流泵和导叶式混流泵,根据泵站多年平均扬程,可将水泵叶片安装角调到最佳位置,使泵站多年平均效率最高、能耗最少,实现经济运行。
关键词 泵站 平均效率最高 最佳叶片安装角 经济运行
下载PDF
1960~2010年濮阳市最高气温趋势统计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明捷 王晓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37-140,共4页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1960~2010年濮阳所辖各站的平均最高气温、最高气温日数和高温出现初终日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濮阳市51年来平均最高气温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并且平均最高气温在1976和1983年附近发...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1960~2010年濮阳所辖各站的平均最高气温、最高气温日数和高温出现初终日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濮阳市51年来平均最高气温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并且平均最高气温在1976和1983年附近发生了突变。濮阳高温日数也呈现"增多─减少─增多"的趋势,但累计高温日数没有很明显的突变;高温日5~9月都有出现,其中7月高温日出现最多,占48.5%8,月次之,占40.8%。濮阳市高温持续的时间经历了由长变短再变长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最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最高气温 趋势统计特征 高温初终日 濮阳
下载PDF
合肥市1961~2010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新田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5期48-52,共5页
基于合肥市1961~2010年逐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对合肥市近50年的四季平均最高气温变化与最低气温变化、各季节气温日较差变化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倾向... 基于合肥市1961~2010年逐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对合肥市近50年的四季平均最高气温变化与最低气温变化、各季节气温日较差变化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倾向率分别为:0.301℃/10 a、0.167℃/10 a、0.269℃/10 a、0.425℃/10 a,冬季上升幅度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即50年来合肥市四季平均最低气温均处于上升状态,分别上升了1.505℃、0.835℃、1.345℃、2.125℃。四季平均最高气温的倾向率分别为:0.4℃/10 a、-0.042℃/10 a、0.256℃/10 a、0.204℃/10 a,即50年来合肥市除夏季平均最高气温下降0.21℃外,其他三季平均最高气温分别上升了2℃、1.28℃、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最低气温 平均最高气温 气温日较差 年代际变化 合肥市
下载PDF
西藏高原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杜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7-444,共8页
利用中国西藏高原 2 5个台站 1 971~ 2 0 0 0年月平均最高气温 (Tmax)、最低气温 (Tmin)及气温日较差 (ΔT) ,分析了西藏高原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结果发现 ,西藏高原普遍存在非对称变化现象 ,以Tmax、Tmin显著上升 ,但Tmin上... 利用中国西藏高原 2 5个台站 1 971~ 2 0 0 0年月平均最高气温 (Tmax)、最低气温 (Tmin)及气温日较差 (ΔT) ,分析了西藏高原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结果发现 ,西藏高原普遍存在非对称变化现象 ,以Tmax、Tmin显著上升 ,但Tmin上升幅度大于Tmax为主要类型。Tmax上升主要表现在夏季 ,Tmin增暖以秋季最为明显 ,ΔT显著变小主要是由于Tmin明显增暖引起的。Tmin的上升幅度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增加 ,Tmax在 3 0 0 0~ 40 0 0m地区增温最大 ,而ΔT在 40 0 0m以上呈显著的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非对称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