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及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分析鉴定1株哥伦比亚分枝杆菌 被引量:1
1
作者 蔡兴龙 耿林玉 +3 位作者 纪玥玥 贾佳 高硕 周万青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612-614,共3页
目的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结合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分析鉴定1株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方法1株分离自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肤溃疡处的分枝杆菌,经抗酸染色初步鉴定、常规细菌培养获得菌株,采用质谱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DNA提取和全... 目的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结合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分析鉴定1株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方法1株分离自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肤溃疡处的分枝杆菌,经抗酸染色初步鉴定、常规细菌培养获得菌株,采用质谱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DNA提取和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结果皮肤溃疡分泌物标本直接涂片抗酸染色呈阳性;分泌物经7 d培养可见细小菌落(编号MC230),抗酸染色阳性;质谱鉴定未获得菌种信息;MC230基因组大小为5671138 bp,GC含量为67.93%;MC230与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模式菌株CECT 3035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分析(OrthoANI)值为98.05%。结论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结合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分析可准确实现哥伦比亚分枝杆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分枝杆菌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全基因组测序 平均核苷一致性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在1株弗朗西斯菌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磊 郑敏玲 +5 位作者 王亚 柴海云 邓光远 朱庆义 陈茶 屈平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499-502,共4页
目的对一溺水性肺炎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的弗朗西斯菌(编号Wenzhou1)进行菌种鉴定。方法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平台2000/mi Seq系统对实验菌株进行高通量测序,Microbe Trakr Plus软件对测得的全基因组草图进行序列拼接。在Gen Bank数据库... 目的对一溺水性肺炎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的弗朗西斯菌(编号Wenzhou1)进行菌种鉴定。方法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平台2000/mi Seq系统对实验菌株进行高通量测序,Microbe Trakr Plus软件对测得的全基因组草图进行序列拼接。在Gen Bank数据库中,对实验菌株的16S rRNA基因、mdh基因、rpo B基因和sdh A基因序列进行NCBI BLAST分析,获得与实验菌株遗传关系接近的近缘菌种信息。Java 8运行环境,Ortho ANI软件对实验菌株和近缘菌种进行全基因组序列NCBI BLAST搜索和全基因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分析。结果测得的弗朗西斯菌Wenzhou1的基因组大小为1.96×10~6bp,含74个重叠群(contigs)。基因组G+C mol%为32.1%,与其他弗朗西斯菌和另弗朗西斯菌一致。Gen Bank数据库NCBI BLAST分析结果显示,Wenzhou1的16S rRNA基因、mdh基因、rpo B基因和sdh A基因序列与西班牙弗朗西斯菌FSC454和"土拉弗朗西斯菌新凶手亚种"3523最为近缘。ANI分析显示,实验菌株Wenzhou1与西班牙弗朗西斯菌FSC454的ANI为97.8%,与"土拉弗朗西斯菌新凶手亚种"3523的ANI在97.5%~97.6%之间,而与土拉弗朗西斯菌的4个亚种的ANI在91.3%~91.5%之间。结论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ANI分析是一种准确和有效的菌种鉴定方法。Wenzhou1可明确鉴定为西班牙弗朗西斯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班牙弗朗西斯菌 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分析 菌种鉴定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平均核苷酸一致性的生胞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鉴定
3
作者 曹艳花 冯会粉 +5 位作者 程坤 刘波 都海渤 谢九艳 辛迪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44-49,共6页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通过平均核苷酸一致性鉴定生胞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ICC 10385(=CMCC 64941)至种水平。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获得CICC 10385的基础信息,并采用BGISEQ-500基因测序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全基因组平均...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通过平均核苷酸一致性鉴定生胞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ICC 10385(=CMCC 64941)至种水平。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获得CICC 10385的基础信息,并采用BGISEQ-500基因测序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全基因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结果显示,菌株CICC 10385的基因组大小为4252276 bp,含有58个contigs,基因组(G+C)mol%为27.9%。该菌16S rRNA基因序列与生胞梭菌(C.sporogenes)、肉毒梭菌(C.botulinum)、孔氏梭菌(C.combesii)和C.tepidum最为相似,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分析显示,该菌与生胞梭菌(C.sporogenes)DSM 795~T(GCA_001020205.1)ANI值为99.39%,与梭菌属其余菌种ANI值均低于95%,可将CICC 10385鉴定为生胞梭菌(C.sporogenes)。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ANI分析是一种准确有效的菌种鉴定方法,为该菌及梭菌属(Clostridium sp.)相关菌种鉴定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该菌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胞梭菌 CICC 10385 CMCC 64941 全基因组测序 平均核苷一致性
下载PDF
羊粪便中克罗诺菌分离与种鉴定分析
4
作者 李颖 王海瑞 +8 位作者 王鹏 康颖 闫爱霞 王园园 李首飞 王苗 王凤双 彭涛 张茂俊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9-544,共6页
目的分析散养羊粪便中克罗诺菌的分离与种鉴定,为克罗诺菌相关风险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北京市某区农村地区散养羊粪便标本,参考GB 4789.40-2016标准进行克罗诺菌分离培养;对疑似菌株进行全自动生化鉴定、16S RNA全长序列比对分析以... 目的分析散养羊粪便中克罗诺菌的分离与种鉴定,为克罗诺菌相关风险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北京市某区农村地区散养羊粪便标本,参考GB 4789.40-2016标准进行克罗诺菌分离培养;对疑似菌株进行全自动生化鉴定、16S RNA全长序列比对分析以及菌株基因组测序。基于基因组序列,进行菌株基于基因组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分析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对核实鉴定后的克罗诺菌使用肉汤稀释法进行15种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共采集129件羊粪便标本,其中获得26株疑似菌株。不同鉴定方法鉴定结果不完全一致。ANI分析结果显示26株菌中14株菌为克罗诺菌,分别属于4个菌种(阪崎克罗诺菌、丙二酸盐克罗诺菌、苏黎世克罗诺菌、都柏林克罗诺菌),14株克罗诺菌中8株为苏黎世克罗诺菌,样本克罗诺菌的检出率为10.85%(14/129)。1株阪崎克罗诺菌的分型为ST40,2株丙二酸盐克罗诺菌的分型分别为ST7和ST201,3株都柏林克罗诺菌分为2个亚型,其ST型别分别为ST809、ST810和ST666。8株苏黎世克罗诺菌分别为ST25(3株)、ST811、ST813、ST814(2株)和ST815。14株克罗诺菌对检测的抗生素均为敏感。结论本地区散养羊携带阪崎克罗诺菌及其它克罗诺菌菌种病原菌。全自动生化鉴定及基于16Sr RNA序列分析鉴定对于克罗诺菌的鉴定可能存在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诺菌 菌种鉴定 基因组测序 平均核苷一致性 分子分型 抗生素敏感性
下载PDF
猪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的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浩吉 谢明权 +3 位作者 张健騑 覃宗华 顾万军 蔡建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6-601,共6页
从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猪场,无菌采集血样,抽提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采用真细菌的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从3 个地理位置不同的猪场均成功地扩增出长度为1 469 bp的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 从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猪场,无菌采集血样,抽提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采用真细菌的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从3 个地理位置不同的猪场均成功地扩增出长度为1 469 bp的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3个猪场样品所测序列一致性达99 52%以上,具有相同的基因型,但与国外报道的猪附红细胞体Illinois株同源性为95%,属于同一基因群,但基因型不同;所有种类的附红细胞体和血巴尔通氏体组成同一进化分支,这类血营养菌与支原体科,支原体属的病原最靠近(75%),而与立克次氏体目的病原较远(70%)。上述研究证实,广东所流行的猪附红细胞体是一种新基因型的猪附红细胞体,建议命名为猪附红细胞体广东株型;为反映进化关系,猪附红细胞体和其它血营养菌应划归于支原体科的支原体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附红细胞体 系统进化分析 rRNA基因 16S 序列测定 附红细胞体感染 基因组DNA 核苷序列 立克次氏体 支原体 基因型 通用引物 基因扩增 扩增产物 地理位置 进化关系 猪场 真细菌 分析 一致性 同源性 基因群 体组成
下载PDF
铅黄肠球菌CMCC(B)32220的鉴定和全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石继春 陈驰 +6 位作者 梁丽 杜宗利 龙新星 郑锐 孙文媛 徐颖华 叶强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应用多种方法对CMCC(B)32220鉴定和分析,了解其全基因组的分子特征。方法将待鉴定菌株CMCC(B)32220复苏培养后,依次进行形态学、全自动生化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16S rRNA基因以及全基因序列... 目的应用多种方法对CMCC(B)32220鉴定和分析,了解其全基因组的分子特征。方法将待鉴定菌株CMCC(B)32220复苏培养后,依次进行形态学、全自动生化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16S rRNA基因以及全基因序列测定,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基因组基本特征,并预测基因功能、耐药性及致病性。结果经全自动生化和MALDI-TOF-MS鉴定分析菌株CMCC(B)32220均为铅黄肠球菌。CMCC(B)32220菌株与NCBI数据库中已发表2株代表性铅黄肠球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9.4%和98.9%,而与不同肠球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度为94.8%~98.7%。CMCC(B)32220染色体全基因组序列全长为3195952 bp,包含3054个基因,其中具有直系同源簇(COG)功能2453个,参与KEGG代谢通路1622个。而基于全基因组水平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分析证实CMCC(B)32220菌株与已发表的铅黄肠球菌的ANI值为95.1%,而与其他3株肠球菌属不同种(屎肠球菌、鸡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代表性菌株基因组的ANI值均小于80%。预测蛋白质同源性分析表明其基因组中编码2772个(占93.7%)铅黄肠球菌特异性蛋白质。其基因组仅含2种耐药基因,并存在5种对人潜在致病性相关蛋白质。结论应用多种不同原理方法成功系统鉴定CMCC(B)32220符合铅黄肠球菌特征,并获得其全基因组的基本特征资料,为细菌标准菌株提供更多背景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黄肠球菌 平均核苷一致性 全基因组序列 标准菌株
下载PDF
一株副猪链球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征分析
7
作者 侯水平 廖鑫龙 +4 位作者 王安娜 陶霞 禹志红 和鹏 吴新伟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05-611,共7页
目的:对从一患者脑脊液中分离的副猪链球菌菌株进行病原学鉴定,并了解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对该菌株使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16S rRNA和管家基因 recN基因分析、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分析(ANI)、药敏实验、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分析等方法进... 目的:对从一患者脑脊液中分离的副猪链球菌菌株进行病原学鉴定,并了解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对该菌株使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16S rRNA和管家基因 recN基因分析、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分析(ANI)、药敏实验、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该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在血平板上草绿色溶血,经16S rRNA、 recN基因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为副猪链球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并携带有黏附类等多种毒力基因。 结论:副猪链球菌可导致人类感染,可通过基因测序方法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链球菌 生化反应 平均核苷一致性 16S rRNA
原文传递
一种兼具生物和物理特征的E基因签名方法——以p53家族基因为例
8
作者 蔡蓉 钱东 +1 位作者 王丹丹 朱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55-159,205,共6页
在原来的具有生物特性的基因签名方法上,引入具有一定的物理特性的核苷酸游离电子的平均能量(EIIP),建立了一种新的E基因签名方法。定义了两序列间的E欧氏距离及e均方差公式,并对相关物种进行层次聚类分析。通过对20个物种的p53家族基因... 在原来的具有生物特性的基因签名方法上,引入具有一定的物理特性的核苷酸游离电子的平均能量(EIIP),建立了一种新的E基因签名方法。定义了两序列间的E欧氏距离及e均方差公式,并对相关物种进行层次聚类分析。通过对20个物种的p53家族基因m RNA完整的CDS序列进行E基因签名得出,在每种基因中均有,物种关系越近,其基因签名相似度越高。将聚类结果与原来的基因签名方法的聚类结果作对比,发现了E基因签名方法更准确,从而更有利于深入了解p53家族基因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家族基因 基因签名 核苷游离电子的平均能量(EIIP) 层次聚类分析
下载PDF
Genome-wid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microsatellites in the Pacific oyster genome: abundance, distribution, and potential for marker development
9
作者 王家丰 亓海刚 +1 位作者 李莉 张国范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8-21,共14页
Microsatellites are a ubiquitous component of the eukaryote genome and constitut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ources of molecular markers for genetic studies. However, no data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regarding microsatel... Microsatellites are a ubiquitous component of the eukaryote genome and constitut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ources of molecular markers for genetic studies. However, no data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regarding microsatellites across the entire genome in oysters, despite their importance to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We present the fi rst genome-wide investigation of microsatellites in the Pacifi c oyster Crassostrea gigas by analysis of the complete genome, resequencing, and expression data. The Pacifi c oyster genome is rich in microsatellites. A total of 604 653 repeats were identifi ed, in average of one locus per 815 base pairs(bp). A total of 12 836 genes had coding repeats, and 7 332 were expressed normally, including genes with a wide range of molecular functions. Compared with 20 different species of animals, microsatellites in the oyster genome typically exhibited 1) an intermediate overall frequency; 2) relatively uniform contents of(A)n and(C)n repeats and abundant long(C)n repeats(≥24 bp); 3) large average length of(AG)n repeats; and 4) scarcity of trinucleotide repeats. The microsatellite-fl anking regions exhibited a high degree of polymorphism with a heterozygosity rate of around 2.0%, but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heterozygosity and microsatellite abundance. A total of 19 462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s were discovered, and dinucleotide repeats were the most active, with over 26% of loci found to harbor allelic variations. In all, 7 451 loci with high potential for marker development were identifi ed. Better knowledge of the microsatellites in the oyster genome will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the future design of a wide range of molecular markers and contribute to further advancements in the fi eld of oyster genetics, particularly for molecular-based selection and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分析 太平洋牡蛎 全基因组 分子标记 开发 核苷重复 等位基因变异 平均长度
下载PDF
注射剂微生物污染的全基因组测序溯源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雪奇 张庆芬 +2 位作者 刘程智 肖剑 宋安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37-1243,共7页
目的:对某制药企业注射剂无菌检查阳性污染菌A1(葡萄球菌)进行溯源。方法:采用Illumina平台高通量测序对A1和采集自生产和检验环节的16株葡萄球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Unicycler软件对序列进行拼接,用Prokka软件进行菌株基因预测,通过... 目的:对某制药企业注射剂无菌检查阳性污染菌A1(葡萄球菌)进行溯源。方法:采用Illumina平台高通量测序对A1和采集自生产和检验环节的16株葡萄球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Unicycler软件对序列进行拼接,用Prokka软件进行菌株基因预测,通过计算基因组序列与模式菌株之间的OrthoANI值和AF值进行菌株鉴定,用orthoANI软件进行两两orthoANI值比较;用kSNP软件进行两两SNP比较,并通过距离矩阵转换进行聚类分析,分析了菌株的基因组大小、GC含量、编辑基因数量等特征以及A1与其他收集菌株的同源性关系。结果:无菌检查阳性污染菌A1菌株为科氏葡萄球菌,基因组大小为2765495 bp,GC含量32.27%,在调查样本中,A1菌株的核酸信息与无菌检验环境污染菌A2菌株的核酸信息具有最大相似性。结论:全基因组测序简便、快速、稳定、准确,其两两orthoANI值比较、SNP比较及聚类分析结果准确显示菌株的同源性关系,适用于对污染菌株进行准确溯源,有利于制药企业实现对生产和检验过程的微生物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污染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葡萄球菌 溯源 相似性分析 平均核苷一致性 核苷多态性
原文传递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临床特征及其菌种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丽萍 何华强 +5 位作者 邹玮 胡辛兰 李鸿茹 陈愉生 谢宝松 许能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1-646,共6页
目的分析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PD)临床特征,通过宏基因组测序进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菌种鉴定及聚类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确诊NTMPD患者共计79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利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对29株... 目的分析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PD)临床特征,通过宏基因组测序进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菌种鉴定及聚类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确诊NTMPD患者共计79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利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对29株NTM临床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进行菌种鉴定,绘制NTM临床分离株的ANI值聚类热图。结果NTMPD确诊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79例NTMPD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为(60.78±12.04)岁,约55.70%(44/79)存在支气管扩张。NTMPD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86.08%)、咳痰(75.95%),CT影像特征以支气管扩张(55.70%,44/79)、树芽征(43.04%,34/79)及结节(35.44%,28/79)表现多见,NTM培养阳性标本中肺泡灌洗液占比最高,达60.76%(48/79)。29株NTM临床分离株共鉴定出10种NTM菌种,其中鸟分枝杆菌复合群(MAC)占58.62%,其次为脓肿分枝杆菌占24.14%。MAC中的胞内分枝杆菌、副胞内分枝杆菌、奇美拉分枝杆菌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快生长的脓肿分枝杆菌与慢生长NTM菌株亲缘关系均较远。结论NTMPD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CT影像上表现为支气管扩张伴结节和树芽征者,应警惕NTM感染可能。NTM菌株的基因型与表型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临床表现 CT影像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菌种鉴定 平均核苷一致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