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应用多台联合测定辽宁地区中等地震前的平均波速比
1
作者
李宇彤
李芳
+1 位作者
于露
高金哲
《东北地震研究》
2007年第4期11-18,共8页
将辽宁地区(38~44°N,119~125°E)按2°×3°分成四个区,采用单事件多台站观测联合求解波速比的方法,利用P、S波到时记录,计算了1999年11月辽宁岫岩Ms5.4和2000年1月Ms5.1地震、2003年3月沈阳ML4.1地震前后及近...
将辽宁地区(38~44°N,119~125°E)按2°×3°分成四个区,采用单事件多台站观测联合求解波速比的方法,利用P、S波到时记录,计算了1999年11月辽宁岫岩Ms5.4和2000年1月Ms5.1地震、2003年3月沈阳ML4.1地震前后及近两年以来辽宁地区的波速比,结果显示辽宁地区中等地震前波速比出现低值异常,波速比低值异常区与辽宁地区的中等地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可以作为辽宁地区预报中等地震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
波
速比
(
vp/
vs
)
多台联合求解
辽宁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台湾地区的壳幔P波速度和V_p/V_s波速比结构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李志伟
胥颐
+1 位作者
郝天珧
徐亚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91-1199,共9页
利用中国台湾地震台网1992-2004年间记录到的P波和S波到时数据,使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台湾及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的P波速度和Vp/Vs波速比结构。与已有结果相比,采用的球坐标系有限差分算法适合于地壳波速结构强烈不均匀的情...
利用中国台湾地震台网1992-2004年间记录到的P波和S波到时数据,使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台湾及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的P波速度和Vp/Vs波速比结构。与已有结果相比,采用的球坐标系有限差分算法适合于地壳波速结构强烈不均匀的情况,能够提高走时计算和三维射线追踪的准确程度,而联合反演得到的P波速度、Vp/Vs波速比及其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分布为揭示壳幔结构的横向变化和深部特征提供了更多约束。结果表明:在地壳浅表层,沉积盆地和造山带具有明显不同的波速特征,沉积盆地P波速度偏低、Vp/Vs波速比偏高,造山带P波速度偏高、Vp/Vs波速比偏低;台东纵谷作为欧亚大陆和菲律宾海板块的碰撞缝合带,Vp/Vs波速比明显偏高,并延伸至中、下地壳和上地幔,反映了岩石破裂、部分熔融和流体活动对壳幔深部物质的影响;台湾东北部琉球岛弧附近的P波速度、Vp/Vs波速比和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分布勾画出了菲律宾海板块俯冲至欧亚大陆下方的形态,高速的海洋俯冲板片及板片上方P波低速和高Vp/Vs波速比的特征一直延伸至80km;沿着东西向的纵向波速剖面,地壳厚度在中央山脉东侧达到60km左右,并呈现向东倾的趋势,反映出欧亚大陆板块的向东俯冲和挤压使造山带中下地壳物质变形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
P
波
速度
vp/
vs
波
速比
岩石层结构
地震层析成像
原文传递
题名
应用多台联合测定辽宁地区中等地震前的平均波速比
1
作者
李宇彤
李芳
于露
高金哲
机构
辽宁省地震局
黑龙江省地震局
吉林省地震局
出处
《东北地震研究》
2007年第4期11-18,共8页
文摘
将辽宁地区(38~44°N,119~125°E)按2°×3°分成四个区,采用单事件多台站观测联合求解波速比的方法,利用P、S波到时记录,计算了1999年11月辽宁岫岩Ms5.4和2000年1月Ms5.1地震、2003年3月沈阳ML4.1地震前后及近两年以来辽宁地区的波速比,结果显示辽宁地区中等地震前波速比出现低值异常,波速比低值异常区与辽宁地区的中等地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可以作为辽宁地区预报中等地震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平均
波
速比
(
vp/
vs
)
多台联合求解
辽宁地区
Keywords
average velocity ratio
multi-station united method
Liaoning area
分类号
P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台湾地区的壳幔P波速度和V_p/V_s波速比结构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李志伟
胥颐
郝天珧
徐亚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91-1199,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批准号:KZCX3-SW-234-2)
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7CB411701)
+2 种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6AA09A101-02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804016和40704013)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
文摘
利用中国台湾地震台网1992-2004年间记录到的P波和S波到时数据,使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台湾及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的P波速度和Vp/Vs波速比结构。与已有结果相比,采用的球坐标系有限差分算法适合于地壳波速结构强烈不均匀的情况,能够提高走时计算和三维射线追踪的准确程度,而联合反演得到的P波速度、Vp/Vs波速比及其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分布为揭示壳幔结构的横向变化和深部特征提供了更多约束。结果表明:在地壳浅表层,沉积盆地和造山带具有明显不同的波速特征,沉积盆地P波速度偏低、Vp/Vs波速比偏高,造山带P波速度偏高、Vp/Vs波速比偏低;台东纵谷作为欧亚大陆和菲律宾海板块的碰撞缝合带,Vp/Vs波速比明显偏高,并延伸至中、下地壳和上地幔,反映了岩石破裂、部分熔融和流体活动对壳幔深部物质的影响;台湾东北部琉球岛弧附近的P波速度、Vp/Vs波速比和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分布勾画出了菲律宾海板块俯冲至欧亚大陆下方的形态,高速的海洋俯冲板片及板片上方P波低速和高Vp/Vs波速比的特征一直延伸至80km;沿着东西向的纵向波速剖面,地壳厚度在中央山脉东侧达到60km左右,并呈现向东倾的趋势,反映出欧亚大陆板块的向东俯冲和挤压使造山带中下地壳物质变形增厚。
关键词
中国台湾
P
波
速度
vp/
vs
波
速比
岩石层结构
地震层析成像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应用多台联合测定辽宁地区中等地震前的平均波速比
李宇彤
李芳
于露
高金哲
《东北地震研究》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台湾地区的壳幔P波速度和V_p/V_s波速比结构研究
李志伟
胥颐
郝天珧
徐亚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